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上物理知識點第一章 打開物理世界的大門(一)認識科學家及各自的成就托勒密:地心說 哥白尼:日行說伽利略:實驗物理學的先驅,望遠鏡 牛頓:牛頓運動三大定律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 普朗克 波爾量子力學居里夫人:發現并命名新元素“鐳”“釙”(二)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 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數據收集,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第二章 運動的世界(一)動與靜 1、機械運動:定義:在物理學中,把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位置的改變稱為機械運動2、參照物:定義:研究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時,事先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參照物。參照物選擇原則:除研究對象本身可以任意選擇。3、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即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所選的參照物。4.判斷一個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一般按以下三個步驟進行:(1)選擇恰當的參照物。(2)看被研究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是否改變。(3)若被研究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發生了改變,我們就說這個物體是運動的。若位置沒有改變,我們就說這個物體是靜止的(二)長度與時間的測量1.長度的測量(1)長度的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單位是“米(m)”。用的還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m)”、“納米(nm)”等。它們之間的關系為: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3 m;1 m=103nm。(2) 長度的測量:工具:刻度尺 使用前的觀察:三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線是否磨損。測量的五會:會選:根據測量的實際需要選取適當的分度值和量程。會放:刻度尺要與被測物體平行,刻度尺的一側緊貼被測物。會看: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會讀:讀出精確值后,還要再估讀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會記:會記錄測量值,由精確值、估讀值和單位組成。測量的轉化法:累積法:測量細銅絲的直徑,紙張的厚度。化曲為直:一段鐵絲,可用細棉線。(4)長度的估測:受條件的限制,有時需要對長度進行估測,此時可以借助身邊的物品進行估測,比如指頭的寬度大約為1cm,拳頭的寬度大約為10cm等。2.時間的測量(1)時間的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時問的單位是“秒(s)”。其他的單位還有“時(h)、”“分(min)”、“毫秒(ms)”、“微秒( s)”等。它們之間的關系為: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 s。(2)時間的測量工具:秒表、停表、時鐘等。(3)時間的估測:可以借助脈搏的跳動次數等對時間進行估測。3.誤差誤差概念: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誤差產生的原因:①儀器精密度不高 ②環境變化對器材的影響 ③測量者估讀誤差的減?。孩僬`差可以減小,但不可避免 ②改進儀器材料 ③多次測量取平均值 ④設計更合理的測量方案(三)快與慢1、比較物體的運動快慢的方法:①相同的路程比時間②相同的時間比路程 ③不同時間和路程,比較速度的大小2、速度:物理意義: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定義:表示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路程多少。公式:V= S/t 單位:國際制單位:米/秒 符號:m/s換算關系:1m/s=3.6km/h3、直線運動:①勻速直線運動:物體運動快慢不變,經過的路徑是直線運動;用速度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 ②變速直線運動:速度變化的直線運動;平均速度表示物體的運動快慢。(四)科學探究:速度的變化1、平均速度:定義:表示物體在通過一段路程中的平均快慢。物理意義:表示變速運動的平均快慢程度。計算公式:平均速度=總路程/總時間第三章 聲的世界1、聲音的產生: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一切發聲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體也停止,但聲音可以繼續傳播2、聲音的傳播: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中不能夠傳播聲音,聲音能夠在固體、液體、空氣中傳播,其中固體中傳播速度最大,液體其次,空氣中的速度最小。聲音在15℃的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 m/s3、回聲與運用:①回聲: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時被反射回來形成回聲 ②人耳區分原聲與回聲的條件:回聲比原聲到達人耳的時間玩0.1s以上 ③應用:利用回聲加強原聲;利用回聲測距離。4、樂音與噪聲:樂音:人們將有規律的、好聽悅耳的聲音叫做樂音特征:音色:聲音的品質,一般由發聲體的材料和結構決定的。響度:聲音的強弱,由發聲體的振幅和距發聲體的距離共同決定的,物體的振幅越大,距發聲體越近,響度越大。一般用分貝(dB)表示聲音的強弱。音調:聲音的高低,由發聲體的振動頻率決定,物體的振動頻率越高,音調越高噪聲:無規律的、難聽刺耳的的聲音噪聲的防治:在聲源處減弱,如會場內手機調到靜音狀態。 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如在道路旁植樹。在人耳處減弱,如帶耳罩。5、超聲和次聲:超聲:頻率超過20000Hz的聲音。特點:頻率高、穿透力強, 應用:B超、消毒、聲吶等次聲:頻率低于20Hz的聲音 危害:能量高的次聲具有很強的破壞力;使人的平衡器官受到破壞;會產生惡心、暈眩、旋轉感等; 會造成內臟出血破裂,危及生命。