資源簡介 《發展生產 滿足消費》說課稿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框題是《發展生產滿足消費》。 接下來我將從以下8個方面完成我的說課:教材、學法、教法、學情、教學過程、板書設計、時間分配、教學預測。一、說教材1.本框的地位和作用《發展生產 滿足消費》是高一思想政治必修1《經濟生活》模塊第二單元第四課第一框的內容。本框所學習的物質資料生產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出發點,是社會再生產全過程的決定性環節, 在《經濟生活》全書中承接第一單元的“消費”,并引出為何要大力發展生產力及如何發展的問題,與后面幾單元內容一脈相乘,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學習本框還有助于學生認識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和工作中心,增強學生投身現代化建設的工作熱情。2、教學目標及確立依據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根據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高二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①知識目標:通過對交通工具變遷的材料分析,使學生理解并識記生產與消費的關系;通過教師講授分析使學生簡單了解社會再生產的四個環節及其相互關系;通過對我國GDP和人均GDP的分析,讓學生了解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理解我國大力發展生產力的原因、意義;通過學生討論及教師總結掌握如何發展生產力。 ②能力目標:本框重點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材料分析能力、辯證地看待事物之間關系的思維方式和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 ③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到發展生產的重要意義,進而深刻理解初級階段各項工作都要服從和服務于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的基本路線。3.教學重點、難點重點1:生產與消費的關系確立理由:學生只有正確把握這對關系,才能深刻理解我國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為什么是發展生產力、我們為什么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等基本問題。重點2:大力發展生產力的必要性及要求確立理由:讓學生了解這一知識,有利于他們了解國情,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增強愛國情感及民族責任感。難點:生產與消費的關系確立理由:生產與消費的概念比較抽象,對其關系不易理解。關于重點的突出、難點的突破,將在教學過程中加以具體說明。4.教學內容重組及拓展安排① 課前已經提醒學生預習并查找“消費對生產的影響”的案例,課本有有關網絡的圖片,講到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時,我就用博客有關的知識點進行分析理解,這樣既拓展了課本的知識,又延伸了學生的眼界,例子又貼近學生的生活。② 鞏固練習時選擇了課本的觀點辨析。雖然把整節課的內容學完了,但是知識點比較多,大力發展生產力的內容離學生的生活比較遠,通過鞏固練習分析這樣利于調動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夠更好地理解鞏固知識。二、學法指導及選擇的依據本著“授人以漁”的目的,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我在本節教學過程中將重視對學生學法的指導,指導學生掌握:1.探究性學習:理由:學生學習方式改變的關鍵是課堂能否真正交給學生。教師應成為學生的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預期效果:各抒己見2.群體化搜集材料學習方式:理由:課程改革后教不再僅僅重視結果,更重視過程,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前資料,用心投入到準備中去,學生在準備中已經開始學會思考問題。預期效果:親身體驗,愉快合作,在發現中學習3.“情感化學習:理由:課程改革最主要強調寓教于樂,寓教于情,以情動人,以情感人預期效果: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是幸福的,學習興趣盎然4.案例分析法:理由:用案例更加通俗易懂,利于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預期效果:發散思維,能運用課本知識分析三、教學方法及手段我以建構主義為指導思想,關注學生的發展,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貫徹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堅持針對性原則、正面教育原則和啟發性原則,突出學科特點,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去主動地學習,并學會合作學習,勤于探究,力求創新。本節課屬于理論知識課型,理論知識課型在網絡環境下要充分利用學生已經學過的知識作為基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網絡環境下教學應該更加突出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學生的自主性,因此,本課的教法主要是體現在新課程網絡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掘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基于此,我采用如下教學方法:1、直觀演示法:做出ppt課件,利用多媒體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情緒和積極性,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分析和理解。