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文化的內涵與形式(1)內涵①從本質上看: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②從范圍上看: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興致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語言和文字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③正確:我們所講的“文化”,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的“文化”,它既不同于廣義的“文化”概念,也不同于那些狹義的“文化”。(2)特點①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是人們社會實踐的產物。純粹自然的東西不能稱為文化?! ?br/>②文化是是一種素養。每個人所具有的文化素養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對社會生活的體驗,特別是通過參與文化生活、接受知識文化教育而培養出來的。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③文化是一種社會精神力量。(3)形式文化具有非常豐富的形式,如思想、理念、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學、文學、藝術等屬于文化;人們進行文化生產、傳播、積累的過程,都是文化活動。【特別提示】(1)準確把握文化的概念應注意兩點:第一,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而不是自然界所具有的;第二,文化是精神的而不是經濟的和政治的。(2)純“自然”的東西不是文化。如自然界中的山水,但是人們以一定的目的去欣賞自然的時候,便具有了文化的意義。可見,文化離不開人的參與,為人所特有。2.文化與經濟、政治的相互關系。經濟、政治和文化是社會生活的三大基本領域。(1)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經濟,給予政治、經濟以重大的影響。文化既有古今和地域之別,又有先進與落后、腐朽之分。不同的文化,對經濟、政治的影響不同,對社會發展的作用也不同。①不同民族的文化,影響不同民族和國家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如中國的發展一直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而西方的發展則深受文藝復興運動的影響。今天,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為我國社會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②不同性質的文化對社會發展的作用不同。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會促進社會的發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則會阻礙社會的發展。如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作為一種先進文化對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發揮巨大的促進作用。(3)文化具有相對獨立性經濟發展是文化發展的基礎,但這并不意味著文化的發展始終與經濟發展亦步亦趨,也不能簡單的認為文化是經濟、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屬品。文化有其自身的傳承性和相對的獨立性。那種認為只要物質條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就會好起來,物質條件差一點,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觀點,不符合歷史發展的事實,是不正確的。(4)文化與經濟交融表現在:①在經濟發展中,科學技術的作用越來越重要。②為推動經濟建設,發展教育事業、培養各種高素質人才、提高勞動者素質越來越重要。③文化生產力在現代經濟的總體格局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5)文化與政治交融表現在:①隨著民主和法制建設的發展,人們為了參與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養。②世界范圍內反對文化霸權主義的斗爭,成為當代國際政治斗爭的重要內容。3. 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1)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當今世界,各國之間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2)對策: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把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任務,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為經濟建設提供正確的方向保證、不竭的精神動力和強大的智力支持。******************************************************1.文化對人影響的表現。文化對人的影響的來源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于特定的文化環境,來自于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2)文化對人的影響的表現①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第一,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以及不同階級、階層的人們,其交往方式存在差異,表現在交往時使用的語言、符號、器物和行為舉止等。第二,這種交往方式的差異受各自文化的影響,如價值觀念、風俗習慣、文化程度等。②文化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第一,不同的文化環境、知識素養和價值觀念,會影響人們認識事物的角度以及認識的深度和廣度,影響人們在實踐活動中目的的確定和行為的選擇,影響不同思維方式的形成。第二,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人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特別提示】1、文化只是影響人們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影響人們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的因素之一,自然環境、經濟狀況、社會階層等都會影響到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影響到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切不可夸大文化在這些方面的影響。2、區別交往方式和思維方式:交往方式強調的是人們之間如何交往,體現的是人們之間的行為模式;思維方式強調的是人們如何思維,體現的是人們分析、思考問題的方式。***************************************************************************************2.文化對人的影響的特點。①潛移默化的影響。第一,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一般不是有形的、強制的。第二,文化對人的影響雖然是潛移默化的,但并不都是消極被動、無目的地接受的。人們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響,往往是自覺學習、主動感悟文化熏陶的過程。②深遠持久的影響。第一,文化對人的影響,無論表在交往方式、思維方式上,還是表現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個方面都是深遠而持久的。第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人們文化素養的核心和標志,一經形成,就具有確定的方向性,對人的綜合素質和終身發展產生深遠持久的影響。******************************************************【特別提示】1.潛移默化與深遠持久的區別:“潛移默化”強調的是文化對人影響的無形性和非強制性;“深遠持久”強調的是文化對人影響的持續性和穩定性。