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1課 近代以來的城市化進程(課件+教案+學案)(共50張PPT)-高中歷史人教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1課 近代以來的城市化進程(課件+教案+學案)(共50張PPT)-高中歷史人教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二

資源簡介

第11課 近代以來的城市化進程
學 案
學習目標
1.通過學習工業革命以來城市化的發展、二戰以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中國近現代城市化的發展,認識從鄉村社會到城市社會的轉變。
2.通過了解城市化帶來的住房條件、社會服務、社區機構的變化,認識城市化極大地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
3.通過了解城市基礎設施的變化,認識城市基礎設施的變化強化了城市的功能,便利了人們的生活;通過了解中國城市基礎設施的變化,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變化,認識改革開放給中國城市帶來的變化。
4.通過分析城市化進程中帶來的環境污染和社會矛盾,認識城市化發展帶來一系列的環境和社會問題。
學習重難點
重點:中外城市化的演進;城市化帶來的人民生活環境和條件的變化;城市化帶來的環境問題和社會問題。
難點:中國古代的城市化進程;近代城市化帶來的社會。
探學新知
一、城市化的演進
1.原因:工業革命以來,工業生產逐漸向城市集中,越來越多的人從鄉村走向城市。
2.表現:
(1)城市用地規模和城市范圍擴大;
(2)城市人口增加,在總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上升;
(3)勞動力從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轉移。
3.影響:
(1)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所需的勞動力與消費市場。
(2)對城市的設施與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帶來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的巨大變化。
4.歷程
(1)歐美國家
①第一階段:英國的城市化伴隨著工業革命展開,到1851年,英國成為當時世界上第一個城市人口超過總人口50%的國家。之后,其他資本主義國家也加快了城市化步伐。
②第二階段:二戰后,發達國家城市化水平進一步提高,發展中國家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化成為衡量國家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
(2)中國
①近代:鴉片戰爭后,近代中國城市化的進程開啟。西方列強與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國沿海城市上海、天津、廣州等成為通商口岸,逐漸發展起資本主義工商業。近代化性質的工商業城市陸續出現、發展、壯大,吸引了大量鄉村人口進城。
②現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城市化進入新階段;1978年后,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加快;21世紀以來,中國城市化迅猛發展。
二、居住條件的改善
1.主要原因:城市的發展建筑技術的革新使市民居住條件得到改善,如電梯的明、鋼筋混凝土技術的運用以及集中供暖和制冷的推廣,私人衛生間等的快速普及。
2.影響:為人們提供了更便捷、豐富的生活服務
3.表現
(1)二戰后,城市中的社區蓬勃發展,社區的功能從最早的慈善救濟發展到教育、醫療、服務、娛樂、綠化等各個方面。
(2)倉儲式商場、超市購物中心等紛紛出現,很多購物中心將商品銷售、金融服務、餐飲和娛樂休閑等功能整合到一起。
(3)娛樂休閑場所、體育中心等設施逐漸增多,城市綠化面積越來越大。城市中圖書館、博物館、影劇院、體育場館的數量越來越多,居民的文化娛樂生活更加多樣。
三、基礎設施的發展
1.主要原因:城市經濟的發展,規模的擴大以及功能的增加,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出更高的要求。
2.表現:
(1)西方:19世紀以來,西方發達國家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
①排水:鋼鐵管道用于水網建設,自來水與排水系統逐漸普及到普通百姓家中。
②照明:煤氣燈、電燈相繼出現,為居民提供照明,創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
③通信:電報、電話的普及便利了人們的通信聯系。
④交通:城市交通呈現多樣化、立體化趨勢。19世紀末,第一條地鐵線在倫敦問世,柏林、約等開始將鐵路高架橋納入交通網絡。20世紀以來,電車、汽車等得到普及。
(2)中國
①中國近代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主要集中在經濟相對發達的城市,尤其是通商口岸,如上海。但是,當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依然有限,且很不平衡。
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經濟飛速發展,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進。
四、城市化進程中的問題
1.環境污染
(1)大氣污染:城市化早期,城市集中了大量工廠,煙囪將煙塵不斷排放到大氣中。隨著汽車的普及,城市中又出現了汽車尾氣污染等新問題。
(2)水污染:由于工廠往往沿河而建,又沒有污水處理設施生活與工業廢水直接進河流,對城市飲用水源造成嚴重污染。
2.貧富矛盾加劇
(1)原因:工業化、城市化帶來了巨大的社會財富,這些財富聚集在少數資本家手中,工人階級生活貧困。
(2)表現:19世紀,城市中的工人住房擁擠昏暗,條件惡劣,缺乏基本的生活設施和干凈水源。
3.交通擁堵
(1)背景:隨著城市的發展,居住區與工作區逐漸分隔。為解決遠距離出行的交通問題,人們越來越依賴汽車。
(2)表現:私人汽車的普及,使交通擁堵成為各大城市甚至中小城市的普遍問題。
4.犯罪率上升、失業者增加等。
深化探究
探究一: 發達國家城市化的四個階段
1.階段一:集中趨向的城市化階段
人口向城市地區聚集,鄉村地區轉變為城市地區,中心城市人口和經濟迅速增長,特別是市中心城區形成人口高度集聚。
2.階段二:郊區城市化階段
郊區城市化是一個城市自然擴張良性發展的過程,是伴隨經濟發展而出現的現象,是城市郊區鄉村型社會地域組織向城市型社會地域組織演變的過程,主要表現為城市人口、工業、零售業等外遷。
3.階段三:逆城市化階段
(1)在郊區城市化繼續發展的同時,城市人口遷往遠郊或農村,中心市區顯現衰落景象,人口出現凈減少。
(2)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衰敗,而是城市擴展的一種新形式,它建立在城鄉差別趨于消失,城鄉逐漸形成一體化的基礎上。
4.階段四:再城市化階段
中心城區經濟復興,人口重新實現內遷,市中心人口重新回升。
探究二:近代西方城市化的動力與影響
1.城市化的動力
(1)城市化的根本動力是工業化,大量農村人口流入城市,形成規模龐大的城市。
(2)蒸汽機和電力的使用解決了工業城市的動力問題,加速了城市化的進程。
(3)交通運輸的發展,加強了城市與其他地區的交流,形成了以城市為中心的城市經濟圈。
2.城市化的影響
(1)城市成為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活動的聚集地,相對集中的社會群體形成強大的社影響力,深刻影響著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方向。
(2)城市是工業資本主義最為發達的地區,聚集在城市的企業相互交流,人員自由流動,技術不斷提高,促進了工業化的進程。
(3)城市適應政治經濟的發展,文化不斷發展,成為各國或各地的文化中心。
(4)城市化也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壓力,工業污染嚴重、生活壓力增大、貧富分化加劇等問題。
隨堂訓練
1.1848年,大約有20%的波士頓人乘火車上下班。208列火車中有118列出入于該城的7個終點站,這些線路呈放射狀由市中心向外伸展,服務于波士頓方圓24千米的地區。上述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
A.近代城市職能的變化 B.經濟結構革命性變化
C.第三產業的興起發展 D.城市交通設施的完善
2.19世紀英國“棉都”曼徹斯特“是做賺錢生意的地方……從這骯臟的下水道流出人類勤奮的洪流,肥沃著整個的世界,從這油膩的陰溝中流出純質的金子。人性在這里發展得最完備,也最粗野;文明在這里創造奇跡,文明人幾乎退回去變成野蠻”。對此材料理解最為全面的是( )
A.公共設施尚不完善 B.人民素質有待提高
C.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 D.城市化帶來雙重影響
3.據學者統計,城市人口方面,大城市曼徹斯特在18世紀早期只有9000人,而到了1831年則增加到14萬人;蘇格蘭工業中心格拉斯哥的人口1755年只有2300人,到1831年則有202000人。這一現象反映了( )
A.工業化促進城市化發展 B.城市人口開始超過農村人口