聲可以傳遞能量第四章 多彩的光(一)光的傳播1、光源:自身能夠發光的物體。自然光源:如 太陽 螢火蟲 人造光源:如 電燈 蠟燭 手電筒 等。注意:月亮本身不發光,所以它不是光源。2、光的傳播: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3、光的沿直線傳播的現象:日食、月食、影子、激光掘進機、小孔成像、樹下的光斑 4、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約為3×108m/s空氣比真空速度近似 光在水中的傳播速度是真空中的3/4. 光在玻璃中的傳播速度是真空中的2/3 注:聲音在固體中傳播得最快,液體中次之,氣體中最慢,真空中不傳播;光在真空中傳播的最快,空氣中次之,透明液體、固體中最慢(二者剛好相反)。光速遠遠大于聲速。(二)光的反射 1、概念:當光射到物體表面時,有一部份光會被物體反射回來,這種現象叫做光的反射。2、反射定律: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三線共面); 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兩側(法線居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鏡面反射:一束平行光投射到物體光滑表面,其反射光線仍然平行的反射。漫反射:一束平行光投射到物體表面后,其反射光線不再平行的反射。光路是可逆的(互看雙眼)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點:都是反射現象,都遵守反射定律;不同點是:反射面不同(一個光滑,一個粗糙),一個方向的入射光,鏡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個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 4、平面鏡成像定律: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成像規律: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鏡的距離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與物體關于平面鏡對稱。 平面鏡的作用:改變光路和成像(三)光的折射 1、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發生偏折。2、光在介質中傳播,當介質不均勻時,光的傳播方向也會發生變化。3光的折射定律:在光的折射中,三線共面,法線居中。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時,折射光線向法線方向偏折;光從水或其它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光線偏離法線,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斜射時,總是空氣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時,折射角、反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傳播方向不改變4、當光射到兩介質的分界面時,反射、折射同時發生。5、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生活中與光的折射有關的例子:水中的魚的位置看起來比實際位置淺(高)一些(魚實際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來比實際的淺一些;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實際位置高些;夏天看到天上的星斗的位置比星斗實際位置高些;透過厚玻璃看鋼筆,筆桿好像錯位了;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彎折了;(四)光的色散 1.定義:太陽光經過三棱鏡分解為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色光的現象。光的三基色:紅、綠、藍 原料的三原色:紅、黃、藍 透明體的顏色由它透過的色光決定(透過什么顏色的光物體就成什么顏色);不透明體的顏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什么顏色反射什么顏色的光,吸收其它顏色的光,白色物體發射所有顏色的光,黑色吸收所有顏色的光)例:一張白紙上畫了一匹紅色的馬、綠色的草、紅色的花、黑色的石頭,現在暗室里用綠光看畫,會看見黑色的馬,黑色的石頭,還有黑色的花在綠色的紙上,看不見草。2、紅外線:紅外線位于紅光之外 人眼看不到應用:紅外線夜視儀 遙控探測 加熱,紅外烤箱3、紫外線:在光譜上位于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見;應用:消毒、殺菌 促進人體合成維生素D但過量的紫外線對人體有害(臭氧可吸收紫外線,我們要保護臭氧層) 驗鈔(五)透鏡成像與視力的矯正一、鏡成像1凸透鏡: 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如:遠視鏡片,照相機的鏡頭、2、凹透鏡: 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如:近視鏡片,門上的貓眼;二、基本概念:1、主光軸:過透鏡兩個球面球心的直線2、光心:通常位于透鏡的幾何中心;用“O”表示。3、焦點:平行于凸透鏡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后會聚于主光軸上一點,這點叫焦點;用“F”表示。4、焦距:焦點到光心的距離,焦距用“f”表示。如下圖:注意:凸透鏡和凹透鏡都各有兩個焦點,凸透鏡的焦點是實焦點,凹透鏡的焦點是虛焦點;三、三條特殊光線(要求會畫):經過光心的光線經透鏡后傳播方向不改變,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后經過焦點;經凹透鏡后向外發散,但其反向延長線必過焦點;經過凸透鏡焦點的光線經凸透鏡后平行于主光軸;射向異側焦點的光線經凹透鏡后平行于主光軸四、探究凸透鏡的成像規律:器材:凸透鏡、光屏、蠟燭、光具座(帶刻度尺)注意事項:“三心共線”:蠟燭的焰心、透鏡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直線上;又叫“三心等高”注意:實像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現,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線必過像點;虛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現,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而成;(u) 成像的性質 像距(v) 應用u﹥2f 倒立、縮小的實像 f﹤v﹤2f 照相機u=2f 倒立、等大的實像 v=2f 確定透鏡焦距f﹤u﹤2f 倒立、放大的實像 v﹥2f 投影儀,幻燈機u=f 不成像0﹤u﹤f 正立、放大的虛像 v﹥u 放大鏡五、粗略測量凸透鏡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鏡正對太陽光,下面放一張白紙,調節凸透鏡到白紙的距離,直到白紙上光斑最小、最亮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鏡到白紙上光斑中心的距離就是凸透鏡的焦距。