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課 共同關注的環境問題1.人類與環境的關系:人們在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過程中,會影響人類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環境。這種影響在自然環境的承載能力之以內,人類就能與自然環境保持相對協調的關系;當這種影響超出了自然環境的承載能力,人類與自然環境之間就會產生矛盾,出現各種各樣的環境問題。2.環境問題變化的特點:環境問題自古就有,但其具體內容隨著社會發展有所不同,影響程度和范圍也有巨大差異。3.全球性環境問題及危害:溫室效應、臭氧層破壞、酸雨、物種滅絕、土地荒漠化、森林銳減、固體廢棄物污染等,危及全人類的生存和發展。4.解決全球性的環境問題需要世界各國的通力合作。1.環境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當前的中國,正處于工業化快速發展階段,環境問題也不同程度地存在。2.我國主要的環境問題:既有生態環境問題,也有環境污染問題。內容 表現生態環境問題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是我國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環境污染問題 工業生產中的廢氣、廢水及固體廢棄物是我國面對的主要環境污染問題3.環境問題的危害:環境問題不僅危害人們的健康,制約了我國的經濟發展,還影響社會安定,成為威脅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重大問題。4.加快改善我國的生態環境(1)目的:為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2)原因①現實原因:目前,我國環境形勢依然不容樂觀,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態環境的需求,還不能得到充分的滿足。②理論原因:生態環境是生存之本、發展之源。生態環境系統為人類社會提供各種資源,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自然基礎。(課本P106)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課本P87)(3)具體措施國家角度 ①國家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并把環境保護列為基本國策 ②國家加大環境綜合治理的力度,因地制宜地進行生態環境建設 ③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④國際角度:中國還積極參與全球生態環境建設,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和引領者,主張加快構筑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共建清潔美麗的世界個人角度 自覺履行環境保護的義務,依法同破壞環境的言行作斗爭;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自覺踐行生態環境責任,選擇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注:解決環境問題對策還可以從以下角度,依法治國角度:完善立法,把環境保護納入法制化軌道;嚴格執法,嚴厲打擊破壞環境的行為;道德角度:加強宣傳,提高公民的環境保護意識;科技角度:依靠科技提高污染防治、治理能力,形成綠色發展方式等)1.環境的重要性。生態環境是生存之本、發展之源。自然環境為人類社會提供各種資源,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自然基礎。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2.公民個人為解決環境問題的主要做法。(或:從權利和義務的關系角度,談談公民個人該怎么做。)(1)積極宣傳環保,提高環保意識。(2)積極參與環保活動,自覺履行環境保護義務,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自覺踐行生態環境責任,選擇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如:做到愛護花木,植樹種草;拒絕在街頭和露天燒烤;不焚燒廢棄物;不亂扔垃圾;少坐私家車,提倡騎自行車、公交出行或步行;選購無磷洗衣粉、無氟冰箱等環保商品等。(3)依法行使監督權和建議權,依法同破壞環境的言行作斗爭。一、判斷并改錯1.環境問題包括環境污染和水土流失。2.保護環境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我們要把生態環境建設作為一切工作的中心。二、選擇題1.(金華中考)今年2月起,我省各地打響了全民參與的剿滅劣V類水攻堅戰,各級政府有“制”也有“智”,如實行河長制、實施《水環境保護條例》、采用水質檢測儀等。對此,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要實行河長責任制,人人參與 B.應發揮科技在治水過程中的重要作用C.須把水環境治理納入法治軌道 D.可通過控制污染物排放徹底剿滅劣V類水2.(2019·廣西玉林中考)如右圖漫畫給我們的啟示主要是…………………………………………………( )A.嚴格控制人口增長B.放緩經濟發展速度C.堅持綠色發展理念D.堅信人類治理能力3.2018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正式實施。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棄物和噪聲被該法列為應稅污染物。這說明我國…………………………………( )①存在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 ②堅持環境保護的基本國策③開始將環保納入法治軌道 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方略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19年2月5日電影《流浪地球》上映,電影講述了在不久的將來太陽即將毀滅,面對絕境,人類將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而目前人類面臨的現實自然環境問題有( )A.人口數量增長過快 B.環境污染依然嚴重C.和平面臨新的挑戰 D.南北差距繼續擴大5.在荒漠化地區建立人工草場;在綠洲邊緣地建設防沙林帶,綠洲內部建立農田防護網;在宜耕地區實施退耕還林、還牧;在生態環境惡劣的牧區實行禁牧。這…………( )A.說明我國已徹底解決生態環境問題B.反映我國人與環境的關系漸趨緊張C.體現因地制宜地進行生態環境建設D.說明環境問題已嚴重制約我國經濟發展6.(2019·紹興中考)紹興發展依托于綠水青山。