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 第一單元:身邊的技術教學目標:1 讓學生了解技術在人類生產、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和重要性。2 培養學生關注身邊的技術,激發學生對技術活動的興趣。教材分析:以一個社會調查小故事為載體,用準備舉辦“身邊的技術”研究性學習活動導入,把“什么是技術”作為思考題,啟發學生自主進行研究性學習研究。通過媽媽帶著孩子了解辦公室的技術這個實例,引導學生認識技術無處不在,人們的生活、工作處處離不開技術。并知道進行社會調查可以穴道好多知識。學會上電腦上網查詢,可以更快更多地獲取所需的信息資料。教學準備:教師準備:拍攝錄象片:現代辦公技術、廚房設備、玩具。學生準備:收集人們衣食住行和技術有關的信息,每人帶一中玩具。教學過程:(一) 激趣導入1、 教師播放有關錄象,激發學生對現代辦公技術的興趣。2、 啟發談話:你們看到了哪些現代科技產品?它們都有哪些本領?學生根據自己的認識,經過討論,從而懂得什么是技術。電話:利用電流使兩地的人互相交談的裝置。傳真機:利用光電效應,通過有線電或無線電裝置把照片、圖表、書信、文件等的真跡傳送到遠方的通訊方式。電腦:是一種自動、高速、精確地完成很多工作的電子設備,它能代替人腦干很多事情,因此也稱為電腦。打印機:由微型電子計算機控制的打字機,沒有鍵盤,把字符的代碼轉換成字符印出來。復印機:利用光敏導體的靜電性和光敏特性將文件、圖片等照原樣印在紙張的機器。(二) 鞏固理解1 觀看錄象:現代辦公技術的用途。2 我們的工作、學習都離不開技術,鉛筆的制作與使用也都包含著技術。3 生活中還有哪些方面離不開技術呢?播放錄象:廚房設備,使學生加深認識:生活中處處有技術,處處離不開技術。4 人們的工作、學習、生活都需要技術,哪怕是玩,也離不開技術,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玩具,分一分,并講講玩的技術。(三)布置作業 1、每個小組合作一期小報,介紹“技術在人們工作、生活中的重要作用”。2組織一次參觀訪問活動或舉辦一次主題隊會。2 第二單元:溫馨可愛的紡織品教學目標:1、 初步認識并辨別各種不同材料制成的紡織品。了解各種紡織品的用途以及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2、 教育學生養成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的好品質。教材分析:《溫馨可愛的紡織品》通過“說一說”“探究學習”“寫一寫”“議一議”“做一做”這五個小欄目,使學生初步認識各種紡織品,辨別不同材料制成的紡織品,并結合學生生活實際進一步認識紡織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教學難點:能辨別不同材料制成的紡織品。教學準備:教師準備:課文插圖、紡織品實物。學生準備:收集各種紡織品實物、圖片、資料。教學過程:(一) 激發興趣、導入課文1、 教師出示品種繁多、色彩鮮艷的紡織品圖片:你們認識圖上畫的是什么物品嗎?覺得怎么樣?2、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離不開各種各樣的紡織品,而這些花樣繁多、用途很光的紡織品是靠什么技術織成的呢?(二) 認識并辨別各種紡織品1、 說一說:你家的房間、客廳里有哪些紡織品?你還用國、見過、聽過哪些紡織品?2、 探究學習:分成小組學習,展示你所收集的紡織品實物、圖片、文字等資料,用眼觀察,用手觸摸,爍爍它們是用什么面料制成的?3、 寫一寫:在表格中鐵寫你認為它們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三) 課外拓展1、 以小組為單位,尋找身邊的紡織品,并說說它們是由什么面料制成的?2、 舉辦以“溫馨可愛的紡織品”為主題的小飾品、小布貼、小服裝、小靠墊等實物、圖片展覽。釘 紐 扣 *教學目標:1.指導學生學會釘紐扣,教育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掌握手縫技巧。2.學會穿針引線和打結,并學會釘雙眼扣和四眼扣。教學重點:學會釘雙眼扣和四眼扣。