(六)神奇的眼睛一、照相機:1、鏡頭是凸透鏡;2、物體到透鏡的距離(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二、投影儀:1、投影儀的鏡頭是凸透鏡; 2、投影儀的平面鏡的作用是改變光的傳播方向;3、物體到透鏡的距離(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實像;注意:照相機、投影儀要使像變大,應該讓透鏡靠近物體,遠離膠卷、屏幕。三、放大鏡:放大鏡是凸透鏡;放大鏡到物體的距離(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虛像;注:要讓物體更大,應該讓放大鏡遠離物體;四、近視眼看不清遠處的物體,遠處的物體所成像在視網膜前面,晶狀體太厚,需戴凹透鏡矯正;五、遠視眼看不清近處的物體,近處的物體所成像在視網膜后面,晶狀體太薄,需戴凸透鏡矯正;第五章 質量與密度(一)、質量(1)定義:物體中所含物質的多少叫質量,用字母m表示。(2)質量的單位:國際上通用的質量單位有千克(kg)、噸(t)、克(g)、毫克(mg),其中千克是質量的國際單位。(3)換算關系:1t=1000kg;1kg=1000g;1g=1000mg。(4)質量是物質的一種屬性,它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溫度和地理位置的改變而改變。(5)質量的估測(二)天平和量筒的使用。一、天平(1)構造:托盤天平由橫梁、指針、分度盤、標尺、游碼、托盤、平衡螺母構成,每架天平配制一盒砝碼。盒中每個砝碼上都標明了質量大小,以“克”為單位,用符號“g”表示。(2)使用:1.將天平放水平太上 2.將游碼左移零 3.調螺母使天平平衡 4.左放物體右放碼 5.讀數砝碼家游碼質量和 6.整理器材注意:調整平衡后不得移動天平的位置,也不得移動平衡螺母;左盤放被測物體,右盤中放砝碼;物體的質量=盤中砝碼總質量+游碼在標尺上所對的刻度值:被測物體的質量不能超過量程;向盤中加減砝碼時要用鑷子,不能用手接觸砝碼,不能把砝碼弄濕、弄臟;潮濕的物體和化學藥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盤中;砝碼要輕拿輕放。二、量筒和量杯1.觀察量程 2.認真分度值 3.量筒要放在水平面上 4.讀數要與液面向平 液面凹讀底部 液面凸讀頂部 5會用排水發測不規則物體體積(三)、物質的密度一、密度(1)定義:單位體積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用符號ρ表示。(2)公式:ρ=m/V。式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質量;V表示體積。(3)單位:國際單位是千克/米3(kg/m3),讀做千克每立方米;常用單位還有:克/厘米3(g/cm3),讀做克每立方厘米。換算關系:1g/cm3=1x103kg/m3(4)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它只與物質種類、狀態和溫度有關,與物體的質量、體積無關。(5)混合物質的密度應由其混合物質的總質量與總體積的比值決定二、測量物質的密度1.體積的測量(1)體積的單位:m3、dm3(L)、cm3(mL)、mm3。(2)換算關系:1m3=103dm3;1dm3=10cm3;lcm3=103mm3;1L=1dm3;1mL=1mm3。(3)測量工具:量筒或量杯、刻度尺(4)測量體積的方法①對形狀規則的固體:可用刻度尺測出其尺寸,求出其體積。②對形狀不規則的固體:使用量筒或量杯采用“溢水法”測體積。若固體不沉于液體中,可用“針壓法”——用針把固體壓入量筒浸沒入水中,或“沉錘法”——用金屬塊或石塊拴住被測固體一起浸沒入量筒的液體中測出其體積。(5)量筒的使用注意事項①要認清量筒、量杯的最大刻度是多少 它的每小格代表多少cm3(毫升) ②測量時量筒或量杯應放平穩。③讀數時,視線要與筒內或杯內液體液面相平(凹底凸頂)。2.密度的測量(1)原理:ρ=m/V(2)方法:測出物體質量m和物體體積V,然后利用公式ρ=m/V計算得到ρ。(3)密度測量的幾種常見方法①測沉于水中固體(如石塊)的密度器材:天平(含砝碼)、量筒、石塊、水、細線。步驟:用天平稱出石塊的質量m;倒適量的水入量筒中,記錄水面的刻度V1;用細線拴住石塊浸沒入量筒的水中,記錄此時水面的刻度V2;用公式ρ=m/(V2–V1)算出密度。②測量不沉于水的固體(如木塊)的密度器材:天平(含砝碼)、量筒、木塊、鐵塊、水、細線。步驟:用天平稱出木塊的質量m;倒適量的水入量筒中,用細線拴住鐵塊浸沒入量筒的水中,記錄水面的刻度V1;將木塊取出,用細線把木塊與鐵塊拴在一起全部沒入量筒的水中,記錄此時水面的刻度V2;用公式ρ=m/(V2–V1)算出密度。注意:在測固體的密度時,在實驗的步驟安排上,都是先測物體的質量再用排液法測體積。如若倒過來,則會造成固體因先沾到液體而使得質量難以準確測量。③測量液體(如鹽水)的密度器材:天平(含砝碼)、量筒、燒杯、鹽水。步驟:用天平稱出燒杯和鹽水的質量m1,將燒杯中的鹽水倒一部分入量筒中,記錄量筒中液面的刻度V;用天平稱出剩余鹽水和燒杯的質量m2;用公式ρ=(m1–m2)/V算出密度。(四)密度的應用一、密度與溫度:溫度能改變物質的密度。(1)氣體的熱脹冷縮最為顯著,它的密度受溫度的影響也最大。(2)一般固體、液體的熱脹冷縮不像氣體那樣明顯,因而密度受溫度的影響比較小。(3)并不是所有的物質都遵循“熱脹冷縮”的規律。如:4℃的水密度最大。二、密度的應用(1)鑒別物質。(2)計算不能直接稱量的龐大物體的質量,m=ρV。(3)計算不便于直接測量的較大物體的體積,V=m/ρ。(4)判斷物體是否是實心或空心。判斷的方法通常有三種:利用密度進行比較;利用質量進行比較;利用體積進行比較。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一、 力的概念:(1) 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物理學中,通常把物體間的推、拉、提、壓、吸引、排斥等都叫做力的作用。要產生力,必須有兩個物體: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單獨一個物體不會產生力的作用,力也不能脫離物體而存在。物體間里的作用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直接接觸而產生的力,如物體間的推、拉、提、 壓等;另一種是物體間不直接接觸而產生的力,如物體間的吸引、排斥等。(2) 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施加力的同時,另一個物體也對這個物體施加力。換句話說,產生力的物體,即是施禮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3)力的作用效果:一是力可以使物體的形狀發生改變;二是力可以使物體的運動狀 態發生改變。