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七律·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行軍 '……它是一曲人類求生存的凱歌,是為避開蔣介石的魔爪而進行的一次生死攸關、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場危在旦夕、險象環生的戰斗。”這一“行軍”是指中國歷史上哪一歷史事件?紅軍長征與遵義會議1927年到1930年夏,全國已建立起大小十幾塊農村革命根據地,分布在十幾個省,革命武裝力量達到十萬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面對革命根據地和紅軍的發展,國民黨統治集團有何想法和行動?一、紅軍長征的原因時間 軍隊人數 領導人 戰略戰術 結果第一次 至 第四次 1930年 至 1933年 (國)10萬(共)4萬 毛澤東 (前三次) 周恩來 朱德 (第四次) 避敵主力 誘敵深入 集中優勢 各個擊破 勝利(國)20萬(共)3萬 (國)30萬(共)3萬 (國)50萬(共)7萬在劉白羽寫的《大海》一書中提到了毛澤東在動員軍民打破敵人第一次“圍剿”時寫的一副對聯。上聯是:“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游擊戰里操勝算;”下聯是:“大步進退,靈活出擊,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運動戰中殲敵人。”1933年9月蔣介石調集100萬兵力對革命革命根據地進行第五次大規模軍事圍剿,其中50萬兵力圍攻中央蘇區。蔣介石在南昌檢閱參加第五次圍剿的部隊。紅軍的五次反圍剿第五次1933年至1934年(國)100萬(共)8萬博古李德分散兵力,進攻冒險,防御保守。失敗第五次反圍剿中,博古、李德等人不考慮中國的實際情況,提出“御敵于國門之外”的口號,命令紅軍強行進攻,接著是死守廣昌,傷亡慘重。廣昌失陷后,又分兵把守,結果是節節抵御,節節挨打。一年也沒有粉碎敵人的“圍剿”。由于中共臨時中央負責人博古、李德等人在軍事指揮上“左”的錯誤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博古李德中央蘇區五次反“圍剿”敵我力量對比表 項目 次數 時間 軍隊人數對比 領導人 反剿結果國民黨軍隊 中央紅軍 人數比例 第一次 1930.10 10萬 4萬 約2.5:1 毛澤東 勝利第二次 1931.4 20萬 3萬 約7:1 第三次 1931.7 30萬 3萬 約10:1 第四次 1933.2 30萬 7萬 約4:1 周恩來 朱德 第五次 1933.9 50萬 8萬 約6:1 博古 李德 失敗紅軍反“圍剿”勝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戰爭勝敗,不在于力量懸殊,而是取決于正確的軍事思想和戰略戰術方針。一、紅軍長征的原因第五次反“圍剿”失利2.長征過程:1934年10月---1936年10月二、紅軍長征的時間烏江江長赤水大渡河金沙江西瑞金江 西湖 南福 建貴州廣 西西 康四 川陜肅毛爾蓋瀘定橋安順場貴陽黃河臘子口雪山1934.10.三、紅軍長征的經過1934年10月,中央紅軍8萬多人離開中央革命根據地,踏上了向西突圍的漫漫征途。1、長征開始:烏江江長赤水大渡河金沙江西江 西湖 南福 建貴州廣 西西 康四 川陜肅毛爾蓋瀘定橋安順場貴陽黃河臘子口雪山1934.10.瑞金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湘 江湘江1934年11月,湘江之戰打響。昔日平靜的河面被炸彈炸的轟響,飛機的嘶鳴打碎,紅軍冒著槍林彈雨憤然前行。無數的戰士倒了下去,在敵機轟炸之下,往往一個彈坑旁躺著10余具尸體,但西進的人潮依然堅定向前,即使血染湘江也要堅持下去。經過紅軍拼死沖殺,突破了敵人四道防鎖線,渡過了湘江,但是損失過半,只剩三萬多人。那次仗打完后,江水都成紅色的了,江底到處是戰士的尸體,我們老百姓都說,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2、突破湘江(湘江戰役):烏江江長赤水大渡河金沙江西江 西湖 南福 建貴州廣 西西 康四 川陜肅毛爾蓋瀘定橋安順場貴陽黃河臘子口雪山1934.10.遵義瑞金蔣介石已判明紅軍的意圖是到湘西會師,因此在通往湘西的路上,設置重兵。如果去湘西,紅軍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在危急關頭,毛澤東提出了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的主張,得到多數人的支持。1935年1月,紅軍強渡烏江,到達遵義,把敵人的堵截部隊遠遠地拋在了湘西。紅軍英勇渡烏江3、強渡烏江:烏江江長赤水大渡河金沙江西江 西湖 南福 建貴州廣 西西 康四 川陜肅毛爾蓋瀘定橋安順場貴陽黃河臘子口雪山1934.10.遵義會議遵義瑞金 中央紅軍在長征途中取得的最大一次勝利戰役是遵義戰役。1935年2月26日至28日,中央紅軍在貴州遵義地區擊潰、殲滅敵人兩個師又8個團。也是紅軍在長征途中占領的最大城市。4、解放遵義:“1935年1月的一次會議上,一向發言很少準備提綱的毛澤東這次卻破例了。他不僅說明軍事失利問題的原因在于進攻時的冒險主義,防御時的保守主義,突圍時的逃跑主義,而且闡述了中國革命的戰略問題。5、遵義會議(1)時間、地點:1935年1月貴州遵義(2)內容:集中解決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和組織問題,糾正了博古等人“左”的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增選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后,成立了由周恩來、毛澤東、王稼祥組成的三人軍事指揮小組,負責長征中的軍事指揮。