C.城鄉貧富差距逐漸拉大 D.議會改革影響城鄉人口結構
4.對于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問題,很多人認為只要發展中國家多加注意,這些問題將不會出現,而二戰后發展中國家在城市化過程中還是經歷了這些問題,甚至這些問題更嚴重。據此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A.應避免城市化,讓更多的人在農村生活 B.發展城市化,讓工業化和城市化水平相適應
C.城市化是逆流,國家應在政策上阻止 D.城市化是潮流,應做好人們的心理疏導
5.“近代中國,真正的城市化開始了。但是城市化的開始卻是建立在自然經濟的條件下,列強各種形式的入侵的刺激之上?!睂Υ瞬牧辖庾x最為準確的是( )
A.在自然經濟的基礎上,近代中國的城市化得以發展
B.近代中國的城市化建立在自然經濟和外來侵略之上
C.若沒有外來侵略中國將不會出現城市化
D.近代中國的城市化帶有半殖民地的色彩
6.我國正處于城市化高速發展時期,各項城市建設蓬勃發展,城市規模急劇擴大,土地是城鄉發展空間擴張的首要載體,我國雖然土地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均較為匱乏。由此出現的矛盾是( )
A.人地矛盾 B.供需矛盾 C.土地供需矛盾 D.能源危機
7.二戰后,美國地產商與零售商開始在城市郊區建造集購物、休閑、餐飲、娛樂等功能于一體的購物中心。隨著城市化的發展,這一新的商業組織形式逐步推廣到世界各地。這一新的商業組織形式得以推廣的直接原因是( )
A.高速公路修建與汽車普及 B.城市郊區環境優美污染少
C.利潤豐厚與企業盲目擴展 D.人口逐步向城市郊區聚集
8.鴉片戰爭后,隨著國門的打開,一方面中國政府從清末新政時開始引入西方城市環境衛生管理;另一方面,西方人主導的一整套現代市政管理體系開始在租界建立成型,并為華界所效仿。這客觀上反映了中國( )
A.市民生活的近代化 B.城市環境的改善 C.城市治理的近代化 D.租界開放存在差異
9.1840年的曼徹斯特,郊區布勞頓的人口死亡率為15.8‰,靠近市中心的阿德維克人口死亡率為28.6‰,市中心的人口死亡率為35.2‰,其他城市如伯明翰、利物浦等也存在這樣的情況。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圈地運動破壞了城市環境 B.城市醫療技術水平的下降
C.城市化帶來公共衛生危機 D.殖民擴張引發人口的外移
10.“在該城的某些部分……地下室的潮濕程度根本不宜于給人居住……有許多工人家庭在這種墻上滴水的地下室住上一段時期后就與世長辭了”,而富人階級卻可以住在富麗堂皇的居室里錦衣玉食。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
A.貧富分化嚴重,階級矛盾尖銳 B.發達和發展中國家貧富差距加大
C.環境污染造成室內居住環境惡劣 D.人們的居住條件尚未得到改善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工廠大規模聚集,工廠布局以及工業化對于勞動力的需求促使交通向城市中心匯集,波士頓的城市布局反映了工業革命后城市工業迅速發展的狀況,故B項正確。
2.答案:D
解析:材料說明工業革命促進了經濟的迅速發展,實現了人們發財致富的夢想,同時也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人民素質的倒退等一系列問題。這表明城市化帶來雙重影響,D項表述最為全面;其他三項均不全面,排除。
3.答案:A
解析: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明顯體現出城市化的發展,結合時間“18世紀早期”可知主要原因是工業化的推動,故選A項。B、C、D三項材料均未體現。故選A。
4.答案:B
解析:根據所學可知,城市化是歷史發展趨勢,是不可避免的,因此A、C兩項排除;工業化水平與城市化水平相適應,可以在基礎設施、環境、就業等問題上解決國家所面臨的一些問題,工業化是城市化的動力,B項正確;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問題是由工業化和國家政策等多方面導致的,并非做好心理疏導就可以解決,排除D項。
5.答案:D
解析:由材料“列強各種形式的入侵的刺激之上”可知,近代中國的城市化是在列強的入侵刺激下發展而來的,排除A項;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鴉片戰爭后中國的自然經濟逐漸解體,城市化得以開始,即在某種程度上自然經濟阻礙了中國的城市化進程,排除B項;C項說法明顯與史實不符,排除;由材料“城市化的開始卻是建立在自然經濟的條件下,列強各種形式的入侵的刺激之上”可知,近代中國的城市化帶有半殖民地色彩,D項正確。
6.答案:C
解析:據“城市規模急劇擴大,土地是城鄉發展空間擴張的首要載體,我國雖然土地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均較為匱乏”可知,材料強調的是城市化過程中對于土地的需求,即突出的矛盾是土地的供需矛盾,C項正確;人地矛盾主要體現在人口不斷增加,糧食需求量不斷增加,土地資源不足以滿足人口需求的現象,排除A項;“供需矛盾”的說法不如“土地供需矛盾”的說法準確,排除B項;“能源危機”在材料中無法體現,排除D項。
7.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美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根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二戰后,隨著美國經濟的發展,城市基礎設施日益完善,尤其是高速公路修建與汽車普及,大大便利了人們的生產與生活,因此美國地產商與零售商開始在城市郊區建造購物中心,故A項正確。B、C項不屬于直接原因,排除;人口向城市郊區的聚集是“結果”不是“原因”,排除D項。
8.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中國城市治理體系的近代化。由材料可知,近代中國引入了西方城市環境衛生管理,租界的現代市政管理體系為華界所效仿,這反映出近代中國城市治理呈現近代化趨勢,故C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市民生活,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城市環境的改善,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不同地區租界開放程度的比較,排除D項。
9.答案:C
解析:材料表明越是接近市中心,死亡率越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曼徹斯特、伯明翰和利物浦是當時英國著名的工業城市,城區是人口聚集之地,在當時也是工業化的中心區域,工廠的開設帶來環境問題,導致公共衛生危機,故選C項。圈地運動主要在農村進行,故排除A項。工業革命時期,社會近代化快速發展,城市醫療技術水平整體是提升的,故排除B項。“人口的外移”不能解釋越靠近市中心人口死亡率越高這一現象,故排除D項。
10.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在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問題,工人階級和富人階級在居住環境上存在巨大差異,A項正確;題干強調的是“在該城的某些部分”,而非國家之間,排除B項;工人的居住條件簡陋惡劣是因為剝削和貧富分化,排除C項;城市化進程中人們的居住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題干強調的是兩個階級之間的差別,排除D項。(共50張PPT)
第11課 近代以來的城市化進程
高中歷史人教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二
北京
上海
廣州
深圳
學習目標
1.通過學習工業革命以來城市化的發展、二戰以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中國近現代城市化的發展,認識從鄉村社會到城市社會的轉變。
2.通過了解城市化帶來的住房條件、社會服務、社區機構的變化,認識城市化極大地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
3.通過了解城市基礎設施的變化,認識城市基礎設施的變化強化了城市的功能,便利了人們的生活;通過了解中國城市基礎設施的變化,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變化,認識改革開放給中國城市帶來的變化。
4.通過分析城市化進程中帶來的環境污染和社會矛盾,認識城市化發展帶來一系列的環境和社會問題。


城市化的演進
居住條件的改善
基礎設施的發展
城市化進程中的問題
城市化的演進
1

材料 18世紀從英國發端的工業革命,使西方城市的初始形態——城邦與城堡——開始從政治管理中心和軍事防衛堡壘,轉向以工廠生產和貿易交換為主體形態的經濟中心。在第一次產業革命的推動下,1851年英國的城市化水平就超過了50%,率先進入成熟的城市化階段。法國、德國、加拿大等國家也相繼啟動了城市化進程。19世紀40年代到20世紀50年代,第二次產業革命在美、德、法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興起,使得重化工業取代紡織等輕工業而成為主導產業……當然,西方國家工業化帶來的城市化進程,也不可避免地衍生出了“城市病”。
——摘編自周躍輝《西方城市化的三個階段》
城市化發展的原因是什么呢?
