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海南省2012年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物理科試題(全卷滿分110分,考試時間60分鐘)一、選擇題(本大題有8小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小題4分,共32分)1.下列物品中,利用電磁波工作的是:A.移動電話(手機) B.“B超”檢測儀 C.電飯鍋 D.固定電話2.下列物質中,分子間作用力最弱的是:A.黃金 B.水銀 C.水 D.空氣3.適應生存環境是動物的天性。下列解釋中不正確的是:章魚的吸盤利用了 飛魚的鰭利用了氣體 螃蟹的螯又硬又尖 深海帶魚不能在淺海存活大氣壓 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是為了減小壓強 是海水壓強變小A B C D第3題圖4.冬天的早晨,池塘上常會出現大霧。這個現象發生的物態變化和吸、放熱情況是:A.液化、放熱 B.升華、吸熱 C.凝固、放熱 D.熔化、吸熱5.小明用槳向后劃水,使船前進的力的施力物體是:A.船槳 B.船 C.小明 D.水6.下列實例中,為了減小摩擦的是:手套表面有凸點 給齒輪加潤滑油 運動鞋底有鞋釘 用力握緊球拍A B C D第6題圖7.下列做法中,符合安全用電的要求的是:A.電燈開關接在火線和燈泡之間 B.保險絲熔斷后,用銅絲代替C.發現有人觸電,立即用手把人拉開 D.使用測電筆時,手不與筆尾金屬體接觸物理科試題 第1頁(共4頁)8.小麗家的電風扇具有搖頭功能。風扇不轉時,不能單獨使用搖頭功能;風扇轉動時,可根據需要選擇使用搖頭功能。下列電路符合要求的是:第8題圖二、填空題(本大題有8小題,每小題4分,共32分)9.老牛叫聲和蚊子叫聲相比,老牛叫聲的響度______(選填“大”或“小”),音調_____(選填“高”或“低”)。10.LED太陽能路燈環保、節能。LED是一種發光二極管,它的主要制作材料是______(選填“絕緣體”、“半導體”或“超導體”);太陽能屬于_______(選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11.如圖所示的兩個實驗中,閉合開關后,能觀察到導體ab運動的是_______圖,這個現象說明磁場對_________有力的作用。第11題圖 第12題圖 第13題圖12.如圖所示,小華用2N的拉力在10 s 內將重6N的木塊從底部勻速拉到頂部。拉力所做的功是_________J,功率是_______W。13.把碳素墨水分別滴入質量相等的清水中,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的現象如圖所示,這個實驗演示的是_________現象;比較圖甲和圖乙可知,________越高,分子運動越激烈。14.海南黎族鉆木取火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鉆木取火是通過_______(選填“做功”或“熱傳遞”)把機械能轉化為________能。15.汽車發動機選用水做冷卻劑,主要是由于水的________較大;常用塑料泡沫做包裝材料的原因是塑料泡沫的密度較_________。16.小青將點燃的蠟燭分別放在如圖所示的a、b、c點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蠟燭在_____點時,凸透鏡右側光屏上成的像最大,像是______(選填“正立”或“倒立”)的。 第16題圖物理科試題 第2頁(共4頁)三、作圖和實驗題(本大題有3小題。第17題4分,第18題8分,第19題10分,共22分)17.按要求作圖(必須用尺作圖)(1)在圖甲中畫出拋出去的籃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圖;(2)在圖乙中畫出反射光線OB的入射光線,并標出入射角大小。第17題圖18.小敏用天平、小瓶子和足量的水測量醬油密度。(1)調節天平橫梁平衡時,發現指針位置如圖甲所示,應將平衡螺母A向_____調(選填“左”或“右”);(2)指出圖乙中存在的錯誤操作:__________(答出一處即可);(3)請幫助他把實驗步驟補充完整:a. 測出空瓶子的質量,記為m0 ;b. 測出小瓶裝滿水后的總質量,記為m1 ;c. 測出____________________,記為m2 ;d. 醬油密度的表達式ρ醬油 =__________。 第18題圖19.以下是小紅“探究通過導體的電流與電阻的關系”的部分實驗過程。(1)連接電路時開關應_______(選填“斷開”或“閉合”)。(2)某次實驗時電壓表的示數如上圖所示,則R兩端的電壓是______V。