2018年紹興市共淘汰落后產能企業348家,關停熱電企業7家,推廣新能源汽車5 026輛,打響了藍天保衛戰。這樣做……( )①是因為保護環境就是保護和發展生產力 ②表明解決環境問題是紹興當前的工作中心 ③體現了紹興努力落實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 ④體現了紹興著力追求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雙贏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讀我國江南某地土地資源構成和利用結構圖,據此回答7—8題。7.該區域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的環境問題是………………………………( )A.水土流失B.酸雨嚴重C.土壤污染D.土地鹽漬化8.為了防止區域生態進一步惡化,該地區必須……………………………………( )A.嚴格治理重污染工廠 B.實行退耕還林、退耕還草C.清理白色垃圾 D.擴大土地資源二次利用的廣度和深度三、非選擇題1.(15分)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1)漫畫反映了我們身邊仍存在哪些環境問題?(3分)材料二:世博滕頭館,笑迎天下客。央視《新聞聯播》聚焦滕頭村,重點報道了滕頭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實踐。近年來,滕頭村先后獲得“全球生態500佳”“世界十佳和諧鄉村”“上海世博會全球唯一入選鄉村”等70多項國家級以上榮譽。村里依托優美的環境,開發農業觀光、生態游和“農家樂”活動,游客踏水車、磨面粉、觀斗雞,還有采摘草莓等,增加了農民的收入。(2)運用環境的有關知識說明滕頭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的正確性。(6分)材料三:近年來,柯橋區對印染企業開展集中整治,通過“停產整治一批、整改提升一批、集聚一批”,逼迫重污染企業轉型升級;投入巨資,全面啟動印染企業“煤改氣”改造工程,告別燃煤鍋爐,使用清潔能源;實行企業環境違法記分制,凡因環境違法而扣滿12分的企業,暫扣排污許可證,并責令限期整改……藍天碧水正扮靚“美麗柯橋”。(3)材料二、三的做法對解決材料一反映的現象具有怎樣的借鑒意義?(6分)2.(14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回收可利用的垃圾,實施循環經濟是許多國家的共同選擇。目前,寧波市將生活垃圾按可回收物、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分成四類,并設置對應的藍色、綠色、紅色、黑色垃圾桶。(1)請把下列生活垃圾分類,并把它們的序號歸入各種顏色的垃圾桶中。(4分)①玻璃 ②果皮 ③餐巾紙 ④剩菜 ⑤廢燈管 ⑥舊報紙 ⑦過期藥品 ⑧礦泉水瓶材料二:閱讀“全國生活垃圾清運量”和“2017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情況”圖表。圖1 全國生活垃圾清運量 圖2 2017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情況(2)請分別指出我國生活垃圾產生的趨勢及處理的主要方法。并結合上述兩則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我國實施垃圾分類的必要性。(6分)材料三:某班舉行“垃圾分類·誰的責任”主題班會,小寧和小甬發表了自己的觀點。(3)假如你是班級中的一員,請你發表自己的觀點,并說明理由。(4分)參考答案第三課 共同關注的環境問題一、判斷并改錯1.錯。環境問題包括環境污染和生態環境破壞。2.錯。保護環境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我們要因地制宜地進行生態環境建設。我國一切工作的中心是經濟建設。二、選擇題1.D 2.C 3.C 4.B 5.C 6.C 7.A 8.B三、非選擇題1.(1)大氣污染、水污染、生態環境遭到破壞。(2)生態環境是生存之本、發展之源。生態環境系統為人類社會提供各種資源,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自然基礎。(2分)滕頭村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保護“綠水青山”,加強生態環境建設,(2分)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實現了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2分)(3)遵循新發展理念,協調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走全面、可持續的發展道路;深化改革,努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加大投入,依靠科技進步,倡導清潔生產,降低污染物排放;加強環境法治建設,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各種污染環境的違法行為。(任寫三點,其余言之有理亦可)2.(1)藍桶:①⑥⑧ 綠桶:②④ 紅桶:⑤⑦ 黑桶:③(2)趨勢:我國生活垃圾的總量逐年增加。(1分) 處理的主要方法:填埋、焚燒。(1分) 必要性:自然資源是人類安身立命的基本條件。生態環境是生存之本、發展之源。生態環境系統為人類社會提供各種資源,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自然基礎。垃圾總量大、增長快,垃圾分類處理,把可回收垃圾利用起來,提高了資源利用率(或:資源化);使垃圾總量減少(或:減量化);使填埋、焚燒量減少,從而減少對環境的影響(或:減少對土地的侵占,減少對土壤、水體、空氣的污染等;或:無害化)。(4分)(3)示例一:垃圾分類是公民的責任。做好垃圾的分類投放是公民的義務。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產生的垃圾負責任。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離不開我們每個人的參與和努力。只有人人關心并參與垃圾分類工作,才能使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等。(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二:垃圾分類是政府的責任。政府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人們的社會生活需要政府管理。所以政府對垃圾分類要認真規劃,宣傳教育,落實相關法律法規,監督實施,強制執行等。(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三:垃圾分類既需要公民積極參與,也需要政府有所作為。(理由參照上述答案,其他觀點言之有理也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