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戰國時期的社會變化一、教學分析【教學目標】知識目標:了解鐵農具、牛耕的推廣使用,了解都江堰構造和作用,掌握商鞅變法的內容和作用。能力目標:學生通過學習社會制度的根本性變化,提高解釋歷史現象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生通過對商鞅變法的分析,認識到改革是時代的需要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會受到后世的崇敬。應該從順應歷史潮流、推動社會進步的角度去認識人生的價值。【重點難點】教學重點:鐵農具的廣泛使用,商鞅變法,都江堰的修建教學難點: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和歷史作用。二、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大家好,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7課戰國時期的社會變化。這一課主要學習三部分內容,1.戰國七雄,2.商鞅變法,3.造福千秋的都江堰。新課講授:(一)戰國七雄1.戰國七雄的由來“七雄戈戟亂如麻,四海無人得坐家。”這是唐朝詩人胡曾在《流沙》中的詩句,描述的就是東周后期戰國時期的社會狀況,這一時期戰事連綿,干戈不息,出現了七雄混戰的局面,這就是戰國七雄,他們分別是齊楚秦燕趙魏韓。要說這戰國七雄的由來,還得追溯到上一課,春秋時期,當時周天子衰微,各諸侯紛紛爭霸,經歷了近300年的紛爭,大部分小諸侯被兼并,維系周王室統治的各種制度也完全崩潰,到了戰國初年,晉國被韓趙魏三家大夫瓜分,史稱三家分晉,齊國由大夫田氏取代史稱田氏代齊,諸侯當中齊楚秦燕趙魏韓這七國的勢力較強,史稱“戰國七雄”。2.戰國七雄的地理位置對于了解戰國七雄的地理位置,我們請同學仔細觀察這張戰國形式圖,并熟記順口溜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到中間。3.比較春秋爭霸戰爭與戰國兼并戰爭4.主要戰役七雄之間的兼并戰爭連綿不斷,各諸侯的勢力此消彼長,長平之戰后,趙國元氣大傷,地處西部的秦國,逐漸成為實力最強的諸侯國,成了一家獨大的局面。造成秦國一家獨大的因素有很多,但不可忽略的是秦國的商鞅變法。(二)商鞅變法1.商鞅變法背景戰國時期,鐵制農具和牛耕的使用進一步推廣,社會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新興地主階級的勢力增強,崛起后的新興地主階級渴望獲得政治權利,于是要求變法;此外,各諸侯國君主渴求富國強兵在兼并戰爭中取得勝利,同樣要求變法,雙方面的渴求促成變法。2.商鞅變法的時間、支持者3.商鞅變法的阻力商鞅變法阻力重重,商鞅通過徙木為信取信于民,同時舌戰守舊貴族,那么為什么守舊貴族如此反對變法,我們一起來看看商鞅變法的內容。4.商鞅變法的內容 (教材35頁)5. 商鞅變法的性質商鞅變法的性質是地主階級領導的封建性質的改革。6.商鞅變法的影響使秦國的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轉承:戰國后期,秦國在改革政治和發展經濟的同時,注重興修水利。其都江堰對后世影響深遠。(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學生自主閱讀課本,回答下列問題都江堰的修建者、修建時間、地點、構造、作用師:總結,我們要掌握一個專家:李冰;三個主體工程:1.魚嘴;2.寶瓶口;3.飛沙堰;三大功能:1.防洪;2.灌溉;3.水運;一大影響:天府之國。三、板書設計四、教學反思本課為了很好地理解商鞅變法,我和學生一起對內容進行了分析(也是為了配合學生的作業)。為了讓學生能夠主動分析變法內容,我做了一些鋪墊。學生要反復看變法內容,經過學生的討論,學生能夠說出,反對變法的是舊貴族,支持變法的是士兵、農民、新興地主階級。大家通過分析對商鞅變法的內容有了初步的了解。為了進一步讓學生理解商鞅變法的意義。我引導學生逐條思考課本上商鞅變法積極影響的原因,學生再一次梳理變法內容,加深了印象和理解程度。秦國的強大并不僅僅靠商鞅變法,是幾代君王的努力,而一個巨大的水利工程的建成為秦朝的大后方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這就是都江堰的修造。這個環節學生了解到,它的修建者,以及主要的工程和作用,不做擴展,以保證課堂上能夠完成教學任務。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