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新文化運動 》教學設計所屬學科 文科組 執教教師 黃芬蘭課程內容 第12課新文化運動 課程學時 1教學班級 801 上課時間 2020-11-4教學目標:教學重點: 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及其意義。教學難點: 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歷史背景。教學準備:PPT課件 課前預習導學案 視頻穿插課堂二、教學目標的制定依據 1、教材分析:《新文化運動》是八年級上冊第12課的 內容,主要講述了新文化運動的背景、興起、內容及其 意義等方面的知識。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科學” 兩大旗幟,斗爭矛頭直指封建專制賴以生存的封建文 化,動搖了封建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 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新文化運動既是中國近代 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運動,也是一場文學革命,為隨 后爆發的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學生分析:本班學生個性普遍突出、興趣廣泛、思維活躍,喜歡質疑,他們正處于形成思維邏輯向思維邏輯的過渡階段。有了前面知識的累計,學生對歷史知識也有了一定的掌握,但本班學生比較沉悶,興趣雖然廣泛,課上討論氛圍不強。因此,得加強教學手段,我對本節課設置了視頻觀看、討論、學生表演對話等方式,讓學生在活動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新文化運動興起的原因、內容和意義,激起興趣,并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遷移和深化,以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問題設置導入互動新授課堂小結作業測驗 導入新課以下口號(主張)分別是哪一派別提出來的?出現在哪一運動(革命)中? 這些運動的結果如何?從中你有何感想?教師講解:資本主義道路在近代中國行不通。不觸動封建制度的根基是不可能挽救中國危亡的。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認識到僅有制度革新不能挽救民族危亡,必須啟發民智,徹底蕩滌封建舊思想的毒害,進行一場思想文化領域的革新運動,而這場革新運動就是新文化運動。(導入新課,板書課題)互動新授解決課前預習導學案【課前預習】一、新文化運動的興起1、背景:新舊思潮發生激烈沖突。(自由平等博愛的資產階級思想與尊孔復古思想)2、時間: 年3、主要代表人物:陳獨秀、 、魯迅、 、蔡元培等。4、興起的標志:陳獨秀《 》的發表5、主要陣地:《新青年》和 二、新文化運動的內容與意義1、斗爭指向:孔孟之道2、指導思想(口號和旗幟):“ ”(德先生)“ ”(賽先生)3、內容:抨擊 ;提倡 ;倡導 。 4、性質:一次偉大的 運動。5、意義(評價):新文化運動動搖了 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為隨后爆發的 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盡管新文化運動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看法帶有一定的 ,它仍然是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新文化運動興起的原因(板書或多媒體展示)教師通過課件展示三組材料:材料一:民國初建,百姓起初歡呼雀躍,許多人家的門口上都貼著“民國萬歲,天下太平”的對聯。旋即,軍閥混戰,政治黑暗,苛捐雜稅多如牛毛,民不聊生,對聯遂改為“民國萬稅,天下太貧”。材料二: 6月實業發展統計,1914年7月到1915年6月,實業廠礦增加70家,民族企業發展勢頭良好,國內各階層掀起支持國貨運動和實業救國運動。材料三“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凱復辟帝制,使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認識到我們中國多數國民口里雖然不反對共和,腦子里實在是裝滿了帝制時代的舊思想,如今要鞏固共和,非先將國民腦子里……的舊思想,一一洗刷干凈不可。” ---陳獨秀教師過渡:面對當時中國政治、經濟、思想等方面的社會現狀,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如何同袁世凱和封建舊思想、舊文化作斗爭呢?興起的時間:興起的標志:代表人物(觀看視頻了解他們的思想主張):主要陣地:教師設疑:北京大學為什么會成為新文化運動的活動基地?P57 閱讀相關史事和人物掃描教師總結:這主要是與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 先生有關。