(3)實驗中,小紅分別把5Ω、10Ω、20Ω的電阻接入電路做三次實驗,每次閉合開關后,調節滑動變阻器,使_________保持不變,記錄電流表示數,如上表格所示。(4)分析表格數據,得出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許多實驗需測量多組數據,便于“從中找出普遍規律”或者“求平均值以減小誤差”。下列實驗中,多次測量的主要目的與本次實驗相同的是_______(填字母)A.測量物體的長度 B.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C.用伏安法測量定值電阻的阻值物理科試題 第3頁(共4頁)四、綜合應用題(本大題有2小題。每小題12分,共24分。解答時應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公式和具體的計算步驟)20.我國自行設計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挑戰7000米深度。(1)“蛟龍號”具有先進的水聲通信功能,聲音從7000 m 深處的“蛟龍號”垂直傳到海面需要多長時間?(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是1500 m/s,計算結果保留一位小數)(2)“蛟龍號”在7000 m 深處受到的壓強是7×107Pa ,求面積為 第20題圖0.03m2 的觀察窗受到的壓力。(3)“蛟龍號”在某深度懸浮作業,任務完成后,拋棄自身攜帶的壓載鐵便能上浮。請分析“蛟龍號”上浮的原因。21.圖甲是某班科技小組設計的風力測定裝置示意圖,圖乙是其電路圖。電阻R/隨風力變化關系如圖丙所示。已知電源電壓恒為9V,定值電阻R0=2Ω,電壓表量程為0~3V。使用該裝置測定風力,則(1)電阻R/的阻值隨風力的增大怎樣變化?(2)求無風時電壓表的示數。(3)如果保持電壓表量程不變,且只能在電路中增加一個電阻R ,使該裝置能測量的最大風力增加到900N,計算電阻R的阻值,并說明其連接方式。(4)計算改裝后該裝置電路總功率的變化范圍。(計算結果保留一位小數)第21題圖物理科試題 第4頁(共4頁)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A 2.D 3.C 4.A 5.D 6.B 7.A 8.C二、填空題9.大、低 10.半導體、可再生 11.甲、電流 12. 2、 0.213.擴散、溫度 14.做功、內 15.比熱容、小 16. b 、倒立三、作圖和實驗題17.略18.(1)左 (2)用手抓砝碼(或物體放在右盤等) (3)小瓶裝滿醬油后的總質量、 (m2-m0) ρ水/(m1-m0)19.(1)斷開 (2)2.4 (3)電壓表示數(4)電壓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5)B四、綜合應用題20.(1)因為v=s/t 所以t=s/v=7000m/1500m/s=4.7s(2)因為p=F/S 所以F=PS=7×107Pa×0.03m2=2.1×106N(3) “蛟龍號”拋棄壓載鐵后,所受重力減小,浮力不變,“蛟龍號”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所以“蛟龍號”上浮。21.(1)R/ 隨風力增大而減小(2)由圖丙可知,無風時 R/=16Ω,根據R0/R/=U0/(U-U0 ) 2/16= U0/(9-U0 ) 得U0=1V(3)保持電壓表量程不變,即U0=3V當風力增加到900N時,由圖丙可知R/=1Ω(運用第2問中的計算方法,算得電路中R0兩端的電壓為6V)應在電路中串聯一個電阻R,由(R/+R)/R0=(U-U0 )/U0(1+R)/2=(9-3)/3解得R= 3(Ω)(4)P最小=U2/R最大=(9V)2/(2Ω+3Ω+16Ω)=3.9WP最大=U2/R最小=(9V)2/(2Ω+3Ω+1Ω)=13.5W(共44張PPT)物理科試卷分析儋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符秀玲2012年9月20日2012年海南省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一、試卷的基本情況二、試題的主要特點三、考生答卷情況2012年中考物理試卷,緊扣課程標準和省考試說明的要求,命題方向明確,試題特點鮮明,凸顯課程改革方向,有利于進一步推進課程改革,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促進學生主動活潑學習、積極主動發展。對初中物理教學起到了良好的導向作用。一 、試卷的基本情況試卷滿分110分,考試時間60分鐘,與化學分場分卷。