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綜合實踐活動指導四年級《我的新發現》教學設計課題 《我的新發現》 單元 第一單元 學科 綜合實踐活動指導 年級 四年級學習目標 1.通過觀察,交流故事,學會關注眼前的事物,學會發現問題的方法2.通過交流學習,能夠舉一反三尋找生活中的新發現,培養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3.通過示范指導,學會討論驗證問題的方法,完成整個發現過程。重點 通過觀察,交流故事,在教師的引導下,關注眼前的事物,學會發現問題的方法難點 通過交流學習,能夠舉一反三尋找生活中的新發現,培養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案例分析閱讀牛頓和雅各布的故事從這兩個案例中我們能得出什么結論?科學家善于思考,善于發現。新發現一定是科學家的專利嗎? 作為普通人可不可有新的發現? 在習以為常的生活或司空見慣的現象中就藏著許多鮮為人知的秘密,需要我們用心去發現。 學生思考回答 通過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引入新課講授新課 1.學習目標 (1).通過觀察,交流故事學會關注眼前的事物,學會發現問題的方法 (2).通過交流學習,能夠舉一反三尋找生活中的新發現,培養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3).通過示范指導,學會討論驗證問題的方法,完成整個發現過程。 2. 實驗探究:雞蛋遇到醋(1).準備實驗用品:白醋、生雞蛋、玻璃杯。 (2).實驗步驟:首先把白醋裝入玻璃杯中,再把雞蛋放進去,記得要注意觀察雞蛋放進白醋后的變化。2-3天后,小心地把雞蛋從醋里拿出來,沖洗干凈,把蛋放在燈光下觀察。 (3).實驗結論匯報。 3.(1)實驗當天看到的現象: 有氣泡產生 (2)2~3天后看到的現象: 冒泡停止,蛋殼表面變軟 (3)我的發現:蛋殼中有碳酸,遇到醋會發生化學反應,慢慢地把雞蛋殼溶解了,那些氣泡是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4.請你思考:我們在平時中需要做什么才能有新的發現? (1)要細心,要有敏銳的觀察力 (2)要勤于思考,敢于提出問題(3)要有求知探索的精神5.排一排通過實驗,你一定很想給探索者們點贊吧。其實他們的發現之旅也是有一定規律的,請給他們的發現過程排一排順序。(觀察現象)(嘗試驗證)(解決問題)(提出問題) 6.收集一些關于科學家發明家的故事,和同學們一起分享。 富蘭克林和魯班的故事7.提問與發散 生活中處處可以有發現,讓我們從觀察身邊的事物開始學會提問。 (1)很多蘋果為什么一半紅一半黃? (2)表皮帶斑點的蘋果為什么更甜? (3)為什么切開的蘋果放久了會發黃? 日照多的一面紅受太陽光照射太多。光照強的自然甜 植物細胞中的酚類物質便在酚酶的作用下,與空氣中的氧化合,產生大量的醌類物質,導致蘋果變黃。(4)左邊的那排樹為什么一起向右傾斜? 受光照與風向的影響導致的 8.提問與發散 生活中你還關注過哪些現象?產生了什么疑問? (1)、為什么放在室內的花會伸向陽臺生長 (2)、 為什么小雞不尿尿? ( 3)、為什么花的顏色會是五顏六色的呢? (4)、為什么會有黑天和白天之分? (5)、螞蟻為什么不迷路? (6)、小鳥為什么飛得再遠也會找到自己的家。 9.閱讀與思考 同學們,提出問題只是發現的第一步。聽老師講講湖北監利縣黃欲口鎮中心小學聶利同學的發現故事吧,也許能給你啟示。 《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動發聲》10.實踐與記錄聽了聶利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尋找問題的答案。 聶利的故事,告訴我們應該轉變學習方式,從課堂走向課外,從生活走向物理,要善于觀察,敢于發問,向權威挑戰,勇于創新,并能通過實驗來探究問題,獲得進步提升。發現問題-- 提出假設和猜想---設計探究方案--進行實驗—得出結論。 11.分享與評價你一定也經歷了不平凡的發現之旅。瞧,大家已經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了你!請大膽走上演講臺,把你的故事分享給大家,大家會為你點贊哦! 聲音響亮:點贊數( ); 描述清晰:點贊數( ); 發現有趣:點錯數( ); 方法得當:點贊數( ); 堅持不懈:點贊教( )。 