教學難點:穿針引線和給線打結。學具:針、線、布塊(或手帕)、剪刀、(雙、四)眼扣各數枚。板書:釘 紐 扣穿 針 引 線 打 結·· ∷ ∷ ∷“一”字 “二”字 “口”字 “十”字起始針 —— 終止針教學過程:一.揭 標1.指導學生初步掌握手縫技巧,教育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2.指導學生會穿針引線和打結,基本學會釘紐扣。二.施 標1.激 趣師:同學們,在現代生活中,用機器來縫制各類紡織用品已經很普及了。比如我們穿的衣服、背的書包、連紐扣等都是機器縫制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衣服會綻先,書包會裂口,紐扣會脫落等等。怎么辦呢?如果還用機器來縫制就不方便了,這就需要我們用手來縫制。一枚針、一根線,自己動手就可以解決。今天我們就來自己動手學習釘紐扣。我們從小就要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板書:釘紐扣2.看一看 說一說 書P4師:同學們,我們先來認識一下紐扣。請你們把自己準備的紐扣拿出來給同學們看一看。指名學生說一說你帶來了什么樣的紐扣。▲. 再請同學們打開書P4 師:看過同學們帶的紐扣,我們再來看書上左邊圖中的紐扣,同學們仔細看一看,紐扣的品種多嗎?各式各樣的紐扣漂亮嗎?你見過嗎?漂亮的紐扣不僅起固定作用,它還可以起到妝飾作用呢。3.想一想 試一試 書P5師:同學們,釘紐扣首先要學會什么呢?看老師是怎么做的?師邊做師范邊提示:看老師第一步干什么?(師做穿針動作)并提問:第一步是什么?生回答(穿針)師板書:穿針。看老師第二步干什么?(師做引線動作)并提問:第二步是什么?生回答(引線)師板書:引線。再看老師第三步干什么?(師做給線打結動作)并提問:第三步是什么?生回答(打結)師板書:打結。★ 師進一步講解: 起始結 —— 終止結 (并在布塊上作示范)▲.請同學們看書P5上的想一想 試一試下面的四幅圖是不是這樣的?現在你會了嗎? 你有興趣上來試一試嗎?好!我們找一位同學上臺來試一試看看他(她)會不會。▲.(生完成后)師:我們來評一評,看他(她)的整個過程怎么樣?(師生一起進行評議)▲. 師:這個學生會了,你們會不會呢?請你們一起穿針、引線和打結好不好?▲. 學生作全過程的穿針……。師給予幫助。4.探究學習 書P5師:同學們穿針、引線和打結我們都會了,現在我們能不能自己動手學習釘紐扣呢?5.學一學 做一做 書P5師:(學生回答后)好,那么怎么釘紐扣呢?請同學們看書P5上的學一學 做一做,紐扣有雙眼扣和四眼扣,怎么釘呢?請同學們在書上找出雙眼扣和四眼扣的釘法,以及紐扣位置的處理。三.測標1.動手做一做師:同學們你能告訴我書上的雙眼扣是怎么釘的嗎?指名回答,師在黑板上畫圖表示: ·—· 師可告訴學生我們把這叫做“一”字釘法。師:雙眼扣回了,四眼扣你會嗎?指名學生回答,師在黑板上畫圖表示: ∷ 師可告訴學生我們把這叫做“二”字釘法。四眼扣還可以怎么呢?指名學生回答。 ∷ 師可告訴學生我們把這叫做“口”字釘法。∷ 師可告訴學生我們把這叫做“十”字釘法。▲師:以上這幾種方法你掌握了嗎?現在請你們自己釘紐扣,釘一個雙眼扣和一個四眼扣。釘紐扣時要注意安全,不要讓針傷到自己,也不能傷到別人。同桌還可以互相請教與幫助。2.師來回巡視指導。發現問題及時幫助并隨機點評。四.補標1.評議展示作品,將學生釘好扣子的作品展示給大家看。師給以一定的評價。2.衣服上的紐扣掉了一顆怎么辦?(師將掉扣子的衣服掛在黑板上)讓學生想一想,并找一名學生上臺演示,師作補充說明。3.注意:釘紐扣的針細又小,釘完扣子后一定要收放好,注意安全。4.以后衣服上的紐扣掉了,媽媽要替你釘,你會怎么做?(生回答)師:對了,今天我們學會了釘紐扣,以后我們要學會自己的事情(學生集體回答:自己做)。5.組長給組員評價。6.師作小結下課。縫沙包教學目標:練習用回針法,學會做沙包,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自己動手解決生活小問題的習慣。教學重點:學會用回針法縫制沙包。教學難點:用回針法縫沙包口。教具準備:針、線、各色小塊布料、沙子、米或豆子等半信封、頂針箍、剪刀、老師各種形狀范例沙包6個,實物投影儀。教學過程:一.創設情景,引入課題。1.