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4張PPT)
1914-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戰
戰爭為何發生?
戰爭能否避免?
戰爭如何停歇?
戰爭留下什么?
戰爭… …
20世紀初的世界格局
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英國、法國
后起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國、德國、日本
漫畫:德國向英國提出挑戰
德國外交大臣皮洛夫聲稱:“德國過去曾有那樣的時期,把土地讓給一個鄰國,把海上讓給另一個鄰國,而自己只剩下純粹在理論上主宰著天空,可是這種時期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我們也要為自己要求在陽光下的地盤”。
概括皮洛夫言論的主要意思。
1、瓜分世界的是哪些列強?
2、哪個國家占有的殖民地最多?
歸納歐洲列強的軍備競賽情況。
軍隊人數快速增長
新式武器的不斷發明
諾曼·安吉爾在1909年出版的《大幻影》一書中寫道:“目前歐洲軍事競賽的根本動機是什么?即國家為了給人口增長和工業發展找到出路,就必須推動地域擴張,對他國實施政治壓力;作為一個競爭單位,國家的最終優勢總歸功于擁有強大軍事力量的一方,弱者碰壁,就像其他形式的生存斗爭一樣。”
(2)當時人們相信,國家競爭的最終優勢“總歸于擁有強大軍事力量的一方”,你認為可能會帶來哪些災難?
(1)你是如何認識當時歐洲軍備競賽的根本目的?
意
巴爾干問題
爭奪突尼斯
法
德
奧
俄
世界霸權 、殖民地問題
英
爭奪巴爾干半島
普法戰爭后果
爭奪歐洲霸主
部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
斗爭實質?
爭奪霸權和殖民地
敵人的敵人就是我的朋友
三國同盟
三國協約
實質:帝國主義軍事侵略集團
列強對殖民地的爭奪,瓜分世界和爭奪霸權的矛盾(根本原因)
展開激烈的軍備競賽
軍事集團的利益沖突
……
疑問1:戰爭為何發生?
【探究活動】前后桌四人為小組,討論一戰爆發的原因。(要求:有理有據,論從史出)
列強對殖民地的爭奪,瓜分世界和爭奪霸權的矛盾(根本原因)
展開激烈的軍備競賽
軍事集團的利益沖突
……
1914?必然還是偶然?
1914年6與28日,奧匈帝國的皇位繼承人婓迪南到波斯尼亞視察軍事演習,并訪問波斯尼亞首府沙拉熱窩。檢閱演習后,婓迪南夫婦在薩拉熱窩街頭被塞爾維亞青年刺殺身亡。這就是著名的薩拉熱窩事件。
材料:薩拉熱窩事件后,德國統治者趁機鼓動奧匈帝國發動戰爭,說:“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想一想,德國統治者為什么作出這樣的判斷?
1914年,一戰爆發
1914年6月28日,薩拉熱窩事件。(導火線)
1914年7月28日,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
1914年7月30日,俄國為了報復,命令全國總動員。
1914年8月1日,德國向俄國宣戰
1914年8月3日,德國向法國宣戰
民眾的反應
戰爭開始后,令人吃驚的是,反戰的聲音極其微弱。例如,在德國,出征的士兵士氣高昂,婦女們爭相向士兵槍管里插入鮮花。
1917年,戰爭的慘烈也擊碎了人們參戰的狂熱,各國紛紛出現反戰浪潮。
1917年,戰爭轉折
1917年,交戰雙方已消耗殆盡,無力繼續戰爭。
1917年,各國反戰情緒日益高漲
1917年,一直中立的美國對德宣戰,中國、巴西等國家也對德宣戰。
1918年,戰爭結束
1918年,奧匈帝國瓦解。
1918年,德國宣布投降
1918年,一戰以同盟國集團的失敗而宣告結束。
參戰國家 31個(協約國27個,同盟國4個)
主要戰線
戰爭階段
重大戰役
西線(英、法VS德);東線(俄VS德、奧匈);
南線(奧匈VS塞爾維亞)
1914年8月—————1917年—— 1918年11月
爆發
劇烈交戰
相持
結束
1914年9月,馬恩河戰役(西線,英、法VS德)
1916年初,凡爾登戰役(西線,法VS德)
第一次世界大戰概況
在你看來,一戰是 的戰爭,因為 。
性質:非正義的戰爭。列強的掠奪和侵略戰爭
規模:規模空前。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億人口。
影響:損失慘重。人員傷亡 經濟損失
1919.巴黎和會
參會國
美國、英國、法國、日本、意大利… …
排斥會議之外的國家
戰敗國(德、奧等)
蘇俄
1919.6.28,在經過五個多月的爭論后,與會各國簽署了《凡爾賽和約》,根據和約,德國及其盟國應承擔戰爭罪責,德國被迫接受和約.
