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課 發展的選擇第1節 可持續發展與新發展理念1.PRED問題PRED的關系:人口(Population)、資源(Resources)、環境(Environment)與發展(Development)問題,簡稱為“PRED問題”。它們之間是一個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整體。人口問題、資源問題、環境問題的實質是發展問題,人口是關鍵因素。人口的快速增長、自然資源的短缺、生態環境的惡化等問題與人類社會的發展之間存在著錯綜復雜的關系。2.可持續發展項目 具體內容背景(原因) ①20世紀中期以后出現的一系列人口、資源與環境問題,迫使人們重新審視以前的經濟行為和發展觀 ②人們認識到,只有通過協調發展才能解決這些問題,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含義 可持續發展指的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目的 實現人口、資源與環境相協調,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要求 可持續發展要求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們都有平等發展的機會,人與自然和諧共處,能夠認識到自己對自然、社會和子孫后代應負的責任內容 (三者關系) 可持續發展包含生態持續發展、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持續發展,三個方面缺一不可生態持續發展 生態環境系統為人類社會提供各種資源,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自然基礎經濟持續發展 經濟發展需要與生態環境相協調,不能以犧牲環境作為發展的代價社會持續發展 社會發展過程中需要兼顧地區之間、代際之間的公平性,追求社會公平3.中國走可持續發展之路(1)原因①歷史角度:人類社會認識人口、資源、環境三者關系的歷史經驗表明,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是人類社會進步的表現。②現實角度: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面臨著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雙重壓力,我們必須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念,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2)措施①中國政府積極響應國際社會的號召,根據中國的國情,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不斷朝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向前進。創新發展是動力 堅持創新發展,將使一國、一地區的發展更加均衡、更加環保、更加優化、更加包容協調發展是方法 堅持協調發展,將顯著推進綠色發展和共享發展進程綠色發展是方向 堅持綠色發展,將深刻影響一地區的發展模式和幸福指數開放發展是戰略 堅持開放發展,將增強我國經濟的開放性和競爭性共享發展是歸宿 堅持共享發展,是堅持其他四種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②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強烈意識,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1.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必須強化哪些意識?必須堅持哪些國策?必須堅持什么發展觀、發展道路和理念?(1)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節約意識、人均觀念、環保意識等。(2)國策:實行計劃生育、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等國策。(3)發展觀:以人為本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4)發展道路:走人口、資源與環境相互協調的可持續發展道路;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5)新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2.PRED關系給我們的啟示。追求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要協調好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的關系,堅持保護環境、節約資源、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3.人口、資源與環境三者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對我們有何啟示?(1)關系:①人口、資源、環境是一個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整體。三者關系中,人口是關鍵因素,實質是發展問題。②人是生產者,也是消費者。只有保持合理的人口數量和人口增長速度,才有利于經濟社會的發展。③資源是人類安身立命的基本條件。隨著人口的急劇增長和經濟的快速發展,人類對資源的需求與日俱增。④自然環境為人類社會提供各種資源,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自然基礎。當人類活動超出了自然環境的承載能力,就會出現各種環境問題,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存和發展。(2)啟示:要正確處理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之間的關系,堅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追求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要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一、判斷并改錯1.在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的關系中,關鍵是發展,實質是人口。2.可持續發展指的是經濟持續發展。二、選擇題1.閱讀右圖中節能燈與白熾燈的對話,從低碳角度看,節能燈的主要優勢在于………………………………( )A.價格便宜,節省資金B.優化能源,緩解電荒C.調節生態,改善環境D.節約資源,減少排放2.