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教學設計設計理念“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課總體設計理念是新課標提出“課程內容活動化,使理論觀點與生活經驗有機結合。”突出思想政治課的“政治方向性”和“政治認同感”。故本課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學習。首先,在課堂導入環節,引導學生分享自己的夢想,培養學生積極勇敢,提高自我展示能力,課上學生根據陳薇院士的先進事跡,理解中國夢的本質,理解中國夢與個人、國家、世界的關系。其次,遵循認識的規律,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從感性直觀到理性認識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最后引導學生為自己課前的夢想制定圓夢計劃,整個設計全面貫徹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教學背景(一)思政課地位“思政課是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辦好思政課,就是要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引導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二)教學內容和地位本課內容為高中思想政治統編教材必修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第四課第 二框。在第四課“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框架下,本框題主要講了兩大問題:中國夢是什么?如何實現中國夢?具體內容包括中國夢的本質,即中國夢與人民、與每個中華兒女的夢及與世界夢的關系;實現中國夢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偉大斗爭,推進偉大事業和偉大工程;分兩步走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以及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過程中,青年學生的歷史擔當。整個第四課的三框是按照“新時代、新征程、新思想”的脈絡延續下來的,本框題屬于第二框,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通過對中國夢本質的探討,堅定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夠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三)學情分析認知特點:高一學生正處于由感性到理性的過度階段;高中學生身心迅速發展,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日漸增強,思維活躍,不喜歡被動灌輸,具有積極探究學習的潛質。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開展活動型課程,給予學生主動學習探究的機會,盡量引導他們切身體會、參與思考得出所要的結論。知識結構:我們的學生在初中階段對中國夢、初心使命、“四個偉大”、“青年興則國家興”都有一定程度的學習經驗,對于“怎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綜合思考和繼續深化學習的可能性。教學目標與重難點1.核心素養下的教學目標。(1)圍繞“中國夢是什么”的主題,通過議學情景與探究活動,解釋中國夢的內涵和本質,辨析國家夢與個人夢的關系、中國夢與世界夢的關系,論述青年學生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中的責任與擔當。公共參與。(2)“圍繞如何實現中國夢”通過觀看陳薇院士事跡,引導學生了解要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通過活動型課程引導學生堅定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政治認同。2.教學重難點。重點:理解中國夢的本質,堅定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國夢。難點:了解“四個偉大”是什么,簡單理解“四個偉大”之間的關系。【原因分析】:中國夢的本質和要求是整框的一個核心,全框內容以中國夢為骨架,理解了中國夢,其余問題也將迎刃而解。而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單元教學,闡述“新時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引領新征程”的內在邏輯,只有堅定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因此這是本框的重點,中國夢的本質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無論從理論本身還是學生實際生活情境來看,難度都比四個偉大要小得多,“四個偉大”里涉及的理論知識很多且具有很高的政治性、理論性、思想性和權威性,四者的關系更是難以理解離學生的生活實際相對較遠,故如何理解“四個偉大”是本框的一個難點。教學過程與意圖總議題:從陳薇院士的個人夢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實現?課堂導入【教師活動】:給每位同學準備一張小卡紙,讓學生在卡紙內寫下自己的夢想,可以配上多彩的手繪。【學生活動】寫出自己的夢想,向大家說出自己的夢想,并分享樹立這一夢想的原因。【設計意圖】采取課堂采訪的形式,調動課堂氣氛,從學生自身生活入手,通過學生對自己未來的夢想的暢想引向中國人的夢,感受到自己的夢與中國夢是密不可分的,從而引入本課內容。環節一 “夢”里有復興【教師活動】:PPT展示“只有創造過輝煌的民族,才能懂得復興的意義;只有經歷過苦難的民族,才對復興有如此深沉的渴望”結合這句話,談談中國夢的歷史淵源。【設計意圖】:通過課前的調查,學生對于“復興”不太理解,故通過圖片和文字創設情境探討中國夢的歷史淵源:①古代:無比輝煌(懂得了復興的意義);②近代:中國人民百折不撓、堅韌不拔為實現這個偉大夢想持續奮斗(對復興深切渴望);③現代(新時代)今天,中國人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過渡]剛才我們結合歷史知識,我們了解了中國夢的由來,那么中國夢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夢呢?如何去實現呢?接下來讓我們走進陳薇院士團隊,從陳薇院士的個人夢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實現。