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授課章節 第三課 道德是人生發展、社會和諧的重要條件 授課日期 年 月 日授課題目 一、恪守道德規范 加強道德修養授課類型 理論課 討論課 授課時數 1課時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道德的特點和分類,理解公民基本道德規范以及家庭美德、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理解加強個人品德修養的重要意義。能力目標 自覺踐行公民道德基本規范,做有道德的人。情感目標 認同道德基本規范,以遵守道德為榮、以違背道德為恥,認同加強個人品德修養是人生的必修課。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1)公民基本道德規范(2)社會公德基本規范的主要內容(3)加強個人品德修養是人生的必修課教學難點 家庭美德基本規范的主要內容教學資源 多媒體課件教學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談話法等。板書設計 1.我國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2.幸福生活中的家庭美德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板書:3.和諧社會里的社會公德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4.成長路上的個人品德教學過程 時間分配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目的引入 「」分鐘 【創境激趣】提出案例,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案例1:“丁丁現象”某報就一次救人事件引發的社會現象,進行過一場“丁丁現象”的討論。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在人車如流的街頭,一男青年將一位老太太撞倒后揚長而去,一位名叫丁丁的年輕人撥開圍觀的人群,將老人扶起,詢問傷情,和母親一起把老人送進了醫院,并打電話通知了老太太的親屬。誰知當老太太的親屬聽了事情的經過后,竟然一口咬定老人就是丁丁撞的。他們的理由是:現在世界上哪有這么好的人,把人救了送到醫院不說,還自愿領著病人檢查,連住院的押金都給墊上。老太太攝于其家人的壓力,竟然也堅持說就是丁丁撞的。報紙針對丁丁的遭遇,就當今社會上出現的類似現象進行了一場大討論,通過丁丁與老太太的家人所表現出來的善與惡的強烈對比,對丁丁行為的贊揚與激勵,對老太太及親屬的批評與譴責,在人們的心目中樹立起善與惡的標尺,凈化了人們的心靈。就連當初撞倒老太太后逃之夭夭的那個年輕人也給報社寫了信,承認自己的過失,檢討自己的行為。 【引思明理】探究問題①:大家是以什么標準來判斷這些生活現象的?探究問題②:我國公民應當遵守的基本道德規范有哪些?新課 「」分鐘 1.我國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探究問題:上述基本道德規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結合學生存在的突出的思想現實,設置以下幾個辯題:辯題①:講愛國是唱高調,與我無關,我只想做好本職工作。辯題②:禮儀過多太古板、不實在,現代人要自由、隨便一點。辯題③:我靠自己能力做事,團結與否無所謂;辦事得靠關系,自強沒用。辯題④:多勞多得,憑本事吃飯,奉獻觀念已過時。這些問題多數要在后面解決,所以在這兒,只需議一議,明白道理即可,不要過度展開。通過辯論,解決以下問題,達到以下共識:認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觀念,學會把愛國之情轉化為愛國之行;認同“無論古代還是現在,做人都要明禮,做事都要合禮”這一基本要求,養成依禮而行的良好道德習慣;認同“團結”和“自強”的道德要求,學會處理自己與他人、個體與團隊的關系,培養自強意識和團隊精神;明確“多勞多得”與“敬業奉獻”并不矛盾,培養敬業奉獻的道德信念。案例2:謝延信與羅映珍2007年感動中國人物謝延信在妻子去世后,擔起了照顧癱瘓的岳父、病弱的岳母和癡呆的妻弟的責任,無微不至,精心照料,33年如一日,用一顆赤子之心演繹了一段家庭美德佳話,被評為“中華孝老敬老之星”,并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羅映珍的丈夫是一名優秀的緝毒警察,因公負傷昏迷不醒。在守候丈夫的600多個日日夜夜里,羅映珍用愛和信念書寫了一曲呼喚生命的動人旋律。在羅映珍的感召和呼喚下,她丈夫終于站了起來。她用一個傳統中國女人最樸素的方法詮釋了對愛人不離不棄的忠貞,被評為2007年感動中國人物。探究問題①:在謝延信、羅映珍身上體現出哪些家庭美德?探究問題②:說一說家庭美德還包含什么內容?學生討論,列舉。最后,教師在學生列舉的基礎上,和學生一起歸納概括出五條: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板書:2.幸福生活中的家庭美德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探究問題:家庭美德基本規范的具體要求是什么?從中職學生的實際出發,選取“尊敬老人、勤儉持家、鄰里團結”作為重點。為此,設置三個活動:首先,互動在線:講一講《我的敬老故事》。