教師出示6只沙包,問:這些五顏六色的小包包是什么?你知道怎么玩嗎?玩沙包有什么好處?2.師生歸納:沙包可以做投沙包游戲、玩投遠比賽、玩跳房子游戲,抓五子游戲等,玩沙包既開心有趣,還有益于身體健康。3.師引入:想親手做個沙包玩游戲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縫沙包。板書課題。二.學習制作沙包1.觀察沙包教師出示六個沙包,指導學生觀察:這些沙包有哪些形狀?(圓形、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師述:根據布料的形狀和自己的喜好可以制作不同形狀的沙包。2.學生自己看書并小組交流,了解制作沙包的步驟。3.學生帶著問題觀察教師在實物投影儀上的示范,并提出不清楚問題。教師邊示范邊指導并適時板書(指導見下,板書見最后):(1)根據自己的需求選一塊大小合適的布料。(2)選好布料后根據布料的形狀或自己的喜好設定沙包的形狀。(3)根據自己需要的形狀對布料進行裁剪。(4)顏色鮮艷的一面朝里對折,邊與邊對齊。(5)用回針的方法把對折的兩鄰邊縫合,針腳盡量密,以防彎松動后沙子漏出。留下一邊不縫,以備翻面裝沙子。(6)將縫合的沙包翻面,裝上適量的細沙子或米、豆子,注意不要過滿,滿則容易繃破,也不易縫合,也不要過空,以大致飽滿為宜。裝時可在沙包下墊一張紙接沙子,注意不要弄到身上或眼睛里,保持衛生,注意節約。(7)將袋口邊向內翻折,不留毛邊,用指甲或剪刀背壓直壓平劃出折痕,以便縫合。(8)用回針法縫合,注意針腳要密要勻,線要拉緊。(9)檢查:縫好后輕拍掉表面沾上的細沙,再抖一抖,捏一捏,看漏不漏沙子。看看哪些地方需要改進。(10)有問題的話針對不足修改。學生提出還不明白的地方,老師示范解答。4.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人人動手制作,小組內互幫互教,老師巡視指導解答。三.總結交流1.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優秀作品,找出優點。2.展示做得有欠缺的作品,大家找出不足,提出修改方案。四.實踐活動用親手做的沙包做自己喜歡的游戲,看看誰的結實好用。板書:3 縫沙包裁好布料朝里對折回針縫合 密 勻 緊灌沙適度縫口不留毛邊5 縫手套一 教學目標:1、學習并初步掌握縫手套的基本過程。2、根據自己的喜好學習畫樣裁減、縫制=裝飾手套。3、培養學生眼、手、腦的協調能力和創新能力。二 教材分析:生活中,我們常常需要各種各樣的手套。課文介紹了手套的分類、縫制的過程、布料的來源以及選擇合適的裝飾品,采用清晰的圖片教我們學習縫制手套,從而培養學生眼、手、腦的協調能力以及創新能力。教學重難點:畫樣裁減的技能技巧以及選擇合適的裝飾品。三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實物投影儀,不同的布料以及裝飾品、棉線、縫衣針、剪刀,各種各樣的手套。學生準備:可縫制手套的不料一塊,棉線、縫衣針、剪刀、裝飾品等。四 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1、展示各種色彩鮮艷的大大小小的手套。2、你們還見過或用過什么樣的手套?3、給手套分類、填表:類別作用特點制作材料防寒手套保暖厚實棉花、海綿、棉布裝飾手套裝飾漂亮棉布、線織、羊毛、裝飾品櫥用手套防油膩結實橡膠醫用手套防病菌衛生薄橡膠防護手套防危險品耐用厚橡、膠布、(二)指導縫制1、布料來源:購買,利用舊衣物或邊角料等。2、縫制過程:(1)用實物投影儀演示手套的縫制過程。(2)教師示范3、請學生說一說布手套的縫制過程。畫樣:在紙上畫出手的外形;(2)放樣:在畫樣上沿手的外形向外放出1.5_3厘米;(3)剪紙樣:在放出的畫樣上沿邊仔細剪;(4) 裁減:在雙層布料上按放樣裁減;(5)縫合:縫制過程中選擇基本針法;(6) 縫邊:注意密而勻;(7)翻面:整理成美觀的手套,并試用一下.4學生動手縫制.教師個別輔導,及時糾正.(三)評優鼓勵(四)課外拓展1、分小組去商場、貨攤考察各種類型、式樣、用途的手套。了解制作方法。2、利用廢舊材料縫制一幅實用手套,送給幼兒園的小朋友。3、指導觀察技術信息中的插圖說說你從插圖中了解到什么信息。(五)技術信息6 第三單元:神奇的泥吧教學目標:1、 認識泥材料的一般特性,初步了解泥制品的制作過程。