與2011年相比,題型、題量及分值結構相對穩定。表一:題型結構題號 一 二 三 四 合計題型 選擇填空 作圖與實驗 綜合應用題量(個) 8 8 3 2 21分值(分) 32 32 22 24表二:內容結構內容 物質 運動和相互作用 能量 科學探究題目呈現 2、4、10、13、15、18 1、3、5、6、9、11、16、17、20 7、8、10、12、14、19、21 11、13、16、18、19分值 26 44 50 30增大力學、電學部分的比例,突出主干知識。二、試題的主要特點(一)注重基礎,強調考查對知識內涵的理解(二)注重對分析綜合能力及語言表述能力的考查(三)注重科學探究 ,突出對過程與方法的考查(四)適度關注初高中知識的銜接(五)試題情景緊密聯系社會生活實際和科技發展二、試題的主要特點(一)注重基礎,強調考查對知識內涵的理解基礎題占全卷的80%以上。降低了識記部分的比例,重在考查對內涵的理解和掌握情況。1.注重考查對概念的理解及規律建立過程的認識。試題有意識地引導考生在知識建構的過程中領悟物理現象的真實過程與物理原理。如第4題要求學生會分析霧的形成的物態變化過程及吸放熱情況;第11題從觀察到導線運動的現象中,抽象出磁場對電流有力的作用;第13題通過比較冷水和熱水中擴散的快慢,推理出分子運動的劇烈程度與溫度的關系。二、試題的主要特點(一)注重基礎,強調考查對知識內涵的理解2.注重考查對基礎知識的理解程度。將一些易混淆的基本概念放在一起考查對基礎知識的理解程度。例如第4題考查了“液化”、“升華”、“凝固”、“熔化”等概念的區別,第9題考查響度與音調的區別。從一些表面相似的現象中考查對知識的理解。第11題電磁感應和磁場對電流的作用實驗裝置圖的比較,第12題要求會區別拉力做功與重力做功的計算,第19題考查“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和“伏安法測電阻”、“測電功率”的在原理上的區別。二、試題的主要特點3.注重考查對知識的靈活運用。將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放在具體真實的情景中進行考查,強調靈活地運用基本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二、試題的主要特點題號 考查知識點 試題的背景材料1 電磁波的應用實例手機、電話、電飯鍋、B超檢測儀2 分子作用力強弱 黃金、水銀、水、空氣3 固、液、氣及流體壓強 章魚的吸盤、飛魚的鰭、螃蟹的螯、帶魚的生活習性4 物態變化現象 霧的形成5 物體間的相互作用 用船槳劃水6 減小摩擦的辦法守門員戴足球手套、給齒輪加油、用力握球拍等二、試題的主要特點題號 考查的知識點 試題的背景材料8 電路圖 電風扇的吹風、搖頭功能的使用9 音調與響度 老牛與蚊子的叫聲13 分子熱運動 墨汁在冷水和熱水中的擴散14 功和能 鉆木取火20 壓強、浮沉條件 蛟龍號深潛二、試題的主要特點4.注重對基本技能的考查,主要包括作圖、實驗等技能。近年來,對這方面的考查都是最基本的。對作圖技能的考查主要是畫重力示意圖、畫入射光線或反射光線和畫電路圖,今年考查了對電路圖的分析,沒有要求畫電路圖。對基本的實驗技能的考查,第18題考查了天平的使用方法、第19題連接電路時的注意事項、電壓表的讀數、實驗數據的處理。(二)注重對分析綜合能力及語言表述能力的考查1.強調了對分析綜合能力的考查。試題重視考查學生的審題能力、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分析綜合能力,以及運用數學知識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例如第21題,對考生的知識和能力的要求都比較高。與往年不同的是,雖然考核的知識點還是歐姆定律和電功率,但擺脫了P實、U實、P額、U額的困擾,降低了計算上的難度,而側重于對物理過程的分析。(二)注重對分析綜合能力及語言表述能力的考查①試題呈現的信息量大:有風力測定裝置實物圖、電路圖、風力與電阻R/的大小關系圖像;②考查的知識點多:串聯電路的電流、電壓分配規律、歐姆定律、動態變化電路的分析和電功率的計算等,除了P=W/t外,公式I=U/R、P=I2R、 P=U2/R 都使用上;③能力要求高:考查了學生的審題能力、從圖象提取信息的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串聯分壓的思想方法;④解法靈活多樣,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揮,且在解題過程中運用了許多數學知識,體現了學科綜合的思想。(二)注重對分析綜合能力及語言表述能力的考查2.注重對語言表達能力的考查。