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集中解決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和組織問題,糾正了博古等人“左”的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增選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后,成立了由周恩來、毛澤東、王稼祥組成的三人軍事指揮小組,負責長征中的軍事指揮。遵義---偉人崛起生死攸關?為什么說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在黨中央的控制;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形成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在極其危急的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2)意義:新中國成立(1949年)中國共產黨誕生(1921年)出現了很多錯誤,如大革命的失敗、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遵義會議(1935年)14年由勝利走向勝利,建立新中國14年轉折點幼稚成熟烏江江長赤水大渡河金沙江西瑞金江 西湖 南福 建貴州廣 西西 康四 川陜肅毛爾蓋瀘定橋安順場貴陽黃河臘子口雪山1934.10.紅軍三渡赤水河渡口——茅臺渡口紅軍四渡赤水河渡口——二郎灘紅軍二渡赤水河渡口——太平渡中央紅軍第一次渡赤水河的渡口——土城古鎮赤水紅軍四渡赤水紀念塔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四渡赤水的意義:6、四渡赤水四渡赤水之戰,是中央紅軍在川黔滇邊地區進行的一次出色的運動戰。在這次作戰中,毛澤東充分利用敵人的矛盾,靈活地變換作戰方向,指揮紅軍縱橫馳騁于川黔滇邊界地區,巧妙地穿插于敵人重兵集團之間,調動和迷惑敵人。當發現敵人的弱點時,立即抓住有利戰機,集中兵力,殲敵一部,牢牢地掌握戰場的主動權,成為戰爭史上以少勝多、變被動為主動的光輝范例。一渡赤水擺脫追敵二渡赤水再占遵義三渡赤水調敵西進四渡赤水佯攻貴陽烏江江長赤水大渡河金沙江西瑞金江 西湖 南福 建貴州廣 西西 康四 川陜肅毛爾蓋瀘定橋安順場貴陽黃河臘子口雪山1934.10.紅軍急行軍渡過金沙江跳出敵人的包圍圈。渡過金沙江的意義:四渡赤水后急行軍到金沙江的皎平渡口,用7只小船,經9天9夜,將部隊全部安全地渡過了金沙江,把長征以來一直尾隨的蔣介石軍隊甩掉了。 從此,紅軍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徹底擺脫敵人。當紅軍大隊人馬向金沙江挺進時,蔣介石如夢初醒恍然大悟,下達命令,控制渡口,毀船封江。7、巧渡金沙江烏江江長赤水大渡河金沙江西瑞金江 西湖 南福 建貴州廣 西西 康四 川陜肅毛爾蓋瀘定橋安順場貴陽黃河臘子口雪山1934.10.強渡大渡河成功后,主力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當時百余米的瀘定橋已被敵人拆去了約八十余米的橋板,并以機槍、炮兵各一連組成密集火力,嚴密地封鎖著瀘定橋橋面。紅4團第2連連長廖大珠等22名突擊隊員沿著槍林彈雨和火墻密布的鐵索奪下橋頭,并與左岸部隊合圍占領了瀘定城。中央紅軍主力隨后從瀘定橋上越過天險,粉碎了蔣介石殲滅紅軍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圖。紅軍由22名突擊隊員冒著槍林彈雨,在火力的掩護下一邊鋪橋一邊戰斗,終于占領了對面的橋頭。朱德總司令在長征回憶中題詞“萬里長江猶憶瀘關險”的詩句,充分說明了紅軍長征飛奪瀘定橋的艱險與壯烈。8、飛奪瀘定橋烏江江長赤水大渡河金沙江西瑞金江 西湖 南福 建貴州廣 西西 康四 川陜肅毛爾蓋瀘定橋安順場貴陽黃河臘子口草地雪山1934.10.9、爬雪山、過草地,進入甘肅 最早跨越松潘草地的是紅軍右路軍先頭部隊第三十軍的二六三團、二六五團和二六八團。1935年8月18日在右路軍參謀長葉劍英、第三十軍軍長程世才率領下,從毛兒蓋出發,進入松潘草地,為右路軍穿越草地北上開路。 松潘草地位于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的接壤,縱橫幾百公里,海拔3000以上。年平均氣溫在零度以下,雨雪風雹來去無常。烏江江長赤水大渡河金沙江西瑞金江 西湖 南福 建貴州廣 西西 康四 川陜肅毛爾蓋瀘定橋安順場貴陽黃河臘子口草地雪山1934.10.1935年8月,紅軍征服了雪山以后,在毛兒蓋、波羅子一帶集結休整待命。前面就是縱橫數百里、神秘莫測、人煙稀少的水草地。紅軍過草地之艱難,是后人難以感受到的——行難食難御寒難烏江江長赤水大渡河金沙江西瑞金江 西湖 南福 建貴州廣 西西 康四 川陜吳起鎮甘肅毛爾蓋瀘定橋安順場貴陽黃河臘子口草地雪山1934.10.1935.10.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帶領中央紅軍歷經艱難險阻,終于到達陜甘革命根據地的吳起鎮,與陜北紅軍勝利會師。