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節 應對我國的資源問題1.我國的資源特點資源國情 影響及舉例①我國自然資源總量豐富,種類相當齊全。(資源大國)但我國人口眾多,自然資源的人均占有量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資源小國) 影響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制約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②我國自然資源的空間分布是不均衡的 影響:這種不均衡對工農業生產的布局和區域經濟的發展都會產生重大影響。A.如我國礦產資源相對集中,有利于在資源集中地區大規模開采,形成全國性的重要礦產基地。B.但我國礦產資源分布不均,很多資源富集地的資源消耗能力有限,而有些儲量較少的地區對資源的需求量很大 舉例:我國的煤炭資源主要分布在北方,如山西、陜西、內蒙古等省區;油氣資源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區的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北方地區和四川盆地2.我國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情況(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措施)(1)我國實施了自然資源的跨區域調配工程。資源的合理開發、調配,對平衡自然資源空間分布不均,緩解區域自然資源短缺起著重大作用。例:西氣東輸工程實施(見下表):含義、做法 西氣東輸工程,就是把西部地區豐富的天然氣資源調往能源相對短缺的東部地區意義 工程的實施,不僅帶動了西部地區的資源開發,還滿足了東部地區的能源需求,同時促進了東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2)立足自身的自然特點和優勢,因地制宜地合理開發利用資源,尋求合理開發利用資源的方式是一條可行的出路。區域的發展要充分考慮本身的資源條件,按照資源狀況統籌社會發展的總體布局。促使各地積極建立開發利用資源的不同模式,形成各展所長、優勢互補的區域發展特色。(3)依靠科技,“開源”與“節流”是解決資源短缺的重要措施。具體做法 意義“開源” 我國積極開發利用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在安全的前提下穩步發展核能 在自然資源的“開源”與“節流”過程中,科學技術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不僅可以擴大資源開發的范圍和種類,增加自然資源的探明儲量,還能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節流” 節約和合理利用資源,建立以節水、節能、節材為中心的工農業生產和城鄉居民生活服務體系(4)資源短缺嚴重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步伐,我國把節約資源列為一項基本國策。(注:從依法治國角度:完善立法,把節約資源納入法治化軌道;嚴格執法,嚴厲打擊浪費;從道德角度:加強宣傳,提高公民的人均意識和節約意識;個人角度:自覺履行節約資源的義務,依法同破壞環境、浪費資源的言行作斗爭;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自覺踐行節約資源責任,選擇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等。)1.在資源問題上,青少年該怎么做?(日常生活中,我們如何做到“開源”與“節流”?)(1)樹立資源節約意識和人均觀念,宣傳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2)遵守有關資源的法律法規,依法行使建議權和監督權,善于與破壞資源的行為作斗爭。(3)自覺履行節約資源的義務,減少浪費。具體的做法如:居家:①一水多用;②隨手關燈;③垃圾分類投放;④使用節能燈具;⑤少用一次性筷子等。學習:①雙面使用草稿紙;②課本循環使用等。消費:①購物使用布袋;②拒絕過度包裝等。出行:①多坐公交車;②多步行;③騎自行車等。2.我國人口問題與資源問題的關系。我國的人口問題 影響(與資源問題的關系)人口數量大 人口數量過多直接導致資源人均占有量少人口素質低 人口素質的高低影響著資源利用率,資源利用率低,破壞和浪費嚴重一、判斷并改錯 資源的跨區域調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的資源短缺問題。二、選擇題1.(溫州中考)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俗稱“可燃冰”)已經試采成功??扇急哂腥紵蹈摺Σ亓看蠛偷臀廴镜忍攸c。未來可燃冰的開發和利用將…………………………( )①降低生產與生活對資源的需求 ②擴展我國自然資源的開發范圍③緩解我國自然資源的短缺問題 ④改變我國資源分布不平衡的狀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觀察右邊曲線圖,據此回答2—3題。2.(金華中考)下列對圖中信息解讀正確的是…………………………………………( )A.國有經濟地位日益鞏固B.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消失C.能源的利用率不斷提高D.科技水平位居世界前列3.(金華中考)圖中信息啟示我們,“十三五”期間,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進一步( )①改革經濟體制,追求高速發展 ②統籌城鄉經濟,促進協調發展③建設生態文明,倡導綠色發展 ④堅持科教興國,推進創新發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手機刷一刷,就能領到一卷垃圾袋,掃一掃袋上的專屬二維碼,就能實現垃圾投放源頭追溯,讓村民相互監督垃圾分類情況,助推農村環境變美,美麗經濟崛起。”這是浙江省向全國推廣的垃圾分類智能化管理經驗。這啟示我們生態文明建設要……………( )A.教育優先,科教興國 B.勤儉自強,勇擔責任C.依靠科技,共治共享 D.道德自律,開放發展5.(紹興中考)陸域狹小、資源短缺的浙江,擁有的海島風能、潮汐能、波浪能的蘊藏量卻均居全國前列。