2、 培養學生收集、處理和運用技術信息的能力。3、 培養學生熱愛勞動人民、熱愛家鄉的情感。教材分析:本課教學內容“神奇的泥巴”是技術初步——泥工的第一部分,是整個泥工技術的知識基礎。本課內容分“說一說”、“寫一寫”“看一看”“議一議”以及“技術信息”幾個部分。“說一說”以秦始皇兵馬傭,宜興紫砂茶壺、無錫惠山泥人大阿福、萬里長城等六幅圖片,展示了泥制品的精美與壯觀,激發學生學習泥工技術的興趣。教學準備:實物投影儀、信息技術的相關影象資料。教學過程:(一) 激趣引入,認識泥制品教師出示秦始皇兵馬傭,宜興紫砂茶壺、無錫惠山泥人大阿福、萬里長城等六幅圖片。如有條件可借助實物投影儀展示或出示具體實物。讓學生觀察,隨之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些物品都是用什么制作的?”學生回答之后,教師繼續問學生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由泥做成的?可組織學生討論、交流,讓學生感受到,不僅上述這些精美、壯觀的物品是用泥制成的,我們生活中還有用的東西也是用泥作成,以此激發學生探究泥制品制作方法和過程的興趣。(二) 教學泥制品制作過程泥巴是怎樣變成有用的東西呢?指導學生看書上泥制品制作過程的流程圖。看完后,組織學生討論:(1)你知道泥工用哪些材料嗎?(2)你知道泥工用哪些工具嗎?(3)你知道做一件泥制品的過程嗎?討論后,教師可指名一兩位學生說一說自己所了解的相關知識。(三) 技術信息的處理與運用在議一議的基礎上,教師可讓學生閱讀書上的技術信息,或觀看相關的影像資料,從中收集有用的信息。在老師的引導下,對議一議三個相關的問題的回答給予補充和糾正。7 我的小小陶吧一、 教學目標1、 掌握手捏泥碗的方法和技巧,學會手捏簡單的泥制品。2、 使學生初步具有技術的感知、思維、想象能力、創新能力。3、 培養學生認真、細心地進行技術活動的習慣。二、 教學準備自然泥、泥刀、水、手捏泥碗成品,荷葉紋小碗圖片。三、 活動建議一)、互查課前準備教師組織學生4~6人一組,互查課前準備,如工具不齊全,可要求同組合用。二)、成品展示,激趣引入1、 教師出示手捏泥碗成品圖片或實物。2、 引語:你能說出這么漂亮的泥碗嗎?你準備怎么做?3、 借助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交流,說說自己的想法。三)、教學捏泥碗的方法與步驟1、 學生欣賞書上的圖示和文字說明,比較一下,與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同?2、 學生說完后,說說手捏泥碗的方法、步驟及注意點。教師注意補充和糾正。并適時板書。3、 具體操作步驟:(1)、團泥團; (2)、摳洞捏凹; (3)、修齊邊口; (4)、用有齒刀刮光碗的內外壁; (5)、把碗底圈處刮麻并涂泥漿;(6)裝底圈; (7)、用手蘸水抹光碗的表面。四)、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1、 學生依照圖示,自己動手操作。2、 輕音樂背景下,教師巡視輔導。3、 可引導同組互助合作,或請一兩名學生演示制作過程。(用實物投影儀)五)、思維拓展,探究學習1、 教師出示荷葉紋小碗圖片或實物,問學生:你知道這樣的泥碗是怎么做出來的嗎?2、 學生思考,相互交流。3、 教師提示:是用泥片貼碗的方法做出來的。4、 引導學生課后嘗試制作。六)、學習評價1、 學生自評和小組互評。四、 注意事項1、 制作中不要把工具對著別人。2、 制作中盡可能保持桌面和場地的整潔。8 泥條盤筆筒一、 教學目標1、掌握泥條盤筆筒的方法與技巧,學會用盤泥條的方法制作簡單的泥制品。2、使學生學會一些技術探究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創新和實踐能力。3、培養學生參與技術活動的興趣,以及對新事物、新技術的敏感。二、 教學準備自然泥、墊板、泥刀(用于切削、刮、抹)、滾子(用于碾平)、瓶蓋(用于壓切圓片),泥條盤筆筒成品。三、 活動建議(一)、互查課前準備1、教師組織學生互查材料和工具是否準備,作為學習評價的依據。(二)、成品展示,激趣引入1、 教師出示細泥條,引語:這些細細的泥條有用嗎?你想用它們來做什么呢?2、 學生討論,交流。