工業革命以來,工業生產逐漸向城市集中,越來越多的人從鄉村走向城市。
城市化的演進的表現:
(1)城市用地規模和城市范圍擴大;
(2)城市人口增加,在總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上升;
(3)勞動力從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轉移。
城市化演進的影響:
(1)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所需的勞動力與消費市場。
(2)對城市的設施與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帶來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的巨大變化。
材料 大工廠,特別是從蒸汽機開始代替水力發動機的時候起,越來越多地開設在那里。據一個同時代的人說,在1786年,人們僅看到個煙囪,即阿克賴特紗廠的煙囪矗立在屋上。十五年后,曼徹斯特約有五十個紗廠,大多數都擁有蒸汽機。那些趕忙建筑起來的、太小而不夠人口居住的工人棚屋綿延在紗廠的周圍,幾乎把舊城圍繞起來?!O有商店的中心區域已經美化了,那里開辟了寬闊的街道,兩邊有很高的磚砌的房屋。最后,在城市的最外面東南方,不久也建筑起一些四周國有花園的漂亮別墅,那里住著新的貴族,棉業豪富。
——【法】保爾·芒圖著,楊人楩等譯《十八世紀產業革命——英國近代大工業初期的概況》
歐洲的城市化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一同發展起來。
第一階段:
英國的城市化伴隨著工業革命展開,到1851年,英國成為當時世界上第一個城市人口超過總人口50%的國家。之后,其他資本主義國家也加快了城市化步伐。
第二階段:
二戰后,發達國家城市化水平進一步提高,發展中國家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化成為衡量國家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
工業化與城市化的關系
(1)工業化推動了現代城市的發展,是城市化發展的加速器
①工業化發展過程中大規模的人口聚集促進了城市的產生,工業化的發展是城市就業的基礎。
②工業化改變了人口再生產模式,人口的快速增長為城市化提供了主體推動力
③工業化帶來了交通工具的變革,便利了人們的經濟生活需要,加速了城市的發展。
(2)城市化適應了工業大規模集中生產的需要,促進了工業化進程和經濟的發展。
①城市化的發展帶來人口、土地、資金和公共設施的集約,使生產要素的流動成本降低,為各種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便利和可能,有利于工業化的進一步發展。
②城市化使經濟生產方式和社會生活方式發生改變,使文化和科學得到了進一步發展,為工業化的發展提供了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材料 鴉片戰爭后,由于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和中國資本主義的某些發展,中國的封閉狀態被打破,被納入了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圖,開埠通商城市獲得優先發展,布局、性質都發生了相應變化,即開始向近代城市轉化。部分城市成為區域性甚至全國性的經濟中心城市,如上海、天廣州、南京、漢口等大城市。還有一些新型城市的興起,同鐵路的修建有著密切的關系。
——摘編自王輝《近代中英國城市化及其動因的比較研究》
鴉片戰爭后中國的的經濟有什么變化?
