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六課 我國的政黨制度之 立黨為公 執政為民教案思政 楊江燕 201122020034一、教學要求:(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展示中共領導社會主義事業取得的偉大成就,使學生對黨的認識升華,進而更加信賴和熱愛中國共產黨,努力學習黨的基本理論,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二)知識目標1、識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內涵及主要內容。2、理解歷史發展過程中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三大思想在不同時期作為黨的指導思想的意義。(三)能力目標領會創新精神對國家發展、民族振興、個人成長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引導學生利用已有歷史知識,深入學習本課。培養學生善于將不同學科知識綜合起來,不斷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學重點科學發展觀的內涵教學難點當下我國確立科學發展觀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的背景和意義教學過程課程導入師:上節課,我們了解了黨的領導地位的確立,明確了中國共產黨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并知道了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方式。這節課是上節課內容的深化,本課分別從黨員作用、指導思想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三個方面繼續深入了解中國共產黨。新課過程一、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66頁,并讓學生思考身邊的黨員先鋒感人事跡學:積極思考、討論并回答問題,引出雷鋒和郭明義的感人事跡師:通過閱讀教材和討論,我們可以看到共產黨員中涌現出來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人民群眾的生命和安全而拋頭顱灑熱血。他們是我們學習熱心幫助他人的榜樣力量。他們永遠會留在人民的心中。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師:自從1927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就開始了積極探索社會主義新的道路。這個道路需要新的理論的指導。正所謂“沒有偉大的思想就沒有偉大的行動”。在這個背景下,中國共產黨不斷摸索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結合起來,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師: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哪些內涵?引導學生看書67頁學:回答內涵師:首先解讀鄧小平理論。播放1978年改革開放之前關于真理大討論視頻,引出鄧小平理論產生的背景及其意義學:(結合視頻總結)總結鄧論的核心內容、意義等師:鄧論從理論上說較為抽象,同學們請大家四人一組收集一些從父母、長輩或者通過其他途徑了解到的中國自從78年以來有關我們國家和家庭產生的新變化。師:(進行情感和啟發教育)思考一下我們我們今天社會存在哪些問題?我們國家是否有需要改進和改革的地方?結合你們自身說說對《國旗下的講話》的思考和感受以及看法。學:思考并大膽發言。(培養學生關注社會問題,培養學生的社會公共情懷,努力做一個有覺悟的公民。)師:大家對鄧小平理論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我們來接著討論和學習“三個代表”。師:誰能根據記憶說說“三個代表”是那三個?學:回答師:通過資料回顧當時提出的背景,它解決了當時國家和面臨的迫切性問題??磿?7頁學:分別回答了單個代表解決的重大理論問題和實質師: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是指符合生產力發展的規律,體現不斷推動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的要求。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指體現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人民群眾不斷獲得切實的經濟、政治、文化利益。師: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決定了它能得到長足發展;中國共產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始終堅持“三個代表”;作為共產黨人應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師: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建設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它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是中國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它全面體現了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深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師: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鍵在堅持與時俱進,核心在堅持黨的先進性。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是什么?生:回答師:回顧經濟生活中學過的有關科學發展觀的背景、內容、意義等生:仔細回憶并積極回答相關知識點師:主題:科學地回答了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內涵:(1)第一要義:發展(2)核心:以人為本(3)基本要求: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本方法:統籌兼顧 (5)地位:它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師:全球變暖、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區域發展差距進一步拉大,實現全面小康必然要求我們積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作為地球一員,學生要有公共責任感、公共意識,要為全世界的發展著想,為將來地球人的生存吶喊。凡事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首先做一個合格的人,在座一名合格的中國公民和世界公民。師: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們黨和國家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八茌d舟亦能覆舟”。黨的地位和權力是人民賦予的。黨是人民的公仆,是為人民服務的。師:引申:從盧梭等人開始就對政府的權力從何而來,也就是政府的合法性進行深入的探討。這邊是契約論。盧梭認為人民為了人人自保,從而出讓出來具有的一些天賦權力,這些出讓的權力就叫“公意”。大家都同意的基礎上,都各自讓步自己的一部分權力,把它交給一個中介人,即他們權力的捍衛者和保護著,于是簽訂契約,建立政府。這就可以看出政府官員為什么是人民的公仆。生:發表了自己的各自看法。師:學生們以后可以讀一些關于盧梭的著作,會受益終身。師:言歸正傳,1、判斷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是否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2、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決定了它決不為少數人謀利益,也沒有自身的特殊利益3、黨堅持以人為本(如何體現):黨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黨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師:通過屏幕放映資料:農業稅的減免,醫療保障制度的不斷健全,教育投入力度不斷加大,實現九年義務教育,汶川地震受老百姓愛戴的溫總理到第一時間趕到災區慰問……生:總結,黨的一切回歸點就是人民師:我們看到了改革開放以來的可喜成就,但是我們國家目前的狀況也存在不樂觀的層面。比如:教育公平、民主、言論自由、人權、城鄉差距和區域差距、社會保障體系、環境污染等等問題仍然需要大力改進。同學們的感受如何?生:小組探討或自由討論,頭腦風暴師:這些有待改進的地方需要我們這一代人和我們的子孫后代不斷地奮斗和努力才能有新的希望和進步,中國才會更加的強大,不僅是經濟強國,更重要的文化強國,同時更要做一個讓大多數國家從心底上尊敬的大國。課堂總結以表格形式總結本框題的內容,特色理論劃一個單獨的圖表,清晰的羅列出各思想體系產生的背景、主要內容、意義、實質等,并劃出他們之間發展的內在邏輯關系。從中找出共同點:即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新的進步體現出:以人為本,具體到教學中就是以學生為本。課后探究走訪爺爺奶奶甚至年齡更老的老人,詢問他們記憶中的中國變化和日常生活的變化。另外可根據興趣讀一些經典著作(如《愛彌爾》)或者看一兩個社會知名人士對當今中國存在的問題的看法和探究的視頻。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