2、合作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案例并結合教材分析來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3、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4、啟發式教學法:在教學中,通過循循善誘,變教為誘,變學為思,以誘答思,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教學手段: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四、學情分析總體上,高一年學生面臨“初高中知識及學法的轉折”,尤其要注重初高中知識及學法的共性與個性。同時,學生素質整體上呈現“兩頭尖、中間大”的多層次特點,要求因材施教。具體地說,學生學習了第一單元有關消費的知識,對消費的作用有初步了解,為什么要大力發展生產力這個問題他們在初三也初步接觸過,但對生產和消費的辨證關系的幾個層面、如何發展生產力等問題他們并未深入了解,所以,在教學中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教學過程設計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導入新課: (2分鐘)播放歌曲《越來越好》,并展示一些反映生活越來越好的圖片,讓學生也帶著美好的心情進入課堂。這時簡單的復習一下第一單元“生活與消費”的知識點并提問: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消費各種各樣的商品來滿足日常所需,那商品是怎么來的呢?學生答:生產出來的。這時我就順著學生的回答總結: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是通過勞動生產得來的。那么,第二單元我們學習的主題就是生產。大家看到,通過商品我們把生產與消費聯系在一起,生產和消費還具有怎樣更為密切的關系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四課第一框《發展生產 滿足消費》。2.講授新課(31分鐘)在講授新課時我會多與學生進行交流,突破重難點,在教學重難點突破中,我的設計問題引導——小組探究——討論——交流——得出結論 環節1:一、生產與消費 (一)生產決定消費 屏幕播放圖片:改革開放30年交通工具的變遷。讓學生思考:為什么交通工具會發生如此的大變化?(是經濟的發展,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使交通工具發生巨大變化,讓學生初步整體感知生產決定消費。)然后通過課件用圖片的方式展示交通工具變化的相關情況并設計探究題。通過問與答的對話方式,引導學生理解并掌握兩者的關系。具體問題如下: (1)為什么70年代的人要騎自行車,而不選擇乘坐地鐵或輕軌出行呢?(為得出“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2)從過去買一輛單車到現在買一輛汽車,人們是怎樣購物的,購物方式為什么會發生變化?(為得出“生產決定消費的方式”)(3)交通工具變化的趨勢如何,為什么有這樣的變化?(為得出“生產決定消費質量和水平”)(4)70年代時紅旗牌汽車只有干部坐得起,而現在尋常百姓人家都可以坐得上寶馬,豐田等品牌汽車,為什么變化如此大呢 (為得出“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教師總結得出:人們的消費,從根本上講不是由主觀愿望決定的,而是由客觀的物質生產狀況決定的,人類歷史是生產發展的歷史,物質資料生產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講授完了生產決定消費的知識點后,我就及時把知識點總結起來,用多媒體展示,直觀簡單的概括,這樣學生就可以容易記住了。總結如下:消費的對象決定 消費的方式生 產 消費的質量和水平為消費創造動力環節2:(二)消費反作用于生產 接下來要講到本課的一個難點,我將會一個設問進行過渡并讓小組把課前自己收集是到的“消費對生產的影響的例子”說給全班同學聽,充分調動課堂氛圍,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這樣通過學生自己的分析理解,能夠讓學生更好的掌握難點知識。過渡設問:是不是只有生產對消費起作用,消費對生產起不起作用呢?那同學們有沒有搜集到一些事例說明我們的消費對生產有反作用?學生說完自己收集到的材料后,我會及時進行表揚和肯定學生的分析和理解,這時我會用現在流行又接近學生生活的博客作為例子再深刻的對難點進行分析,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掌握知識了。(屏幕展示)“博客”市場迅速發展,博客用戶群從社會精英向社會大眾延伸,由于人們對明星的追捧,各大網站紛紛邀請名人開設博客,以滿足讀者需求。其實博客作為網絡日志,提供的服務是免費的,為什么能讓那么多商家追捧呢?龐大的用戶群為博客贏利提供了各種可能性,因為它可以招攬不菲的廣告收入。很多博客用戶有了隨時更新博客內容的需求,與手機相結合的移動博客便商機無限,通過移動博客,用戶可以隨時隨地更新自己的博客,也可以隨時隨地通過各種方式閱讀到其他博友的日志,進行實時的溝通和交流。移動博客的推廣能夠同時促進博客服務行業,電信運營行業,手機生產商,廣告業,通訊業等多個行業的發展,從而拉動網絡經濟的發展。聯合國最新為“文盲”下的定義是:不識字,不會看地圖,不會用計算機。如果你對網絡還一無所知,你應該不斷學習網絡技術充實自己,成為新世紀的人才。結合以上材料,根據教材分析:消費對生產有哪些反作用?這時我會給學生5分鐘進行討論分析,而我也會參與到學生的討論當中去,討論完之后讓每組的學生代表發言,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探討問題的能力,又可以提高學生團結合作的能力。