前者更強調影響的方式,后者更強調影響的時效性。2.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但是人們并不是消極被動的接受文化的影響。人們具有主觀能動性,往往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和喜好做出自己的選擇。我們應該自覺接受科學的、健康的文化的影響,抵制落后的、腐朽的文化的影響。3.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深遠持久的影響,但并不意味著永不改變。【應用指導】1.觀察生活中的文化禮節、總結其所代表的文化氛圍,認識其對社會生活以及人們交往的影響。2.用文化對人們的影響的知識,認識大陸和臺灣之間的關系是不可分割的。3.總結長城等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中國的文化遺產,認識保護文化遺產的重要意義。******************************************************3. 說明文化對塑造人生的作用注意:文化塑造人生,這里的“文化”是指先進文化、優秀文化。1.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優秀的文化作品,能夠使人的心靈得到凈化,思想境界得到提升。積極參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不斷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1.文化多樣性的表現。(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共同構成的。不同民族和國家文化的內容和形式各具特色。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2)文化多樣性的典型:民族節日和文化遺產比較 民族節日 文化遺產區別 含義 蘊涵著民族生活中的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倫理等文化因素[ 在歷史、藝術或科學及審美、人種學、人類學方面有著世界意義的紀念文物、建筑物、遺跡等地位 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淀 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意義 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 文化遺產不僅對于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于展現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它們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態度 要挖掘民族節日的文化內涵 要保護民族優秀文化遺產免遭破壞聯 系 從民族節日和文化遺產中,人們能夠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特別提示】1、文化多樣性不只是通過民族節日、文化遺產體現出來。文化有內容、形式的差異,也有性質、層次、功能的區別,這些都是文化多樣性的表現。文化多樣性除了可以體現在民族節日、文化遺產中,也可以通過語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論、文學藝術、民居建筑、風俗習慣等各個方面體現出來。2、不能把文化遺產等同于世界遺產世界遺產包括世界文化遺產和世界自然遺產。并非所有的文化遺產都能成為世界遺產。文化遺產要成為世界遺產,必須通過一定的程序,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決定,以名錄的方式確定,并給予保護。******************************************************2.世界文化與民族文化的關系。①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會實踐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規律,在實踐中產生和發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規律。②但是各民族間經濟的和政治的、歷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種因素的不同,又決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間存在著的差異。③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對人類社會來說,文化多樣性的重要作用必不可少。【特別提示】文化具有多樣性,并不意味著世界各國、各民族的文化完全不同。文化具有特殊性也有普遍性。3. 尊重文化多樣性。(1)文化多樣性的構成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共同構成的。不同民族和國家文化的內容和形式各具特色。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2)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意義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征,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A.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民族文化起著維系社會生活、維持社會穩定的重要作用,是這個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樣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發展好本民族文化。B.尊重文化多樣性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3)如何尊重文化多樣性 ①對待文化多樣性的正確態度: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間應該相互尊重,在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時,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②尊重文化多樣性的原則:必須遵循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這就要求我們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個性,和平共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4. 文化傳播的多種途徑。文化傳播途徑和方式:①商業貿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②人口遷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之一。③教育是文化傳播的又一重要途徑。④其他:小到親朋聚會、外出旅游,大到各種經濟、政治、文化活動,都可以成為文化傳播的途徑。【特別提示】1、文化交流是雙向的。2、文化交流對民族文化既有利也有弊。3、不能認為文化無國界,可以任意交流和借鑒。1.傳統文化的特點及影響。(1)含義:傳統文化指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的,并保留在現實生活中的,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文化。(2)特點:①傳統文化具有繼承性。傳統文化是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現實生活中的。②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傳統文化在世代相傳中保留著基本特征,同時,它的具體內涵又能夠因時而變,有些傳統文化在當今社會被賦予新的內涵。注意:這里的“穩定”是“相對穩定”而非“永恒不變”,一定要把握傳統文化其“變的絕對性”與“不變的相對性”的關系。③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各民族的傳統文化存在差異,表現出鮮明的民族特點。