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第8課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一、教學目標1、理解并掌握孫中山先生早期的革命活動,創建同盟會和提出三民主義學說的史實;2、理解同盟會成立的過程和作用,分析、理解三民主義的內容和含義;3、通過學習孫中山先生百折不撓追尋救國之路的歷史,從而樹立為民族的復興而矢志努力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二、本課重點1、同盟會的成立;2、三民主義內容及作用。三、情景導入材料一: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正規地說起來,是從孫中山先生開始的。——毛澤東材料二: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一生以革命為己任,立志救國救民,為中華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冊的貢獻。——習近平1、國家領導人對孫中山的評價為什么如此之高?孫中山早年從事了哪些革命活動?通過學習本課,革命先行者孫中山。我們一起來深入探究。四、新課講授孫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動1、人物知識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又名帝象,化名中山樵,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三民主義的倡導者,創立了《五權憲法》。他首舉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兩千年封建帝制”。2、閱讀教材材料一:吾國人讀書,非驟能從政;即從政矣,未必驟秉國鈞。倘殫心力以求作相,久不可期,然后為醫,無論良醫不易為,即努力為之,晚矣!我意一方致力政治,一方致力醫術,懸其鵠以求之,庶有獲也。——孫中山想一想:結合材料閱讀教材,說說孫中山早年的人生規劃是什么?后來有何改變?為什么會有這一改變?總結:孫中山早年的規劃是行醫和政治并行。后來因為民族危機的刺激,同時受到西方教育、國外生活求學經歷影響,棄醫從政。從此走向革新政治,反清革命的道路。3、閱讀材料竊嘗深維歐洲富強之本,不盡在于船堅炮利、壘固兵強,而在于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此四事者,富強之大經,治國之大本也。我國家欲恢擴宏圖,勤求遠略,仿行西法以籌自強,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堅船利炮之是務,是舍本而圖末也。——節選自孫中山《上李傅相書》1894年,孫中山北上天津,上書李鴻章,提出變法自強等改革建議,遭到拒絕。他開始認識到,只有推翻清政府的專制統治,才能拯救中國。4、整理歸納通過閱讀教材,請歸納。當孫中山認識到自上而下的改革行不通后又進行了哪些革命活動?總結:(1)1894年11月,孫中山在檀香山聯合華僑,成立興中會。提出“振興中華”的宗旨,號召“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2)1895年,孫中山在香港聯絡陸皓東等人,成立興中會總會。準備在廣州發動武裝起義,建立革命據點。(3)1895年10月,起義失敗,孫中山流亡海外,考察社會實際,發展革命組織,為繼續革命做準備。同盟會與三民主義1、革命思想傳播與革命團體的建立通過閱讀教材,講述《辛丑條約》簽訂后,出現了哪些資產階級革命著作和革命團體?有哪些影響?總結:著作 革命團體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 光復會 華興會鄒容《革命軍》陳天華《猛回頭》、《警示鐘》資產階級革命思想得到迅速傳播,革命力量逐漸壯大。2、同盟會材料一:近得孫文自美洲來書,不久將游日本,孫文于革命名已大震,腳跡不能履中國一步,盍緩時日以俟其來,以設會之名奉之孫文,而吾輩得以歸國,相機起義,事在必成。總結: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孫中山的主張逐漸得到其他革命黨人的認同,于是以他為核心建立一個統一的政黨的呼聲出現了,中國同盟會也由此應運而生。(1)閱讀教材,請總結中國同盟會的基本情況。時間 1905年8月組成 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等綱領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領導 孫中山為總理,建立領導機構刊物 《民報》性質 中國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影響 使全國資產階級革命派有了一個統一的領導和明確的奮斗目標,大大推動了全國革命運動的發展3、三民主義(1)通過閱讀教材,理解并掌握孫中山在《民報》的發刊詞中,將同盟會的政治綱領闡發為“名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合稱“三民主義”。想一想:這三大主義各有什么內涵?總結:內容 民族 民權 民生對應內容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創立民國 平均地權思想內涵 推翻清王朝統治,反對民族壓迫 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核定全國地價,逐步實現土地國有地位 前提 核心 發展補充中國同盟會的成立,使全國資產階級革命派有了一個統一的領導和明確的奮斗目標,極大地推動了全國革命運動的發展。五、課堂總結孫中山先生是中國革命先行者。他一生努力,“求中國之自由平等”,一顆拳拳赤子之心無人懷疑,他的名聲和威信也正是靠自己的人格魅力建立起來的。孫中山是一個值得尊敬的、真誠的愛國者,他的不屈不撓、愈挫愈勇的革命奮斗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六、隨堂練習1.(2020 河北秦皇島期中)孫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動不包括( )A. 1894年上書李鴻章請求變法自強B. 1894年11月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C. 1895年在香港成立興中會總會D. 1895年籌劃在廣州發動武裝起義2.下列屬于中國同盟會創立的機關報是( )A.《新青年》B.《萬國圖志》C.《新人民》D.《民報》3.1905年8月,中國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正式成立,它的成立使全國資產階級革命派有了一個統一的領導和明確的奮斗目標,大大推動了全國革命運動的發展。該政黨是( )A. 興中會B. 光復會C. 華興會D. 中國同盟會4.(2019山東濰坊)1901年“建設新中國”一詞在報刊上頻繁出現,有人還倡言“推翻舊政府”“立黨救國”。這反映了 ( )A. 維新變法影響深遠 B. 中國同盟會力量壯大C. 革命思想迅速傳播 D. 國民黨政權風雨飄搖5.同盟會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為綱領。“韃虜”指的是( )A. 西方列強B. 滿清政府C. 少數民族D. 北洋軍閥七、鞏固練習1.(2020河北邯鄲)某校擬辦紀念孫中山先生的展覽,以下內容中能夠體現他為實現民主共和所做的重大貢獻的是 ( )①創建同盟會 ②提出三民主義③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④領導武昌起義A.①②④ B.①③④C.①②③ D.②③④2.(2021 河北定州期末)孫中山出身于農民家庭,從小同情農民。在聯絡會黨發動武裝起義的過程中,他開始感覺到農民是革命的重要力量,初步意識到革命的知識分子只有和農民“分頭合作”,才能實現革命目的。基于這種認識,孫中山提出了( )A.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B. 創立民國C. 平均地權D. 土地私有3.孫中山將民族主義放在了三民主義的首位,把推翻清王朝同建立統一民族國家及共和制度相結合。這反映出三民主義 ( )A.適應了救亡圖存的需要 B.提出了明確的反帝口號C.推動新文化運動的開展 D.代表維新派的思想要求4.(2021 河北張家口期中)“從實力上講,孫中山比起洪秀全來,相差不知幾千萬里,而偌大的清帝國,不亡于洪、楊,卻被孫文幾個口號叫垮了,何哉?”最確切的回答是( )A. 清政府輿論管制不成功B. 三民主義符合歷史潮流C. 革命成功重在輿論宣傳D. 洪秀全不注意斗爭策略5. 1905年,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將同盟會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綱領闡發為“民族主義”。這一思想( )A. 完全符合當時的中國國情B. 與維新派的政治目標一致C. 延續了民主共和國的精神D. 推動全國革命運動的發展答案隨堂練習:1.A2.D3.D4.C5.B鞏固練習1.C2.C3.A4.B5.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