通過此活動,從情感到理性,認同和接受“尊敬老人”的道德觀念,學會與老人交流溝通,強化親情。互動過程中,為增強情感渲染效果,可以使用手機與家長即時溝通。然后,組織一次辯論:正方:勤儉持家應提倡;反方:勤儉持家已過時。通過辯論:引導學生懂得“勤儉持家”與追求幸福生活并不矛盾,認同“勤儉持家”的道德要求。最后,互動在線:小組合作,總結一個《和睦鄰里十宜十忌》。引導學生找到其中蘊涵的“尊重、友善、關心、諒解、互助……”等道德要求。案例3:四幅漫畫探究問題:結合漫畫,談談加強社會公德建設的必要性。①社會公德具有維護公眾利益和公共秩序、保持社會穩定的作用;②是公民個人道德修養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現;③當前,我國社會公德建設還不盡如人意。最后,總結:建設和諧社會需要加強社會公德建設。板書:3.和諧社會里的社會公德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首先,通過閱讀和思考,理解社會公德諸規范的基本要求。同理,要界定其中幾個概念的外延。如,社會公德基本規范與公民道德基本規范有一些提法從字面上很相近,如“文明禮貌”與“明禮”、“遵紀守法”與“守法”等,但所指不同,前者僅指在社會公共生活中的文明禮貌與紀律、法律;社會公德中的“保護環境”是指在公共場所保護環境整潔、衛生,也包括愛護花草樹木、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生態平衡等內容,但與完整意義上的環境保護是有區別的。互動在線:《校園公德狀況掃瞄》探究問題①:談一談我的公德表現。探究問題②:議一議公德意識與人品。通過掃瞄,發現問題;通過談一談,反思自己的公德表現及公德意識;通過議一議,把公德意識與人品聯系起來,從而增強學生遵守社會公德的自覺性。案例4:某市深入持久地開展以“知榮辱、懂感恩、盡責任”為主題、以“市民形象提升行動、人際關系和諧行動、干事創業回饋行動”為主要形式的個人品德建設活動,收到了良好效果。各行各業把遵守職業道德規范與加強個人品德修養結合在一起,把“做人”與“做事”結合起來。各級各類學校把個人品德修養引入課堂,通過各種形式,指導學生加強品德修養、塑造良好形象、提升精神境界。探究問題:為什么說加強個人品德修養是人生的必修課?板書:4.成長路上的個人品德探究問題提示:各行各業把遵守職業道德規范與加強個人品德修養結合在一起,把“做人”與“做事”結合起來。各級各類學校把個人品德修養引入課堂,指導學生加強品德修養、塑造良好形象、提升精神境界。通過輔助舉例,引導學生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歸納概括:其一,從個人品德建設在“四德”建設中的地位來看,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都要訴諸個人品德;個人品德建設是道德建設的基礎。其二,從個人品德建設的重要意義來看,①加強個人品德修養,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有利于保持身心健康,塑造完美的人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②加強個人品德修養,有助于明辨是非善惡榮辱,避免走彎路,入歧途,從而沿著正確的人生道路前進。③加強個人品德修養,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和職業態度,扎扎實實做好本職工作,有利于促進事業的成功,促進人生價值的實現。其三,從個人品德建設的現實狀況來看,當前,個人品德建設方面存在著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在中職學生身上也直接或間接地體現出來,加強個人品德修養更具現實意義。最后,要使學生認同“加強個人品德修養是人生的必修課”這一觀念,從而增強加強個人品德修養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互動在線:搜集各大企業用人標準,看看他們在“人品”方面有什么要求?比較這些要求有無共同點?思考:企業用人重視“人品”給我們什么啟示?探究提示:“人品”主要是指人的道德品質、人格等因素。企業對勞動者個人品德十分重視,“德才兼備”才是合格的勞動者。個人品德好,既有利于個人的發展,也有利于企業的發展。 學生閱讀、思考、討論,理解并掌握教材關于諸規范的基本要求。通過討論,引導學生分析二人身上體現出的家庭道德。學生通過閱讀、思考,可以從教材上找到交流問題:如何與老人溝通?談體會:處理鄰里關系,最重要的是什么?學生討論。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下,歸納到以下幾個方面:學生思考、討論。安全教育 「」分鐘 結合《生活·生命與安全》課程,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開展安全教育,特別要加強防火、防溺水、防踩踏、交通安全、預防易發傳染病、食品衛生方面的安全教育,努力做到普遍教育和針對性教育有機結合,使安全教育細致、深入,貼近實際。在抓好安全防范教育的同時,要認真制定處置各類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作業布置 (1)你認為自己在家中做的哪件事情最能體現家庭美德,寫下來。(2)為教室、餐廳、公寓、廣場、操場、公廁等場所設計幾條社會公德警語。教學反思及自我評價 (1)德育目標明確,德育效果好。