二、力的描述:(1)力的三要素:力所產生的作用效果與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都有關系,所以我們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做力的三要素。要說明或描述一個力時,必須指明這個力的三要素。(2)力的單位:牛頓(簡稱牛),用字母N來表示。1N的力大約是我們用手托起兩個雞蛋所用的力。(3)力的示意圖:在受力物體上沿著力的方向畫一條線段,在線段的末端畫一個箭頭來表示力的方向,這種表示力的形式叫做力的示意圖。 三、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測力計。實驗室中常用的測力計叫做彈簧測力計。彈簧測力計主要是由彈簧、刻度盤、指針組成的。 工作原理:彈簧在一定的彈性限度范圍內,彈簧伸長的長度跟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彈簧測力計就是根據這一原理制成的。因此彈簧測力計刻度盤上刻度線的分布是均勻的。正確使用方法:(1)看量程(測量范圍),加在彈簧測力計上的力不許超過它的量程。(2)認清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3)測力前要觀察指針是否與零刻線對齊,如果沒有對齊,先要校零。 (4)測力時,要使測力計內的彈簧軸線方向跟所測力的方向一致,彈簧不要靠在刻度盤上。(5)使用時,最好輕輕地拉掛鉤幾次,防止彈簧卡在外殼上。(6)讀數時,指針靠近哪條刻度線就取哪條刻度線的值。四、彈力彈性:物體受到力的作用時會發生形變,不受力時又能恢復到原來的形狀,這種特性叫做彈性。物體在彈性范圍內發生的形變叫做彈性形變。 塑性:當物體受到力的作用時發生形變,變形之后不能自動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的特性叫做塑性,這類物體發生的形變叫非彈性形變。彈力:因物體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叫做彈力。彈力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種力,我們常說的壓力、支持力,拉力等均屬于彈力。五、重力(1)定義: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2)重力的三要素:①重力的大小: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跟物體的質量成正比,比值用g來表示, g=9.8N/kg重力的計算公式:G=mg②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③重力的作用點: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做重心。物體的重心和物體的形狀、材料是否均勻有關,質地均勻、規則形狀物體的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上。物體的重心可能不在物體上,如一個金屬環的重心在圓環所在圓的圓心上六、摩擦力(1)摩擦力: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當它們要發生或已經發生相對運動時,就會在接觸面上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就叫做摩擦力。(摩擦力用f來表示)(2)摩擦力的分類:滑動摩擦力 靜摩擦力 滾動摩擦力(3)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滑動摩擦力的大小還與壓力大小有關,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4)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壓力;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5)減小摩擦力的方法:減小壓力;增大接觸面的光滑程度;變滑動為滾動;使接觸面彼此離開八上物理期末習題一、選擇題1. 媽媽用電動自行車送小東上學,途中媽媽提醒小東“坐好,別動!”。這個“別動”的參照物是A.電動自行車上的座位 B. 迎面走來的行人C.地面 D.旁邊駛過的汽車2. 下列關于聲音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 只要有物體在振動,我們就能聽到它發生的聲音B. 聲音在任何介質中傳播的速度相同C. 聲音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最大D. 我們能夠區分不同的樂器的聲音是因為它們的音色不同3.小東用焦距為10cm凸透鏡觀察螞蟻。則凸透鏡與螞蟻間的距離應A. 小于10cm B.大于10cmC. 大于20cm D.在10cm和20cm之間4. 三個質量相等、外觀體積相同的空心球,它們分別由鐵、鋁、銅制成,那么球中空心部分裝滿水,已知ρ鋁<ρ鐵<ρ銅,則它們的總質量A. 銅球最小 B.鐵球最小 C. 鋁球最小 D. 三個球都一樣大5. 關于公式ρ=m/v,下列 的幾種說法中正確的是A.同種物質的密度與質量成正比,與體積成反比B.同種物質組成的實心物體,其質量與體積成正比C.一個物體的質量越大,它的密度就越大D. 以上答案都不對6、如圖2所示是用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的示意圖,其中溫度計使用正確的是7、學習了透鏡知識后,小勇回家認真研究爺爺的老花鏡,并得出以下結論,你認為他的這些結論中不妥當的是A. 老花鏡是一種凸透鏡 B. 老花鏡可以用來做放大鏡C. 老花鏡能在陽光下點燃白紙 D. 爺爺原來是個近視眼8、有一體積為30cm3的均勻固體,用天平測得它的質量為237g則A. 用天平測質量時,固體應放在天平右盤B. 此固體的密度為7.9g/cm3C. 把此固體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減小D. 只改變此固體形狀,它的質量減少9、小明乘游艇在漢江上逆流而上,若說他靜止,是以下列哪個物體為參照物A.漢江水 B.岸邊的高樓 C.他乘坐的游艇 D.迎面駛來的游艇10. 一臺激光器朝著月球發射激光信號,經過2.7s后才接到從月球返回的信號,那么月球到地球的距離為A.8.1×108m B. 4.05×105km C. 8.1×105m D. 4.05×108km11. 用圖1所示的刻度尺來測金屬塊的長度,下列測量結果正確的是圖1A. B. C. D. 以上讀數都不正確。12.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房屋、樹木隨地球轉動不屬于機械運動。B. 對同一物體選用不同的參照物,其運動情況一定不相同。C. 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與路程成正比,與時間成反比。D. 用t/s也可以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且t/s越小,表示運動越快。