材料 鴉片戰爭后,由于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和中國資本主義的某些發展,中國的封閉狀態被打破,被納入了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圖,開埠通商城市獲得優先發展,布局、性質都發生了相應變化,即開始向近代城市轉化。部分城市成為區域性甚至全國性的經濟中心城市,如上海、天廣州、南京、漢口等大城市。還有一些新型城市的興起,同鐵路的修建有著密切的關系。
——摘編自王輝《近代中英國城市化及其動因的比較研究》
鴉片戰爭后,近代中國城市化的進程開啟。西方列強與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國沿海城市上海、天津、廣州等成為通商口岸,逐漸發展起資本主義工商業。近代化性質的工商業城市陸續出現、發展、壯大,吸引了大量鄉村人口進城。
材料 1949年新中囯成立至1957年,為中國人口城市化的正常發展時期。1953年,隨著囯家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國家開始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工業化的啟動帶動了人口城市化的發展。1957年底,中國非農業人口達9949萬人,其中,農村遷入城市的人口達1500萬人,人口城市化水平達到15.4%。
——《20世紀50年代以來中國人口城市化進程分析》
1957年,中國農民入城風氣達到高潮。當時正值農業集體化運動的關鍵時期,阻止農民流入城市成為全國上下非常重要的工作,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合發出《關于制止農村人口盲目外流的指示》,嚴厲要求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制止農村人口遷往城市。
——摘編自《現代中國戶口遷移制庋變遷的經濟因素》
新中國的城市化是如何發展的呢?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城市化進入新階段;1978年后,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加快;21世紀以來,中國城市化迅猛發展。
起步階段(1949—1957年) 新中國成立后,尤其是“一五”計劃期間,優先發展重工業,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初步奠定了基礎,推動了我國城市化的發展。
震蕩階段(1958—1965年) 大躍進”帶來的高速城鎮化,使工業化和城市化脫離農業超常發展,給城市化帶來了一系列不利因素。
停滯階段(1966—1978年) 由于“文革”的影響,城市化進程受阻,幾近停滯。
恢復發展階段(1979—1995年) 改革開放政策實施后,非農產業比重提高,城市化進程得到恢復發展。
快速發展階段(1996年至今) 隨著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成果的顯現及工業化的發展,我國城市人口快速增長,城市數量急劇增加,坡市經濟活力不斷增長,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城市化進程
學思之窗
上圖根據聯合國《世界城鎮化展望(2018年版)》等資料編制,反映了從鎮人口占世界總人口比例的變化情況。結合所學,分析發生這種變化的原因
(1)變化:
19世紀以來,城鎮人口占世界總人口比重不斷提高,這表明世界范圍內的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
(2)原因:
①兩次工業革命和新科技革命推動經濟發展和工業化水平不斷提高,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與升級等推動了城市化的進程
②世界市場不斷擴大和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
③二戰后新興民族獨立國家逐漸起,殖民體系逐漸瓦解。
④各國政府對城市化的重視和政策支持。
⑤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
居住條件的改善
2

材料 19世紀中期的德囯,住房是農民進城后的第一大難題,由于租不到房子,出現了很多只能租床輪換休息的“租床人”。19世紀的英國產生了大量貧民窟。部分地產商為年取高額利潤,密集地修建大量“背靠背房屋”(兩排房屋背向而建,只有前窗而沒有后窗)?!氨晨勘撤课荨笨諝獠粚α?、間距小,市政公用設施極不完善,平均每間居住7人,條件極為惡劣。美國的貧民窟多產生于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且與郊區化聯系緊密。當時衛星城理論與現代交通方式結合后產生的郊區化運動使許多城市的中心區衰退為貧民窟。1879年紐約的貧民窟住宅共有21000個,1900年增至43000個,容納了400萬紐約市民中的150萬人。
英國不少城市在19世紀40年代相繼頒布了改善住房和衛生狀況的地方法規,規定了建筑居民院落的最低寬度、兩排房屋的最小間距,并規定房屋兩面都必須開窗。1934年成立的美國紐約住房局在1941年之前完成了10項公共住宅建設項目,提供了55465套住房。廉租房建設后來為很多國家和地區所繼承,尤其新加坡早期的廉租房租金極為低糜,大多數貧民都能夠承擔。貧民窟問題得到一定程廢的緩解。
新加坡廉租房
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使大部分貧困人口的居住條件十分惡劣,人民改善居住條件的愿望日益強烈。城市的發展建筑技術的革新使市民居住條件得到改善,如電梯的明、鋼筋混凝土技術的運用以及集中供暖和制冷的推廣,私人衛生間等的快速普及。居住條件的改善為人們提供了更便捷、更豐富的生活服務,這些服務是如何發展的呢?
城市的發展建筑技術的革新使市民居住條件得到改善,如電梯的發明、鋼筋混凝土技術的運用以及集中供暖和制冷的推廣,私人衛生間等的快速普及。
(1)二戰后,城市中的社區蓬勃發展,社區的功能從最早的慈善救濟發展到教育、醫療、服務、娛樂、綠化等各個方面。
(2)倉儲式商場、超市購物中心等紛紛出現,很多購物中心將商品銷售、金融服務、餐飲和娛樂休閑等功能整合到一起。
(3)娛樂休閑場所、體育中心等設施逐漸增多,城市綠化面積越來越大。城市中圖書館、博物館、影劇院、體育場館的數量越來越多,居民的文化娛樂生活更加多樣。
基礎設施的發展
3

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規模的擴大以及功能的增加,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出更高的要求。
西方:19世紀以來,西方發達國家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
①排水:鋼鐵管道用于水網建設,自來水與排水系統逐漸普及到普通百姓家中。
②照明:煤氣燈、電燈相繼出現,為居民提供照明,創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
③通信:電報、電話的普及便利了人們的通信聯系。
④交通:城市交通呈現多樣化、立體化趨勢。19世紀末,第一條地鐵線在倫敦問世,柏林、約等開始將鐵路高架橋納入交通網絡。20世紀以來,電車、汽車等得到普及。
中國近現代的基礎設施的發展
①中國近代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主要集中在經濟相對發達的城市,尤其是通商口岸,如上海。但是,當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依然有限,且很不平衡。
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經濟飛速發展,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進。
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問題
4

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是1952年12月5日-9日發生在倫敦的一次嚴重大氣污染事件。僅僅4天時間,死亡人數就達4000多人。在這一周內,倫敦市因支氣管炎死亡704人,冠心病死亡281人,心臟衰竭死亡244人,結核病死亡77人。此外肺炎、肺癌、流行性感冒等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率也有顯著增加。在此后兩個月內,又有近8000人死于呼吸系統疾病。由于毒霧的影響,公共交通、影院、劇院和體育場所都關門停業,大批航班取消,甚至白天汽車在公路上行駛都必須打開大燈。 大霧持續到12月10日才漸漸散去。事件之后倫敦市政當局開始著手調查事件原因,但未果。
倫敦煙霧,共計1萬余人直接或間接死于這一事件,并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大氣污染
城市化早期,城市集中了大量工廠,煙囪將煙塵不斷排放到大氣中。隨著汽車的普及,城市中又出現了汽車尾氣污染等新問題。
水污染
由于工廠往往沿河而建,又沒有污水處理設施生活與工業廢水直接進河流,對城市飲用水源造成嚴重污染。
材料 1601年,英國頒布《濟貧法》,以行政救濟和收容來緩解圈地運動引發的貧困等問題。1723年,英國在各教會區設立濟貧院。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自由放任理論認為對貧困勞工不宜幫扶過多,因而1834年議會通過新濟貧法,迫使多數貧民走上工作崗位。……由于經濟危機與二戰的打擊,英國越發走向“貧困之路”。1942年,英國頒布《貝弗里奇報告》,指出擺脫“貧困之路”方案,通過社會保險并根據家庭需要進行雙重收入再分配;并著力形成一個以凱恩斯思想為指導的福利體系。1946年《國民保險法》和1948年《國民救助法》通過后,英國社會保障體系建立。但英國的貧困問題仍持續惡化。