學生發表完后,我就會進行及時肯定贊揚和點評。結合教材分析材料,就可以知道:1.消費是生產的目的,第一段中各大網站紛紛邀請名人開設博客以滿足讀者需要就體現了這一點;消費所形成新的需要,對生產的調整和升級起著導向作用,第二段中博客用戶新的需求,引導著博客來發商的生產,這使得移動博客商機無限就體現了這一點。2.移動博客的推廣能夠帶動很多相關產業的發展,這說明一個消費熱點的出現,往往能夠帶動一個產業的出現和成長。3.消費是生產發展的動力,材料中博客用戶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拉動了網絡經濟的發展就體現了這一點。4.消費為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是一個人在慢慢成長為合格的勞動者的過程中需要不斷的消費,它能夠提高勞動力的質量,提高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材料最后一段中不斷學習網絡知識充實自己,成長為新世紀的人才,體現的就在這一道理。這時已經把難點知識講完了,我將會用多媒體把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簡單的概括出來,可以一眼明了的就能把知識點熟記起來了。(屏幕展示)(二)生產對消費的反作用反作用于生產消費等學生對知識點有一定的理解之后,我就會結合時事對知識進行總結提升,讓學生能夠拓寬視野,知道經濟知識是可以運用到國家的政策當中去的。這是我的總結提升:2008年時我國的經濟的發展也受到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為了刺激經濟的發展我國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觀調控措施,如:“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等,這正是國家通過宏觀經濟政策,充分發揮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巨大作用。環節3:(三)社會再生產的四環節講完了生產與消費的關系后,就進行到社會再生產的四環節的內容,這個內容既不是重點也不是難點,可以簡單通過。我會這樣的設問過渡:剛剛我們已經明白了生產和消費的關系就是生產決定消費,消費是生產最終目的,生產出來的產品被消費了,這種產品的生產過程才算最終完成。那么產品生產出來以后是否直接進入消費呢?當學生回答不是時,我又會進一步進行引導提問:為什么這么說呢?再下來我還會設置一個問題就是:在社會中,當生產出來的產品被消費掉以后,生產是否就會停止了?讓學生回答,最后我就會進行總結:社會再生產的含義及過程。其中重點強調直接生產過程是起決定作用的環節,分配和交換是連接生產和消費的橋梁和紐帶,對生產有著重要的影響。消費是物質資料生產總過程的最終目的和動力。環節4:大力發展生產力(一)為什么要大力發展生產力 接下來就是要講到大力發展生產力的知識點了,這部分內容學生在初三也初步接觸過,并不會感到十分陌生,我會這樣直接過渡:生產決定消費,那為了提高我們的消費水平,滿足人們的消費需要就應該大力發展生產力。根據前半節課生產的重要性,決定作用等知識點并結合以下事例找出原因,我就將會補充總結大力發展生產力的原因以及意義。我所舉的例子是我國的GDP和人均GDP在世界的排名,這樣可以讓學生了解我國的經濟實力和不足,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明白大力發展生產力的重要性以及怎樣去發展生產力。(屏幕展示)2011年世界各國GDP排名及人均GDP排名 排名 國家和地區 GDP (億美元) 人均GDP美元(位次) 1 美國 150648 47284 (9) 2 中國 69885 4382 (92) 3 日本 58554 42820 (16) 4 德國 36286 40631 (19) 5 法國 28083 41019 (18) 6 巴西 25179 10816 (53) 7 英國 24810 36120 (22) 8 意大利 22457 34059 (23) 9 俄羅斯 18849 10437 (56) 10 印度 18434 1265 (134)為什么我國的GDP 能排在世界的第二,而人均GDP卻排在了世界的第92位?結合教材P30頁分析。結合我國現狀分析,就可以知道我國GDP總量世界第二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成績卓越。但第二大經濟體并不代表第二大經濟強國,人均GDP僅位于92位,且生產力水平不高,發展不平衡,多層次,地區差異、城鄉差異等很多問題存在。要提高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人均GDP,那么我們就要大力發展生產力。進而系統列出原因:1、理論原因: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 生產的決定作用;社會主義本質的要求。 2、現實原因: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主要矛盾。 3、意義:只有大力發展生力,才能為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只有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趕超發達國家;只有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環節5:(二)怎樣大力發展生產力在同學們充分理解了大力發展生產力之后,引導同學們思考應該如何發展生產力。因為這個也是重點內容,我將會設這樣提問: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要發展經濟,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就要大力發展生產力,我們的同學將來是國家的棟梁之才,為了使我們的國家更好的發展,那我們應該怎樣大力發展生產力呢?接下來是讓學生根據教材來回答。根據學生的回答我進行總結,不難得出:(1)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2)改革落后的生產關系。