語言表達能力的考查,在填空、實驗和綜合應用等不同題型中均有出現。考查學生在對問題比較、分析、抽象、歸納的基礎上,清晰而有條理地呈現自己觀點的能力。例如第19題歸納實驗結論,學生必須先分析電流與電阻大小的數量關系,再根據電流與電阻大小的邏輯關系,用物理語言進行表達。第20題分析“蛟龍號”上浮的原因,學生回答時需理清思路,分析拋棄壓載鐵前后的受力情況以及重力和浮力的變化情況,接著對浮力和重力的大小進行比較,再組織語言進行描述。(三)注重科學探究 ,突出對過程與方法的考查試題以教材中的基本實驗為載體,涵蓋了力學、電學、熱學、光學等內容,著重體現過程與方法,主要考查了實驗的基本操作、實驗能力、實驗的方法和思想。例如,第11題把電磁學兩個實驗放在一起,考查了學生的觀察、分析、比較和理解能力;第18題考查了天平的操作、等體積測密度的間接測量法,用表達式表示結論的方法;第19題考查了電路連接時的操作規范、電壓表的讀數、滑動變阻器在實驗中的作用等知識與技能,還考查了分析論證、歸納、多次測量等能力和方法,考查了本實驗中滑動變阻器的作用,同時涵蓋了對測量電功率、測量長度、杠桿的平衡條件、用伏安法測電阻等實驗的考查。(三)注重科學探究 ,突出對過程與方法的考查在考查的方式上,注意把實驗思想滲透到實驗設計、分析論證等環節之中,避免考查出現方式機械化和直白化。例如對間接測量、控制變量、多次測量等實驗思想方法的考查,均巧妙地滲透在實驗的過程中。(四)適度關注初高中知識的銜接試題有意識地關注了學生在高中學習所必備的基本物理研究思想方法,為學生在高中進一步學習物理奠定基礎。1.多方位多角度地考查了受力分析。如第4題 “用槳劃水”,從力的相互作用的角度考查受力分析,還滲透了整體法的思想;第12題和第20題分別從運動狀態的改變和二力平衡的角度進行考查;第17題考查畫重力示意圖。(四)適度關注初高中知識的銜接2.突出了實驗思想方法的考查。涉及到間接測量法、控制變量法、多次測量、串聯分壓等思想方法,還涉及到電壓表的改裝。3.重視了數學工具的應用能力的考查。考查了用數學表達式表示測量結果、讀取圖象表格信息、分析自變量與因變量間的關系、求極值等數學方法和能力。(五)試題情景緊密聯系社會生活實際和科技發展試題在呈現方式上加強了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及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的聯系。試題背景取材廣泛,涉及到的素材有自然現象、動物的進化、運動器械、家用電器、新材料、新能源、安全用電、人文、科技發展等方面。體現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也滲透了科學精神、人文精神以及人與自然、社會協調發展的現代意識。例如第4題以章魚、飛魚、螃蟹、帶魚的進化為背景,綜合考查壓強與浮力,體現了我省作為海洋大省的地方特色、同時還滲透了與生物學科間的綜合;第8題分析電風扇電路,讓學生養成用物理知識去探索生活中物理問題的習慣。(五)試題情景緊密聯系社會生活實際和科技發展第9題以老牛和蚊子的叫聲為背景,使學生覺得非常有趣和親切,從而培養學生探索自然的樂趣;第10題LED太陽能路燈,倡導節能、環保意識;第14題以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黎族鉆木取火技藝為背景,體現我省少數民族的文化傳承;第20題以“蛟龍號”水聲通信技術和深潛器無動力上浮下潛技術為背景,拉近了物理與科學技術間的距離,使學生感受到了科學、技術、社會間的密切聯系,真正體會到了物理學的巨大應用價值,提高學生熱愛科學、關心科技前沿的積極性。試題的主要特點:貼近學生生活、緊扣課標和教材、突出學科特點、注重發揮試卷的教育功能知識:突出主干、強調理解和應用科學探究:過程與方法綜合性較強難點分散、坡度減緩三、考生答卷情況(一)得分情況總難度 優秀率 良好率 及格率 低分率2012年 0.49 14.9% 23.6% 40.6% 40.2%2011年 0.50 13.7% 21.2% 44.2% 35.8%表四:2012年和2011年各等級分人數比較等 級 A★★ A★ A B C D人數 2011 619 2386 6183 7328 7772 69902012 3466 4194 5760 4958 5020 5091等 級 E F G H I J人數 2011 6087 5455 10439 11353 13309 425842012 5094 5000 9692 10212 12353 45518與2011年相比,得A以上的考生人數增加4232人,得J的 考生增加2934人,A兩星人數偏多,高分段區分度不夠理想。