(2019·湖南益陽中考)2019年6月5日,省委書記杜家豪、省長許達哲指出:近年來湖南以“一湖四水”系統聯治為重點,扎實推進長江岸線整治和洞庭湖下塞湖矮圍治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等工作,推動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了階段性成效。這反映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人類社會面臨的…………………………………………………………………………( )A.人口問題 B.恐怖主義問題 C.網絡犯罪問題 D.生態環境問題3.公眾參與可持續發展,應該做好的事情是………………………………………( )①使用一次性筷子?、谫徺I無氟冰箱?、蹖嵭泄粌炏取、芾诸惢厥?br/>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讀Q市特色發展之路年代尺,該條道路…………………………………………( )A.堅持科教興國戰略,優先發展教育 B.說明Q市已建成全面小康社會C.以環境保護為中心,突出生態建設 D.體現了Q市走可持續發展道路5.利用水鄉優勢發展水產養殖業,河泥用作葡萄樹的肥料,葡萄釀成酒,酒糟喂魚。葡萄園里興起生態旅游。這種經濟發展模式的精妙之處在于…………………………( )①通過循環利用資源,降低生產成本,增加農民收入 ②解決了農村廢棄物的排放問題③因地制宜發展經濟,使相關行業優勢互補 ④實現了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6.(2020·舟山市定海區模擬)習主席指出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統籌推進各項工作,加強協同配合,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這說明……………………………………………………………………( )A.生態環境問題成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B.當前我國黃河流域生態形勢最為嚴峻C.我國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D.黃河流域應堅持新發展理念,禁止排污7.如右圖為“新發展理念”示意圖,補全空白處應該填入…………………………………………………………( )A.綠色、共享 B.發展、共享C.綠色、發展 D.綠色、公平8.某林場原來靠大量砍伐樹木賺錢,每年的效益卻很低。后來林場領導改變思路,通過開發生態旅游項目來發展。兩年下來,一棵樹沒砍,卻實現綜合經濟效益近千萬元。該林場沒有砍樹,綜合經濟效益反而更高,這說明……………………………………………( )①經濟發展無須開發利用資源?、谫Y源的合理開發利用能促進經濟快速發展?、壑挥邪l展生態旅游才能實現發展 ④PRED的協調發展有利于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三、非選擇題1.(10分)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生態文明建設,塞罕壩實現生態、經濟、社會和諧發展,成為綠色發展的范例。【塞罕壩溯源】圖1 塞罕壩的位置 圖2 塞罕壩的氣溫與降水量(1)根據圖1判斷,塞罕壩位于“五帶”中的________。(1分)【塞罕壩之殤】歷史上的塞罕壩曾經水草豐美、森林茂密,是清朝著名的皇家獵苑。清朝末年以來,連年戰爭,大批流民涌入,肆意墾荒,到解放初期,這里的樹木被采伐殆盡,成為風沙蔽日的茫?;脑?。(2)概括指出塞罕壩出現的生態環境問題,根據上述圖文資料從自然和人文角度分析產生的原因。(3分)【塞罕壩涅槃】新中國成立后,國家重視國土綠化,1962年在塞罕壩設立林場,通過塞罕壩人50多年的艱苦奮斗,創造出了塞罕壩效益。(3)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闡述塞罕壩堅持綠色發展的合理性。(要求:邏輯嚴密,表達簡潔)(6分)2.(10分)“我們的生活,處處離不開水。” 閱讀漫畫,回答問題。圖1 圖2(1)結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評析漫畫1中某工廠的行為。(6分)針對兩則漫畫中的不良現象,請你談談政府和青少年的應有之舉。(4分)參考答案第四課 發展的選擇第1節 可持續發展與新發展理念一、判斷并改錯1.錯。在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的關系中,關鍵是人口,實質是發展。2.錯??沙掷m發展包含生態持續發展、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持續發展,三個方面缺一不可。二、選擇題1.D 2.D 3.D 4.D 5.D 6.C 7.A 8.B三、非選擇題1.(1)北溫帶(2)問題:土地荒漠化(或:土地沙漠化)。(1分) 原因:自然因素:離海洋較遠;降水較少,氣候干旱;不利于植被生長等。(寫“生態環境脆弱”也可)人文因素:過度開墾、過度砍伐導致植被嚴重破壞等。(2分)(3)評析角度1:可持續發展的三個維度。示例:可持續發展指的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沙掷m發展包含生態持續發展、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持續發展,三個方面缺一不可。塞罕壩由于土地荒漠化嚴重,塞罕壩人堅持綠色發展的理念,提高森林覆蓋率,產生了巨大的生態效益;林區為國家的發展提供木材資源,良好的生態環境為當地發展旅游業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促進了經濟發展;塞罕壩林場促進相關產業發展,提高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塞罕壩林場的綠色發展理念,為積極投身美麗中國建設發揮了示范帶動作用,取得顯著的社會效益。由此可見,塞罕壩堅持綠色發展促進了生態、經濟和社會三者的可持續發展。評析角度2:PRED問題。示例: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整體。其中人口是關鍵因素,實質是發展問題。隨著人口的增加,人類過度開墾、過度放牧等活動對當地的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壓力,如森林面積減少,土地出現荒漠化等。新中國成立后,國家重視國土綠化,塞罕壩人通過50多年的植樹造林提高了森林覆蓋率,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同時良好的生態環境促進當地旅游業的發展,并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提高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促進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由此可見,塞罕壩堅持綠色發展能有效地協調當地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之間的關系,有利于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角度2分,結合材料展開闡述4分)2.