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一課 創新思維要善于聯想第一框 創新思維的含義與特征 教學設計【課標要求】1.了解創新思維的含義、條件和方式。2.理解創新思維的特征。【核心素養】政治認同:以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指導,樹立創新意識。科學精神:堅持創新思維,掌握創新技巧和方法,培養創新能力。培養創新精神,提高創新思維能力。公共參與:在學習和生活中,積極地運用創新思維,提高創新思維的能力和水平。【重點難點】重點:理解創新思維的含義,理解創新思維的基礎。難點: 把握創新思維的特征,領會創新思維的路向。【教學過程】探究點一 創新思維的含義【合作探究】議題:正確理解創新思維的含義在升旗儀式中,常常發生升旗速度與奏唱國歌不同步的情況。一位中學生想:如果按照國歌的節奏在旗繩上劃定一些間隔,再在各個間隔上填入與歌詞相對應的數字,升旗時一邊拉繩,一邊看旗繩上的數字,就可以做到升旗速度與奏唱國歌同步了。(1)這位同學的想法對我們有什么啟示 (2)如果讓你解決這個問題,你有什么更好的主意 答案 (1)這位中學生在升旗實踐中有所發現、有所發明的思維活動,有助于實際問題的解決,屬于創新思維。(2)國歌是升旗禮的靈魂,升旗手會從國歌奏起時開始拉動旗繩,直至國歌奏畢,國旗要同一時間到達旗桿頂。為了令國旗準時到頂,升旗手按國歌的節拍順序地拉動旗繩,過程不會斷斷續續。當中技巧是設定每四拍國歌為一節,將整首國歌分為19節,那樣升旗手拉動旗繩19次,就可以將國旗拉到旗桿頂。究竟升旗手拉動每一節旗繩的長度有多少呢 其實要視該旗桿的高度和準備升旗位置的高度。以香港金紫荊廣場為例,國旗旗桿高14.7米,警隊升旗準備位置的高度為2.2米(由上旗扣至地面的高度)。換句話說,升旗手要拉12.5米才可以將國旗升到旗桿頂。按之前國歌分19節的理念,每一節長66厘米。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旗桿高12.5米,警隊升旗準備位置的高度為2米(由上旗扣至地面的高度)。換句話說,升旗手要拉10.5米才可以將國旗升到旗桿頂。按之前國歌分19節的理念,每一節長55厘米。由于每所學校的旗桿的高度都不同,所以升旗手拉動每一節的旗繩的長度都不同。按以上理念,學校要按自己旗柱的高度和自行設定升旗準備位置的高度而計算出每一節旗繩的長度。如果旗柱太矮,還可以調校拉動旗繩的速度。另外,升旗手是用左手拉動第一節旗繩,之后用右手拉動第二節旗繩,之后以此類推。還有,旗手要在站功、腰功、眼功上苦練不輟——站姿挺拔英武、升旗動作標準劃一、雙目炯炯有神。熟悉國歌,不斷地練習拉旗的動作,保證升旗速度與國歌播放速度一致,絕對做到國歌停、國旗到桿頂,一毫也不能有偏差。熟悉場地,完成彩排,做到升旗儀式毫秒不差。【核心歸納】1.思維拓展如何獲得創新課題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創新課題不會憑空產生或突然出現,機遇只偏愛有準備的人,尋找創新課題的過程是一個人綜合素質和能力的體現,需要循序漸進地鍛煉和培養。第一,要培養觀察能力。觀察是通往創造世界之門的第一步。在社會實踐和實際動手操作中培養善于觀察的能力,可以增強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第二,要培養探索精神。探索精神是發現問題的基礎和前提。要有意識地培養在探索過程中知難而進、銳意進取、鍥而不舍的精神,培養克服依賴思想、“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習慣。第三,要夯實基礎知識。不能好高騖遠,急于求成。發現問題的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扎實深厚的文化知識和專業理論知識基礎之上的。第四,要注重實踐。無數次失敗與成功的實踐,是發現問題的源泉。第五,要有創新意識,要事事時時處處做有心人。2.體會創新思維的過程(1)準備階段:在創新思維的準備階段,關鍵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形成有創新價值的課題。(2)醞釀階段:確定課題之后,需要進行調查研究,搜集相關資料,分析問題的根由,設計多種初步方案,進行多方面的試驗,以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3)明朗階段:這一階段是創新思維的突變階段。經過前面的充分準備和醞釀,常常會產生一種“豁然開朗”的境界。(4)檢驗階段:創新思維的根本目的是解決實踐中產生的問題,推動實踐和認識的發展。經歷準備、醞釀、明朗階段之后形成的新思想,必須回到實踐中去,接受實踐的檢驗,才能弄清它是否符合客觀實際,能否真正解決實際問題。典例1 有一家生產編席的小廠,由于市場上地毯盛行,編席訂貨逐年減少,正面臨著關門的危險。有一個技術員經過反復思考,認為只要設計出一種新穎的編席,訂單還是會接踵而來的。那么,設計新穎編席該從何處著手呢 經過認真的思考,他提出:不妨試用塑料纖維編席子,再把閃閃發亮的金絲編入席邊,那樣一定會更好看。這樣,一種帶金絲席邊的編席問世了。這種新穎的席子不僅十分暢銷,而且還取得了專利。(1)從創新思維的角度看,這個技術員的設計方法說明了什么 (2)該技術員的設計方法來自于哪里 為什么 答案 (1)①創新思維的思路具有多向性。創新思維常常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②創新思維的結果具有獨特性。人們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要求人們用獨特而巧妙的方法使問題出人意料地得到解決。