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案例》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中氨基酸結構通式及氨基酸如何構成蛋白質作者:申華 單位:宜賓縣一中 郵編:644000 聯系電話:15881398795背景: 教材中“蛋白質”這一節的內容都是一個難點。首先學生對有機化學比較陌生,有機分子和無機分子的寫法上也有很大的區別,而從初中進入高中根本就沒有涉及夠有機分子,而化學科關于有機物這節的學習和生物科是完全脫節的,這也充分反映新舊教材在布局和編排上的不合理性,所以在講這節內容時,生物教師又要擔當化學教師的角色,要不然這節內容就無法上,要么就只有讓學生死記硬背。根據以往的這一節的教學經驗,常規的傳統的教法如:用模型、掛圖、講解結合的模式并不是最有效的模式。主題:那么要用什么方法才能讓老師教的輕松,學生學的更好呢?經過不斷的教的實踐,不斷的反思和總結,對于這個知識點我采用以下的方法:教師提問→學生觀察思考、回答問題、歸納→學生表演→學生再修改→最后教師歸納總結的方式,使得: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細節:首先切入主題:為什么人吃了豬肉、牛肉、雞蛋等,為什么長出來的不是豬肉、牛肉、雞蛋呢?學生思考回答。評價學生回答并補充:因為這些食品富含蛋白質,我們人體不能直接吸收,必須被人體消化成更小的分子氨基酸才能被人體吸收并重新組裝成人體自身的蛋白質,所以我們不會吃豬肉、牛肉、雞蛋而長出相同的物質。引出主題:氨基酸及其種類探究活動:讓學生仔細觀察教材所給的4種氨基酸的結構提問:1.4種氨基酸都含有哪些元素?學生回答:C、H、O、N2.4種氨基酸的相同部分是什么?學生回答:3.4種氨基酸不同部分是什么?學生回答:—H;—CH3;—CH2——CH2——CH3;—CH——CH3丨CH3給學生5分鐘時間提問。教師針對性的篩選部分有價值的問題進行回答(A、B)這些氨基酸的結構式以前沒見過,同我們以前寫的哪些為什么不同?氨基酸的結構式為什么要像教材中這樣寫呢?教師解答:先復習初中化學元素最外層電子排布(C、H、O、N)C原子最外層4個電子,還需要4個電子達到穩定結構 :C:H原子最外層1個電子,還需要1個電子達到穩定結構 H×O原子最外層6個電子,還需要2個電子達到穩定結構 : :N原子最外層5個電子,還需要3個電子達到穩定結構 :N:這些元素間可以相互共用電子對從而達到穩定結構,如CO2、H2O等提問:根據這4種元素最外層電子的排布及共用電子對的形成,氨基酸中元素與元素間的“短線”代表什么?學生回答:共用電子對(恍然大悟)教師歸納:以前我們所見過的分子式都是無機物,而氨基酸是有機物:有機物中某元素最外層差幾個電子就連接幾條“短線”,一條“短線”表示將來形成分子時可形成一個共用電子對。所以形成分子時元素與元素間的一條“短線”就表示一個共用電子對。而結構式中的角碼如:—NH2則表示某元素個數,也可以表示與其相連的元素間形成的共價鍵個數。教師復習講述后,寫幾個分子式讓學生據現學的知識判斷:如:—CH3√ CH2× CH3CH4√ CH2CH3 × CH2COOH× CH3COOH√為了讓學生學習下一知識點氨基酸形成蛋白質,可以讓學生再次仔細觀察教材20頁“思考與討論”中的幾種氨基酸,找出共同點是不同點是—R基團學生歸納氨基酸結構通式→教師糾正并總結:氨基酸結構通式:氨基酸種類:20種氨基酸不同點:—R基團不同組織學生演示:(課前選好目標,2個男生或女生,體型相差不大,班上有同卵同性別的雙胞胎更好,要求穿校服,相同鞋子、相同顏色大小的兩塊硬紙板—能完全擋住頭部)找2個男生或2女生到講臺背向大家,并把頭用紙板擋住提問:誰是誰?下面學生回答:不能辨別為什么不能區別?下面學生回答:除頭部外,其余部位均相同。相同的部位是什么?下面學生回答:軀干、四肢教師大膽類比:效果:學生反應:有趣、形象、直觀、好記。接下來:氨基酸如何構成蛋白質:教師引導:觀察教材21頁圖2—4中二肽、三肽、多肽特點及圖2—5中水是如何生成及肽鍵如何形成。學生觀察圖2—4結果:二肽由2個氨基酸構成,中間一條短線三肽由3個氨基酸構成,中間兩條短線多肽由多個氨基酸構成,中間n-1條短線學生觀察圖2—5結果:兩分子氨基酸發生反應,其中一個氨基酸的—NH2與另一個氨基酸的—COOH發生反應,此過程中—COOH基提供一個—OH,—NH2提供一個—H,—OH和—H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一分子H2O,剩下的—COO與—NH通過共用電子對連接起來構成了肽鍵(—CO——NH—)。在已有得類比的基礎上,組織學生表演:(各個同學都面對大家,手拉手排排,對應圖2—4)A組:2人手拉手排成一排B組:三人手拉手排成一排C組:多人手拉手排成一排(不少于6人)表演后學生描述A、B、C三組共同點:每排邊上的同學的一只手沒有牽在一起,而中間的同學,兩只手都被牽起來了;并且都是左手牽右手。學生歸納:手牽起的地方相對應肽鍵,未牽起的地方好比是左手—COOH,右手好比是—NH2。教師提問:肽鍵數目、脫去水分子數目、肽鏈條數及氨基酸個數間有什么關系?學生歸納:根據同學們的表演可得:肽鍵數目=脫去水分子數=氨基酸數-1教師點評、進一步用數學歸納法歸納總結:肽鍵數目=脫去水分子數=氨基酸數-肽鏈條數練習鞏固成果:現有氨基酸800個,其中—NH2808個,—COOH810個,求分別形成1條肽鏈、2條肽鏈、3條肽鏈分別脫去水分子多少個?每種情況分別含有游離(未發生反應)的—NH2和—COOH分別多少個?學生用已經學到的知識解答此題后,讓學生自己糾正評講,最后教師作出評價,給予肯定。效果及自我評價:這種類比級學生表演的方法相結合,同我以往的教學方法相比較,明顯提高了課堂的趣味性和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比我預期的想象還要好(預期是能有80%的學生在學習后能掌握,結果95%以上的學生都掌握了這兩個難點),雖然比預期好,但是只要有少數沒完全掌握就說明還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因此還要做進一步的改進、創新,讓所有的學生都學習起來輕松,愉快。結論:所以我們的教學教無常態,沒有一個固定的格式和模式,需要我們在不斷的教學過程中不斷的去發現、不斷的去總結、不斷創新,以求找到更適合自己教學和學生更好學習的方法;所以只要教學方法用得得當,課堂效率就會事半功倍,這樣教師教的容易,學生學習輕松,何樂不為呢?你也不防找一個適合你自己的教學也適合自己學生學習的方法。H2N—C—COOHHH2N—C—COOHHRH2N—C—COOHHR(頭部)(右手)H2N—C—COOH(左手)H(H中“一”看成皮帶“一”下看成是雙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