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 10 課時【內容∕段落】 完成第10課《秦末農民大起義》教學【側重目標】 通過自學、合作學習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現; 了解陳勝、吳廣起義過程以及秦朝滅亡、楚漢之爭的基本歷史知識。 通過學生對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原因的探究,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 引導學生思考秦亡前后,項羽、劉邦所領導的戰爭性質的變化,培養學生比較歸納能力。 5、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到,秦的暴政是激起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從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評價任務】 獨立完成作業本40-42頁練習【學習過程】 導入新課 秦始皇是歷史上第一個皇帝,他期望自己的統治能千秋萬代,但秦朝卻是一個短命的王朝,僅存在短短的 15 年,那為什么秦朝只是曇花一現,又迅速走向滅亡了呢? 新課教學 1、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建立起統一的中央集權大帝國。秦始皇認為他開創的帝業能夠世代相繼,傳之萬世。然而,秦始皇死后僅三年,于公元前207年,秦朝滅亡。 為什么龐大的秦帝國只存在了15年? 秦始皇的暴政【學習過程】 2、讀課文50頁內容,說說秦的暴政表現在哪些方面? (課文50頁)徭役繁重,賦稅沉重,刑法殘酷 ①沉重的兵役和徭役 阿房宮被譽為“天下第一宮”,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權制國家--秦帝國修建的新朝宮,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位于今陜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區灃東新城王寺街道。 阿房宮址南北縱長5千米;橫寬3千米,總共占地約15平方千米,其間有建筑與湖泊遺跡穿插分布。 筑長城征調約30萬,戌五嶺征調約50萬,修建阿房宮、驪山陵征調約70萬,加上修馳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調服役的不下二三百萬。當時全國青壯年男子僅有三四百萬人,男子不夠,就征調婦女,由此形成“丁男披甲,丁女轉輸”(男子身穿鎧甲忙于打仗,女子承擔著承重的賦稅和勞役)的局面。(濫用民力) 秦朝法律規定,男子17歲就開始服徭役。實際上,秦朝官府往往突破法律的規定,超額征發徭役。秦朝的賦稅,主要有田租、口賦、雜賦三種,各種賦稅加在一起,要占到農民收獲的三分之二。(沉重的徭役和賦稅) 秦始皇兵馬俑是1974年發現的轟動世界的考古奇跡。兵馬俑在秦始皇陵東側約1500米。先后發現一、二、三號三個坑。一號坑最大,在這個坑內埋有約6000各真人大小的陶俑。形體如此之大、數量如此之多、造型如此逼真的陶俑,令人嘆為觀之。(窮奢極欲、大興土木) ②殘酷的刑罰 秦朝的刑罰種類繁多,刑罰很殘忍 族誅:指某人犯了大罪致使血親均受連累而受刑。 連坐:指某人犯了罪致使鄰居或熟人共同受刑。 3、秦始皇為了禁錮人們的思想言論采取了什么措施? 秦始皇發動了“焚書坑儒”事件 焚書:焚燒諸子百家書籍(除醫藥、種樹、占卜之書外)。 坑儒:將460多個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葬于咸陽。 4、秦始皇發動“焚書坑儒”事件的目的? 為了加強對人民進行思想控制,從而鞏固其統治。 5、焚書坑儒有沒有實現思想上的大一統? 在短時間內控制了人們的思想,但它不利于國家的長治久安,更不利于社會的發展。 6、焚書坑儒產生了怎樣的嚴重后果? 它扼制了人們的思想,摧殘了文化,給我國古代文化的發展造成了極大的損失。 7、我們應該如何評價秦始皇? 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他順應歷史潮流, 滅六國,一統天下,創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大帝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大修馳道,頒布律令等,促進了秦朝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的發展,鞏固了統一,使秦的疆域空前遼闊。 同時秦始皇也是一個暴君,他焚書坑儒,摧殘了中華文明,鉗制了思想;實行嚴刑酷法和沉重的徭役賦稅,使人民生活苦不堪言;窮奢極欲,大興土木,修建宮殿、陵墓和萬里長城等。總的來說,秦始皇對歷史的貢獻是功大于過。 8、秦始皇死后,秦二世更加殘暴,將大量宮女陪葬,殘殺兄長大臣,與趙高狼狽為奸。 秦如此殘暴的統治,老百姓苦不堪言。秦朝的統治得不到農民的支持,所以必然導致農民起來反抗,掀起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9、秦末農民起義 第一階段: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揭竿而起)。 這次歷史事件發生在哪一年?誰發動的?地點在哪里? (課文51頁) 10、陳勝、吳廣起義的經過和結果? 經過:起義軍很快建立了自己的政權,陳勝自立為王,隊伍也發展到幾十萬人。 結果:不到半年,起義軍遭到鎮壓,吳廣、陳勝相繼被部下殺害。 11、陳勝、吳廣為什么要起義?起義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秦朝殘暴的統治,直接逼使陳勝、吳廣揭竿而起的是秦朝嚴苛的刑法制度。 直接原因:是因為大雨沖毀道路致使兵役誤期,按照秦律要被處死。 12、陳勝、吳廣起義的口號是什么?建立了什么政權 ?有什么歷史意義? (課文51-52頁) 口號: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建立的政權:“張楚” 歷史意義: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 拉開了武裝反抗“暴秦”的序幕,打響了“農民起義反暴秦”的第一炮! 13、第二階段:項羽、劉邦起義 項羽先是以少勝多,大敗秦軍主力(巨鹿之戰)。 與此同時,劉邦率兵西攻咸陽。 公元前207年,秦朝統治者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 14、秦朝滅亡后,而劉邦、項羽都想登上皇帝的寶座,而“一山不容二虎”,怎么辦呢? 劉邦、項羽--楚漢之爭(歷時四年)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 長安,史稱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 15、結合課文53頁材料研讀,分析劉邦戰勝項羽的原因? 項羽不善用人,剛愎自用 ,一味依賴武力,喪失民心。 劉邦注重收攬民心,善用人才,其中手下的很多名將領和謀士都曾是項羽的部下。 16、[知識拓展] 楚漢之爭中的成語故事 破釜沉舟、以一當十、取而代之、十面埋伏、四面楚歌、先發制人、養虎為患、揚長避短、約法三章、暗渡陳倉、背水一戰、大逆不道、獨當一面、短兵相接、多多益善、捷足先登、 項莊武劍,意在沛公。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17、【歸納總結】秦的滅亡和項羽的失敗有什么共同之處?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課堂小結 鞏固練習(略) 布置作業 復習本課堂教學內容 獨立完成作業本40-42頁練習【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