——摘自楊敏《西方社會福利制度的演變與啟示》等
貧困人口的不斷增加,帶來了嚴重的社會危機
原因:工業化、城市化帶來了巨大的社會財富,這些財富聚集在少數資本家手中,工人階級生活貧困。
表現:19世紀,城市中的工人住房擁擠昏暗,條件惡劣,缺乏基本的生活設施和干凈水源。
(1)背景:隨著城市的發展,居住區與工作區逐漸分隔。為解決遠距離出行的交通問題,人們越來越依賴汽車。
(2)表現:私人汽車的普及,使交通擁堵成為各大城市甚至中小城市的普遍問題。
4.犯罪率上升、失業者增加等。
如何看待城市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1)城市化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然趨勢,它不僅加大了城鄉之間的人口流動,平衡了城鄉發展節奏,拉動了消費增長,也帶動了城市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發展。
(2)我們要正視并努力解決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問題,在推進城市化的進程中盡量減少或避免這些問題,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推動城市化朝著健康化、有序化、科學化方向發展。
深化探究
探究一:發達國家城市化的四個階段
1.階段一:集中趨向的城市化階段
人口向城市地區聚集,鄉村地區轉變為城市地區,中心城市人口和經濟迅速增長,特別是市中心城區形成人口高度集聚。
2.階段二:郊區城市化階段
郊區城市化是一個城市自然擴張良性發展的過程,是伴隨經濟發展而出現的現象,是城市郊區鄉村型社會地域組織向城市型社會地域組織演變的過程,主要表現為城市人口、工業、零售業等外遷。
3.階段三:逆城市化階段
(1)在郊區城市化繼續發展的同時,城市人口遷往遠郊或農村,中心市區顯現衰落景象,人口出現凈減少。
(2)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衰敗,而是城市擴展的一種新形式,它建立在城鄉差別趨于消失,城鄉逐漸形成一體化的基礎上。
4.階段四:再城市化階段
中心城區經濟復興,人口重新實現內遷,市中心人口重新回升。
深化探究
探究一:近代西方城市化的動力與影響
1.城市化的動力
(1)城市化的根本動力是工業化,大量農村人口流入城市,形成規模龐大的城市。
(2)蒸汽機和電力的使用解決了工業城市的動力問題,加速了城市化的進程。
(3)交通運輸的發展,加強了城市與其他地區的交流,形成了以城市為中心的城市經濟圈。
2.城市化的影響
(1)城市成為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活動的聚集地,相對集中的社會群體形成強大的社影響力,深刻影響著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方向。
(2)城市是工業資本主義最為發達的地區,聚集在城市的企業相互交流,人員自由流動,技術不斷提高,促進了工業化的進程。
(3)城市適應政治經濟的發展,文化不斷發展,成為各國或各地的文化中心。
(4)城市化也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壓力,工業污染嚴重、生活壓力增大、貧富分化加劇等問題。
隨堂訓練
1.1848年,大約有20%的波士頓人乘火車上下班。208列火車中有118列出入于該城的7個終點站,這些線路呈放射狀由市中心向外伸展,服務于波士頓方圓24千米的地區。上述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
A.近代城市職能的變化 B.經濟結構革命性變化
C.第三產業的興起發展 D.城市交通設施的完善
B
解析: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工廠大規模聚集,工廠布局以及工業化對于勞動力的需求促使交通向城市中心匯集,波士頓的城市布局反映了工業革命后城市工業迅速發展的狀況,故B項正確。
隨堂訓練
2.19世紀英國“棉都”曼徹斯特“是做賺錢生意的地方……從這骯臟的下水道流出人類勤奮的洪流,肥沃著整個的世界,從這油膩的陰溝中流出純質的金子。人性在這里發展得最完備,也最粗野;文明在這里創造奇跡,文明人幾乎退回去變成野蠻”。對此材料理解最為全面的是( )
A.公共設施尚不完善 B.人民素質有待提高
C.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 D.城市化帶來雙重影響
解析:材料說明工業革命促進了經濟的迅速發展,實現了人們發財致富的夢想,同時也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人民素質的倒退等一系列問題。這表明城市化帶來雙重影響,D項表述最為全面;其他三項均不全面,排除。
D
隨堂訓練
3.據學者統計,城市人口方面,大城市曼徹斯特在18世紀早期只有9000人,而到了1831年則增加到14萬人;蘇格蘭工業中心格拉斯哥的人口1755年只有2300人,到1831年則有202000人。這一現象反映了( )
A.工業化促進城市化發展 B.城市人口開始超過農村人口
C.城鄉貧富差距逐漸拉大 D.議會改革影響城鄉人口結構
A
解析: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明顯體現出城市化的發展,結合時間“18世紀早期”可知主要原因是工業化的推動,故選A項。B、C、D三項材料均未體現。故選A。
隨堂訓練
4.對于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問題,很多人認為只要發展中國家多加注意,這些問題將不會出現,而二戰后發展中國家在城市化過程中還是經歷了這些問題,甚至這些問題更嚴重。據此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A.應避免城市化,讓更多的人在農村生活
B.發展城市化,讓工業化和城市化水平相適應
C.城市化是逆流,國家應在政策上阻止
D.城市化是潮流,應做好人們的心理疏導
解析:根據所學可知,城市化是歷史發展趨勢,是不可避免的,因此A、C兩項排除;工業化水平與城市化水平相適應,可以在基礎設施、環境、就業等問題上解決國家所面臨的一些問題,工業化是城市化的動力,B項正確;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問題是由工業化和國家政策等多方面導致的,并非做好心理疏導就可以解決,排除D項。
B
隨堂訓練
5.“近代中國,真正的城市化開始了。但是城市化的開始卻是建立在自然經濟的條件下,列強各種形式的入侵的刺激之上?!睂Υ瞬牧辖庾x最為準確的是( )
A.在自然經濟的基礎上,近代中國的城市化得以發展
B.近代中國的城市化建立在自然經濟和外來侵略之上
C.若沒有外來侵略中國將不會出現城市化
D.近代中國的城市化帶有半殖民地的色彩
解析:由材料“列強各種形式的入侵的刺激之上”可知,近代中國的城市化是在列強的入侵刺激下發展而來的,排除A項;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鴉片戰爭后中國的自然經濟逐漸解體,城市化得以開始,即在某種程度上自然經濟阻礙了中國的城市化進程,排除B項;C項說法明顯與史實不符,排除;由材料“城市化的開始卻是建立在自然經濟的條件下,列強各種形式的入侵的刺激之上”可知,近代中國的城市化帶有半殖民地色彩,D項正確。
D
隨堂訓練
6.我國正處于城市化高速發展時期,各項城市建設蓬勃發展,城市規模急劇擴大,土地是城鄉發展空間擴張的首要載體,我國雖然土地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均較為匱乏。由此出現的矛盾是( )
A.人地矛盾 B.供需矛盾 C.土地供需矛盾 D.能源危機
解析:據“城市規模急劇擴大,土地是城鄉發展空間擴張的首要載體,我國雖然土地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均較為匱乏”可知,材料強調的是城市化過程中對于土地的需求,即突出的矛盾是土地的供需矛盾,C項正確;人地矛盾主要體現在人口不斷增加,糧食需求量不斷增加,土地資源不足以滿足人口需求的現象,排除A項;“供需矛盾”的說法不如“土地供需矛盾”的說法準確,排除B項;“能源危機”在材料中無法體現,排除D項。
C
隨堂訓練
7.二戰后,美國地產商與零售商開始在城市郊區建造集購物、休閑、餐飲、娛樂等功能于一體的購物中心。隨著城市化的發展,這一新的商業組織形式逐步推廣到世界各地。這一新的商業組織形式得以推廣的直接原因是( )
A.高速公路修建與汽車普及 B.城市郊區環境優美污染少
C.利潤豐厚與企業盲目擴展 D.人口逐步向城市郊區聚集
解析:本題考查美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根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二戰后,隨著美國經濟的發展,城市基礎設施日益完善,尤其是高速公路修建與汽車普及,大大便利了人們的生產與生活,因此美國地產商與零售商開始在城市郊區建造購物中心,故A項正確。B、C項不屬于直接原因,排除;人口向城市郊區的聚集是“結果”不是“原因”,排除D項。
A
隨堂訓練
8.鴉片戰爭后,隨著國門的打開,一方面中國政府從清末新政時開始引入西方城市環境衛生管理;另一方面,西方人主導的一整套現代市政管理體系開始在租界建立成型,并為華界所效仿。這客觀上反映了中國( )
A.市民生活的近代化 B.城市環境的改善
C.城市治理的近代化 D.租界開放存在差異