13. 某同學在上學去的路上,用0.8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又用1.2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路程,則他在整個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 0.8m/s B. 1.0m/s C. 0.96m/s D. 1.2m/s14.唐詩《楓橋夜泊》中的名句“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中包含著聲學知識.對其中聲現象的解釋中,錯誤的是A.船上的人根據音調知道是鐘發出的聲音B.船上的人根據音色知道是鐘發出的聲音C.鐘聲通過空氣傳播到客船 D.鐘聲是由鐘的振動產生的15.下列敘述中的“影”,屬于光的反射現象的是A.立竿見“影” B.畢業合“影”C.湖光倒“影” D、形“影”不離16.關于近視眼和遠視眼,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近視眼產生的原因是晶狀體折光能力太弱,可以戴凹透鏡矯正B、近視眼產生的原因是晶狀體折光能力太強,可以戴凸透鏡矯正C、遠視眼產生的原因是晶狀體折光能力太弱,可以戴凸透鏡矯正D、遠視眼產生的原因是晶狀體折光能力太強,可以戴凸透鏡矯正17.一個物體在凸透鏡前30cm處時,在屏上成一側立縮小的像,則凸透鏡的焦距f為A.15cm15cm C.f<15cm D.f>30cm18.“神十”上天,女宇航員王亞平在太空進行講課,下列說法正確是: A.在“天宮一號”里聲音傳播的速度為3.0×108米/秒 B.地球上的學生聽到王亞平的聲音是靠聲波傳回地球的 C.王亞平說話發出聲音是因為聲帶在振動 D.王亞平講課聲音很大是因為她的聲音頻率很高19.一間普通教室的天花板距該教室地面的高度可能是A.5.5 m B.3.5 m C.2.0 m D.1.5 m20.判斷一個物體做勻速直線動的依據是A.每間隔1s沿直線運動的路程相等B.只需物體的速度大小不變C.1s鐘內運動5m,2s鐘內運動10 m,3s鐘內運動15 mD.在任何相等的時間內,沿直線運動的路程相等21.甲、乙兩位同學用分度值為毫米的刻度尺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甲記錄的數據是23.00 cm,乙記錄的數據是23.0 cm,則記錄數據符合要求的是A.甲 B.乙 C.甲、乙都符合 D.甲、乙都不符合22.A、B兩輛車各自做勻速直線運動,其速度之比為3:2,當它們各自運動時間之比為3:4時,則它們通過的路程之比是A.9:8 B.2:1 C.8:9 D.1:223.一個人騎自行車沿平直的公路行駛,第一秒內通過的路程是2m,第二秒內通過的路程是3m,第三秒內通過的路程是4m,則A.前2s內的平均速度是3m/s B.前2s內的平均速度是2 m/sC.3 s內的平均速度是3m/s D.后2s內的平均速度是4m/s24.某學校操場外一幢高樓離跑道起點170 m,同學們在跑步訓練時,由于回聲導致發令員先后聽到兩次發令槍聲.若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為340 m/s,那么聽到兩次發令槍聲的時間間隔約為A.0.5 s B.1 s C.30 s D.60 s25.如圖所示,某同學將一把鋼尺按在課桌上,使之振動發聲,三次鋼尺露出桌面的長度分別為12 cm,8 cm,4 cm,比較三次聲音的音調最高的是A.第一次B.第二次C.第三次D.三次的音調一樣高26.位于成都市中心處的某大廈內建有觀光電梯,乘客在豎直上下的過程中便可欣賞到美麗景色。在這一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以電梯內的某一乘客為參照物,其他乘客是運動的B.以電梯為參照物,所有乘客都是運動的C.以地面上的樹為參照物,乘客是運動的D.以路上行駛的汽車為參照物,乘客是靜止的27.下面關于人體各個數值合理的是A.手掌的寬度約為1 dm B.人心臟正常跳動一次的時間約為5 sC.一個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約為5 m/sD.一個人正常的體溫約為38℃28.下列現象中質量發生變化的是A.鐵水凝固成鐵塊 B.將一塊礦石由地球運到太空c.菜刀被磨光以后 D.將鐵絲用拔絲機拉長29.李明同學的媽媽發現李明自從上了初中以后,學習比原來更刻苦了,但也發現李明看書時眼睛與書的距離比正常情況越來越近了,請你在下列判斷及矯正措施中,選出正確的一項向李明同學說明A.李明同學已患上近視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鏡制成的眼鏡B.李明同學已患上遠視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鏡制成的眼鏡C.李明同學巳患上近視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鏡制成的眼鏡D.李明同學已患上遠視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鏡制成的眼鏡30.一個教室內空氣的質量大約是(空氣的密度是1.29kg/m。)A. 3kg B. 30kg C. 300kg D. 3000kg31.“當夕陽西下,天邊常有紅色霞光”描述的現象屬于物理現象中的A、熱現象 B、聲現象 C、光現象 D、電磁現象32.關于聲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超聲波、次聲波都是特殊的聲波,不能發生反射B、聲波不可以超過障礙物C、足夠強的聲波才能被人看見D、超聲波可以用來探測人體的病變33.在圖中的幾幅交通標志牌中,能明顯表示用于環境保護的是 34測量你身高的時候最好選用A、分度值是毫米的直尺 B、分度值是厘米的3m軟尺C、分度值是為毫米的2m直尺 D、分度值是為毫米的2m卷尺35.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鏡面反射遵從光的反射定律B、漫反射不遵從反射定律C、平行光束經平面鏡反射后,仍然是平行光束D、入射的平行光束經漫反射后,不再是平行光束36.如下圖所示情況,物體處于平衡狀態的是37.下列關于彈簧測力計的注意事項中,錯誤的是A、彈簧測力計使用前必須檢查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線處B、彈簧測力計所測的力不能超過它的測量范圍C、彈簧測力計使用時,必須使其軸線方向與拉力的方向一致D、彈簧測力計必須豎直使用,不能傾斜38.暑假某天,你在池塘邊散步,朝平靜的池水看去,映入眼簾的有:碧綠的荷葉,天空中的白云,金紅色的鯉魚、池邊的綠柳等景色。其中由于光的折射現象形成的是A. 碧綠的荷葉 B. 天空中的白云C. 金紅色的鯉魚 D. 池邊的綠柳39.要在光屏上得到和物體一樣大小的像,下列元件中應選用A、凸透鏡 B、 凹透鏡 C、 凸面鏡 D、平面鏡40.安全氣囊是現代轎車上一項新技術裝置,安裝在轎車方向盤內,特定情況下會彈出來,以保護人體免受硬物撞擊而受傷。在下列哪種情況下,它最有可能彈出來A、轎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時B、轎車在盤山公路上緩慢行駛時C、轎車前端與其他物體發生猛烈碰撞時D、轎車啟動時41.