因此,開發利用海洋能源有利于浙江………………………………( )①節能減排,保護環境 ②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③因地制宜,海陸互補 ④增加資源總量,擴大海域面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2019·江蘇鎮江中考)稀土是一種廣泛用于高科技領域的戰略資源。由于粗放式的開發,中國的稀土儲量已從約30年前接近全球總量的90%,急劇下降到目前的不及37%。這說明…………………………………………………………………………………………( )A.我國的自然資源總量大 B.我國資源種類單一C.我國人均占有資源量低 D.要合理利用資源7右邊的漫畫告訴我們…………………………………( )①耕地資源不可再生,要倍加珍惜?、诒仨氁獔猿止澕s資源的基本國策?、畚覈嬖诟刭Y源遭破壞的現象 ④資源的開發要兼顧代際間的公正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三、非選擇題1.(14分)水,是人類生命的源泉。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目前,在我國655個城市中,有近400個城市缺水,約200個城市嚴重缺水,特別是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用水消耗的大量增加,我國水資源形勢將更加嚴峻。而一些工業排污,造成有水難喝。材料二:觀察漫畫與圖片:“熟視無睹”和“有水難喝”。(1)兩則材料分別說明了什么問題?(4分)(2)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產生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4分)【相關鏈接】某市發電廠積極探索海水淡化工程,開辟了工業用水新來源;某污水處理廠正在建設區域污水回用系統工程,污水經過處理后可廣泛用于建筑、農業、城市景觀等領域;2019年7月7日,住建部公布將在全國46個重點城市推行垃圾分類。46個重點城市中的北京、上海、太原、長春、杭州、寧波、廣州、宜春、銀川九個城市已出臺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明確將垃圾分類納入法治框架,其中北京是首個立法城市。(3)綜合以上材料,根據【相關鏈接】及所學知識談一談為解決材料中反映的資源問題可以采取哪些舉措?(6分)2.(12分)某校志愿者開展“垃圾分類,你我同行”暑期實踐活動,他們通過走訪垃圾中轉站、發放調查問卷、網絡學習等形式,得到了以下材料:材料一:35.77%的受訪者會在家里做好垃圾分類,44.53%的受訪者偶爾進行垃圾分類,19.7%的受訪者不做垃圾分類。材料二:回收1噸廢塑料可提煉600公斤柴油;回收1 500噸廢紙,可免于砍伐用于生產1 200噸紙的林木。通過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可以減少約35%的垃圾處理量,從而減少生活垃圾焚燒、填埋過程中產生的空氣和水體污染。(1)結合上述材料,運用所學知識,說明實施垃圾分類的現狀以及開展垃圾分類的意義。(6分)材料三:2019年1月31日,上海市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該條例于7月1日起施行。為確保條例落實,上海市加大了執法力度,7月以來,上海垃圾分類執法出動近7萬人次,檢查了10 474個小區,50 912家賓館、商場、餐飲單位等經營場所,672家生活垃圾收集、運輸單位;上海市政府開展廣泛的教育引導工作,在全社會孕育垃圾分類新時尚,讓廣大人民群眾認識到實行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讓更多人行動起來,自覺培養垃圾分類的好習慣。(2)上海市的做法對我國加快垃圾分類的落實落地有何借鑒意義?(6分)參考答案第2節 應對我國的資源問題一、判斷并改錯錯。資源的跨區域調配對緩解區域自然資源短缺起到重大作用。二、選擇題1.C 2.C 3.D 4.C 5.A 6.D 7.B三、非選擇題1.(1)材料一說明我國絕大部分城市嚴重缺水、水資源形勢嚴峻。(2分) 材料二說明水資源浪費和受污染嚴重。(2分)(2)原因: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的發展,用水量越來越多;公民和企業缺乏環保、節約意識;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監管不力,生活和工業廢水排放沒有規范,沒有形成良好的環保習慣和社會氛圍。(任意兩點即可)(3)國家加大立法,把節約資源納入法治化的軌道;企業在解決水資源問題中,因地制宜地利用水資源,積極運用科學技術實現“開源”與“節流”,擴展水資源的開發范圍,加強水資源的二次利用;公民要提高節約意識,節能減排,養成低碳生活方式,積極同浪費資源的行為作斗爭。(國家、公民、企業各一點,每點2分)2.(1)現狀:大部分居民的垃圾分類處理意識不強,不利于資源的節約和環境的保護。(2分) 意義: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自然資源是人類安身立命的基本條件。生態環境系統為人類社會提供各種資源,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自然基礎。垃圾分類回收既保護了環境,又有利于資源的充分利用;有利于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促進人與自然的協調,推動整個社會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4分)(2)①“表決通過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 體現了要把垃圾分類納入法治的軌道上來;②垃圾分類要“開展廣泛的教育引導工作,讓更多人行動起來,自覺培養垃圾分類的好習慣”體現了上海市政府做好垃圾分類宣傳工作,營造良好的垃圾分類社會氛圍,讓上海市民把垃圾分類的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不結合材料,扣1分,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