蔡元培在1916年出任北京大學校長之后,著力營造“兼容并包”和“息 想自由”的學術研究氛圍,聘請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學者到北京大學任教,使得 北京大學不僅成為人才鼎盛、學術興旺的全國最高學府,也成為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大本營。新文化運動的內容(板書或多媒體展示)教師出示材料:西洋人因為擁護德、賽兩先生,鬧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賽兩先生才漸漸從黑暗中把他們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藝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 陳獨秀1、德先生和賽先生是什么?新文化運動的內容有哪些呢?新文化運動的口號又是什么?(小組討論)2、新文化運動的內容是什么?(1)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2)提倡民主與科學(3)推倒舊文學,建設新文學,倡導白話文教師補充:新文化運動是沿著兩條主線展開的。一條是思想戰線,一條是文學戰線。兩條戰線交織進行,因而它既是一場思想革命也是一場文學革命。因此,在概括內容時,要分開敘述。(1)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教師設疑:為什么新文化運動把斗爭的目標首先指向了舊道德與舊文化?20世紀初的中國,是什么主導了國民的靈魂?教師展示材料:四個鏡頭和三綱五常教師總結:歷代統治者以儒家傳統文化束縛人們的思想。而 魯迅則在《狂人日記》中以新文化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號召人們起來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會。提倡新道德,明確新道德:男女平等、個性解放等有關人權自由的西方道德思想。提倡民主與科學1、新文化運動的口號是什么?教師補充:德賽兩先生就是民主與科學,明確民主與科學的內容。(3)推倒舊文學,建設新文學,倡導白話文教師解釋:1917年胡適主張以白話文作為新文學的語言,強調寫文章須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無病之呻吟。1917年2月陳獨秀發表《文學革命論》。主張推倒舊文學,建設新文學。1、20世紀20年代,胡適在北大任教時,對白話文大加稱贊,引起部分學生的反對。以下是胡適與學生間的一段對話。(學生表演對話)新文化運動的意義教師展示三則材料:材料一: “我沒見過他,怎么能愛他?我沒有愛他,又怎么能嫁他?這簡直是一件買賣,拿人去當牛馬罷了。我要保全我的人格,還怎么能承認什么禮教呢?——1919年的《新詩年選》摘錄:《自覺的女子》 材料二:聚集在《新青年》周圍的知識分子的重要性是很難估價的。他們的著作鑄成了一代年輕學生的信仰和態度。1919年五四運動后,這些學生是政治上的主力軍,并成為現代中國革命的領導者。——美國學者莫里斯錢玄同主張:“唯有將中國書籍一概束之高閣法才能避免‘中毒’,要‘剿滅’中國文化,‘廢滅’漢文,采用西方語言。”1、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該如何評價新文化運動呢?積極性:局限性:2、新文化運動的性質是什么?3、思考: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傳統文化?(小組討論)4、新文化運動“新”在哪里?(小組討論)教師總結:“新文化運動是人的運動”,“一個民族的覺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覺醒”。 課堂總結下面給同學們幾分鐘的時間,根據老師的提示,對本節課做一個總結。作業練習1.中國近代史上曾有過一場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這場運動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像漫漫黑夜中的一道閃電,猛烈沖擊著封建專制思想。這場運動是( )A.洋務運動 B.維新變法運動 C.新文化運動 D.五四運動2.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刊物,并在創刊號上發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響了新文化運動的號角。這里的“刊物”指的是 ( )A.《民報》 B.《青年雜志》 C.《時務報》 D.《國聞報》 1.學生回答:(地主階級)洋務派,洋務運動;(資產階級)維新派,戊戌變法(維新變法);(資產階級)革命派,辛亥革命。結果:都失敗了學生回答課前預習知識點學生閱讀材料,從政治、經濟、思想三方面整理答案并回答。4.學生閱讀課本P56,找到相應的知識點。5.學生閱讀課本相關史事和人物掃描,回答問題。6.閱讀課本找到相關知識點,概括總結并回答內容。7.學生根據材料思考問題,回答問題。8.學生回答:民主與科學9.學生表演,并回答白話文和文言文的特點。10.學生討論回答問題。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