(2)教學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使德育教育水到渠成。(4)教學內容緊扣學生實際,找到德育的切入點。這節課所提供的材料都是學生很熟悉的話題,而問題設計更抓住了學生的心理,緊密聯系了學生的思想實際,所以能吸引學生,師生實現了良好的互動,教育教學效果顯著。這就要求教師注意材料積累,必須善于通過各種途徑比如讀報、上網積累材料,增強教學的新穎性、趣味性和吸引力。邛崍市職業教育中心教案第二單元 知榮辱 有道德 教者:彭 梟授課章節 第三課 道德是人生發展、社會和諧的重要條件 授課日期 年 月 日授課題目 二、引領人生發展 促進社會和諧授課類型 理論課 討論課 授課時數 1課時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良好道德的作用,理解良好道德在促進人生發展、推動社會和諧方面的重要作用,理解加強個人品德修養的重要意義。能力目標 自覺進行道德修養,推動個人全面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情感目標 認同良好道德的重要作用,以遵守道德為榮、以違背道德為恥,認同加強個人品德修養對人生與社會的重要意義。教學重點 (1)良好道德促進人生發展(2)高尚道德推進社會和諧教學難點 道德能夠影響其他意識形態的存在和發展教學資源 多媒體課件教學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談話法等。板書設計 1.良好道德促進人生發展引領人生發展 促進社會和諧(1)良好道德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進人的自我完善、推動人的全面發展(2)良好道德是人生幸福和事業成功的重要支柱。2高尚道德推進社會和諧教學過程 時間分配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目的引入 「」分鐘 用投影儀投影道德模范的圖片,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投影:孔子、雷鋒、王進喜的圖片討論:他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學生討論,學生代表發言。教師總結:他們都具有良好的道德。這說明良好道德對他們人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那么,良好道德是怎樣促進人生的發展的呢?新課 「」分鐘 1.良好道德促進人生發展教師講述案例:案例1:“馬福元事跡”馬福元,男,20歲,重慶交通大學土木建筑學院學生。 家在重慶南川的馬福元,出生僅3天母親就離家出走,12歲時父親病逝,一貧如洗的家里只剩下他和78歲的爺爺相依為命。 17歲的馬福元好不容易考上了學雜費、食宿費全免的“宏志班”,80多歲的爺爺卻意外摔傷,從此臥病在床。馬福元背起爺爺去上學,用微薄的生活費在學校附近租了一間木棚房,一邊讀書一邊照顧爺爺。由于房間很潮濕,爺爺風濕病一受寒就會發作,幾乎每天晚上,馬福元都要為爺爺暖被窩。一次,鄰居阿姨給他幾個雞蛋,他擔心爺爺不吃,就把雞蛋蒸成雞蛋羹悄悄地埋在爺爺飯里給爺爺吃,自己卻一棵白菜吃上兩三天。讀書期間,為給爺爺治病,他一直堅持在學校飯堂打工。 馬福元沒有因為照顧爺爺耽誤學習,他成績優異,表現突出。2006年3月,還在讀高三的馬福元,獲得了由團中央、全國學聯評選的中國中學生正泰品學獎特別獎,在200多名候選人中得票最高。其實馬福元對這些都不那么在意,他甚至很少看報紙和網絡對他的報道。他說:“作為學生,我希望自己在一個平靜的學習環境中,扎扎實實搞好學習,以優異的成績和過硬的本領,回報社會’特別是無數給予我太多關愛的人。這既是我最大的心愿,也是爺爺對我的期盼。”【引思明理】探究問題①:在案例中,馬福元具有哪些良好道德品質?案例分析提示:在這個案例里,馬福元刻苦勤奮,勤儉節約,孝順長輩等。探究問題②:這些良好道德對他的人生發展有什么影響?分析提示:正是這些良好道德促使他不斷完善和推動自我的發展。案例中他無論條件多么艱苦,都把爺爺照顧好,而且學習成績優異。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愛和幫助后,他對社會的關愛和幫助念念不忘,立志將來回報社會。對長輩的孝順之情和對社會感恩的心將不斷鞭策著他走向成功。總結:良好道德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進人的自我完善、推動人的全面發展;良好道德是人生幸福和事業成功的重要支柱。板書:引領人生發展 促進社會和諧1.良好道德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進人的自我完善、推動人的全面發展2.良好道德是人生幸福和事業成功的重要支柱。老師公布這位“最受歡迎的人”,再提問其中某個學生:“為什么他會最受歡迎?”教師總結:具有良好道德的人,懂得尊重別人,經常關心和幫助有困難的人,所以在人群中,一般比較受歡迎。相反,如果有一個人,不懂得尊重別人,自私自利,那么久而久之,便會成為孤家寡人了。所以,良好道德有助于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創造自身和事業發展的有利外部環境。良好道德可以促進人生發展:①良好道德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進人的自我完善、推動人的全面發展②良好道德是人生幸福和事業成功的重要支柱。