表五:選擇題得分統計題 序 選擇 1 2 3 4 5 6 7 8分 值 32 4 4 4 4 4 4 4 4得 分 16.56 2.17 2.09 2.17 2.02 1.65 3.02 1.48 1.96難 度 0.52 0.54 0.52 0.54 0.50 0.41 0.75 0.37 0.49表六:填空題得分統計題 序 填空 9 10 11 12 13 14 15 16分 值 32 4 4 4 4 4 4 4 4得 分 18.96 2.96 3.12 1.70 1.27 2.39 2.62 2.39 1.95難 度 0.58 0.74 0.78 0.43 0.32 0.60 0.66 0.60 0.490 分人 數 6428 8035 45053 70539 33493 22895 25014 36055表七:作圖和實驗、綜合應用題得分統計題 號 作圖實驗 17 18 19 綜合應用 20 21 全卷分 值 22 4 8 10 24 12 12 110得 分 10.45 2.27 3.52 4.66 7.69 5.15 2.54 54.3難 度 0.48 0.57 0.44 0.47 0.32 0.43 0.21 0.490 分人 數 27705 18990 19475 42584 57998與2011年相比,作圖和實驗題、綜合應用題的難度值略提高,填空題難度值降低0.01,選擇題難度值降低了0.08,下降幅度較為明顯。與預估難度相差較大的題目是第1、 2、 4、5、7、12題。涉及的內容分別是:利用電磁波的實例(19.4%選B超檢測儀;19.2%選電飯鍋);黃金、空氣等物質分子間作用力強弱的比較(18.5%選黃金,17.5%選水銀);霧的形成的物態變化(31.3%選升華);使船前進的施力物體(31.1%選船槳、21.7%選小明);安全用電的知識(49.4%選使用測電筆時手不與金屬體接觸);拉力做的功及其功率的計算(0.32)。(二)學生答卷中反映出來的問題從評卷情況來看,學生失分的主要原因表現在基礎薄弱、概念模糊不清、審題能力不強、物理過程分析不到位、語言表達能力差、計算能力差等方面,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審題不清,受定勢思維的影響較為嚴重。(1)有些考生在平時學習中沒有養成認真閱讀的習慣,粗心大意,審題不認真,本來可以答對的題卻答錯了。第2題在黃金、水銀、水、空氣等物質中選擇“分子間作用力最弱的” ,本題難度值只有0.52,其中有18.54%和17.54%的分別選了黃金和水銀,沒有看清題目中“最弱的”;第12題問拉力做的功而大部分學生求重力做的功 ,求功率時很多答案卻是帶“%”的,把求功率看成求機械效率;第16題多數答在c點時成像最大,顯然在審題時沒有注意“在光屏上”;第17題,不少基礎較好的學生不按題目要求作答,沒有標出入射角的大小;第18題,要求指出圖中存在的錯誤操作,很多學生對指錯和改錯兩種要求分不清,結果有的學生在指錯,有的在改錯、糾錯 。(2)一些常見的以及多次訓練的“熟悉”題,部分考生在審讀題時受定勢思維的影響,而造成不應該出現的失誤。例如第14題第2問,因為近幾年的中考題都是求機械效率,有些學生想當然,沒有認真讀題就直接求機械效率,填了60%;第19題第4問歸納結論時不少學生答了的歐姆定律的文字或公式,第5小問,絕大部分學生選擇了“C用伏安法測定值電阻的阻值”,在這些學生的潛意識里,“C”是與本題相類似的電學實驗,而沒有真正理解題目所要求的多次測量的主要目的是得到電流與電阻的反比關系;第20題部分學生受“回聲測距”定勢思維影響,對求聲音從7000m深處垂直傳到海面所需時間時,當作回聲現象來解題(t=2s/v )。2.對物理概念模糊不清、規律理解不透,計算能力差。(1)物理概念模糊不清。第9題錯誤最多的是老牛的音調選填了比蚊子高。本題的意圖是在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中,考查對物理概念的辨認、識別。但由于大部分學生缺乏在日常生活中對音調和響度的區別的體驗,僅憑直覺認為響度大,音調一定高 。第17題要求標出入射角的大小, 將近60%的考生錯把入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當成入射角,說明這部分學生沒有掌握好入射角的概念;還有些答為70°,原因是沒有掌握好直角的概念(100-30°=70°)。第19題第2小問,回答總電壓、電源電壓、滑動變阻器電壓的學生不在少數,說明學生沒有完全明白“總電壓” 電源電壓、分電壓的關系區別;第20題第3小問 ,壓力與壓強、壓力與重力區分不清。很多學生說拋棄了壓載鐵,減小了壓力(或壓強),或者說,拋棄了壓載鐵,水的壓強變小(或變大),把物體重力G與G排混淆,或者認為G排與浮力不相等,例如,拋棄壓載鐵,G排減少,G排< F浮 , F浮>G排 ,多數答重力減小時浮力增大,所以上浮,錯誤的根源在于認為浮力是物體受到的合力。不能從而力平衡的角度去分析沉浮條件。有的是概念不清,混為一談。