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課 新發展理念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經濟建設第一框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教學設計經濟生活第十課新發展理念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經濟建設第一框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 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在學習上一課我國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個大舞臺上進行經濟活動之后,教材接著從我國當前所處的經濟社會發展階段,進一步介紹我國的經濟生活的時代背景。簡單地說,我國當前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新時期。這樣安排的目的,是要使學生對我國當前經濟活動的奮斗目標和發展戰略有一個全面、清醒的認識,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本框題的邏輯結構是:由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成就,引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要組成部分的中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時代轉變時代矛盾也隨之改變,進而引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及其新要求。但是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依然不能動搖。新時代的中國如何發展,如何解決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就需要按兩步走的戰略安排來進行。二、學生分析從學生的學科知識基礎上看:經過將近一學期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參與經濟生活的基礎知識,知曉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分配制度、財政制度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能夠從宏觀上分析我國經濟發展特點和發展方式并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相應的經濟問題。從學生的起點上看:不學生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不一且相差較大,有的學生知識基礎較好理解分析能力強,有的學生則相對較弱,這些學生正是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更加注意觀察和檢驗知識掌握程度的對象。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控制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和綜合程度,保證絕大多數學生能夠接受本框題知識。從學生的學習背景上看:本框題理論性較強,需要結合歷史及政治生活的部分知識進行講解。由于學生生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能夠感受到生活中的變化,因而理論結合實際相對容易。三、設計理念本框題《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共包含三個目的內容,分別是“歷史性的變革”、“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開啟新征程”,三個目之間緊密銜接,聯系密切,學習本框題知識有助于學生能夠深入理解并掌握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相關內容,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政治經濟認同感。踐行學科核心素養,采用“主導——主體”的教學系統設計模式,即教師通過教學意圖和策略影響學生,把學生置于主體地位,把學習權交還到學生手中,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以案例教學法為基礎,以講授法為輔助,引導學生從案例之中去總結知識,同時注重設置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課堂小結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幫助他們強化本節課所學習的知識內容。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老師發揮好引導作用,師生共同探討。四、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成就。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人了新時代。理解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及其新要求。明確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了解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了解我國到本世紀中葉發展分兩步走的戰略安排。2.過程與方法目標辯證分析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現狀的能力。從整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發展的新成就,形成善于觀察樂于觀察的方法。引導學生分析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培養學生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增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的使命感與責任感。形成自覺擁護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情感。正確認識我國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并積極參與兩步走戰略安排。五、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兩個階段教學難點:我國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六、教學結構教師教法:以材料分析法為主,講授法為輔的教學方法。學生學法:探究歸納法師:同學們大家好,現在我們開始上課。在正式上課之前,請大家觀看一段視頻。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那么什么是新時代,新時代有哪些特點和要求,這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問題。設計意圖:通過播放十九大短片,讓學生明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其積極性。板書: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歷史性的變革師:下面請學生們進行分組討論,分析三則材料中所顯示出的從2012到2017這五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哪些新成就(PPT)小組探究材料一: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2%,高于同期世界2.5%和發展中經濟體4%的平均增長水平。2013年至2016年,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到30%以上,超過美國、歐元區和日本貢獻率的總和,居世界第一位。材料二:九年義務教育全面普及,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顯著提高,2016年達到42.7%,比2012年提高12.7個百分點。2012年至2016年,高速鐵路運營里程由不到1萬公里增加到2.2萬公里以上,穩居世界第一;公路里程由424萬公里增加到470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由9.6萬公里增加到13.1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材料三:2016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比2012年增加7311元,年均實際增長7.4%。