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我是做飯小能手活動1 雞蛋食品的制作教學目標:1、勞動觀念:學生通過學習制作雞蛋食品,感悟勞動的價值和意義,樹立勞動最光榮的觀念。2、勞動精神:學生在勞動實踐中尊重家人的勞動和理解家人的辛勞,培養勤勞奮斗、思考創新的勞動精神。3、勞動能力:學生通過實踐操作掌握制作雞蛋食品的基本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4、勞動習慣和品質:培養學生自立自強的勞動品質。教學重點:煮雞蛋、煎荷包蛋、蒸蛋的做法。教學難點:煮雞蛋、煎荷包蛋、蒸蛋的做法。教學準備:電磁爐、炒鍋、鍋鏟、碗、碟、筷子、雞蛋、食用油、食鹽、醬油、香油、小蔥。教學時數:1課時教學過程:一、看看講講教師先讓學生暢所欲言,說說自己吃過哪些用雞蛋做成的食物,再引導學生觀察教材中的圖片,讓學生嘗試先說名稱,再討論做法,在調動生活常識的基礎上探索新知,以此激發學生動手實踐的興趣和積極性。二、巧手工作坊教師在黑板上列好清單,指導學生分組,分工準備好本組所需要用到的工具和食材。教師親自給學生演示制作雞蛋食品的步驟,在這過程中保持跟學生的互動交流,及時注意學生的掌握情況,并提醒相關注意事項,比如洗雞蛋的時候力度要輕,避免將雞蛋捏碎;煮雞蛋、蒸蛋都要掌握好時間;煎荷包蛋時先把鍋燒熱再放油,避兔油因碰到水濺到身上;等等。教師一定要提醒學生注意安全,做好自我保護工作。教師演示后,再讓學生動手操作。小組內部有所分工,學生緊密合作,按照教師演示的步驟進行。教師在教室里穿梭走動,給各個小組做有針對性的指導和答疑,尤其要對安全注意事項做好提點和監管。三、勞動小奧秘教師可帶領學生利用留下的雞蛋殼進行現場創作,發揮各自的小創意,既進行勞動教育,又貫徹美育。四、我來實踐教師先組織學生在課堂上就“家的味道”展開話題討論,請學生說一說自己最愛爸爸媽媽做的一道菜,做好充分的情感鋪墊,再布置小任務:回家給爸爸媽媽做一份雞蛋早餐,記錄好制作過程。這樣既讓學生鞏固了所學技能,又能教會學生學會感恩,學會照顧自己和家人。五、拓展1.雞蛋的營養價值(1)蛋白質雞蛋含豐富的優質蛋白,是優質蛋白質的來源。(2)脂肪雞蛋富含脂肪,雞蛋中的脂肪大多集中在蛋黃中,以不飽和脂肪酸為多,呈乳融狀,易被人體吸收。(3)蛋氨酸蛋氨酸是人體自身不能生產的一種氨基酸,只能通過食用含有蛋氨酸的食品來獲得,雞蛋中的蛋氨酸含量特別豐富。(4)微量營養素雞蛋中含有重要的微量營養素,如鉀、鈉、鎂、磷等。雞蛋中的維生素 A 和維生素 B 含量也很豐富。2.吃雞蛋的誤區(1)雞蛋吃得越多越好 雞蛋營養豐富,但并不是吃得越多就越好。一般來講,老年人每天攝取一個雞蛋即可;從事體力或者腦力工作的人可以每天攝取兩個;身體比較虛弱、正處于恢復期的患者可以每天攝取三個。但心腦血管疾病和高脂血癥的患者每天攝取不能超過一個雞蛋,因為雞蛋蛋黃中的膽固醇較高,攝入過多可能會使疾病得不到控制,血脂越來越高。(2)生雞蛋的營養價值高 有人認為生雞蛋相對煮熟的雞蛋來說營養價值更高,其實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雞蛋很容易受到沙門氏菌和其他致病微生物感染,生食易發生消化系統疾病。生蛋清中含有的有機生物素蛋白和抗胰蛋白酶會妨礙蛋白質和生物素的分解和吸收。相反,煮熟的雞蛋的蛋白質結構由致密變為松散,易為人體消化吸收。當然,過度加熱后,雞蛋蛋白質過度凝固,也不利于消化吸收。(3)雞蛋可以搭配豆漿 不少人會選擇在早晨喝豆漿、吃雞蛋,他們認為豆漿和雞蛋都是高營養食物,一起食用能使身體攝入的營養更足。但是,生豆漿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質,有抑制蛋白酶消化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對蛋白質的消化吸收,但豆漿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質會隨著豆漿的加熱而失活,也就是說,豆漿只要煮熟,就不會和雞蛋相克。早餐喝豆漿、吃雞蛋,快捷又營養。(4)煮雞蛋的時間越長越好 有人認為將雞蛋放在水中煮的時間越長,其營養就會被大量釋放出來,對身體就越好。但其實煮雞蛋的時間過長,雞蛋蛋黃中的亞鐵離子會和硫離子發生化學反應,從而產生難以溶解的硫化亞鐵。這種物質難被身體吸收,還會阻礙身體對鐵的吸收。六、自我評價引導學生對勞動過程的各個環節進行評價反思,也可給定評價項目。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