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 11 課時【內容∕段落】 完成第11課《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學【側重目標】 1、掌握休養生息政策對農業的好處。 2、掌握漢高祖“休養生息”的政策、措施,及繼任的統治者繼續實行休養生息政策對農業生產的好處。 3、認識“成由儉,敗由奢”的道理,認識“文景之治”的重要性,也是中國封建時代第一個鼎盛局面。 4、理解“修養生息”政策,為后來的漢武大帝的大一統,鞏固了基礎【評價任務】 獨立完成作業本43-45頁練習【學習過程】 導入新課 “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 醇是純的意思,醇駟就是四匹顏色一樣的馬)。貴為天子連坐的馬車要湊四匹毛色一樣的馬都湊不成,而堂堂的將相們也乘不上馬車了,只能乘牛車去上朝。這說明這個時候的牲畜也非常的少。剛剛建立的西漢,面臨著是一種什么樣的經濟形勢?(經濟蕭條,到處是一片殘破荒涼的景象) 新課教學 1、是什么原因導致西漢初期如此蕭條荒涼的景象?在西漢建立之前發生了哪些事情?【學習過程】 (秦的暴政、秦末農民起義、楚漢相爭。) 秦朝的暴政,很多人都被拉去徭役打仗了,沒法在家耕田了,農業生產就荒廢了;而在家耕田的農民賦稅很沉重,吃不飽穿不暖,經濟也發展不起來了。 秦末農民起義,還有楚漢相爭,西漢建立前差不多有7年的戰爭戰亂,這么多年的戰亂,給社會帶來災難和破壞。就是這些原因給剛剛建立的西漢帶來殘破荒涼的社會問題。 2、漢朝的建立?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歷史上稱為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 3、我們把歷史上的漢朝又分為兩個時期,是哪兩個? 西漢和東漢 4、漢初的形勢如何? 由于秦朝的殘暴統治和秦末的戰亂,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的破壞。西漢建立初期,到處是殘破荒涼的景象。人民流離失所,人口銳減,大片的田地荒蕪。 5、西漢統治者面臨的問題是什么? 如何恢復和發展社會生產 ,鞏固新的王朝,成為漢初統治者面臨的首要問題。 6、要拯救這樣一個貧窮蕭條的國家,要穩住他的新王朝、穩住這個社會局勢,漢高祖該采取了什么樣的政策來解決這個貧困問題?采取這一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休養生息政策 客觀原因:長期的戰爭使經濟蕭條,國家貧窮。 主觀原因:吸取秦亡的經驗教訓。 7、采取這一政策的結果如何? 經濟恢復,社會安定,鞏固了統治 8、休養生息政策中有哪些主要措施? 主要措施 漢高祖時期: (課文55頁)讓士兵還鄉…… 漢文帝、漢景帝時期:課文55頁)①注重農業生產……將田租降到了三十稅一。②重視“以德化民” …… 9、“文景之治 ”指的是什么? 在漢文帝、漢景帝兩朝,由于社會安定,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人民安居樂業,歷史上把這一時期稱為 “文景之治 ”。 10、歷史評價 文帝、景帝時,重視農業。獎勵努力種田的人,兩次減輕田租,提倡節儉,減輕刑罰。文景還重視"以德化民",當時社會比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來。到景帝后期時,國家的糧倉豐滿起來了,府庫里的大量銅錢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錢的繩子爛了,散錢多得無法計算了。后世對之評價較高。 11、漢文帝什么要實行以農為本的政策 一方面:農業是主要生產部門,為當時社會之根本,農業收入是國家的主要財源。另一方面:大量土地荒蕪,人民得不到溫飽,國庫虧空。為保障人民的基本生存條件和社會安定,必須實行以農為本的政策。 12、與秦朝期的統治政策相比,漢初實行的休養生息政策對社會的安定和發展有怎樣的好處 ①能讓民休息、使人民安居樂業,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使農業生產逐步恢復,糧價大大降低,農民能都穩定地提供賦稅徭役,也促進了其他行業的發展。 ②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社會局勢穩定下來,漢朝的統治進一步鞏固。 13、歷史上以節儉著稱的皇帝是誰? 節儉到至高境界(死摳死摳的)。漢文帝死后墓里別說金銀,連銅錫制品也不放,盜墓賊都不愿意費力氣盜他的墓。 漢文帝他不但自己節儉,還下令嚴禁后宮奢侈浪費,為了節省面料,不準嬪妃穿下擺拖到地上的衣服,屋子里的帳幕、帷子不能有刺繡、帶花邊的,就是對最寵愛的夫人也不開特例。估計當時的漢宮素的像尼姑庵一樣。歷代有很多皇帝節儉是作秀,為了給大臣、百姓看,但漢文帝劉恒卻不是這樣的,他是體恤百姓,怕宮中生活奢靡,影響社會風氣。 (時間:公元前202年)課堂總結 (建立者:劉邦(漢高祖)) (西漢建立) (都城:長安) (措施:“兵皆罷歸家”;輕徭薄賦) (背景:漢初經濟凋敝,社會動蕩不安;秦亡教訓) (結果:經濟逐漸恢復和發展,社會局勢穩定下來) (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 (休養生息政策) (措施:注重農業生產,提倡以農為本,進一步減輕賦稅徭役;重視“以德化民”,廢除嚴刑峻法;提倡勤儉治國,反對奢侈浮華) (文景之治) (影響:政治清明,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安定) 四、鞏固練習(略) 五、布置作業 復習本課堂教學內容 獨立完成作業本43-45頁練習【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