賽龍舟時,每個運動員坐在船的兩側,隨著有節奏的號子聲,大家齊心合力一起向后劃水,龍舟快速前進,使龍舟、人、槳一起前進的施力物體是A、龍舟 B、人 C、船槳 D、水42.晚上,人從馬路邊一盞路燈下走過的過程中,其影子的長度變化情況是A、先變短后變長 B、先變長后變短 C、逐漸變短 D、逐漸變長45、一杯水倒掉一半后,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質量不變,密度不變 B、質量變小,密度不變C、質量變小,密度變小 D、質量不變,密度變小46、平常我們所說的“鐵比棉花重”的正確含義是:A、鐵比棉花質量大 B、鐵比棉花的密度大C、鐵比棉花的體積大 D、以上都不對47、有三個完全相同的杯子裝滿了水,將質量相同的實心銅球,鐵球和鋁球分別放入三個杯中,使水溢出質量最多的是:(已知ρ銅>ρ鐵>ρ鋁)A、銅球 B、鐵球 C、鋁球 D、不能確定48、如右圖所示,兩支完全相同的試管分別裝有質量相等的不同液體,甲豎直放置,乙傾斜放置,此時液面恰好相平,比較兩種液體密度的大小,下列正確的是A.ρ甲>ρ乙 B. ρ甲<ρ乙C. ρ甲=ρ乙 D. 無法判斷49、由銅、鐵、鋁、木四種材料做成的四個小球,測得其質量相等,體積也相等,則:A、銅球一定是空心的 B、鐵球可能是實心的C、鋁球可能是實心的 D、木球一定是實心的50、兩實心物體質量之比為4:5,體積之比為3:4,密度之比為:A、16:15 B、3:4 C、15:16 D、4:351、一實心銅球和一實心鋁球,體積相同,將他們放到已調好的天平兩盤中,則:A、天平仍然平衡 B、鋁球一端下沉C、銅球一端下沉 D、無法確定52,如圖是A,B,C三種物質的質量m與體積v的關系圖線,由圖可知,A,B,C三種物質的密度ρA,ρB,ρC和水的密度之間的關系是( ) 53.用繩子系住水桶,手握住繩子從井中提水,手受到豎直向下的拉力,此拉力的施力物體是A.地球 B.水桶 C.繩子 D.手 55.以下給出的各種現象中,物體運動狀態不發生變化的是A.在彎路上的汽車勻速轉彎 B.熟透了的蘋果從樹上掉下來C.人造地球衛星繞地球勻速轉動 D.小孩沿滑梯勻速下滑56.下述作用力中,最接近1N的是A. 螞蟻的拉力 B. 提起一只雞的力C. 托起兩只雞蛋所用的力 D. 馬拉車時用的力 57. 對于力的示意圖A. 只能表示力的方向 B. 只能表示力的大小 C. 只能表示力的作用點 D. 可以表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58.測一個約6N的力,應選用最恰當的彈簧測力計是 A.量程10N,分度值0.2N B.量程5N,分度值0.1N C.量程15N,分度值0.5N D.以上三個彈簧測力計都可以用 59.從運動員手中推出的鉛球,在空中飛行過程中,如不計空氣阻力,鉛球將A.只受到手的推力 B.受到重力和推力 C.只受到重力 D.沒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 60.重490N的物體可能是A.一只兔子 B.一個學生 C.一只大象 D.一艘輪船 61.假如地球失去引力,下列設想不正確的是A.物體將沒有質量 B.人跳起后,將不再落回地面 C.即使杯口向下,杯中水也不會自動流出D.各種球類活動將無法進行 62. 下列實驗中,屬于減少有害摩擦的是A. 路面結冰后,常常在冰面上撒些渣土,以免發生交通事故 B. 體操運動員在上器械前,常常在手上涂些鎂粉 C. 為車軸加潤滑油 D. 在鞋底上制出凹凸不平的花紋 63.假如沒有摩擦,下列哪種現象不可能發生 A.地面上滾動的球、行駛的車輛很難停下來 B.手拿不住寫字的筆 C.人可以在地面上行走如飛 D.用吹灰之力可以推動火車沿軌道運動 64. g=9.8N/kg的正確理解是 A.質量是1kg的物體所受的力是9.8N B.1Kg=9.8N C.在地球上,質量為1kg的物體所受的重力為9.8N D.以上說法都可以65、豎直向上拋出的小球受到的力為A、向上的拋力 B、 重力 C、向上的拋力和重力 D、慣性.10、山地車運動員在騎車爬坡時,其重力的方向是A、沿斜坡向下B、垂直于斜坡向下 C、豎直向下D、垂直車座向下二、填空題1.科學家不僅為我們構建了知識殿堂,還留下了永遠高揚的科學精神。為了獎勵他們,1901年瑞典皇家科學院開始頒發 獎,發現“鐳”元素的著名科學家 ,在1903年和1911年兩次獲得該獎;提出沖擊經典時空觀“相對論”的著名科學家 也在1921年獲得該獎。2.如圖所示,木塊的長度為 cm。此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 cm。3.李白詩句“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中的“高”是指聲音的 ,男高音歌唱家中的“高”是指 ,“聞其聲而知其人”是依據聲音的 。4.敦煌曲子詞《浣溪沙》中有這樣的詩句“滿眼風光多閃爍,看山恰似走迎來,仔細看山山不動,是船行”。詩人在詩句中前后兩次對山的運動的描述,所選擇的參照物分別是 和 。5.古詩中曾這樣寫到“潭清疑水淺,池水照月明”,這里所蘊藏的物理知識前者是 ,后者是 ;6.各種樂器在演奏時都是通過振動而發聲。二胡、提琴等弦樂器是靠 產生振動而發聲的;笛子是由 振動發出聲音的。這些聲音又以 的形式傳到人耳。7.在下圖中, 圖(填“甲”或“乙”)表示近視眼成像示意圖。矯正近視眼應佩戴眼鏡的鏡片是 透鏡,矯正遠視眼應佩戴 透鏡(填“凸”或“凹”)。圖甲 圖乙8.顯微鏡的兩端各有一個 鏡,靠近被觀察物體的叫 鏡,靠近眼睛的叫 鏡。9.雷達是現代戰爭重要的軍事裝備,若雷達向飛機發出的電磁波從發射到反射回來的時間是52μS(1μS = 10—6 S ),電磁波的傳播速度等于光速,則其傳播的速度大小為 m/s,此時飛機與雷達的距離為 m。10.使用托盤天平時,先要調節天平,天平調節分兩步:(1)先把天平放在 上,把游碼放在標尺左端的 處。(2)調節橫梁右端的 ,使指針指在分度盤的 處,這時橫梁平衡。11、用天平測物體質量時,要把被測物體放在 盤,用鑷子夾取砝碼放在 盤, 并調節 在標尺上的位置,直到 。這時盤中砝碼的 加上游碼在標尺上所對的 ,就等于被測物體的質量。12.水的密度是 千克/ 米3= 克/ 厘米3 。13.鋁的密度是2700千克/米3, 有一鋁塊,如果把它截去一半,那么剩余部分鋁塊的密度是12、請在下面的空格內填上適當的單位:(1)、一只咸鴨蛋的質量是75 。(2)、一本厚書的質量是0.7 。(3)、卡車白菜的質量是2.5 。14、一塊冰全部熔化成水, 其質量 , 體積 ,密度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15.酒精的密度是800千克/米3 ,它所表示的物理意義是16.甲、乙兩種不同物質組成的兩個物體, 質量之比2:1 , 體積之比1:3 , 則甲、乙兩種物質的密度之比為17.質量是2 千克的冰塊, 熔化成水后質量是 千克, 體積是 米。把這個冰塊帶到月球上去, 其質量為 千克。(冰的密度為900 千克/米3 )18. 日食和月食是較為罕見的天文現象,在古時候被認為是上天的某種預兆,實際上這兩種現象都是由光的____________形成的自然現象;奇妙的海市蜃樓現象常見于沙漠或海上,這是由光的__________形成的。19. 太陽光與水平面成40°角斜射到水面,則反射角為___________;若太陽光垂直射向水面,則入射角是___________。20. 小東以1.5m/s的速度向掛在墻上的平面鏡行進,則鏡中的像向他靠近的速度是____m/s。