領土 由法國收回阿爾薩斯和洛林
軍事 禁止德國實行義務兵役制;陸軍人數不得超過10萬;禁止制造和裝備化學武器、坦克及裝甲車,不得擁有飛機和潛艇等
政治 德國承認并尊重奧地利等國家的獨立
賠款 由協約國設立賠款委員會,確定德國戰爭賠款的總數
殖民地 德國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國瓜分
《凡爾賽和約》部分內容
1.從條約內容中,哪些國家達到了它們的目的。
2.中國是戰勝國,但是《凡爾賽和約》缺規定把德國在中國山東獲取的權益轉讓給日本。中國代表團拒絕在和約上簽字。這是為什么?
戰敗國的憤怒:德國總理表示:“誰簽署這個條約,誰的手就要爛掉。”巴黎和會剛一結束,德國國內就喊出“打倒《凡爾賽和約》”的口號。
戰勝國的擔憂:勞合喬治擔心:“如果德國認為1919年的和約不公平,那么它將會找到對戰勝國進行報復的手段”。
德國人舉行反對《凡爾賽和約》的游行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歐洲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的歐洲
對世界:暫時確立了世界的“新秩序”,列強的利益和矛盾基本上得到協調。
對歐洲:歐洲確立新的政治版圖,歐洲獲得暫時的和平
對德國:過渡削弱德國,為德國復仇民族主義埋下種子
“和平”了嗎?
法國元帥福煦事后評論說:“這不是和平,這是二十年休戰。”
西線:比利時、法國北部和德法邊境,英法VS德
東線:波羅的海南岸至羅馬尼亞,俄國VS德.奧匈
南線:巴爾干地區,
塞爾維亞VS奧匈帝國
歐洲三條戰線:
西線(決定作用)、東線、南線
主要戰線
日德蘭海戰
索姆河戰役
凡爾登戰役
馬恩河戰役
凡爾登戰役“整個樹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蓋物彈痕累累……到處都是殘骸、擊破的戰車、碎成一塊一塊的尸體、擊毀的大炮,幾個月都是如此。”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爭性質?
提示:戰爭性質,指戰爭在政治上的本質屬性,即政治決定戰爭的性質,可分正義、非正義兩類。
判定戰爭的正義與非正義性,惟一的標準是政治,主要看這場戰爭的政治內容、目的是什么,由哪一個階級進行,是哪一種政治的繼續。
一戰,是列強的掠奪和侵略戰爭,是非正義的戰爭。
對巴爾干地區的國家和民族而言,有正義的成分,但這不能改變一戰的性質。
屠殺和炮轟!整個歐洲都在行動!150萬把刺刀在找尋同等數目的忠誠、勇敢、可憐、迷惑的人們的胸膛!我們進入了交戰階段。
——《一戰回憶錄》
疑問3:戰爭留下了什么?