吳起鎮會師10、陜北會師紅四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一方面軍會寧會寧1936年10月,從湘西出發的紅二方面軍和從川陜革命根據地出發的紅四方面軍長征到達甘肅,同前來接應的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宣告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11、甘肅會寧會師瑞金1934年10月吳起鎮會師1935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會寧會師1936年10月遵義會議1935年1月湘江戰役強渡烏江解放遵義城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請依據圖,說說紅軍長征的過程。瑞金湘江戰役強渡烏江,解放遵義(遵義會議)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過雪山草地吳起、會寧會師長征線路示意圖資料1 “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行軍’,不是戰役,它不是勝利,它是一曲人類求生存的凱歌……長征卻使毛澤東及其共產黨人贏得了中國。” ——美國作家哈里森·李爾茲伯資料2 我們說,長征是歷史紀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總而言之,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誰使長征勝利的呢?是共產黨。沒有共產黨,這樣的長征是不可能設想的。 ——毛澤東結合材料及所說知識談談長征的歷史意義。粉碎了蔣介石扼殺中國革命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為開創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礎。四、紅軍長征的意義 路上共爬過18條山脈,其中5條終年積雪,渡過24條河流,經過11個省,占領過大小62個城市,突破了10個地方軍閥的封鎖包圍,通過6個不同的少數民族地區。紅一方面軍從瑞金出發到達陜北,平均每行進一公里,就有三、四個紅軍戰士獻出生命。長征,幾乎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戰,總共有十五個整天用在打大決戰上。路上一共三百六十八天用在夜間行軍上。剩下來的一百天——其中有許多天打遭遇戰——有五十六天在四川西北,因此總長五千英里的路上只休息了四十四天,平均每走一百一十四英里休息一次。平均每天行軍七十一華里,即近二十四英里,要在一個地球上最險峻的地帶保持這樣的平均速度,可說近乎奇跡。 長征途中,紅軍師以上干部的年齡大部分都在二三十歲,紅軍將領的平均年齡僅25歲。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授銜時,在中將以上的254名將帥中,有222人參加過長征。以長征開始時計算他們的平均年齡,9位元帥為36.5歲,8位大將為31.7歲,48位上將為25.9歲,15位中將為23.8歲。思考:紅軍長征最終取得勝利的原因有哪些?1. 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2. 紅軍的英勇善戰3. 廣大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4. 正確的民族政策長征是中國軍事史上一次悲壯的戰略大轉移。中央紅軍離開瑞金的時候,有浩浩蕩蕩的八萬六千人,可是一年后到達陜北的,只有搖搖晃晃的六千人;紅四方面軍在懋功與中央紅軍會師時,還有八萬多人,然而最后到達陜北的卻幾乎是屈指可數。紅二軍團、紅五軍團、紅六軍團……紅軍長征開始時的二十多萬人,絕大多數人沒有沖出絕境,沒有看到勝利的時刻。堅定信念、忠于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眾志成城、團結互助的協作精神;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獻身精神;勇往直前、排除萬難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長征精神包括哪些精神?課堂小結原因:時間:經過:時間、地點:內容:意義:歷史意義第五次反“圍剿”失敗1934年10月——1936年10月瑞金(1934.10) →突破四道封鎖線(湘江戰役)→強渡烏江→遵義會議(1935.1)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雪山→草地→吳起鎮會師(1935.10) →會寧會師(1936.10)1935年1月,遵義結束“左”傾錯誤,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中共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扼殺中國革命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紅軍長征遵義會議確立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1927.8.1南昌起義1924國民黨一大1925國民革命軍建立1926北伐戰爭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確立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1927.8.7八七會議1927.9秋收起義井岡山革命根據地1928.4井岡山會師工農武裝割據思想1928.12國民黨在形式上統一全國1930國民黨圍剿共產黨19371934.10紅軍長征1936.101935遵義會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