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4課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教學內容簡析:本課主要講述兩漢對內對外關系。對內,出使西域和設置西域都護;對外,打通了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建立了同歐洲國家──大秦的友好往來。教學目標:知識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張騫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對西域實行管轄、絲綢之路等基本史實,使學生初步掌握我國古代歷史上中原地區與邊疆地區的經濟文化聯系和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歷史過程。能力目標:通過對各種歷史現象的思考,培養學生的想象、理解、分析、歸納、知識遷移等能力以及組織表達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學習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走向世界之路,它是中華民族向全世界展示其偉大創造力和燦爛文明的門戶,也是古代中國得以與西方文明交融交匯、共同促進世界文明進程的合璧之路。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學習張騫為報效祖國不屈不撓、勇于冒險和開拓的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和開拓進取的意識。教學重、難點: 張騫通西域和“絲綢之路”如何正確認識絲綢之路的文化內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導入新課伴隨著悠揚的樂曲,目睹這滿目的黃沙,我們仿佛又回到了那令人魂牽夢縈的崢嶸歲月。這堂課,就讓我們翻開歷史的卷簾,拂落歲月的風塵,跟隨漢朝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張騫一起,重走絲綢之路。講授新課:1.張騫通西域(1)西域的地理位置①提出問題:西域——顧名思義就是西面的地域,那么西域到底在哪里?我們一起看圖確定一下它的地理位置。(展示西域的圖片)今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區和更遠的地區,在兩漢時被稱為西域②教師講述:西域,聽起來那是一個遙遠的、陌生的、荒涼的地方。漢朝時,對于中原人來說,就是這么一個概念。西漢初年,西域地區是怎樣的社會情況呢?小國林立,人口最多的有幾十萬,最少的不到200人。許多國家都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總結:經過文景之治,以及漢武帝的大一統,西漢國力強盛起來,漢匈的力量對比發生了很大變化,武力反擊匈奴侵擾的時機已經成熟。(2)張騫通西域漢武帝頒布《招賢令》:我大漢王朝,歷經幾代先皇的休養生息,現民殷國富,兵強馬壯。吾皇雄才大略,志在四方。為保境安民,徹底根除匈奴之患,擬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F招募有膽有識、果敢忠義之人,代表大漢王朝出使大月氏。事成之后,賞良田美宅、黃金百兩。如有勇者,速來報名,欽此!渴望為國建功立業的張騫,毅然應募。張騫是一個怎樣的人?張騫,陜西城固人,主要生活在漢景帝和漢武帝時代,因為屢立奇功,被漢武帝封為博望侯。一直以來人們對張騫的評價都是很高的。①第一次出使西域展示圖片《張騫拜別漢武帝出使西域》。提出問題:漢武帝為什么要派張騫出使西域?聯合大月氏共同夾擊匈奴在出使西域的道路上困難重重,如環境惡劣,匈奴的威脅,大月氏方位不明等。從張騫的身上你可以學到哪些優秀品質?張騫的優秀品質是有膽、有識、有行、有恒教師講述:歷經13年之久,沒有能說服大月氏國王聯合夾擊匈奴,那這次張騫出使西域有什么作用?了解到西域的地理、特產和各族人民的生活,也了解到西域各族人民很想同漢朝往來。②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衛青、霍去病大敗匈奴,取得了軍事上的絕對勝利。漢武帝派張騫再次出使西域。提出問題:這次的目的又是什么呢?進行政治和經濟的友好往來。張騫出使西域,在中國歷史上具有怎樣的重大意義?張騫通西域后,漢朝和西域的交往從此日趨頻繁。西域和中原地區之間經濟和文化上的交流,不僅豐富了各民族人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而且促進了各地經濟、文化的發展。過渡:張騫出使西域后,漢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紛紛東來,他們經過的道路逐漸繁榮起來,成為歷史上著名的商道——絲綢之路。19世紀,德國地理學家李?;舴覍⑦@條陸上交通路線稱為“絲綢之路”。2.絲綢之路(1)絲綢之路概況主要包括:名稱的由來、路線(2)近幾十年來,在我國新疆發現許多漢代的絲織品,在馬來西亞發掘出與漢代陶片紋飾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亞出土了漢代的錢幣和陶器。這些考古發現,說明了什么問題?新疆是陸上絲路的必經之地,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地處海上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從這些地方考古發掘漢代的絲織品、錢幣和陶器,不僅證實當時兩條絲綢之路的存在,而且說明當時我國的對外貿易已相當繁榮。展示圖片《海上絲綢之路》,同學們說說海上絲綢之路的路線及影響嗎?海上絲綢之路從廣東沿海的港口出發,沿著海岸線,從中南半島南下,繞過馬來半島,穿過馬六甲海峽,通往孟加拉灣沿岸,最遠抵達印度半島南端和斯里蘭卡島。海上絲綢之路開通以后,中國的絲綢源源不斷地運往東南亞和南亞地區,中國的絲織品迄今仍是中國奉獻給南亞和東南亞人民的最重要產品之一,它涵蓋了中國人民對亞洲文明的貢獻,是中華文化的象征。因此,現在仍把它說成“海上絲綢之路”。(3)絲綢之路的意義動腦筋:絲綢之路的開辟,對漢代社會有什么影響?這條中西通道在我們今天的現實生活中有什么價值和作用?影響:絲綢之路不僅僅是一條商道,它最大的貢獻在于推動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中國的造紙術、印刷術、火藥等都是由這條絲綢之路傳入西亞及歐洲。而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也是由此路傳入中國的。所以,絲綢之路是古代歷史上一條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它不僅溝通了東西方文明,而且也促成了這兩種文明的相互滲透。現今的價值和作用:這條絲綢之路,至今仍是中西方交往的一條重要通道,在我國當今的對外文化交流中仍然發揮著重大的作用,我們應該很好的加以利用。3.對西域的管理西域和漢朝之間的政治交往是如何呢?雙方互派使節,交往密切。西域各國紛紛歸附漢朝,西漢政府在公元前60年,設立西域都護,總管西域事務。③西域都護的設置展示圖片《西域都護府》:解釋:護,帶兵保衛。都,總的。西域都護負責總管西域事物。從此,今新疆地區開始隸屬中央政府,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東漢初年,匈奴分裂成南北兩部,北匈奴重新控制西域。為了恢復對西域的管轄,東漢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下面我們一起來看課文,了解班超和班超加強西域和內地的聯系做出了的貢獻。(1)班超的介紹①班超是一個怎樣的人?誰能講述班超的故事。(2)班超的貢獻提出問題:班超在西域主要有哪些活動?課堂小結這節課你都掌握了哪些內容呢?請學生歸納,教師補充課堂練習1.王之渙《涼州詞》:“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庇耖T關以西的地方在漢朝時稱為( )A.大秦 B.西域 C.安息 D.新疆 第14課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一、張騫通西域1.西域的位置 2.張騫兩次出使西域二、絲綢之路1.陸上絲綢之路 2.海上絲綢之路 3.意義三、對西域的管理1.設置西域都護府 2.班超經營西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