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9課 辛亥革命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萍瀏醴起義、安慶起義、廣西起義、廣州起義、武昌起義;知道徐錫麟、秋瑾以及“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跡;理解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過程與方法】 通過圖片、文字、視頻資料,讓學生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跡;通過歷史史料的解讀與分析,培養學生解讀歷史問題的能力,從而讓學生全面的認識和看待歷史事件。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對革命烈士英雄人物事跡的講述,讓學生認識到中國人為民族獨立、解放而不屈努力的奮斗精神,從而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為國家挺身而出的理念! 二、重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教學難點】 理解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三、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出示材料:“歷史不會忘記,100多年前,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孫中山先生,以當時留日中國學生等為骨干組建中國同盟會,毅然發動和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打開了中國進步的閘門,點燃了振興中華的希望。” ——習近平 【新課設計】 回憶:19世紀末,當越來越多的人希冀通過改良的方式拯救祖國于危亡之時,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先行者開始了革命救國的偉大嘗試,根據上節課學習,回憶孫中山先生為革命做了哪些準備?(學生回答) 宣傳革命思想、成立興中會、成立同盟會 中國同盟會成立后,革命運動的發展形勢一日千里!革命救國逐漸成為時代主旋律,以孫中山、黃興等人為代表的革命志士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反清斗爭!請同學們根據教材P42、P43頁文字,完成以下表格 一、革命志士的奮斗 起義名稱時間領導人結果或意義萍瀏醴起義1906年冬劉道一、蔡紹南失敗,但同盟會的聲望由此大振安慶起義1907年夏徐錫麟徐錫麟死難,秋瑾被捕遇難廣西起義1907年孫中山、黃興奪取鎮南關,最后失敗黃花山崗起義1910年黃興等人雖然失敗,但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斗志觀看剪輯視頻“革命志士的奮斗” 出示材料: 材料一:徐錫麟臨刑前,他神色自若地說:“功名富貴,非所快意,今日得此,死且不悔矣!”終年34歲。 材料二:黃興致絕筆書于孫中山及南洋同志說:“本日馳赴陣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殺賊。書此以當絕筆。” 材料三: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汝體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汝其勿悲! ——林覺民《與妻書》 材料四:然是役也,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含悲,風云因而變色。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怨憤所積,如怒濤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載而武昌之革命以成。則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革命之役并壽。 —— 孫中山 通過以上材料,感悟革命志士的精神,分析同盟會領導的革命斗爭的意義! (1)革命黨人不屈不撓的精神和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斗志,也推動全國革命高潮的更快到來。 (2)起義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清朝統治,為后來武昌起義一舉成功準備了條件(黃花崗起義的意義) 二、武昌起義 學生根據教材44頁內容完成以下內容 武昌起義時間、主力、過程、結果 (學生回答) 出示辛亥革命形勢圖,直觀感受武昌起義后的全國形勢,提問:為什么武昌起義會成功? (1)同盟會前期起義做鋪墊 (2)清政府統治腐敗不得人心 (3)四川保路運動 三、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 出示材料: 材料一: “一旦共和以后,君主便不再具有至高無上的尊嚴,加上革命家們對君主日夜痛詆,君主在國民心中已經毫無之前的神圣。倘若再返帝政,豈不是從豬圈中將木偶泥雕重新取回?失敗是必然的。” ——梁啟超《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 材料二: 1912~1919年,中國新建廠礦企業達470多家,投資近1億元,加上原有擴建新增資本達1.3億元以上,相當于革命前50年的投資總額。 ──嚴中平《中國近代經濟史資料》 材料三:服飾、習俗等的變化 通過以上材料,總結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 ①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 ②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③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民主共和),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 ④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材料:1913年,某身著日式服裝的革命黨人途遇一老農,老農詢問其國籍,某稱“予中華民國人也”。老農“忽作驚狀,似絕不解中華民國為何物者,”當被告知亦為中華民國人時,老農茫然惶然,連聲說:“我非革命黨,我非中華民國人。” 以上材料說明了什么?(引入下一課) 觀看剪輯視頻《錯位時空》,引導學生珍惜今天幸福生活,并且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