小東身高1.6m,他在鏡中的像的高度為______m。21. 質量為222.5g,體積為25cm3的金屬塊,其密度為 g/cm3,把這個金屬塊切下一半,剩余部分的密度為 g/cm3。22. 由不同材料制成的甲、乙兩個實心物體,它們的質量之比為2∶3,體積之比為3∶5,它們的密度之比為 ________。13、為響應“低碳生活”的號召,小明每天騎自行車上學。他看到路邊的小樹向后“飛過”,是以________為參照物的。如果他在平直的公路上騎過3000m用了10min,則他騎車的速度為________km/h。12.鑼發聲時,用手按住鑼面 停止,鑼聲消失。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們若不使用無線電裝置,即使相距很近也無法交談,這是由于 中不能傳聲 。24.小明在河邊看到一幅奇怪的圖象,魚在樹枝中游動,這水中畫面的“魚”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像;“樹”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像.(填“虛”或“實”),同時,小明又發現,看到的樹的像要比樹 (填“亮”或“暗”)一些,原因是 。25.下列光現象:①靜湖映明月;②池清疑水淺;③小孔成像;④隔墻潛望;⑤立竿見影;⑥星星閃爍.屬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有 ;其中屬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有 ;屬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有 .(填序號)26.一塊金屬的體積是2.5m3,質量是6750kg,則它的密度是 ,這種金屬可能是 ;若將金屬塊截去2/3,剩余部分的密度是 。27.在下列數據后填上合適的單位:(1)一張紙的厚度約為75_______.(2)人脈搏正常跳動一次的時間為0.8_______.(3)普通人步行的速度為1.4_______.(4)學校操場的周長為0.4_______.28.某同學郊游時,用半小時走完了2 km,休息半小時后,再用30 min走完了1.5 km,那么,他在前半小時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km/h,中間半小時平均速度是_______km/h,后30 min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km/h,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km/h.29.將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后,用一個白屏來承接,在白屏形成一條彩色的光帶,這個現象稱為光的_______;用白屏來承接是因為它能_________所有色光.30.寫出下列儀器或情景所依據的物理原理、知識:(1)排縱隊時,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學擋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隊就排直了,這可以用光沿___________傳播來解釋.(2)我們眼球內的晶狀體相當于_________鏡.(3)老師講課的聲音是通過__________傳到同學們的耳朵.31.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 。 質量是100克的物體受到的重力是 N;重196N的物體,它的質量是 千克。32.用手打排球,球飛出是由于 對 作用力的結果,手感到疼是 對 作用力的結果 。這一事實說明力的作用是 的。33.力的作用效果是由力的 、 和 決定的,這三者叫做 。34.水平桌面上放置的1千克的物體受到 對它作用的 力和 對它作用的 力,它們的大小分別為 。35.甲乙二同學在水平直線上沿相反方向拉一彈簧測力計,當彈簧秤指針靜止時,甲拉彈簧的力為10N,則乙拉彈簧秤的力為 N,彈簧秤的讀數為 N。36.豎直想上拋的物體,若不計空氣的阻力,速度會 ,這是由于 它所受到的重力方向與物體運動方向 ,重力改變了物體的 。37.重10N的物體放在水平桌面上,在3N的水平向左的拉力作用下以1m/s的速度做勻速滑動,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是 N,方向38.建筑工地上,磚工師傅常用重垂線檢查墻砌得是否________,其原理是根據_______________。38.在跳板跳水這項運動中,運動員對跳板施力的同時,也受到跳板對他的作用力,但這兩個力的作用效果卻不同,前者主要是改變了跳板的_____________后者主要是運動員的_____________。三、作圖題1.按要求作圖(1)在圖1中利用對稱法作出物體AB經平面鏡后所成的像A'B'.(2)如圖2所示,S是一個發光點,S’是它在平面鏡中成的像,SA是S發出的一條光線,請在圖中畫出平面鏡的位置和SA經平面鏡反射后的光線。(3) 圖3中的兩架敵機,一架是實際飛機,一架是從潛水艇上觀察到的該飛機的像,請用光的作圖法確定哪一架是實際飛機。(4) 如圖4,是經過凸透鏡折射后的一條出射光線,請你在圖中畫出對應的入射光線。2. 根據光路在下圖4的方框內畫出合適的透鏡。3. OB是一束從水中射到水面后進入空氣中的光線,請在圖5中畫出入射光線的大致位置。4.如圖6是光源S經平面鏡反射的兩條光線,請畫圖確定光源位置,并完成光路圖5.如圖7所示,一束光線垂直射到玻璃磚的一個面.作出這束光線進入玻璃磚內的徑跡和從斜面離開玻璃磚后的大致徑跡.要求在斜面處標出法線.6.將一平面鏡斜放在裝有水的水槽中,有一束光線垂直射向水面,如圖8所示,請畫出這束光線在水中行進最后射出水面的光路圖7.如圖9所示,平面鏡前有一點S,從S發出的光線經平面鏡反射后經過A點,請作出光路圖8.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題:(1)在圖中,作出物體ABC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2)在圖中,OB是一束光線由水中斜射入空氣中的折射光線,請在圖中大致畫出入射光線,并標出折射角γ.(3)完成圖中的光路圖。9. (1)一本書重3牛,放在水平桌面上,依次分別畫出書受到桌面的支持力和桌面受到書的壓力的示意圖。(2)如圖所示,掛鉤上用細線吊起一個重10N的物塊,用力的示意圖畫出物塊受到細線的拉力。(3)畫出斜面上靜止放置的重20牛的物塊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圖示。10.如圖所示,一個重l00N的物體靜止在墻角處,請畫出物體受到的力的示意圖11.如圖所示,物體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在水平地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請你畫出物體在豎直方向上所受到力的示意圖10題圖 11題圖四、實驗題1.