(2)創新思維來自于實踐。因為從根本上說,創新思維的任何課題都來自于實踐。實踐是創新思維的不竭源泉,實踐的需要是創新思維最有價值的課題。解析 材料描述了一家小廠在出現關門危險之時,一個技術員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大膽設想,設計出一種新穎的編席,從而救活小廠的故事。第(1)問,技術員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大膽設想,設計出一種新穎的編席,從而救活小廠,這說明創新思維的思路具有多向性和創新思維的結果具有獨特性。第(2)問,該技術員的設計方法源于實踐的需要。創新思維的根本目的是解決實踐中產生的問題,推動認識和實踐的發展。要達到此目的必須立足于實踐,并對前人成果辯證地繼承,推陳出新,這就是創新思維的過程。探究點二 創新思維的特征議題:創新思維的特征蔡倫發現,人們用于書寫的材料都有缺陷:竹木簡太笨重;絲帛太貴;絲綿紙用繭做原料,難以大量生產;麻紙質地粗劣,不利于書寫。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他用樹皮、麻頭、破布和破漁網等做原料,經過精心制作,終于造出質量較高又適合書寫的紙張。(1)蔡倫造紙的創新課題來自哪里 (2)從創新思維角度看,蔡倫造紙的方法有什么特點 答案 (1)“蔡倫發現,人們用于書寫的材料都有缺陷”,這是蔡倫從生活實踐中得到的線索。這說明創新思維要以實踐為基礎,失去實踐基礎,思維會陷入幻想。“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說明創新思維離不開對前人和他人已有成果的繼承。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綜合集成,才能更好地實現創新。(2)從創新思維角度看,蔡倫造紙的方法有多向性。“竹木簡太笨重;絲帛太貴;絲綿紙用繭做原料,難以大量生產;麻紙質地粗劣,不利于書寫”,說明蔡倫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面對造紙的難題,蔡倫從不同的方面、層次、條件等構思多種設想,探試多個答案。【核心歸納】1.創新思維的思路具有多向性從思維方向上看,創新思維常常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當問題出現之后,會從不同的角度、方面、層次、條件等構思多種設想,探試多種途徑、多種方案或答案。當某一思路受阻時,能夠很快轉向另一個方向,求得新的思路。與單向性的思維相比,多向性(多向發散和多路聚合)是創新思維的明顯特征。2.創新思維的步驟具有跨越性創新思維不排除線性思維,即不排斥一步一步的邏輯推導與分析,但它往往表現為非線性的“直覺頓悟”“靈感”,表現為對推理步驟的省略或跨越。這種對推理步驟的省略或跨越,對思維者來說是非理性的,是不自覺的,是事后說不清的。其實,思維步驟上的跨越性,并不是創新思維的偶然屬性,而是創新思維的必然屬性,它是思維在長期量變基礎上所實現的質的飛躍,是思維主體積極調動自身的情感、意志以及全部體能予以投入的必然產物,是日思夜想、嘔心瀝血的必然結果。正是這種省略或跨越,使得創新思維過程中的某些思維活動難以詳細描述,以至于在其中起作用的直覺、靈感等思維活動,有時被披上神秘的面紗。3.創新思維的結果具有獨特性人們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往往沒有現成的答案,許多問題不是用常規方法就能解決的。這就要求人們用獨特而巧妙的方法使問題出乎意料地得到解決。創新思維的“新”,主要“新”在三個方面:一是思路新,突破陳規看問題。二是方法新,不是用某一常規的方法解決問題。三是結果新,不論是生產活動和科學實驗中的新發明、新發現,還是理論上的新見解、新論證,總有其新穎獨到之處。創新思維,即思維求異,思維求新。追求新異,就是用一種懷疑的、分析的、批判的目光來對待眾人之見和權威說法,不盲從、不輕信,力求從內容上和形式上獨辟蹊徑、標新立異,或逆反思索、從反面立意,或側向思考、從側面立論。思維結果的獨特性,是創新思維的本質特征之一,沒有獨特結果的思維不是創造性思維。創新思維除具有思路上的多向性、步驟上的跨越性、結果上的獨特性外,還有系統整體性、動態靈活性等特點。典例2 火箭箭體的下面裝有用于穩定火箭在大氣飛行中的姿態的方向舵,但在火箭起飛初速度等于零時,它是不能起控制作用的。解決這個問題的常規的思維方法是采用能耐高溫高壓的材料制成控制舵,安裝在高溫高壓的燃氣流中,控制火箭噴射出的燃氣流的方向。但在火箭起飛后有了速度,方向舵又能起作用了,如何除掉燃氣舵成為新的問題。有發明家提出了一個出乎大家意料之外的方案,采用易燃燒的木舵,來代替耐高溫高壓的燃氣舵。在火箭起飛的瞬間,木舵還沒有完全燃燒完時,它可以起到控制作用,當火箭有了速度,不需要木舵時,它也燒完了。(1)發明家解決問題的方法體現的創新思維的特征有( )①多向性 ②獨特性 ③跨越性 ④多樣性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 D.①(2)發明家解決問題的方法來自于哪里 為什么 答案 (1)C(2)來自于實踐。因為從根本上說,創新思維的任何課題都來自于實踐。實踐是創新思維的不竭源泉,實踐的需要是創新思維最有價值的課題。解析 首先第(1)問,摒棄常規的耐高溫高壓的材料,使用易燃燒的木舵,體現了創新思維的思路具有多向性;采用易燃燒的木舵,既解決火箭起飛初期方向無法控制的問題,又不會在火箭加速時造成麻煩,體現創新思維結果的獨特性。然后,調動創新思維的條件和過程的相關知識解答第(2)問。【知識網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