(1)工廠的排污行為是錯誤的。(1分)可持續發展要求人與自然和諧共處,該工廠的行為違背了可持續發展的要求;(2分)會污染水資源,(1分)危害人們的健康,制約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2分)(2)政府要加強宣傳教育,增強公民的資源節約意識和憂患意識,引導公民自覺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嚴格依法行政,加強監督管理,加大執法力度。(2分)作為青少年,要依法行使監督權(或:舉報權),向有關部門反映非法排污的行為;要節約用水,自覺履行節約資源的義務。(2分)第2節 因地制宜謀發展、向貧困宣戰1.四大地區(1)劃分依據: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各地在自然條件、歷史基礎、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別,由此形成了顯著的區域發展差異。根據全國各地的自然條件、經濟基礎、發展水平和對外開放程度,可把全國劃分為四大地區。(2)四大地區: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東北地區。(3)影響:四大地區體現了我國區域發展的宏觀格局。事實上,我國區域發展的情況遠比這復雜。我們只有因地制宜地考慮不同地區的特點,采取適應當地條件的發展策略和方式,才能實現區域持續健康發展。2.因地制宜謀發展:采取適應當地條件的發展策略和方式,才能實現區域持續健康發展。發展類型 條件 舉例說明因地制宜 發展農業 農業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礎,與地理環境的關系最為密切。不同區域的自然條件不同,適合其發展的農業類型也不同 ①地理環境:我國的東北地區山環水繞,沃野千里。②特色:是重要的商品農業生產基地因地制宜 發展工業 工業生產也要考慮當地的自然與人文條件 ①自然條件:我國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地勢平坦,氣候溫和,河湖眾多。②人文條件:是中國人口密度最大、城鎮最為集中、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地區。③特色:是我國結構完善、實力最為雄厚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因地制宜 發展金融 業和旅游 業 各地應充分考慮當地的環境條件,發展獨具特色的金融業和旅游業 ①海南島打造國際旅游島:地處我國與東南亞各國交往的十字路口。這里交通便利,氣候宜人,擁有豐富而獨特的熱帶海島旅游資源以及自由開放的政策發展旅游業 ②香港:充分利用地處歐亞美三大洲交通要沖、時區區位優勢、現代化交易與通信設施以及政策支持發展金融業3.優勢互補(1)目的(作用):為了更好地發揮各地優勢,不同區域還可以開展區域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和區域的可持續發展。(2)舉例:(國內)依托長江“黃金水道”,優化沿江城鎮和產業布局,實現長江上、中、下游區域的互動合作;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國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統籌國內外區域開發與國際經濟合作。1.消除貧困的原因(1)貧困的危害:貧困是很多地區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而環境惡化又會嚴重阻礙這些地區的發展。(2)重要性:貧困與發展是分不開的,消除貧困既是實現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重要目標。我們要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新發展理念(P87)。2.我國的脫貧策略(1)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2)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為脫貧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3)我們要堅持科學發展,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保證脫貧地區健康、長久地發展。(4)建立了有多方參與的社會扶貧體系,并實施了富有成效的脫貧策略。(5)實施多樣化的農村脫貧策略。如湖南十八洞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當地特殊的自然條件和人文特色,發展特色經濟,實現脫貧摘帽;又如寧夏閩寧通過對口支援,引進福建的企業、人才和資金等,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告別貧困。3.成就(1)我國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減貧成就。從全球范圍看,中國減貧規模大,速度快,是最早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減貧目標的發展中國家,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提供了寶貴經驗。(2)從我國各地實際來看,廣大農村地區已從普遍貧困走向整體消除絕對貧困,貧困地區農村居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明顯改善,貧困地區的社會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1.因地制宜、優勢互補答題格式。(1)因地制宜:采取適應當地條件的發展策略和方式,利用當地……優勢,發展……產業,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如:①利用能源資源豐富的優勢,發展能源資源產業,將能源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②利用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民族文化特色,發揮旅游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旅游業。③利用獨特的自然條件,優越的地理位置,擴大對外開放,發展外向型經濟。④利用當地獨特的自然環境,發展生態農業。(2)優勢互補:加強區域交流與合作,開展貿易活動,擴大對外開放,互通有無,互利共贏,實現經濟社會的均衡發展和共同富裕。2.四大地理區域和四大地區的區別。(1)四大地理區域:按自然環境的差別,把我國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2)四大地區:根據全國各地的自然條件、經濟基礎、發展水平和對外開放程度,可把全國劃分為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一、判斷并改錯1.