如圖所示,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示意圖,圖中A點是點燃的蠟燭,B是A的像,M是 (器材名稱),實驗時,M應與桌面 ;此時若把紙屑放在像B的“燭焰”上,紙屑 “會”或“不會”)被點燃;為了探究像B與蠟燭A的大小關系,應將與蠟燭A (填“相同”或“不同”)的另一支蠟燭C放到B處;為了探究像B與蠟燭A的位置關系,還需要的器材是 .2.小明、小華和小強一起做了幾個實驗:小明把手放在喉頭處,大聲講話,感覺喉頭在振動.小華把發聲的音叉插入水中,濺起了水花;小強撥動吉他的琴弦發聲時,放在弦上的小紙片被琴弦彈開了.(1)他們探究的問題是聲音是如何____________的;(2)對上面的實驗現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結論是(3)小華同學為了研究聲音產生的原因,用手使勁敲桌子,發出很大的響聲,但是他看到桌子幾乎沒有振動,為了使看到的實驗現象更明顯,你的改進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明、小華等同學在探究出上述問題之后,又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聲音怎樣從發聲物體傳播到遠處?針對這一問題,他們經過認真的思考,提出了兩種猜想:①聲音要傳播出去,需要東西作媒介;②聲音要傳播出去,不需要東西作媒介.究竟哪一種猜想是正確的呢?小明他們進行了如下兩個小實驗:①兩張課桌緊緊地靠在一起,小麗輕敲桌面,小冬把耳朵貼在另一張桌子上;②兩張桌子拉開,又進行了一次實驗.(4)小明、小華發現第一次聽到的聲音更明顯,第2次幾乎聽不到聲音;其不同的原因是聲音的_____________(響度/音調/音色)不同 .實驗現象說明了_________(固體/氣體)更容易傳聲,由此作出了其中一個猜想是正確的推論。(5)為了進一步研究證明,小華同學做了這樣的實驗:將接通的手機放在玻璃廣口瓶中,并用抽氣機將其中的氣體逐漸抽出,發現聲音越來越小直到聽不到,這說明 (猜想①/猜想②)是正確的.3.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1)讓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得到圖甲所示的光路圖,由圖甲可知,凸透鏡對光線有_________作用,該凸透鏡的焦距為________cm;(2)利用圖乙裝置進行以下操作:將實驗器材按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的順序放置在光具座上,調節它們的高度,使燭焰、凸透鏡和光屏三者的_________大致在同一高度。(3)實驗時,蠟燭隨著燃燒而變短,光屏上的像將向________(選填“上”或“下”)移動,應將光屏向_________(選填“上”或“下”)調節;(4)當燭焰距凸透鏡30cm時,移動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倒立、________ (選填“放大”或“縮小”)的實像,在照相機和投影儀中,成像情況與此類似的是________;(5)將蠟燭移到距凸透鏡5cm處,無論怎樣調節光屏,光屏上始終接收不到清晰的像,這時應從凸透鏡________側透過凸透鏡直接觀察(選填“左”或“右”).4.為測量某金屬塊的密度:(l)用調節好的天平測金屬塊的質量,天平平衡時,右盤中所加的祛碼和游碼位置如圖甲所示。則所測金屬塊的質量是____g。(2)把金屬塊放人裝有60cm3水的量筒中,液面上升的位置如圖乙所示,則金屬塊的體積是________cm3。該金屬塊的密度是________kg/m3。5.小明同學在“用天平和量筒測礦石的密度”實驗中,選用天平、量簡、小礦石、細線、燒杯和水,進行了如下的實驗操作:A.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B把游碼放在標尺的零刻度線處,凋節橫梁上的螺母,使橫梁平衡C.將小礦石用細線系好后浸沒在量筒內的水中,此時液面示數為V2D.將小礦石放在左盤中,在右盤中增減砝碼并移動游碼直至橫梁平衡E.在量筒中倒人適量的水,此時液面的示數為V1(1)為了更準確地測出礦石的密度,你認為以上操作的合理順序是 。(只填字母序號)(2)用調節好的天平稱小礦石的質量,天平平衡時,放在右盤中的砝碼和游碼的位置如圖所示,則礦石的質量為 g。(3)若所測得礦石的體積是20cm3。,礦石的密度為 kg/m3。6.小華同學在研究彈簧的伸長與拉力大小的關系實驗時,得到如下數據。實驗結束后,加在彈簧自由端的拉力消失,彈簧長度回到10cm。請你對表中的彈簧的長度數據進行研究,填寫對應的彈簧的伸長數據。并分析彈簧的伸長與拉力大小之間的關系,結論是: 。7.為制作彈簧測力計,某物理實驗小組對彈簧的伸長與拉力的關系作了探究.下表是他們利用甲、乙兩根不同的彈簧做實驗時所記錄的數據.表一甲彈簧受到的拉力/N O l 2 3 4 5 6甲彈簧的長度/cm 6.O 9.O 12.0 15.O 18.O 21.O 24.O表二乙彈簧受到的拉力/N O l 2 3 4 S 6乙彈簧的長度/cm 6.0 7.5 9.O lO.5 12,0 13.5 15.O(1)分析表一和表二數據可知:①在一定條件下,彈簧伸長的長度與它所受的拉力成 ;②在拉力相同的情況下,甲彈簧伸長的長度比乙彈簧 (選壤“大"或“小”)。(2)如圖所示的A、B兩彈簧測力汁分別使用了甲、乙兩彈簧,它們的外殼相同,刻度線分布情況相同.則量程較大的是 (選填“A”或“B”下同)測力計,精度較高的是 測力計.(3)經實驗探究發現:在拉力相通的情況下,彈簧伸長的長度與彈簧的材料、粗細、原長(彈簧不受外力時的長度)等均有關系,請設計一個簡單實驗,證實彈簧伸長的長度與彈簧原長有關 。5、 計算題1.一個質量為178g的銅球,體積為30cm3,是實心的還是空心的?其空心體積多大?若空心部分注滿鋁,總質量為多少?2.一隊伍長300m,以1.5m/s的速度勻速前進,前方有一長3000m的大橋,則(1)隊伍全部過橋需要多少時間 (2)隊伍全部在橋上的時間有多長 3、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一輛汽車勻速駛向一座高山,司機鳴笛后經過2s聽到回聲,若汽車的速度為20m/s,求鳴笛時汽車距高山的距離4、純牛奶的密度為(1.1~1.2)×103kg/m3,小明很想知道學校每天營養餐中的牛奶是不是純牛奶。他和幾個同學根據所學密度知識進行了如下測定:首先用天平稱出一盒牛奶的質量是250g,喝完再稱得空盒質量是26g,然后認真觀察牛奶盒,發現牛奶的凈含量是200ml。問:經他們檢測計算同學們喝的牛奶是否符合純牛奶標準?5.宇航員楊利偉質量為660千克,則他在地球上所受的功力是多少?若他在太空中,此時所受重力為多少,質量為多少?6有1kg鹽水的1.1g/cm3,若要配置密度為1.2g/cm3的鹽水,需要加什么?加多少?7酒精60o的含義是100ml的酒液里有60ml的酒精。求60o酒液的密度。8小明從超市里買回一袋水果,袋子上標有水果的質量為“1.5kg”。求:(1)這袋水果的重是多少N?(2)能否用量程為10N的彈簧測力計來測量這袋水果的重力?9一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一人站在汽車前方某處。汽車第一次鳴笛的聲音經3s被他聽到;過20s后汽車再次鳴笛,經2s被他聽到。若聲速為340 m/s,求汽車的速度。ff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