2016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為2.72,比2012年下降0.16。按照每人每年2300元(2010年不變價)的農村貧困標準計算,2016年農村貧困人口4335萬人,比2012年減少5564萬人,平均每年減貧近1400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4.5%,比2012年下降5.7個百分點。師:哪位學生想回答近年來我國經濟發生了哪些變化生:經濟不斷發展,社會地位提高社會各個方面都在發展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師:同學們總結的很好,從材料中我們可以看出,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的經濟實力和經濟地位躍上了新臺階,經濟發展的協調性顯著增強,人民群眾有了更多的獲得感。美國《時代周刊》一期雜志的封面顯示,除美國本土版外,雜志都用中文和英文兩種語言寫上“中國贏了”,可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果,那么為什么經濟社會發生了這些巨大的變化?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端正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加快形成,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發生了歷史性的變革。設計意圖:通過對我國經濟變化的分析,讓學生明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增強學生的政治認同感。板書:新時代的社會主要矛盾師: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展示教材小凡一家對美好生活需要的發言稿。(教材案例)師:請學生們思考制約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因素都有什么。生:經濟發展水平自身要求師:學生們對美好生活需要都有自己的看法,從“物質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看似簡簡單單幾個字的變化,實際上蘊涵著深刻的道理,既反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又反映了我們黨對人民生活水平的認識的深化。當前我國經濟雖然經歷了歷史性的變革,但是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情況。經濟發展與社會建設不平衡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保持了高速增長,社會建設卻相對滯后,公眾利益訴求不斷增加,社會矛盾不斷積累并進入凸顯期,民生問題成為社會焦點。經濟建設與生態環境不平衡 過去的經濟發展耗費了大量資源,造成了生態系統的破壞。生態環境惡化引發了包括部分癌癥、傳染病、呼吸疾病等 健康問題,這些問題對 “人民日益增長 的美好生活需要”構成威脅。經濟內部存在諸多結構性不平衡 產業結構失衡,三大產業發展不協調,資源配置效率低;城鄉居民人均收入、社會 保障、醫療等公共服務方面依然存在較大差距;區域結構失衡,中西部與東部地區間差距仍在拉大;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不平衡。以及教育、衛生、住房、醫療、就業、社會保障的不充分嚴重制約了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我們要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但是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我們一定要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這個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設計意圖:通過對小凡一家對美好生活需要分析和探討,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明確發展的新要求,了解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板書:開啟新征程情景再現:展示習近平總書記經典話語: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人民的夢,歷史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前途命運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師:學生們已經上了高中,有了自己的人生規劃,知道自己的人生夢想和想要從事的事業,但是學生們有沒有想過面對新時代,我們如何把個人的職業夢想與國家發展需要相結合?問題設置:面對新時代,我們如何把個人的職業夢想與國家發展需要相結合?師:可以說中國夢的實現需要每一位中國人的共同努力,偉大的事業在承前啟后中推進,偉大的目標在接續奮斗中實現。人生最大的幸運莫過于站在了時代的風口浪尖,隨著社會的洪流滾滾向前,奔跑在歷史的跑道上,活出自我,創造偉業。我們黨為了完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總是在不同歷史時期提出代表人民意愿的現代化發展階段性奮斗目標。上世紀80年代,黨中央高瞻遠矚,制定了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戰略。如今,黨的十九大提出新的“兩步走”戰略,綜合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和我國發展條件,從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紀中葉可以分兩個階段來安排。第一個階段,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可以利用如下圖表直觀展示:時間節點 目標從現在到2020年(建黨100周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從2021年到2035年 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建國100周年) 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師:希望學生們能緊跟時代發展的腳步,將個人夢想與時代夢想結合起來,在青春奮斗中實現人生夢想,在搏擊天地的征程中書寫人生華章。設計意圖:通過個人的職業夢想與國家發展之間關系的分析,引導學生懂得個人的職業夢想逐步實現要與中國的實現過程緊密結合,提高用聯系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的辯證思維能力,讓學生認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感悟思考: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作為一名龍江學子,請你為黑龍江經濟發展走進新時代出謀劃策。設計意圖:新課程注重生活化,實踐性,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現實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小結: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經過歷史性的變革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新時代有了新的主要矛盾,但是有兩個沒有變,并且需要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按照兩步走的戰略安排進行發展,將個人價值的實現統一到國家的發展中來,這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七、板書設計八、教具傳統教學手段(書寫板書,語音講授)多媒體教學 (PPT課件授課)九、教學評價本框題內容屬于基礎性知識內容,但是理論性較強導致缺少活力,學生對該框的掌握仍以識記為主。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需要大篇幅的材料和語言來解釋,容易冗雜,增加學生理解和學習負擔。從教學實踐上看,學生的理論基礎相對薄弱,對專業性名詞不理解造成課堂教學進程緩慢。我國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生活不斷改善歷史性變革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第一個階段,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開啟新征程第二個階段,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