解析:本題考查中國城市治理體系的近代化。由材料可知,近代中國引入了西方城市環境衛生管理,租界的現代市政管理體系為華界所效仿,這反映出近代中國城市治理呈現近代化趨勢,故C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市民生活,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城市環境的改善,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不同地區租界開放程度的比較,排除D項。
C
隨堂訓練
9.1840年的曼徹斯特,郊區布勞頓的人口死亡率為15.8‰,靠近市中心的阿德維克人口死亡率為28.6‰,市中心的人口死亡率為35.2‰,其他城市如伯明翰、利物浦等也存在這樣的情況。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圈地運動破壞了城市環境 B.城市醫療技術水平的下降
C.城市化帶來公共衛生危機 D.殖民擴張引發人口的外移
解析:材料表明越是接近市中心,死亡率越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曼徹斯特、伯明翰和利物浦是當時英國著名的工業城市,城區是人口聚集之地,在當時也是工業化的中心區域,工廠的開設帶來環境問題,導致公共衛生危機,故選C項。圈地運動主要在農村進行,故排除A項。工業革命時期,社會近代化快速發展,城市醫療技術水平整體是提升的,故排除B項。“人口的外移”不能解釋越靠近市中心人口死亡率越高這一現象,故排除D項。
C
隨堂訓練
10.“在該城的某些部分……地下室的潮濕程度根本不宜于給人居住……有許多工人家庭在這種墻上滴水的地下室住上一段時期后就與世長辭了”,而富人階級卻可以住在富麗堂皇的居室里錦衣玉食。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
A.貧富分化嚴重,階級矛盾尖銳 B.發達和發展中國家貧富差距加大
C.環境污染造成室內居住環境惡劣 D.人們的居住條件尚未得到改善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在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問題,工人階級和富人階級在居住環境上存在巨大差異,A項正確;題干強調的是“在該城的某些部分”,而非國家之間,排除B項;工人的居住條件簡陋惡劣是因為剝削和貧富分化,排除C項;城市化進程中人們的居住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題干強調的是兩個階級之間的差別,排除D項。
A
謝謝!第11課 近代以來的城市化進程
教 學 設 計
教學目標
1.通通過學習工業革命以來城市化的發展、二戰以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中國近現代城市化的發展,認識從鄉村社會到城市社會的轉變,培養時空觀念的素養。
2.通過了解城市化帶來的住房條件、社會服務、社區機構的變化,認識城市化極大地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培養時空觀念的素養。。
3.通過了解城市基礎設施的變化,認識城市基礎設施的變化強化了城市的功能,便利了人們的生活,培養時空觀念和家國情懷的素養。
4.通過了解中國城市基礎設施的變化,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變化,認識改革開放給中國城市帶來的變化,培養時空觀念和家國情懷的素養。
5.通過分析城市化進程中帶來的環境污染和社會矛盾,認識城市化發展帶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和社會問題。
教學重難點
重點:中外城市化的演進;城市化帶來的人民生活環境和條件的變化;城市化帶來的環境問題和社會問題。
難點:中國古代的城市化進程;近代城市化帶來的社會。
課前準備
1.教師利用教科書及其他相關備課資料進行前期課前準備。
2.學生課前預習,查閱相關背景資料,搜集有關資料。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北京
上海
廣州
深圳
【教師活動】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是我國舉世聞名的超級大都市,擁有著現代化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建設,是中國向外展示的四張名片。這些城市是如何建立起來的?現代的城市是如何發展演變的?
【新課講授】
城市化的演進
【教師活動】出示材料
材料 18世紀從英國發端的工業革命,使西方城市的初始形態——城邦與城堡——開始從政治管理中心和軍事防衛堡壘,轉向以工廠生產和貿易交換為主體形態的經濟中心。在第一次產業革命的推動下,1851年英國的城市化水平就超過了50%,率先進入成熟的城市化階段。法國、德國、加拿大等國家也相繼啟動了城市化進程。19世紀40年代到20世紀50年代,第二次產業革命在美、德、法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興起,使得重化工業取代紡織等輕工業而成為主導產業……當然,西方國家工業化帶來的城市化進程,也不可避免地衍生出了“城市病”。
——摘編自周躍輝《西方城市化的三個階段》
【教師活動】城市化發展的原因是什么呢?
【學生活動】思考并回答問題
答案示例:工業革命以來,工業生產逐漸向城市集中,越來越多的人從鄉村走向城市。
【教師活動】提問:城市化的演進有那些表現?
【學生活動】根據材料,思考并回答問題。
【教師活動】總結歸納并出示答案
(1)城市用地規模和城市范圍擴大;
(2)城市人口增加,在總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上升;
(3)勞動力從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轉移。
【教師活動】總結影響:
(1)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所需的勞動力與消費市場。
(2)對城市的設施與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帶來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的巨大變化。
【教師活動】世界各國的城市化是如何發展的呢?首先來看歐美國家的城市化。
【教師活動】出示材料
材料 大工廠,特別是從蒸汽機開始代替水力發動機的時候起,越來越多地開設在那里。據一個同時代的人說,在1786年,人們僅看到個煙囪,即阿克賴特紗廠的煙囪矗立在屋上。十五年后,曼徹斯特約有五十個紗廠,大多數都擁有蒸汽機。那些趕忙建筑起來的、太小而不夠人口居住的工人棚屋綿延在紗廠的周圍,幾乎把舊城圍繞起來?!O有商店的中心區域已經美化了,那里開辟了寬闊的街道,兩邊有很高的磚砌的房屋。最后,在城市的最外面東南方,不久也建筑起一些四周國有花園的漂亮別墅,那里住著新的貴族,棉業豪富。
——【法】保爾·芒圖著,楊人楩等譯《十八世紀產業革命——英國近代大工業初期的概況》
【教師活動】歐洲的城市化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學生活動】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一同發展起來。
【教師活動】總結工業革命后的城市化發展
第一階段:英國的城市化伴隨著工業革命展開,到1851年,英國成為當時世界上第一個城市人口超過總人口50%的國家。之后,其他資本主義國家也加快了城市化步伐。
【教師活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歐美國家的城市化是如何發展的呢?閱讀教材61頁第2段內容,思考問題。
答案提示:二戰后,發達國家城市化水平進一步提高,發展中國家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化成為衡量國家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
【教師活動】總結工業化與城市化的關系
(1)工業化推動了現代城市的發展,是城市化發展的加速器
①工業化發展過程中大規模的人口聚集促進了城市的產生,工業化的發展是城市就業的基礎。
②工業化改變了人口再生產模式,人口的快速增長為城市化提供了主體推動力
③工業化帶來了交通工具的變革,便利了人們的經濟生活需要,加速了城市的發展。
(2)城市化適應了工業大規模集中生產的需要,促進了工業化進程和經濟的發展。
①城市化的發展帶來人口、土地、資金和公共設施的集約,使生產要素的流動成本降低,為各種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便利和可能,有利于工業化的進一步發展。
②城市化使經濟生產方式和社會生活方式發生改變,使文化和科學得到了進一步發展,為工業化的發展提供了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教師活動】出示材料:
材料 鴉片戰爭后,由于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和中國資本主義的某些發展,中國的封閉狀態被打破,被納入了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圖,開埠通商城市獲得優先發展,布局、性質都發生了相應變化,即開始向近代城市轉化。部分城市成為區域性甚至全國性的經濟中心城市,如上海、天廣州、南京、漢口等大城市。還有一些新型城市的興起,同鐵路的修建有著密切的關系。
——摘編自王輝《近代中英國城市化及其動因的比較研究》
【教師活動】鴉片戰爭后中國的的經濟有什么變化?
