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地理復習資料(一)1、地圖三要素是( )、(方向)、(圖例與注記)。識記常用圖例:如運河( )2、比例尺三種表示互換:A、數字式:1:200000 B、文字式:1厘米表示實地距離2千米。 C、線段式( )。(千米是五個零,米是二個零去留)3、比例尺越大,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懷化市圖1:2000)。比例尺越小,范圍越( ),內容越(簡單)(中國地圖1:8000000)。4、地圖方向判定三種:A、上( )下( )左( )右( )。B、指向標,箭頭指向(北方)。C、經緯網(橫緯豎經),經線為(南北)方向,緯線為(東西)方向。野外正確用地圖應手持地圖,面向( )背朝南。5、垂直高于海平面的距離叫(海拔)。兩地高度相差值叫( )高度。五種地形:平原(亞馬孫平原)、高原(巴西高原、青藏高原)、山地(喜馬拉雅山)、丘陵、盆地(剛果盆地)。五種地形都有,地形特征為(地形復雜多樣,以一種地形為主)。6、等高線地形圖中的等高線向低海拔彎曲叫(山脊),等高線向高海拔彎曲叫( )。閉合的等高線中間數字大的叫(山頂),中間數字小的叫(盆地)。兩山頂間較低的叫(鞍部),(陡崖)呈鋸齒狀。7、分層設色地形圖中( )為平原洼地,(黃色)為高原山地,海洋為(藍色)。找城市與國家名應選擇(政區地圖),了解野外地面起伏應找(地形圖)。車GPS圖(電子圖)8、(麥哲倫)環球航行證明地球是一個(不規則的球體),平均半徑( )千米。9、地球儀上的緯線都是(圓圈)且相互(平行),長度不相等,最長的是(赤道)把地球分為南、北半球,也就是0度緯線,緯度向北增大叫北緯N,緯度向南增大叫南緯S,北緯為北半球,南緯為南半球。北極點900N四面為南方,南極點900S四面為北方,低緯度(00—300)中緯度(300—600)高緯度(600—900)。 南回歸線(23.50S)至北回歸線(23.50N)為太陽能直射的熱帶,北極圈(66.50N)以北和南極圈(66.50S)以南會出現極晝極夜現象的寒帶,回歸線至極圈為南北溫帶,有四季變化。10、經線都是連接南北極相等的半圓,(本初子午線)是0度經線,經度向東增大為東經E,經度向西增大為西經W,最大經度為1800沒有東西經度分,200W以東到1600E為東半球,200W以西到1600E以東為西半球。11、四大洋最大是(太平洋),最小是(北冰洋),七大洲最大(亞洲),最小(大洋洲),最南(南極洲),(南、北美洲)分布西半球。(南極洲)東西半球各一半。亞歐分界:(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峽),亞非分界:(蘇伊士運河),南、北美洲分界:(巴拿馬運河),亞、北美分界:(白令海峽),歐非分界:(直布羅陀海峽)。12、六大板塊:太平洋、印度洋、歐亞、美洲、非洲、南極洲板塊,板塊內部較穩定,板塊交界多火山地震。兩大火山地震帶A環太平洋帶B地中海—喜馬拉雅帶。13、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經濟發達,增長率低。人口密度=人口數/土地面積人口密集區:亞洲東部、南部,歐洲西部,美洲東部。人口問題:交通、居住、就業困難,人口老齡化。措施:計劃生育。14、黃種人:亞洲東部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 )人,白種人:歐洲、北美洲、大洋洲、西亞北非阿拉伯人、南亞印度人,黑種人:非洲中部和南部,混血人:拉丁美洲。15、六種聯合國工作語言:漢語(人數最多)、英語(范圍廣泛)、西班牙語(拉丁美洲)、阿拉伯語(西亞與北非)俄語和( )。三大宗教:基督教(歐洲、美洲、大洋洲)伊斯蘭教(西亞北非東南亞、中國西北,教徒為穆斯林),佛教(東亞、東南亞、南亞的斯里蘭卡)三大宗教發源亞洲。16、天氣:地表大氣短時狀態(狂風暴雨、陰轉多云)。氣候:多年天氣平均狀態(四季如春、冬冷夏熱)衛星云圖中白色表示(云雨區)、綠色表示(陸地)、藍色表示( )17、天氣符號:陰( )、多云( )、北風6級( )、霜凍( )18世界氣溫由低緯度向(兩極)降低。同緯度,夏季(陸地)氣溫高于(海洋),冬季( )氣溫低于( )。海拔高,氣溫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0C)。南半球最高氣溫出現在(一月),最低氣溫出現(七月),北半球相反。一天最高氣溫出現(午后約14時)。19、赤道地區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南北回歸線地區大陸東岸降水多(夏季風影響)、西岸降水少。中緯度地區沿海降水多,內陸降水少。山區(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降水四種類型:A、對流雨(赤道熱帶雨林地區)B、地形雨(山區迎風坡降雨)C、鋒面雨(中國東部降雨)D、臺風雨。20、氣候二要素(氣溫與降水)。影響氣候的因素:(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 C、地勢地形)。氣溫年變化曲線圖中月均溫00C以下寒冷,00C—190C為溫和,200C以上炎熱(高溫)。降水逐月柱狀圖中,年降水量低于200mm(熱帶500mm)為干旱少雨,月降水量100mm以上為多雨季節。21、地球自轉:自西向東,時間為一天,產生晝夜變化,各地時間差異,24個時區劃分,東八區時間為北京時間。地球公轉:繞太陽自西向東,時間為一年,產生四季變化和五個溫度帶劃分。南半球:春季9、10、11月,夏季12、1、2月,秋季3、4、5月,冬季6、7、8月,北半球相反。春分3月21日和秋分9月23日,太陽直射赤道,地球上晝夜平分。夏至6月22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晝長夜短。冬至12月22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晝短夜長。22、氣溫和( )組合形成氣候特征,熱帶雨林氣候分布赤道地區的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和馬來群島,特征:全年( )。熱帶季風氣候分布印度半島、中南半島,特征:全年高溫,降水一年分旱季與雨季。亞熱帶季風氣候(中國秦嶺—淮河以南)一月氣溫00C以上,特征: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溫帶季風氣候(中國秦嶺—淮河以北)一月氣溫00C以下,特征: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地中海氣候(歐洲南部半島),特征:夏季高溫少雨,冬季溫和多雨。溫帶海洋性氣候(歐洲西部),全年溫和濕潤。23、面積最大國家是( ),最小國家是( )。南南合作(發展中的國家互助合作)。南北對話。經濟全球化。發達國家:西半球美國、加拿大在( )洲,南半球澳大利亞、新西蘭在( )洲,亞洲的( )國家和歐洲西部一些國家。24、最大國際組織是( )總部設立在美國(紐約),其中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機構是(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美國、中國、法國、英國和( )。世界貿易組織總部在瑞士的(日內瓦)。奧林匹克委會總部在瑞士的(洛桑)25、金磚國家:中國、( )、南非、印度、巴西。25、繪制七大洲與四大洋簡圖,要求標出赤道和回歸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