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活動2 炒飯、煮面條教學目標:1、勞動觀念:學生通過學習炒飯、煮面條,在勞動實踐中感悟勞動的價值和意義,樹立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觀念。2、勞動精神:學生在烹飪勞動實踐中培養勤于動手、思考創新的勞動精神。3、勞動能力: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掌握炒飯、煮面條的勞動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4、勞動習慣和品質:學生在學習制作簡單的主食的活動中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提高勞動素養和生活品質。教學重點:蛋炒飯、蔥花拌面的做法。教學難點:火候和烹飪時間的把握。教學準備:電磁爐、炒鍋、鍋鏟、碗、米飯、雞蛋、食用油、食鹽、面條、小蔥、香油等。教學時數:1課時教學過程:一、看看講講教師課前先布置學生拍照上傳“我家的主食”,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展示,邀請學生進行分享,用學生生活中的真實素材引入活動主題,貼近學生生活,親切而有說服力地調動學生興趣和參與積極性,讓學生在觀察中產生好奇心,躍躍欲試,自然地講入下一步動手操作環節。二、巧手工作坊教師生帶領學生按清單做好準備工作,將所需食材、工具有序擺放在桌面上。教師按步驟詳細講解操作過程,學生觀察學習,留心聽教師的操作技巧。教帥在演示過程中要保持與學生的互動,對學生的疑問做出反時反饋。教師演示完畢后,學生再分組分工合作,動手操作,教師在課室內穿梭,駐足留意學生的學習操作情況,及時解疑,給予鼓勵和中肯建議。學生完成后,準奮好公筷,組內成員品嘗共同的勞動成果,總結分享烹飪心得。三、勞動小奧秘教師讓學生先說說他們平常吃過哪些炒飯和面條,自然導入“加碼更美味”話題。再讓學生分組談論,在課堂上交流分享可以添加哪些食材或采取哪些技巧讓炒飯和面條更美味和菅養,教師也可跟學生分享自己的烹飪心得。如果時間和條件允許,還可以邀請學校飯堂廚師來課堂或者邀請家長錄制微視頻,與學生分享烹飪小貼士和提升小技巧。四、我來實踐教師先在課上請學生分享家長為自己做過的主食,做好充分的情感鋪墊,再鼓勵學生回家實踐操作,下廚為家長做一次炒飯或煮一碗面,并記錄自己的勞動心得體會,在班級群中或下次課堂上進行分享。教師可在班級群設置“今天我下廚”相冊,讓學生上傳自己的勞動照片,分享、展示各自的勞動成果和家庭用餐照片,在這過程中,學生既可以展示自己掌握的勞動技能,又能在勞動實踐中收獲成就感。五、拓展1.揚州炒飯的做法揚州炒飯又名“揚州蛋炒飯”。相傳隋煬帝巡視江都(今揚州)時,將蛋炒飯傳入揚州。后經歷代廚壇高手逐步創新,糅合準揚菜肴的“選料嚴謹,制作精細,加工講究,注重配色,原汁原味”的特色,揚州炒飯發展成為具有淮揚風味的有名的主食之一(1)準備食材:雞蛋、黃瓜、火腿肉、胡蘿卜、豌豆、蝦仁、熟米飯、鹽、料酒、胡椒粉、蠔油、淀粉、植物油。(2)蝦仁用鹽、胡椒粉、淀粉拌勻腌制,胡蘿卜去皮切丁,黃瓜去皮切丁,火腿肉切丁,雞蛋在碗中打散。(3)鍋中水燒開后,焯胡蘿卜丁和豌豆粒,焯后撈出。(4)油鍋中倒油,熱鍋冷油滑入蝦仁,炒至變色,撈出。(5)鍋中留底油,倒入火腿肉丁、黃瓜丁、胡蘿卜丁、蝦仁和豌豆粒,加入鹽、胡椒粉翻炒幾下,撈出。(6)鍋中倒油,油七成熱時倒入雞蛋液滑炒。(7)倒入熟米飯翻炒幾下。(8)倒入已煸炒好的配菜,加鹽、胡椒粉和蠔油,翻炒均勻即可。2.面食面食即由面粉做成的各種食物。面粉的原材料是小麥,中國是最早種植小麥的國家之一。由于小麥面粉富含面筋蛋白,所以面團性好,可塑性高、能夠加工成各種形狀的食物。面食口感多變,搭配其他食材可以制成多種多樣的食物、如餃子、面條、煎餅、餓、燒賣、春卷、饅頭、油條…六、學習勞動故事:從小學徒做起學生自讀故事,了解潘戀的學廚經歷。七、展示臺:制作營養餐單1、讓學生說說每天如何吃得更健康。然后營養餐單。2、各小組展示交流營養餐單。3、全班同學為本次活動中表現較好,值得你學習的同學進行點贊。八、自我評價引導學生就本次勞動活動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進行分享、反思、自我評價,可以讓學生暢所欲言,也可以給定評價項目。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