如:由于蛟龍號的重力比水的密度小,所以它就會上浮;或 由于蛟龍號的質量比水的浮力小 、 由于它的密度比海水的質量小 、 由于它的壓強大于浮力。2)對規律理解不透,死記硬背,亂套公式,計算能力差。第12題計算拉力做的功和功率,難度值0.32,往年類似的題目難度值也在0.33左右。這些年來,涉及到計算的試題,零分率一直居高不下,其中純粹是計算的第12題零分人數為70539人,約占考生人數的58%,含有問答的第20、21題零分人數不少,分別42584人和57998人,大部分為空白卷,有一半的學生放棄解答計算題。①死記硬背公式,不理解公式的含義。例如第12題,據評卷老師統計,答案不少于24種,典型的有6J 、 0.6W ,20J、 2W ,6N×0.2m=1.2J等等;②不注意物理量的對應關系。如第21題求風力增加到900N時R的值,部分學生仍用無風時的電流0.5A代入歐姆定律計算。③計算錯誤:例如I=U/R=9V÷18Ω=0.2A 或9V÷18Ω=0.6A 、I=U/R=3V/2Ω=0.15A、U=IR=0.5×2=4V;數據代入錯誤:U2=92V。④用數學的解題格式解題:設時間為x,7000=1500x x=4.7。(3)缺乏對物理過程的具體分析。如第4題對于池塘上霧的形成31.3%選升華,關鍵在于沒有分清物質在變化過程中的初、末狀態,第20題簡答部分的許多錯誤是由于沒有對拋棄壓載鐵前后過程進行分析所造成;第21題第3、4小問學生的錯誤,大部分是由于沒有具體分析改裝前后電路的電阻、電流、電壓的變化而造成。大部分學生計算過程缺乏必要的文字說明,沒有展示具體的分析過程。比較集中的錯誤有:第3、4問,用改裝前無風時電流0.5A代入求R或P,如P最小=UI=9V×0.5A=4.5W ;或用把R/=0代入,如:當R/最小時,P最大=U2/(R0+R/+R)=(9 V)2 ÷(2Ω+0+3Ω)=16.2W 。3.語言表達能力差,邏輯混亂。(1)對概念的理解不準確、不能清晰地用物理語言進行表達。①概念不準確、不規范:如把溫度表達為熱水、熱度、水溫等;將砝碼稱為小鐵塊、小鉛塊、尺碼、螺母、秤砣、重錘等,鑷子寫成鉗子、夾子等。②表達不準確,不到位:如第18題有答左邊那東西不能用手拿、干嘛用手拿、他放反了、顛倒了、左物右碼、左碼右物等。(2)邏輯混亂,因果關系不清,甚至畫蛇添足。如第19題:①因果關系不清:電流增大,電阻減少;電阻與電流成反比;電流與電壓成反比;②畫蛇添足:電阻增大,電流減少,但總功率不變;電流與電阻成反比,電壓與電阻成正比;③語言表達能力差、思維混亂:電阻增大2倍,電流減少2倍;電阻次數越大,電流越小;都是大1倍到2倍;2:4;電阻乘電流是一樣的;電阻隨次數增多而增多,電流隨次數增多而減少。4.對科學探究的思想和方法領悟不深。涉及到科學探究內容的5道試題,難度值都在0.5以下。且答錯率最高的部分都是涉及到探究思想、方法的部分。如第18題的第3小問、第19題的第3小問和第5小問。其中第19題第5小問將近有70%的答了C,還有一部分答BC、AC 。說明多數學生對實驗中測多組數據的目的不清楚,片面地認為測量多組數據一定是為了減少誤差。謝謝傾聽歡迎交流(共20張PPT)——由2012年中考閱卷小組小結引發的思考從學生答題情況看日常教學過程中目標落實的缺失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訓院 羅基鳴2012.92012年物理中考典型問題歸因及分析教學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知識概念問題:第11題:“電流的磁效應”概念——57%錯誤選擇B;說明相當部分的學生對“電生磁”的概念很模糊,沒有真正理解導致“ab運動”的原因是通電直導線周圍產生了磁場——奧斯特實驗第19題:“電壓”概念——不少學生都回答成“電流電壓”,“額定電壓”,“電阻電壓”、“電源電壓”等一些含糊的答案 ;說明概念模糊2012年物理中考典型問題歸因及分析第12題:“功、功率”概念——大部分學生求重力做的功 ,求功率時很多答案卻是帶“%”的,把求功率看成求機械效率;說明不少學生并沒有理解“功”概念中“力”及“力作用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兩大要素;功率與效率混淆;中考試題特點分析與教學的關聯性啟示一平時教學中要強調學生對物理概念建立過程與物理規律形成過程的理解,要注意將基礎知識與社會生活、生產實際結合起來,加深活化學生對基礎知識和技能和理解和認識,引導學生從平常的、司空見慣的日常現象中發現不平常的因素,學會將生活現象與物理知識相聯系,讓學生養成用物理眼光去觀察世界的良好習慣;對同一知識點或規律要適當設置不同的背景,從多角度、全方位來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應用,不提倡對物理概念、規律的死記硬背。