12.我的新發現一: 用照片、圖畫或文字等你喜歡的方式記錄你的新發現。 壁虎斷尾自救 螳螂吃公螳螂 蜜蜂蜇人后死亡 13思考:怎樣把發現精神運用到平時的學習中去? 我們平時要善于學習,要有善于發現的精神,不斷的發掘自身的潛能。 學生讀目標學生實驗學生回答學生總結學生回答閱讀故事學生談身邊的例子學生回答學生回答學生思考學生回答 通過實驗激發學習熱情回答問題找出發現的樂趣通過學習知道發現的過程通過發現身邊的現象,找到發現的樂趣進一步發現身邊的例子感染自己,善于發現大膽地表現自己通過身邊的發現,學習知道善于新發現實際事例展示通過觀察發現問題作業布置 1.周末和爸爸媽媽一起收看CCTV-10的《探索·發現》節目。 2.收集一些關于科學家發明、發現的故事,和同學們一起分享。 鞏固知識課堂小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了解到生活中有許多待我們發現的地方,我們要初步學會提出各種問題,培養自己善于發現的習慣,學會簡單的發現方法,提高學生綜合、全面地思考問題的能力。板書 我的新發現 一、收集與討論 二、提問與發散 三、實踐與記錄 四、分享與評價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3張PPT)我的新發現綜合實踐活動指導 四年級上新知導入1666年秋天的一個傍晚,牛頓坐在花園的蘋果樹下,正在考慮一個運動的問題。忽然一只熟透的蘋果掉了下來,正好落在牛頓的前面。這只蘋果引起了牛頓的注意。他想,蘋果為什么不向天上飛,也不向前后左右落,而偏偏垂直地落到地上呢?肯定是地球在吸引它。既然地球能吸引離地面這么高的蘋果樹上的蘋果,那它也肯定在吸引著月亮。于是,牛頓就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新知導入丹麥物理學家雅各布博爾有一天不小心打破了一只花瓶,他沒有一味地嘆息,而是彎腰拾起碎片,小心翼翼地收集在一起,然后把它們按大小分類稱量,發現:10-100克的最少,0.1-10克的最多,同時它們之間關系表現為一定的統一倍數關系。于是他開始利用這些規律來修復文物,給考古研究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新知導入從這兩個案例中我們能得出什么結論?科學家善于思考,善于發現。新發現一定是科學家的專利嗎?在習以為常的生活或司空見慣的現象中就藏著許多鮮為人知的秘密,需要我們用心去發現。作為普通人可不可有新的發現?新知講解學習目標1.通過觀察,交流故事學會關注眼前的事物,學會發現問題的方法2.通過交流學習,能夠舉一反三尋找生活中的新發現,培養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3.通過示范指導,學會討論驗證問題的方法,完成整個發現過程。新知講解1.準備實驗用品:白醋、生雞蛋、玻璃杯。2.實驗步驟:首先把白醋裝入玻璃杯中,再把雞蛋放進去,記得要主意觀察雞蛋放進白醋后的變化。2-3天后,小心地把雞蛋從醋里拿出來,沖洗干凈,把蛋放在燈光下觀察。3.實驗結論匯報。實驗探究:雞蛋遇到醋新知講解(1)實驗當天看到的現象:有氣泡產生(2)2~3天后看到的現象:冒泡停止,蛋殼表面變軟(3)我的發現:實驗探究:雞蛋遇到醋蛋殼中有碳酸,遇到醋會發生化學反應,慢慢地把雞蛋殼溶解了,那些氣泡是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新知講解請你思考:我們在平時中需要做什么才能有新的發現?(1)要細心,要有敏銳的觀察力(2)要勤于思考,敢于提出問題(3)要有求知探索的精神新知講解(觀察現象)(嘗試驗證)(解決問題)(提出問題)( ) ( ) ( ) ( )通過實驗,你一定很想給探索者們點贊吧。其實他們的發現之旅也是有一定規律的,請給他們的發現過程排一排順序。1432排一排新知講解收集一些關于科學家發明家的故事,和同學們一起分享。收集與分享1752年,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用綢子做了一個風箏,并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天氣里用麻線把風箏放上天空,麻線下端系了一把金屬鑰匙,當雨水把麻線澆濕以后就變成了導電體。這時,他把手靠近鑰匙,突然看到電火花在鑰匙和手指之間跳過,同時,手指感到一陣刺痛。這個實驗證明了天空中打雷實際上就是一種大規模的放電現象。