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對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征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是維系本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3)影響:①傳統習俗對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產生持久影響;傳統思想對人們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的發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響;傳統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能增強民族認同感和凝聚力。②傳統文化的影響作用是雙重的,傳統文化的相應內容如果能順應社會生活的變遷,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就能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積極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變,傳統文化也會阻礙社會進步、妨礙人的發展,起消極作用2. 說明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1)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2)面對傳統文化,要辯證地認識它們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華和糟粕。(3)對于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應該繼續保持和發揚。對于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東西,應該自覺加以改造與剔除。(4)必須反對兩種錯誤態度:一是全盤否定傳統文化的歷史虛無主義和傳統虛無主義,二是全盤肯定的守舊主義和保守主義。3. 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1)繼承和發展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文化在繼承中發展。(2)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文化繼承對傳統文化有所淘汰、有所發揚,從而使文化得到發展。同時,又不斷革除陳舊的、過時的舊文化,推出體現時代精神的新文化,這就是“推陳出新、革故鼎新”。(3)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這就是文化傳承?!叭∑渚A、取其糟粕”側重于對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是改造傳統文化的過程?!巴脐惓鲂?、革故鼎新”側重于對文化的繼承、發展和創新,是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的過程。4. 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影響文化發展的因素包括:①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決定著社會制度的變化,也決定著文化的發展方向。(最大因素)、②科學技術的進步,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內在因素)、③思想運動催生社會,促進文化發展(助推器)、④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與培育上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1. 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動力。(1)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人類在改造自然和社會的實踐中,創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離開了社會實踐,文化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人們不可能作出有價值的文化創造。(2)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動力。一方面,社會實踐不斷出現新情況,提出新問題,需要文化不斷創新,以適應新情況,回答新問題。另一方面,社會實踐的發展,為文化創新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準備了更加充足的條件。(3)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4)社會實踐是檢驗文化創新成果的標準。(5)推動社會實踐和人的全面發展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補:文化創新的主體人民群眾從來就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也是文化創造的主體。2. 文化創新的意義。(1)文化創新的作用,既表現為不斷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又表現為不斷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2)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文化源于社會實踐,又引導、制約著社會實踐的發展。推進社會實踐的發展,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標準。(3)文化創新能夠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文化創新是一個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證。3. 創新與繼承的關系。(1)文化創新的過程,既是一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改造傳統文化的過程, 又是一個“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過程。(2)著眼于文化的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推陳出新、革故鼎新”這是文化創新必然要經歷的過程。(3)一方面,我們不能離開傳統,空談文化創新。另一方面,體現時代精神,是文化創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創新,表現在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的努力之中。******************************************************【特別提示】(1)文化創新既要繼承傳統,又要體現時代精神,二者并不矛盾。文化創新必須對傳統文化進行批判性繼承,否則就會推動文化創新的根基;只有體現時代精神,才能使文化創新成為現實,否則文化就會停滯不前。(2)文化創新的根基和文化創新的基礎是不是一回事?二者不是一回事。文化創新的根基是傳統文化;文化創新的基礎是社會實踐。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創新必須建立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應用指導】1.嘗試進行文藝創作,體會調查研究與體驗生活對文藝創作的重要意義。2.結合教材中學過的優秀文章,分析它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認識社會實踐對文化創新所起的作用。3.結合北京奧運會徽、主題、宣傳口號等實例,分析文化創新的意義。4.結合我國與其它國家經濟、政治和文化方面的交往活動,認識文化交流與創新對于經濟、政治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4. 創新與借鑒、融合的關系。(1)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鑒與融合,既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文化創新必然要經歷的過程。實現文化創新,需要博采眾長。(2)在文化交流、借鑒融合過程中,必須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3)在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時,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4)既要反對“守舊主義” 和“封閉主義”,又要克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錯誤傾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