實驗探究問題:第18題:“天平的使用”、“測量密度的原理”——很多學生對于天平各部分稱謂、作用分不清;對測量原理不清楚,無法正確填寫“小瓶裝滿醬油后的總質量”以及最終的測量運算公式說明相當部分的學生親自動手的機會較少,不會用符號進行運算(醬油的密度),或不會化簡符號式子第19題:實驗目的、實驗方法、實驗結論描述——70%學生認為測量多組數據是為了減少誤差,因而選擇C;因果關系不清:描述結論時,寫成“電流增大,電阻減少”、“電阻與電流成反比”、“電流與電阻的比值成反比”……。 部分學生干脆將歐姆定律整體搬上說明平時實驗就會少,要求馬虎,沒有良好的實驗習慣。2012年物理中考典型問題歸因及分析中考試題特點分析與教學的關聯性啟示二在考查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的時候,題目的內容可以涉及到上述7個要素中的一個、兩個或幾個,考查的探究能力基于課程標準所列的知識點,而不拘泥于標準中要求探究的內容。考查的形式不僅可以針對探究過程,也可以是探究方法和思想。因此教學中應重視科學探究的每一個環節,讓學生不僅會提出問題,還能針對提出的問題進行猜想和設計實驗方案,在學生掌握實驗基本技能的同時,逐步培養他們設計實驗的能力,盡可能創造機會讓學生多做實驗,讓學生在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實驗能力,切忌教師在黑板上講實驗電腦上做實驗,學生在課下背實驗。另外,在復習階段還應加強對實驗方法的歸類和總結:控制變量法、轉換法、類比法、等效法、理想實驗推理法、圖象法、多次測量目的的歸納、滑動變阻器的作用歸納等等。綜合分析與計算問題:第20題:物理過程分析、物理規律運用——分析上浮原因時出現“由于蛟龍號的重力比水的密度小,所以它就會上浮”、 “由于蛟龍號 的密度比海水的質量小”;說明平時教學疏于對實際生活中物理問題的分析與交流,部分的學生只滿足于“大概”,不能準確分析和完整表述物理過程和運用規律解釋現象;第21題:實際問題轉化為物理問題、研究對象的確定——審題能力差,部分同學在做題時往往不是先對題目進行分析,尋找解題方法,而是拿過題來就做,做到哪兒是哪兒,對解題的方法,過程心中無數。不少學生看不懂“方格圖中的曲線”,不能運用圖像數據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 。說明綜合分析能力不夠,對數學工具認識和運用能力亟待加強,平時沒有形成良好的計算習慣。2012年物理中考典型問題歸因及分析中考試題特點分析與教學的關聯性啟示三在中考物理試題中,有一部分試題是將物理學的基礎知識融入真實、生動的情景中,通過學生對問題情景的分析和解決過程來考查學生的分析、理解和綜合能力。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會對實際問題進行分析,培養他們學會以物理思想去理解試題中的問題設置,再將實際問題轉化為一個物理問題,運用相應的物理規律和方法去求解。在教學中還要創設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同時在教學中要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進行有意識的訓練,要培養學生用準確無誤的物理語言表述物理方案或過程的能力,這在當前初中物理教學中尤為重要。中考試題特點分析與教學的關聯性啟示四初中物理教師不僅要熟悉初中的課程標準,還要了解高中物理教學的基本要求,通過研究初、高中教材,找準初、高中知識的銜接點,如:受力分析、物體的運動、力與運動的關系、功和能、能量轉化與守恒、電路分析與計算、解讀圖象信息、科學研究的方法等等。當然切忌盲目加深加大難度。中考試題特點分析與教學的關聯性啟示五方法是聯系知識與能力的橋梁,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關注物理概念和規律形成的過程和伴隨的科學方法,如初中物理教材中,物理概念和規律形成的過程經常采用的是“比值定義法”。如:速度、密度、壓強、電阻等概念的定義;歐姆定律、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液體內部壓強的規律、阿基米德原理等物理規律的得到等,都是采用“控制變量法”來進行研究的。