【學生活動】中囯的封閉狀態被打破,被納入了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圖;開埠通商城市獲得優先發展,布局、性質都發生了相應變化,即開始向近代城市轉化;部分城市成為區域性甚至全國性的經濟中心;一些新興城市興起。
【教師活動】總結答案
鴉片戰爭后,近代中國城市化的進程開啟。西方列強與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國沿海城市上海、天津、廣州等成為通商口岸,逐漸發展起資本主義工商業。近代化性質的工商業城市陸續出現、發展、壯大,吸引了大量鄉村人口進城。
【教師活動】出示材料
材料 1949年新中囯成立至1957年,為中國人口城市化的正常發展時期。1953年,隨著囯家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國家開始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工業化的啟動帶動了人口城市化的發展。1957年底,中國非農業人口達9949萬人,其中,農村遷入城市的人口達1500萬人,人口城市化水平達到15.4%。
——《20世紀50年代以來中國人口城市化進程分析》
1957年,中國農民入城風氣達到高潮。當時正值農業集體化運動的關鍵時期,阻止農民流入城市成為全國上下非常重要的工作,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合發出《關于制止農村人口盲目外流的指示》,嚴厲要求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制止農村人口遷往城市。
——摘編自《現代中國戶口遷移制庋變遷的經濟因素》
【教師活動】新中國的城市化是如何發展的呢?(閱讀教材61頁第一段內容,回答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城市化進入新階段;1978年后,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加快;21世紀以來,中國城市化迅猛發展。
【教師活動】出示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城市化進程表格
起步階段(1949—1957年) 新中國成立后,尤其是“一五”計劃期間,優先發展重工業,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初步奠定了基礎,推動了我國城市化的發展。
震蕩階段(1958—1965年) 大躍進”帶來的高速城鎮化,使工業化和城市化脫離農業超常發展,給城市化帶來了一系列不利因素。
停滯階段(1966—1978年) 由于“文革”的影響,城市化進程受阻,幾近停滯。
恢復發展階段(1979—1995年) 改革開放政策實施后,非農產業比重提高,城市化進程得到恢復發展。
快速發展階段(1996年至今) 隨著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成果的顯現及工業化的發展,我國城市人口快速增長,城市數量急劇增加,坡市經濟活力不斷增長,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
【教師活動】閱讀教材62頁學思之窗,回答問題
答案示例
(1)變化:19世紀以來,城鎮人口占世界總人口比重不斷提高,這表明世界范圍內的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
(2)原因
①兩次工業革命和新科技革命推動經濟發展和工業化水平不斷提高,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與升級等推動了城市化的進程
②世界市場不斷擴大和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
③二戰后新興民族獨立國家逐漸起,殖民體系逐漸瓦解。
④各國政府對城市化的重視和政策支持。
⑤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
二、居住條件的改善
【教師活動】出示圖片
材料 19世紀中期的德囯,住房是農民進城后的第一大難題,由于租不到房子,出現了很多只能租床輪換休息的“租床人”。19世紀的英國產生了大量貧民窟。部分地產商為年取高額利潤,密集地修建大量“背靠背房屋”(兩排房屋背向而建,只有前窗而沒有后窗)?!氨晨勘撤课荨笨諝獠粚α?、間距小,市政公用設施極不完善,平均每間居住7人,條件極為惡劣。美國的貧民窟多產生于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且與郊區化聯系緊密。當時衛星城理論與現代交通方式結合后產生的郊區化運動使許多城市的中心區衰退為貧民窟。1879年紐約的貧民窟住宅共有21000個,1900年增至43000個,容納了400萬紐約市民中的150萬人。
英國不少城市在19世紀40年代相繼頒布了改善住房和衛生狀況的地方法規,規定了建筑居民院落的最低寬度、兩排房屋的最小間距,并規定房屋兩面都必須開窗。1934年成立的美國紐約住房局在1941年之前完成了10項公共住宅建設項目,提供了55465套住房。廉租房建設后來為很多國家和地區所繼承,尤其新加坡早期的廉租房租金極為低糜,大多數貧民都能夠承擔。貧民窟問題得到一定程廢的緩解。
【教師活動】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使大部分貧困人口的居住條件十分惡劣,人民改善居住條件的愿望日益強烈。城市的發展建筑技術的革新使市民居住條件得到改善,如電梯的明、鋼筋混凝土技術的運用以及集中供暖和制冷的推廣,私人衛生間等的快速普及。居住條件的改善為人們提供了更便捷、更豐富的生活服務,這些服務是如何發展的呢?
