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活動2 泥塑杯子教學目標:1、勞動觀念:學生通過學習制作泥塑杯子,感悟勞動的價值和意義,形成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觀念。2、勞動精神:學生在制作泥塑杯子的過程中培養尊重勞動、不斷創新的精神。3、勞動能力:學生通過實踐操作掌握制作泥塑杯子的技能,提高手工制作能力。4、勞動習慣和品質:學生在制作泥塑杯子的過程中養成嚴謹細致、不斷創新的良好勞動習慣,培養不怕困難、迎難而上的良好勞動品質。教學重點:泥塑杯子的制作與裝飾方法。教學難點:壓印法、貼花法和刻畫法的靈活運用。教學準備:陶泥、水、泥塑工具、泥塑杯子圖片等。教學時數:1課時教學過程:一、看看講講教師讓學生先觀察教材中的圖片,引導他們對比不同泥塑杯子的花樣,欣賞每一個泥塑杯子的特點,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討論泥塑杯子是怎樣制作的。二、巧手工作坊教師現場進行演示,在演示過程中保持跟學生的互動交流,及時指導學生并回答學生的疑問。也可讓學生親自參與進來,跟看教師的講解與示范進行模仿操作。第一步要將陶泥搓成粗細均勻的長條,教師要配以動作上的指導。第二步提醒學生進行分割時要注意形狀大小適宜。第三步要給學生強調擠壓陶泥的力度要均習適宜,切勿因力度過大擠破陶泥。教師還要特別注意強調泥塑杯子要兼顧實用、美觀、創新等特點,讓學生在實踐中培養審美意識。三、勞動小奧秘教師先給學生講解裝飾的作用,通過一些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杯子裝飾后的效果,由此激發學生的興趣。然后現場教學生壓印法、貼花法和刻畫法的技巧與方法,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這些方法。在這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比較幾種泥塑技法的不同,以加深印象。教師還要提醒學生注意圖案的大小比例要合理。四、我來實踐教師可鼓勵學生課后嘗試制作一個泥塑杯子,參考教材上的泥塑作品說明,給自己的作品寫一份作品說明(給作品命名,介紹作品的特點),并將作品帶到班上和同學們一起欣賞。五、拓展宜興紫砂陶制作技藝于2006年經國務院批準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該工藝產生于宋元,成熟于明代,迄今已有600年以上的歷史。伴隨茶文化的發展,紫砂陶制作藝人經過長期探索,創造了陶刻、鑲嵌、貼飾等裝飾技藝。其中,陶刻技藝將詩文、金石、書畫等藝術與紫砂陶制作技藝相結合。因此,紫砂陶制作技藝具有實用和藝術鑒賞的雙重特色。下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用紫砂陶制作技藝制作的紫砂壺。1.紫砂壺的特點(1)用紫砂壺泡茶,茶香濃郁持久。紫砂壺嘴小、蓋嚴,壺的內壁較粗糙,能有效地防止香氣過早散失。長久使用的紫砂壺,其內壁掛上一層棕紅色茶銹,即使不放茶,只倒入開水,仍茶香誘人。(2)用紫砂壺泡茶,保溫時間長。由于壺壁內部存在著許多小氣泡,氣泡里又充滿著不流動的空氣,故紫砂壺有較好的保溫性能。(3)用紫砂壺泡茶,因其具有緩慢的傳熱性,不易灸手。(4)紫砂壺適應冷熱急變的能力極佳,即使在上百攝氏度的高溫中蒸煮后、迅速投到零攝氏度以下的冰雪中,它也不會爆裂。(5)紫砂壺里外一般都不施釉,保持微小的氣孔,其透氣性能好、但又不透水,并具有較強的吸附力。2鑒定紫砂壺優劣的標準通常以“泥、形、工、火、款”五字來評判紫砂壺的優劣。(1)泥:指壺的胎體泥料的精細和優劣。(2)形:指壺的器形、造型。(3)工:指壺的做工的優劣。(4)火:指壺的燒成質量。(5)款:指壺的落款、作者印章。3.紫砂壺欣賞(投影出示紫砂壺圖片)六、自我評價教師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作品評比,讓學生感受勞動成功的快樂,同時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感悟,思考討論在泥塑杯子制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克服困難的辦法,總結經驗教訓,培養不怕困難、勇于創新的勞動品質。七、學習勞動故事:泥人張學生自讀故事,然后說說“泥人張”的彩塑為什么會這么有魅力?八、展示臺:制作地方泥塑名片1、學生自讀課本第54頁的內容,說說這些分別是哪些地方的特色泥塑。2、學生參照課本第55頁的“鳳翔泥塑名片”,自己動手、動腦,設計泥塑名片。3、各小組展示自己設計的泥塑名片,全班欣賞、評議4、全班同學為本次活動中表現較好,值得你學習的同學進行點贊。九、課堂小結小結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對表現好的同學進行表揚。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