近幾年的中考物理試題中除了考查“控制變量法”外,也考查了“等效替代法”、“轉換法”、“理想化模型法”等其它方法,我們要加以重視教學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幾個問題1、夯實基礎,用好、用活教材2、重視科學探究過程中的學生親身體驗3、重視學生思維能力能力的培養4、適度關注初高中知識和能力銜接5、繼續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及現代科技的新成果7、科學訓練,規范解題,提高運算能力6、關注物理綜合素養,加強語言表達能力黃恕伯老師——教學的有效性●怎樣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怎樣養成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良好習慣●怎樣形成并增強實踐意識●怎樣養成嚴謹、求實、認真、平和的科學態度●怎樣提高解決問題的各種能力知識的缺漏隨時可以補足;但興趣的缺乏、意識的淡薄,能力的缺失、態度和習慣的錯誤,不是短時間能改善的,它很可能影響整個高中階段,甚至于一輩子。初中物理課應在學習興趣、思維習慣、實踐意識、科學態度和基本能力等方面為學生奠定良好的基礎。1.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黃恕伯老師——教學的有效性(1) 可以通過以下途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設計有趣的問題,讓學生研究●增添聯系自然、聯系生活的教學內容●創設生動活潑的研究情境和學習氛圍●布置有趣的學習任務●用“情理之中”的原理解釋“意料之外”的現象(2) 控制教學要求的難度,使學生所解決的物理問題既不是高不可攀,也不是唾手可得,讓學生獲得戰勝困難、解決物理問題時的喜悅。 保持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1.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黃恕伯老師——教學的有效性2.幫助學生養成分析問題的良好習慣●對于新情境的問題的解決,是抽象套用理論還是進行具體分析,這是一個重要的解題習慣。它是影響學生學習“后勁”的重大因素。—— 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黃恕伯老師——教學的有效性●把物理問題分成一些類型,讓學生感悟和概括某一類問題的解題思路,有利于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把方法當成知識來灌輸,讓學生死記一些解題套路來套出問題的答案,這并不是好的教學過程。甚至于,把各種具體題目的解答也命名為“××法”,讓學生記住解答的最后公式在考試中套用。它不僅增加了學生不必要的課業負擔,更嚴重的是對學生正確思維的形成有很大摧殘作用。● 初中物理“方法”教學的一個調查記錄的啟示2.幫助學生養成分析問題的良好習慣黃恕伯老師——教學的有效性3.教學聯系生活、社會,增強學生實踐意識黃恕伯老師——教學的有效性(1)實踐意識不僅是學生終身發展所必須的,也是教學現實中提高紙筆測驗成績所必須的。(2) 選擇聯系生活、社會的教學內容來增強實踐意識① 選擇跟學生生活聯系密切的問題② 選擇物理知識反映現代科技成果的內容③ 選擇聯系社會熱點的問題④ 選擇有趣的、能激發學習熱情的事例⑤ 用生活中的器具做物理實驗3.教學聯系生活、社會,增強學生實踐意識⑥ 估計生活中的有關物理量大小黃恕伯老師——教學的有效性① 教師列舉實例進行講解② 讓學生列舉實例③ 展示聯系生活、社會的圖片⑦ 學術性游戲④ 演播聯系生活、社會的視頻⑤ 展示實物并進行演示⑧ 經歷創造性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⑥ 學生操作體驗優化(3)在聯系實際中采用優化的教學方式增強實踐意識黃恕伯老師——教學的有效性4. 利用物理學的特點培養學生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實事求是的精神——物理實驗●嚴謹的科學態度——物理實驗、物理作圖●尊重自然規律——科學探究●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科學探究●實踐是檢驗結論的標準——科學探究黃恕伯老師——教學的有效性物理學具有培養學生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的先天優勢。粗心常常來自于倉促和浮躁。布置過多的習題給學生做,實際上是在浮躁的社會現象中雪上加霜,是在訓練學生“粗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12年海南中考物理科試卷分析.ppt 從學生答題情況看教學缺失目標落實的.pptx 海南省2012年中考物理試題及參考答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