由此,使富蘭克林想到,如果在高大的建筑物上裝一根金屬導線,導線下端接地,根據尖端放電的原理,就可避免建筑物遭到雷擊的危險。這就導致了避雷針的發明。由于避雷針的發明,人類生活的世界就多了幾分安全。新知講解有一次魯班進深山砍樹木時,一不留意,腳下一滑,手被一種野草的葉子劃破了,滲出血來,他摘下葉片輕輕一摸,原先葉子兩邊長著鋒利的齒,他用這些密密的小齒在手背上輕輕一劃,居然割開了一道口子。他的手就是被這些小齒劃破的,他還看到在一棵野草上有條大蝗蟲,兩個大板牙上也排列著許多小齒,所以能很快地磨碎葉片。魯班就從這兩件事上得到了啟發。他想,要是這樣齒狀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鋸斷樹木了嗎!于是,他經過多次試驗,最后發明了鋒利的鋸子,大大提高了工效。魯班給這種新發明的工具起了一個名字,叫做“鋸”。收集與分享新知講解生活中處處可以有發現,讓我們從觀察身邊的事物開始學會提問。(1)很多蘋果為什么一半紅一半黃?(2)表皮帶斑點的蘋果為什么更甜?(3)為什么切開的蘋果放久了會發黃?(4)左邊的那排樹為什么一起向右傾斜?日照多的一面紅接受太陽光照射太多。光照強的自然甜植物細胞中的酚類物質便在酚酶的作用下,與空氣中的氧化合,產生大量的醌類物質,導致蘋果變黃。受光照與風向的影響導致的提問與發散新知講解生活中你還關注過哪些現象?產生了什么疑問?(1)、為什么放在室內的花會伸向陽臺生長 (2)、 為什么小雞不尿尿?( 3)、為什么花的顏色會是五顏六色的呢?(4)、為什么會有黑天和白天之分?(5)、螞蟻為什么不迷路?(6)、小鳥為什么飛得再遠也會找到自己的家。提問與發散新知講解《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動發聲》閱讀與思考2003年,就讀于監利縣黃歇口鎮中心小學的小聶利,偶然發現蜜蜂不靠雙翅振動依然可發出嗡嗡聲音,于是她對書本上“蜜蜂靠翅膀振動發聲”的觀點提出質疑。經過反復的實驗后,聶利認定,蜜蜂真正發聲器應該是雙翅根部下的兩個小黑點,并撰寫出科學小論文《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動發聲》。 2003年,聶利的論文獲第十八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銀獎、高士其科技創新獎,同時還獲得第六屆宋慶齡獎學金。同年,聶利被武漢某媒體評為“武漢十大年度人物”。新知講解聽了聶利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尋找問題的答案。實踐與記錄聶利的故事,告訴我們應該轉變學習方式,從課堂走向課外,從生活走向物理,要善于觀察,敢于發問,向權威挑戰,勇于創新,并能通過實驗來探究問題,獲得進步提升。發現問題-- 提出假設和猜想---設計探究方案--進行實驗—得出結論新知講解你一定也經歷了不平凡的發現之旅。瞧,大家已經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了你!請大膽走上演講臺,把你的故事分享給大家,大家會為你點贊哦!聲音響亮:點贊數( );描述清晰:點贊數( );發現有趣:點錯數( );方法得當:點贊數( );堅持不懈:點贊教( )。分享與評價新知講解用照片、圖畫或文字等你喜歡的方式記錄你的新發現。我的新發現母螳螂吃公螳螂壁虎斷尾自救蜜蜂蜇人后死亡新知講解思考:怎樣把發現精神運用到平時的學習中去?我們平時要善于學習,要有善于發現的精神,不斷地發掘自身的潛能。課堂總結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了解到生活中有許多待我們發現的地方,我們要初步學會提出各種問題,培養自己善于發現的習慣,學會簡單的發現方法,提高學生綜合、全面地思考問題的能力。板書設計我的新發現一、收集與討論二、提問與發散三、實踐與記錄四、分享與評價作業布置周末和爸爸媽媽一起收看CCTV-10的《探索·發現》節目。2.寫一篇日記記錄你在生活中的一次新發現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四年級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第1單元主題活動一《我的新發現》.doc 四年級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第1單元主題活動一《我的新發現》.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