③良好道德有助于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創造自身和事業發展的有利外部環境。2高尚道德推進社會和諧閱讀教材38-39頁材料,思考兩個問題: 1.什么是鐵人精神?2.還有哪些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事跡?教師總結:鐵人精神體現國而忘家、公而忘私、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高尚道德。教師講述事例:李春燕:最后的赤腳醫生事例:李春燕,24歲的時候成為貴州從江縣大塘村一名鄉村衛生員,并且在自己家里開設了一間衛生室。 大塘村是一個苗族村寨,有2500多名苗族村民,生活極其貧窮,只有她一個鄉村衛生員。人們向來缺醫少藥,過去村里沒有醫生,得病除了苦熬,就是請鬼師驅鬼辟邪,或是用‘土辦法’自己治療,死了,誰也不知道是啥原因。 現在,大家已經逐漸習慣了生病去李春燕那兒打針吃藥。李春燕沒有編制,不享受國家的工資和其他待遇,工作環境差、入不敷出,鄉親們來看病,沒有錢付藥費,只能記賬賒欠。2004年初,一直賠本經營衛生室的李春燕決定關掉衛生室,和丈夫一道去廣東打工。當他們正準備出門的時候,聞訊而來的鄉親們正好趕到。村民們掏出皺巴巴的一元、兩元錢遞給李春燕:“李醫生你走了,我們可怎么辦?這是我們還你的賬,不夠的我們明天把家里的米賣了,給補上。”于是李春燕沒有離開。這是李春燕留在這艱苦的地方做鄉村醫生以來唯一想放棄的一次。教師總結:王進喜的鐵人精神,李春燕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精神都推動了社會的發展。思考:良好道德對社會發展有什么作用?教師總結:王進喜的鐵人精神可以激發人們的工作熱情,鼓舞我們全身心投入到社會的經濟建設上,有利于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李春燕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精神,引導我們要敬業、樂業,以集體和國家的利益為重,將促進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良好道德,有利于經濟基礎的鞏固和發展,有利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有利于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所以良好道德推動社會的不斷發展。(過渡)良好道德怎樣推動社會發展?每個社會都有不同的意識形態,有些意識形態有利社會發展,如:愛崗敬業,奉獻社會等;有些意識形態對社會發展有不良影響,如: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等。教師總結:道德是社會意識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正確的意識形態能引導、促進社會的發展壯大;相反,錯誤的消極的意識形態會阻礙社會的進步。所以我們必須以高尚道德作為重要的價值取向,引領、促進社會文化的發展和繁榮。高尚的道德不僅可以引領社會文化的發展和繁榮,還能夠推動社會和諧。學生發言教師分析: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提問:這句話是什么意思?教師總結:自身道德修養提高之后,足以為一家表率,這樣,家庭便自然而然地會治理好。在齊家的基礎上,治國與天下平也就不是難事了。這便是古人幻想的治國道路。同樣的道理,我們培養高尚的道德,就能以德服人,促進家庭幸福、鄰里和睦、社會和諧;創建和諧社會需要良好道德,良好道德能夠推動社會和諧發展。高尚道德推進社會和諧:高尚道德有利社會經濟發展,有利于促進社會文化的發展和繁榮,有利于維護社會秩序,推進社會和諧。 學生討論,學生代表發言。學生討論,教師提問。學生活動:選擇班里某個宿舍的學生,要求他們拿出一張紙,在紙上寫出他們宿舍最受歡迎的人的名字,然后上交給老師。學生發言學生發言學生閱讀教材第39~40思考:高尚道德為什么能夠推動社會和諧?學生討論交流安全教育 「」分鐘 結合《生活·生命與安全》課程,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開展安全教育,特別要加強防火、防溺水、防踩踏、交通安全、預防易發傳染病、食品衛生方面的安全教育,努力做到普遍教育和針對性教育有機結合,使安全教育細致、深入,貼近實際。在抓好安全防范教育的同時,要認真制定處置各類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作業布置 小組合作:設計、制作一部分社會公德警示語,或公益廣告畫,并制作成宣傳欄,放在校園里合適的位置上。教學反思及自我評價 在教學過程中,案例對于教學有關鍵性的作用。好的案例對學生有強有力的吸引力,老師和學生都較容易進入角色,能改變以往老師個人講,學生全體聽的狀況。課堂活躍,氣氛熱烈,能充分調動各層次的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好的案例能促進學生們對教材內容深入理解,對基本原理理解透徹,對基本知識掌握扎實,使學生的分析問題、推理能力增強。同時好的例子還可以改變學生以往死記硬背的課堂學習方法,對教學質量的提高收到良好的效果,對學生的素質全面發展能起重要作用。所以在備課的時候,盡可能發掘好的適合教學的案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