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三課 創新思維要力求超前第一框 超前思維的含義與特征 教學設計【課標要求】1.識記超前思維的含義;超前思維與超前意識的關系。2.解釋與論證:超前思維的特點。【核心素養】科學精神:明確超前思維的探索性、預測性和不確定性的特征。公共參與:正確運用超前思維的特點,提高超前思維的正確性。【重點難點】重點:理解超前思維的含義,把握超前思維的特征。難點:理解超前思維的基礎。【教學過程】探究點一 超前思維的含義【合作探究】議題:正確理解超前思維的含義劉備三顧茅廬,見到諸葛亮之后說:“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諸葛亮說:“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 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在劉備尚不能立足時,諸葛亮為什么說他可以三分天下有其一 答案 雖然躬耕隴畝,但諸葛亮稔熟漢末天下人物與時代發展之大勢,說明他平常即寄心于此;他自比管仲、樂毅,更表明,他是一條暫時蟄伏、待機飛騰的臥龍!劉備三顧茅廬,前兩次先生都不在,訪客去了。諸葛亮所訪之客,是當時流離于襄陽一帶的名士和名流。在那個亂世,大量北方士人南逃,荊州聚集了大量人才,這是荊州的區位優勢決定的:當北方大亂時,居于長江中游的荊州,相對較為安定,而且它在地理上與北方相接(今河南南部),相比于更遠的湖南、江西等荒蠻之地,又較為富庶,故在荊州駐足,成為許多南來士族的選擇。僑民多了,消息也多,荊州成為東漢末年全國范圍內一個重要的“信息高地”。諸葛亮在此,通過與當地及外來士人的積極溝通,及時了解并分析軍國信息。同時,諸葛氏原本也是北方的世家大族,各方關系與人脈廣泛,可以交流一些重要的內幕消息。諸葛亮本為高才,他將來自各方面的信息匯總后,進行“大數據分析”,就能作出他自己的判斷了。這說明事物的發生和發展有其規律性,人的思維對事物的反映具有能動性。思維在某種程度上能夠對事物的發展趨勢作出預測,是超前思維的表現。【核心歸納】超前思維方法超前思維方法又稱提前預計的思維方法,這是對將要到來的認識對象早作預計或提前反應的一種思維方法。根據認識對象遠近的不同情況,超前思維方法也可以分為三種類型的思維方法:一是近期超前思維方法,這是對即將到來或距今很近的客觀對象提前預計的思維方法。二是中期超前思維方法,這是對不久將會到來即距今不遠的客觀對象提前預計的思維方法。三是遠期超前思維方法,這是對較長時間才能到來即距今較遠的客觀對象提前預計的思維方法。超前思維方法惟其具有超前性,所以它在當代各種管理決策工程、經濟系統工程、科技管理工程、教育人才工程、社會工程等方面有著極大的應用價值。在加速改革開放的今天,我們應當銳意更新自己的思維方法,注重培養和訓練超前思維,以便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典例1 古人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當今社會,為了避免少走彎路,我們的投資、交通、房市等諸多事情都需要預測。前瞻性的預測在當今社會顯得尤為可貴。要獲得前瞻性預測,我們應該( )①運用發展的觀點,把握事物運動中前進和上升的趨勢 ②運用聯系的觀點,分析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 ③堅持科學理論指導,在理論基礎上追求和發展真理 ④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深化對事物本質及規律的認識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要堅持科學理論指導,在實踐的基礎上追求和發展真理,③本身說法錯誤,由此可以排除C、D兩項;前瞻性預測是預測事物發展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以便于采取不同的方式加以解決,①看到前途是光明的,也應該看到道路是曲折的,①與題意不符;②④運用聯系的觀點并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能作出有效預測,正確。該題選B項。探究點二 超前思維的特征議題:正確理解超前思維的特征早在1987年,鄧小平同志就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出了“三步走”發展戰略目標,黨的十三大明確而系統地闡述了這一發展戰略。第一步,實現國民生產總值翻一番,解決人民溫飽問題。第二步,到20世紀末,使國民生產總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經進入決勝階段,回顧鄧小平同志當初的設想,他的思維方式具有什么特點 答案 ①他的思維方式具有探索性。通過對中國發展的歷史和現實的把握,在此基礎上構想事物發展的可能的趨勢,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出了“三步走”發展戰略目標。②他的思維方式具有預測性。鄧小平同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出了“三步走”發展戰略目標正是利用思維的創造性,超越了事物發展的具體時間和空間,以及事物發展的具體環節,在頭腦中推想事物發展的未來狀況。【核心歸納】超前思維和未來意識超前思維和未來意識一樣,都是從已知到未知,從現實到未來的思考,因而都具有不確定性。但是,超前思維比未來意識更有實踐根基。首先,超前思維是在實踐的基礎上產生的,它所探討的是如何從現實走向未來的一種認識。而未來意識則側重于對未來的一種想象和描述。超前思維往往比未來意識更接近于現實。未來意識則同現實往往有一段距離,它所描述的未來,常常給人一種似是而非的感覺。比如,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寫的《1999不戰而勝》一書和布熱津斯基寫的《大失敗》一書,對社會主義的估計過低,而對資本主義的估計過高。這說明尼克松和布熱津斯基的未來意識是缺少實踐根基的。特別是他們在預測社會主義的命運時,忽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命力。其次,超前思維是一定能夠在未來實現的意識,未來意識則只是提供了一種實現的可能性,一種或幾種可供選擇的方案。超前思維是在實踐的基礎上產生的,嚴格遵循客觀事物發展規律,符合事物發展趨勢的,具有科學預測性的一種認識。雖然超前思維實現往往也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或長或短,或曲折或順利,但一定能達到預期目的。有些行動方案是可以通過現實加以修正和調整的。比如,中國實現現代化的目標就是一個不斷修正和調整的過程。最后形成了“三步走”戰略,這個更符合中國實際的目標。這種調整和修正證明了超前思維的自我調整機制。超前思維具有科學預測性,這一點決定了它可以把未來轉化為現實。這種轉化具有必然性。當然,它也同其他事物的轉化一樣需要條件。超前思維所包含的是事物發展的可能性,是在未來轉化為現實的可能性,因為它符合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符合事物發展的趨勢,具有科學預見性。比如,馬克思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的設想就包含著實現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通過列寧領導的第一個蘇維埃政權的建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等一批社會主義國家的出現,已經部分實現了。雖然后來遭到重大挫折,但是共產主義社會還在實踐著,還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實踐著。我們相信,由于它符合社會發展的規律,因此遲早會實現的。因為,它體現了人類的美好理想。典例2 荀子提到,從前,天子剛剛即位,上卿進言說:“能免除禍患的就是有福,不能免除就會受到傷害。”中卿進言:“在事情發生前就考慮到事情的發展過程,這叫做超前,超前那么事情就會圓滿完成;在禍患到來之前就已經考慮到了,這就叫做預見,能預見那么災禍就不會發生;事情已經發生才考慮,叫做滯后,滯后那么事情就不會成功;災難已經來臨才考慮,叫做因循,因循那么災禍來臨時就不能抵擋。”這說明超前思維具有( )A.探索性 B.預見性C.先進性 D.不確定性答案 B解析 “在禍患到來之前就已經考慮到了,這就叫做預見,能預見那么災禍就不會發生。”“能免除禍患的就是有福,不能免除就會受到傷害。”說明超前思維具有預見性,B項正確;A、D兩項與題意不符;C項說法錯誤。【知識網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