城市的發展建筑技術的革新使市民居住條件得到改善,如電梯的發明、鋼筋混凝土技術的運用以及集中供暖和制冷的推廣,私人衛生間等的快速普及。
【教師活動】居住條件具體是如何改善的呢?閱讀教材62頁第三段內容,思考問題。
(1)二戰后,城市中的社區蓬勃發展,社區的功能從最早的慈善救濟發展到教育、醫療、服務、娛樂、綠化等各個方面。
(2)倉儲式商場、超市購物中心等紛紛出現,很多購物中心將商品銷售、金融服務、餐飲和娛樂休閑等功能整合到一起。
(3)娛樂休閑場所、體育中心等設施逐漸增多,城市綠化面積越來越大。城市中圖書館、博物館、影劇院、體育場館的數量越來越多,居民的文化娛樂生活更加多樣。
三、基礎設施的發展
【教師活動】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規模的擴大以及功能的增加,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出更高的要求。閱讀教材63頁第3段內容,思考問題。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回答問題
西方:19世紀以來,西方發達國家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
①排水:鋼鐵管道用于水網建設,自來水與排水系統逐漸普及到普通百姓家中。
②照明:煤氣燈、電燈相繼出現,為居民提供照明,創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
③通信:電報、電話的普及便利了人們的通信聯系。
④交通:城市交通呈現多樣化、立體化趨勢。19世紀末,第一條地鐵線在倫敦問世,柏林、約等開始將鐵路高架橋納入交通網絡。20世紀以來,電車、汽車等得到普及。
【教師活動】中國近現代的基礎設施是如何發展的?閱讀教材63頁第二框第3段內容,思考問題。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思考問題
中國
①中國近代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主要集中在經濟相對發達的城市,尤其是通商口岸,如上海。但是,當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依然有限,且很不平衡。
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經濟飛速發展,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進。
四、城市化進程中的問題
【教師活動】出示材料
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是1952年12月5日-9日發生在倫敦的一次嚴重大氣污染事件。僅僅4天時間,死亡人數就達4000多人。在這一周內,倫敦市因支氣管炎死亡704人,冠心病死亡281人,心臟衰竭死亡244人,結核病死亡77人。此外肺炎、肺癌、流行性感冒等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率也有顯著增加。在此后兩個月內,又有近8000人死于呼吸系統疾病。由于毒霧的影響,公共交通、影院、劇院和體育場所都關門停業,大批航班取消,甚至白天汽車在公路上行駛都必須打開大燈。 大霧持續到12月10日才漸漸散去。事件之后倫敦市政當局開始著手調查事件原因,但未果。
【教師活動】材料中英國發生了什么狀況?
【學生活動】材料描述了倫敦煙霧期間,共計1萬余人直接或間接死于這一事件,并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教師活動】城市化進程中出現了許多環境問題如大氣污染與水污染。
【教師活動】出示“大氣污染”“水污染”的概念。
(1)大氣污染:城市化早期,城市集中了大量工廠,煙囪將煙塵不斷排放到大氣中。隨著汽車的普及,城市中又出現了汽車尾氣污染等新問題。
(2)水污染:由于工廠往往沿河而建,又沒有污水處理設施生活與工業廢水直接進河流,對城市飲用水源造成嚴重污染。
【教師活動】出示材料
材料 1601年,英國頒布《濟貧法》,以行政救濟和收容來緩解圈地運動引發的貧困等問題。1723年,英國在各教會區設立濟貧院。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自由放任理論認為對貧困勞工不宜幫扶過多,因而1834年議會通過新濟貧法,迫使多數貧民走上工作崗位?!捎诮洕C與二戰的打擊,英國越發走向“貧困之路”。1942年,英國頒布《貝弗里奇報告》,指出擺脫“貧困之路”方案,通過社會保險并根據家庭需要進行雙重收入再分配;并著力形成一個以凱恩斯思想為指導的福利體系。1946年《國民保險法》和1948年《國民救助法》通過后,英國社會保障體系建立。但英國的貧困問題仍持續惡化。
——摘自楊敏《西方社會福利制度的演變與啟示》等
【教師活動】英國為什么要不斷頒布了如《濟貧法》、《國民保險法》、《國民救助法》等法律?
【學生活動】貧困人口的不斷增加,帶來了嚴重的社會危機。
【教師活動】總結貧富矛盾加劇的原因和表現。
(1)原因:工業化、城市化帶來了巨大的社會財富,這些財富聚集在少數資本家手中,工人階級生活貧困。
(2)表現:19世紀,城市中的工人住房擁擠昏暗,條件惡劣,缺乏基本的生活設施和干凈水源。
【教師活動】出示圖片
【教師活動】講述交通擁堵的背景與表現
(1)背景:隨著城市的發展,居住區與工作區逐漸分隔。為解決遠距離出行的交通問題,人們越來越依賴汽車。
(2)表現:私人汽車的普及,使交通擁堵成為各大城市甚至中小城市的普遍問題。
4.犯罪率上升、失業者增加等。
【教師活動】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城市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呢?
(1)城市化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然趨勢,它不僅加大了城鄉之間的人口流動,平衡了城鄉發展節奏,拉動了消費增長,也帶動了城市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發展。
(2)我們要正視并努力解決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問題,在推進城市化的進程中盡量減少或避免這些問題,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推動城市化朝著健康化、有序化、科學化方向發展。
深化探究
探究一: 發達國家城市化的四個階段
1.階段一:集中趨向的城市化階段
人口向城市地區聚集,鄉村地區轉變為城市地區,中心城市人口和經濟迅速增長,特別是市中心城區形成人口高度集聚。
2.階段二:郊區城市化階段
郊區城市化是一個城市自然擴張良性發展的過程,是伴隨經濟發展而出現的現象,是城市郊區鄉村型社會地域組織向城市型社會地域組織演變的過程,主要表現為城市人口、工業、零售業等外遷。
3.階段三:逆城市化階段
(1)在郊區城市化繼續發展的同時,城市人口遷往遠郊或農村,中心市區顯現衰落景象,人口出現凈減少。
(2)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衰敗,而是城市擴展的一種新形式,它建立在城鄉差別趨于消失,城鄉逐漸形成一體化的基礎上。
4.階段四:再城市化階段
中心城區經濟復興,人口重新實現內遷,市中心人口重新回升。
探究二:近代西方城市化的動力與影響
1.城市化的動力
(1)城市化的根本動力是工業化,大量農村人口流入城市,形成規模龐大的城市。
(2)蒸汽機和電力的使用解決了工業城市的動力問題,加速了城市化的進程。
(3)交通運輸的發展,加強了城市與其他地區的交流,形成了以城市為中心的城市經濟圈。
2.城市化的影響
(1)城市成為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活動的聚集地,相對集中的社會群體形成強大的社影響力,深刻影響著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方向。
(2)城市是工業資本主義最為發達的地區,聚集在城市的企業相互交流,人員自由流動,技術不斷提高,促進了工業化的進程。
(3)城市適應政治經濟的發展,文化不斷發展,成為各國或各地的文化中心。
(4)城市化也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壓力,工業污染嚴重、生活壓力增大、貧富分化加劇等問題。
課后總結
板書設計
第11課 近代以來的城市化進程
一、城市化的演進
二、居住條件的改善
三、基礎設施的發展
四、城市進程中的問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孜县| 普兰县| 靖边县| 大冶市| 彰化市| 忻州市| 壶关县| 炉霍县| 尚志市| 共和县| 泰顺县| 华宁县| 北安市| 德保县| 乳源| 贡山| 汉沽区| 龙山县| 墨竹工卡县| 温泉县| 阿坝| 柯坪县| 武威市| 金堂县| 海晏县| 独山县| 西峡县| 黄浦区| 同心县| 五河县| 武威市| 瓦房店市| 通海县| 江山市| 丘北县| 翁牛特旗| 大悟县| 沁阳市| 怀宁县| 买车| 布尔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