總議題“從陳薇院士的個人夢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實現”環節二 心中有夢想【教師活動】1.播放《陳薇:值得被14億人銘記的“抗疫”女將軍》視頻。PPT展示問題:1.她的個人夢與中國夢的關系?2.陳薇說:“一定要將病毒擋在國門之外,就只能去非洲。面對病毒,沒有國際之分,這是全人類的事情。”試述中國夢與世界夢的關系?(學生可以根據自我理解暢所欲言,如果學生將課本的相關理論都描述出來了,接下來的問題探究就簡單快速而過,如果不行,就再進一步分析關于中國夢是什么樣的。)【設計意圖】:通過播放視頻,展示國家夢的實現,依靠著個人的付出,理解個人夢與國家夢的一致性。陳薇的誓言揭示了中國夢不是關起門來做自己的“小夢”,而是一個開放、包容、共享、實現世界持久和平與共同繁榮的“大夢”,揭示中國夢與世界的關系。2.教師引導提問啟發,學生分組討論,小組展示。3.根據師生討論探究結果PPT展示中國夢是什么樣的夢。①中國夢的本質:②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人民是中國夢的主體。中國夢源于人民,歸于人民。③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華兒女的夢。③中國夢是中國人民追求幸福的夢,同世界人民的夢息息相關。思考:我們該如何實現中國夢呢?根據討論探究結果PPT展示:①人民是中國夢的主體,是中國夢的創造者,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實現。②每個人都要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偉大夢想之中,把小我融入大我,敢于有夢、勇于追夢、勤于圓夢。③同國際社會一道,將中國夢融入推動實現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世界夢之中。【過渡語】知道了中國夢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夢;是國家、民族和人民的夢;是與世界夢息息相通的夢。也就堅定了我們實現他的決心,其實這一夢想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之一,在實現這一偉大夢想的過程中有哪些具體途徑呢?我們一起接著來看共產黨員陳薇她是怎樣實現他的中國夢的。環節三 心里有信念【教師活動】PPT展示陳薇團隊研制出軍隊中國首個SARS預防生物新藥、全球首個埃博拉疫苗,踐行“守護人民健康安全是我的責任”諾言。當時的西非情況非常惡劣,醫療落后有人問她:和致死病毒零距離,你不害怕嗎?她不假思索地回答道:“穿了這身軍裝,就意味著這一切都是我該做的。”學習任務1:結合陳薇院士踐行“守護人民健康安全是我的責任”的諾言。談談你中國共產黨人人的初心和使命的理解。學習任務2:結合“四個偉大”,談談陳薇院士的“中國夢”是如何實現的?【學生活動】觀看視頻,小組討論,展示。【設計意圖】通過觀看陳薇院士研究新冠肺炎疫苗的視頻情境,理解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四個偉大”初中有所涉及,但學生不一定能準確辨別甚至理解其中的關鍵因素。通過“陳薇院士晝夜不息與毒共舞,披荊斬棘與埃博拉病毒作斗爭。研制出狙擊非典的基因工程ω干擾素、全球首個獲批新藥證書的埃博拉疫苗等情境設置,配合新時代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的商討,幫助學生明白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必須要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最終落實只有堅持黨的領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一政治認同核心素養。【教師活動】根據討論探究結果PPT展示:陳薇院士的“中國夢”,就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指引下實現,對應“偉大事業”,陳薇院士與非典、埃博拉病毒作斗爭。過程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對應“偉大斗爭",黨員陳薇自身就是一面旗幟,當時很多醫護人員都感染了瘟疫,陳薇則帶著科研隊伍,每天與病毒賽跑。她帶頭鉆進了負壓實驗室,一待就是八九個小時,不吃不喝,甚至穿上了成人尿片,對應“偉大工程”,這三個偉大都是為了實現“偉大夢想”即中國夢。從共產黨員、一面旗幟等字眼中可以看出“偉大工程”是起決定性作用的。當然,推進偉大工程,必須結合偉大斗爭、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的實踐來進行。“四個偉大”相互作用、相互貫通。環節四 未來有方向【教師活動】展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環節五 青年有行動【教師活動】PPT展示圓滿計劃,要求學生拿出課前寫下夢想的小卡片,讓學生在卡片上寫下自己的圓夢計劃,并讓學生計算自己在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和戰略安排節點時的年齡,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這一代年輕人肩負的任務。【學生活動】在自己夢想小卡片上寫下自己的圓夢計劃。把卡紙裝入信封中,在信封上寫下自己的名字,將信封投入未來信箱之中。【設計意圖】根據前面所學,同學們對中國夢的實現與自身的關系有了理解,認識到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擔當。同時,通過計算年齡這一方式, 讓學生認識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與個人的發展階段有關, 引導學生理解個人發展與國家發展的一致性, 從而培養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教師活動】總結升華,中國夢是中國共產黨人初心和使命的一部分。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作為青年一代,肩負時代責任,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廣大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弄潮兒,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教學評價1.課后發放課堂評價量化表,學生完成。2.請同學們依據對個人夢與中國夢關系的理解,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試寫一份入團志愿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