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活動4 打掃校園教學目標:1、勞動觀念:學生動手參與“打掃校園”勞動實踐活動,感悟勞動的價值和意義,樹立勞動光榮的觀念,增強公共服務意識。2、勞動精神:學生在實踐中培養勤勞奮斗的勞動精神,分工合作的團隊精神和創新思考的科學精神,將動手動腦融為一體。3、勞動能力:學生在勞動實踐中掌握打掃校園的勞動技能和垃圾分類方法。4、勞動習慣和品質:通過勞動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積極的勞動態度,養成熱愛勞動、愛護環境衛生的良好習慣。教學重點:打掃校園的方法。教學難點:垃圾分類。教學準備:掃帚、拖把、簸箕、鐵锨、垃圾夾、抹布、水桶、垃圾袋、垃圾簍、手套、袖套、牛奶盒等。教學時數:1課時教學過程:一、看看講講指導學生思考打掃校園前要做的準備工作時,可以同時做好任務的分工,根據具體項目的需要和學生實際特點,做出合理的人員安排。學生討論發言和記錄,教師在黑板上列出任務清單:打掃校園需要清理哪些地方 我們要完成哪些項目 明確任務并做好分工后,發放工具,動手演示工具的使用方法,尤其提醒學生使用工具時,做好安全防護措施。二、巧手工作坊指導學生學習打掃校園的方法。清掃地面時,注意地面的材質:如果是水泥地板,天氣干燥時應該先灑水,避免揚起灰塵,造成環境污染。用掃帚清掃完畢后,走廊和過道還需要用拖把拖干凈。如果是土質地面,應先安排同學撿雜物,用鐵锨處理土堆泥塊,注意使用鐵锨時應輕拿輕放,避免砸到腳傷到自己,用掃帚時不要用力猛掃,輕輕掃去垃圾雜物即可。清理花壇時,應做好安全防護工作,先用木棍在花壇雜草上掃一掃,確認沒有蛇或老鼠等危險生物再動手。拔草要戴上手套和袖套,避免裸露的皮膚被草葉割傷或被蚊蟲叮咬,俯下身去拔草,起身抬頭時不要動作幅度太大,避免植物枝干觸碰到眼睛。落入花壇的枯葉、紙片和其他雜物垃圾,可以使用垃圾夾夾起,分類放到垃圾袋里,再集中放置到相應的垃圾桶里。垃圾分類時,應該先帶領學生認識垃圾桶上的分類標志,并說明各個標志對應的垃圾科類,再指導學生對垃圾進行分類。學生有疑惑時,可以組織學生討論。在交流中思考,在合作中學習。三、勞動小奧秘先請學生談一談他們所了解的垃圾分類知識,說說他們平常生活中是怎樣處理垃圾的。比如如何處理空牛奶盒。在了解了學生現有的知識基礎和現實困惑后,再引入牛奶盒的處理方法,這里雖然是知識延伸,但是也具有很強的實用價值,可以帶領學生按步驟進行操作,在勞動中學習先進的環保理念,掌握實用的垃圾處理方法。四、我來實踐教師指導學生在動手操作時形成經驗成果,填寫小組打掃記錄,進一步明確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對打掃效果進行自評。在這個環節,可以采用小組互評的方法,評選出優秀小組和優秀個人,邀請優秀個人分享勞動心得,既肯定先進,也激勵學生學習認真細致的勞動態度,掌握勞動技能和方法。五、拓展1、什么是垃圾分類垃圾分類指按一定規定或標準將垃圾分類儲存、投放和搬運,從而轉變成公共資源的一系列活動的總稱。2.如何進行垃圾分類我們在街頭、校園都能看到垃圾桶上不同的分類標志。投放可回收物時,應盡量保持物品清潔干燥,避免污染;立體包裝應清空內容物、清潔后壓扁投放;易碎或有尖銳邊角物品應包裹后投放。玻璃制品應去掉瓶蓋,撕掉瓶身標簽,清除殘留物、洗凈晾干。用于捐贈的舊紡織物、應清洗干凈,打包后投放至捐贈點:廢棄紡織物應捆勞后投放至可國收物收集容器:污染嚴重的廢棄紡織物應投放至其他垃圾收集容器 。廢主要包括報紙、期刊、圖書、各種包裝紙等。注意紙巾和廁所紙由于水溶性太強不可回收。可回收廢紙應折好、壓平、捆牢,回收投放時應避免受到污染。大塊紙板不宜直接投入可回收物收集容器,應規整后置于投放點或預約上門收集。金屬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頭盒等。金屬易拉罐應進行清除殘留物、洗凈晾干、踩扁壓實等處理。舊電器主要包括廢插座、電路板、舊手機、電腦等。不得自行拆解,保持完整投放至可回收物收集容器。3、垃圾的旅行:垃圾去哪兒了(課件出示垃圾分類處理流程圖)六、自我評價教師指導學生分享自己打掃校園的成果,引導學生反思在這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并分享解決方案,再根據評價項目對自己的勞動進行評價。七、學習勞動故事:最美的校園,最美的人學生自讀故事,然后說說你認為校園里最美的地方和人。八、展示臺:我為校園添美麗1、讓學生說說在這次“我為校園添美麗”的活動中,自己承擔了哪些勞動?勞動效果如何?2、各小組展現勞動風采。3、全班同學為本次活動中表現較好的同學進行點贊。九、課堂小結小結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對表現好的同學進行表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