我國將全國分成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四大地區是根據各地的自然地理條件不同劃分的。2.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則是因地制宜,優勢互補。二、選擇題1.因地制宜發展經濟是區域發展的思想方法。下列不符合此重要思想方法的是( )A.上海寶山設鋼廠 B.西北地區種牧草C.黃河濕地建別墅 D.臺州三門核電站2.我國幅員遼闊,各類資源分布很不均衡。因此,發展區域經濟應首先遵循的是( )A.優勢互補原則 B.因地制宜原則 C.持續性原則 D.公平性原則3.嘉興有個乍浦港。它是環杭州灣地區重要國際轉口和分撥配送點。右圖信息說明修建乍浦港的社會經濟條件是……………( )A.地處杭州灣北岸,有深水海岸線B.臨近杭州、上海,腹地經濟發達C.嘉興造船業強大,船舶設備先進D.近海漁業資源豐富,捕撈能力強4.讀右圖,根據因地制宜原則,麗水市發展經濟的正確做法是……………………………………………………( )①發展生態旅游業?、诎l展生態農業?、墼谄露却蟮纳降兀矘湓炝帧、馨哑露刃〉牡蜕?、丘陵,改造為耕地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5.浙江紹興市各地樹立了各具特色的文化產業名片:新昌縣做透了“旅游文化”,柯橋區做強了“民營文化”,諸暨市做深了“西施文化”,嵊州市抓好了“越劇文化”。紹興市各地的做法充分體現了發展區域經濟的原則之一是…………………………………( )A.因地制宜 B.優勢互補C.區域合作 D.共同發展6.舟山漁場千帆競發,洞庭湖畔稻花飄香,四川盆地天府之國,青藏高原牦牛成群,這些各具特色的生產生活場景說明了……………………………………………………( )①區域環境是沒有優劣之分的?、诎l展區域經濟要積極利用當地的自然條件 ③發展區域經濟要堅持因地制宜、優勢互補的原則?、芎侠砝米匀粭l件,有利于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7.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請你根據圖示,選出有利于實現預期目標的有效措施………………( )①將4 335萬人全部轉移到社會慈善救助機構 ②把精準扶貧作為全國各地各部門的工作中心?、鄞罅Πl展生產力,增加就業,提高勞動技能 ④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發展社會保障事業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三、非選擇題1.(12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貴州省是全國少數民族貧困人口數量最多、貧困問題最復雜的省份之一。右圖為貴州省略圖。(1)根據材料一,請從我國區域發展的宏觀格局角度分析浙江與貴州分屬哪一地區?并從自然、人文的角度比較兩地的差異。(6分)材料二:貴州由于長期的濫墾亂伐,再加上石灰巖地區土層薄,植被根系淺,暴雨沖刷力強,大量的水土流失后巖石裸露,從而呈現石漠化現象。材料三:浙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培育建設了一批有特色、有影響的示范村,打造出了一張張美麗鄉村的特色名片。(2)綜合以上材料從區域經濟發展和國家戰略角度為貴州省脫貧提金點子。(6分)2.(8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為打贏藍天保衛戰,杭州提出了打造“西湖藍”的概念。(所謂“西湖藍”指的是杭州的碧水藍天、全方位的優美生態環境,它既是城市宣言,又是美麗風景。)(1)“西湖藍”體現了什么發展理念?(2分)材料二:【古今中外】*古*早在“三代”時期,《逸周書》說:“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 (因為春天樹木剛剛復蘇,不拿斧頭進山林砍伐,讓草木自然生長)《周禮》上說:“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边€有“殷之法,棄灰于公道者,斷其手”這一律令?!?近*三百年的工業文明以人類征服自然為主要特征,世界工業化的發展使征服自然的文化達到極致,一系列全球性的生態危機說明地球再也沒有能力支持工業文明的繼續發展。 *今*2016年11月7日,氣候變化大會在摩洛哥的馬拉喀什拉開帷幕。中方已表示,愿同各方一道,為構建合作共贏、公正合理的全球氣候治理機制作出貢獻。(2)以史為鑒,助力“西湖藍”,材料二對我們當今建設生態文明有何借鑒意義?(6分)參考答案第2節 因地制宜謀發展、向貧困宣戰一、判斷并改錯1.錯。我國將全國分成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四大地區是根據全國各地的自然條件、經濟基礎、發展水平和對外開放程度劃分的。2.正確。二、選擇題1.C 2.B 3.B 4.A 5.A 6.B 7.D三、非選擇題1.(1)東部地區、西部地區(2分)。 浙江:地勢平坦,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交通便利、科技教育水平高等;貴州:高原、山地為主;地勢西高東低;自然資源豐富;獨特的民族風情、燦爛的民族文化等。(自然、人文角度各2分)(2)區域經濟發展角度:因地制宜充分考慮本身的資源條件發展區域經濟(或:利用貴州旅游資源豐富和獨特文化等發展旅游業),優勢互補加強與浙江合作,將勞動力、資源等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覒鹇越嵌龋簩嵤┛沙掷m發展戰略,發展綠色、生態農業(或: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封山育林、保持水土、改善生態環境;人工種草、草地改良,坡耕地改梯田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造特色鄉村等。2.(1)綠色發展理念。(2)①實施依法治國方略,完善立法,加大執法力度,把對資源(或:環境)的保護納入到法治化軌道,嚴厲打擊各種破壞資源(或:環境)的違法行為;②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換取短期的經濟發展(或: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努力轉變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③與國際社會加強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的環境問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8.4.1 可持續發展與新發展理念 同步學案含答案.docx 8.4.2 因地制宜謀發展、向貧困宣戰 同步學案含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