通過改革,調整生產關系中與生產力不相適應的部分,調整上層建筑中與經濟基礎不相適應的部分。因為改革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3)科技為先、以人為本。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要加快科學技術的發展,大力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發展科技關鍵靠人才,要提高勞動者的素質,以人為本。 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 (2分鐘)課堂小結,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盡快地轉化為學生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并且逐漸地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先由學生小結,教師再加以補充)小結如下:課后作業:(5分鐘)針對高一年級學生素質的差異,我進行了選擇題材料分析題和觀點分析題的訓練,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建帝王是最高統治者,但是他們也享受不到這些東西,為什么( A )A.生產決定消費的對像B.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C.消費反作用于生產D.消費提高了勞動者的積極性2、市場研究公司IE Market Research調查顯示:到2010年,中國手機用戶數量將從2007年的5.40億增長到7.38億,移動電話的巨大需求帶動電信行業的蓬勃發展。這說明(B)A.消費方式決定生產方式B.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消費熱點會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C.消費結構決定生產結構D.消費水平決定生產水平3、材料:危機中蘊含著新的發展機遇。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在談及非典的影響時是這樣總結的——在旅游、餐飲、交通等行業遭受打擊的同時,卻刺激了傳媒、電信、醫藥、汽車等行業的市場需求,出現了新的消費熱點和消費趨向。面對“SARS”疫情,為什么說我國經濟是“危機中蘊含著新的發展機遇”?參考答案:(1)生產決定消費,消費反作用于生產。消費是生產的目的;調節生產;是生產的動力;為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原理)(2)非典時期的旅游、餐飲、等行業受到沖擊,不利于內需的擴大,從而不利于經濟發展;但同時,它卻刺激了傳媒、電信等行業的市場需求,出現了新的消費熱點和消費趨向,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內需,拉動經濟發展。(分析)(3)正是因為消費對生產有反作用,所以說危機中蘊含著新的發展機遇。(總結)4、辨析觀點一:人是生產力中最具決定性的力量,加快生產力發展必須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創造。觀點二: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而且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志。要大力發展生產力,必須加快科技的發展,大力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以上兩種觀點矛盾嗎?為什么?參考答案:不矛盾。科技的創新需要發揮人的聰明才智。所以我們要重視科技創新、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六 、 板書設計我比較注重直觀、系統的板書設計,它能夠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于學生能夠理解掌握。板書如下:發展生產 滿足消費一、生產與消費的關系(一)生產決定消費(二)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三)社會再生產四個環節及相互關系二、大力發展生產力(一)為什么要大力發展生產力1.理論原因2.現實原因3.意義(二)怎樣大力發展生產力七、時間分配:導入新課 (2分鐘) 講授新課 (31分鐘)課堂小結 (2分鐘) 鞏固練習 (5分鐘)八、教學預測: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問題的設置,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的選擇,從而使學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觀點,在價值沖突中識別觀點,在分析中確認觀點,在探究活動中提煉觀點。既自然而然的完成了知識的構建過程,又實現了知、信、行的有機統一。既突出了重點又突破了難點。可謂環環相扣,水到渠成。通過這次說課,使我再一次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如果能用心體會歲月潮痕、用眼睛細察時代的變遷,用雙手撥響學生心靈的琴弦,我們就一定能迎來新課改絢麗美好的春天。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是生產的目的對生產起導向作用是生產的動力為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對象方式質量和水平動力生產決定消費生產與消費目的導向作用動力創造新勞動力消費反作用于生產發展生產滿足消費理論原因現實原因意義為什么大力發展生產力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提高勞動者素質加快科學技術發展深化改革怎么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