第一次世界大戰概況
戰爭歷時 4年零3個多月(1914/7—1918/11)
參戰國家 31個(協約國27個,同盟國4個)
戰爭范圍 14個國家的400萬平方千米以上土地
卷入人口 超過15億
參戰人員 7000多萬
傷亡人員 3000多萬
經濟損失 3400多億美元
時間長,范圍廣,規模大,非常殘酷,造成人員財物損失空前,是一場人類浩劫
一戰的特點
參戰雙方都有無比巨大的力量和令人生畏的毀滅性武器...不但是軍隊而是整個人口全被投入恐怖之中...傷員死于戰線之中...商船、中立國船只和醫療救護船被擊沉于海上...想方設法用饑餓迫使敵國百姓投降...炸彈從天而降不問炸中的是誰。多種形式的毒氣使士兵窒息或燒傷。液體燃燒劑噴射到士兵的身上。駕機戰士被高空擊落掉入火焰,或者在大海深處溺斃..... 經過幾年戰斗,在戰場上潰敗和逃亡的不是軍隊而是民族.....不準虐待俘虜吃人肉,而這種規定是否行之有效也大可懷疑......
——《一戰回憶錄》
資料9:
毀滅性武器
炸彈
毒氣
液體燃燒劑
機
19世紀“科學的世紀”,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在戰場上使用,造成前所未有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科技是把雙刃劍
丘吉爾 1910年開始研究用雷達偵察來襲敵機;動用海軍經費改進和大量建造“陸地行舟”,使輪式裝甲汽車演變成為威力巨大的現代坦克,被尊為“坦克之父”......
戰爭反過來促進科技的爆炸性發展
疑問3:戰爭還留下了什么… …
找一找,瓜分世界的是哪些國家?其中哪些國家占有的殖民地較多?
傳統強國:英、法
后起之秀:美、德、日
后起之秀 對外擴張
美國:美西戰爭
日本:甲午戰爭、日俄戰爭
德國:?
瘋狂的軍備競賽
諾曼·安吉爾在1909年出版的《大幻影》一書中寫道:“目前歐洲軍事競賽的根本動機是什么?即國家為了給人口增長和工業發展找到出路,就必須推動地域擴張,對他國實施政治壓力;作為一個競爭單位,國家的最終優勢總歸功于擁有強大軍事力量的一方,弱者碰壁,就像其他形式的生存斗爭一樣”
1、你是如何認識當時歐洲軍備競賽的根本目的?
2、當時人們相信,國家競爭的最終優勢“總歸于擁有強大軍事力量的一方”,你認為會帶來哪些災難?
(1870年普法戰爭)法國被奪走阿爾薩斯與洛林,法國被打敗,因而陷入貧困與分裂,她處境孤單,而且在數量上已日益居于無可挽救的劣勢;法國人只能在暗地里獨自回味自己往日的榮耀。
——《一戰回憶錄》
我們不能容忍任何外國對我們說:怎么辦?世界已經分割完了!……我們不愿消極站在一邊,而讓別人分割世界。
——德國外長皮洛夫
法:復仇,奪回歐洲大陸霸主地位
德:重新瓜分世界,奪取更多殖民地
*
1881年,法國從阿爾及利亞侵入突尼斯,并把它變成自己的保護國。意大利早已覬覦突尼斯,但實力不足,不能單獨對抗法國。
——《一戰回憶錄》
在1909年,局勢的發展基于這樣的事實:英國堅定地站在法俄一邊,實施她的傳統政策(光榮孤立),那就是反對當時最強的歐洲大陸國家。
—— 德首相 馮·貝特曼
英:維護霸權、殖民地,維持歐陸均勢
意大利VS法國:突尼斯問題
奧匈VS俄國:巴爾干地區霸權
巴爾干地區國家:反對外來奴役
意
巴爾干問題
突尼斯問題
英
法
德
奧
俄
世界市場 、殖民地問題
巴爾干問題
普法戰爭后果
協約國
同盟國
巴爾干國家:反對外來奴役
各參戰國的利益糾結
歐洲最終形成兩大軍事集團對峙局面,
后陸續增加到31國參戰......
歐洲被統治的少數民族的民族主義不斷高漲。例如,在奧匈帝國,居統治地位的奧地利人和匈牙利人就受到了覺醒的意大利人、羅馬尼亞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波蘭人、塞爾維亞人等在內的許多斯拉夫民族的對抗。
極端民族主義情緒的高漲
展開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