3、 教師出示用泥條盤出的筆筒,引語:用泥條能做出這么有趣的筆筒,你知道是怎么做出來的嗎?4、 學生交流,說一說自己的想法。(三)、教學泥條盤筆筒的方法與步驟1、 先讓學生看書上的圖示和文字說明,比較一下,與自己先前的想法有什么不同。2、 指名學生說說泥條盤筆筒的方法、步驟及注意點,教師注意補充和糾正,并適時板書。3、 具體操作步驟:(1)滾壓圓泥片;(2)用瓶蓋子切下泥片做筒底;(3)在底片邊上刮痕并涂泥漿;(4)滾壓大泥片;(5)在泥片上切出泥條;(6)再搓成圓泥條;(7)用泥條在涂泥漿處盤貼成圈;(8)再逐層刮痕、涂泥漿、盤貼泥條,加到需要的高度;(9)如需筒內光滑,可用刮刀刮、抹。(四)、學生動手制作1、 同桌合作,依照圖示,共同完成一件作品。2、 輕音樂背景下教師巡視輔導。3、 指名學生在實物投影儀上演示制作過程。(五)、探究學習,創新實踐1、 引語:你有什么辦法能讓泥條盤出的筆筒表面變得更好看?2、 學生發揮想象,獨立思考。教師給予鼓勵。(六)、學習評價1、組織學生互評和自評。四、 注意事項1、 操作前應在桌面鋪上塑料布或舊報紙,以防泥土弄臟桌面。2、 操作結束后,應把桌面清理干凈,把地上的泥屑清理掉,以保證教室內整潔衛生。9 用泥片制作筆筒一、教學目標1、掌握泥片制作筆筒的方法與技巧,運用此方法做簡單的泥制品。2、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觀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3、初步培養學生精確、嚴密地進行技術活動的習慣。二、教學準備自然泥、墊板、泥刀(用于切、刻)、滾子(用于碾平)、瓶蓋(用于壓切圓片),線、尺。三、活動建議(一)、互查課前準備1、教師組織學生互查材料和工具是否準備,作為學習評價的依據。(二)、啟發談話,激趣引入1、 引語: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泥條盤筆筒,除了用泥條盤,還能用什么方法做筆筒呢?2、 學生討論,小組交流。說一說自己的辦法。(三)、教學用泥片制作筆筒的方法與步驟1、 讓學生看書上的圖示和文字說明,比較一下,與自己先前的想法有什么不同。比一比哪一種方法更好?2、 指名學生說說泥片制作筆筒的方法、步驟及注意點,教師注意補充和糾正,并指出圓底片的周長必須等于圓柱形筒體片的長度。3、 請學生演示用線測量圓底片周長的過程。具體操作步驟:(1)把泥團壓扁后滾壓成泥片;(2)用瓶蓋壓切下圓形泥片做筒底;(3)用線量筒底泥片圓周的長度,滾壓做筒體的泥片;(4)用筒底泥片周長定筒體泥片的長度,切去多余部分;(5)刻麻筒體泥片底邊,并涂泥漿;(6)把筒體泥片圍在筒底泥片上;(7)合圍、捏合,再加泥修齊筆筒。(四)、學生動手制作,教師巡視輔導1、 同桌合作,依照圖示,共同完成一件作品。2、 輕音樂背景下教師巡視輔導。3、 指名學生在實物投影儀上演示制作過程。(五)、指導課后實踐活動1、要求學生利用假日,去玩具店、禮品店調查,了解有些什么泥制品,調查幾件泥制品的價格,如有興趣,可運用已學過的方法模仿制作一件喜愛的泥制品。(六)、學習評價組織學生互評和自評。10 美麗的泥花瓶一、 教學目標1、能靈活運用已學過的制作方法,設計并制作泥花瓶。2、使學生逐步養成主動進行技術學習和技術探究的習慣。3、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和審美意識。二、 教學準備自然泥、泥刀、花一束、各式花瓶圖片。三、 活動建議(一)、啟發談話,激趣引入1、 教師拿出一束鮮花,引語:美麗的鮮花需要漂亮的花瓶來擺放,你看見過什么樣的花瓶呢?2、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可出示幾幅不同的花瓶圖片。(二)、創新設計,研究方法1、 學生思考自己喜歡什么樣的花瓶,希望制作一個什么樣的花瓶,并動手畫出設計草圖。2、 教師引導學生回憶,已經學過哪幾種泥制品的制作方法?選擇其中一種方法,寫出制作步驟。3、 組織學生四人一組,討論各自的設計方案和制作步驟,相互設計,取長補短,并根據需要作出適當的改進。(三)、實踐操作,創新構思1、 學生按照自己的設計方案和制作步驟,動手操作。2、 教師巡視,引導同組學生協作,幫助有困難的學生。3、 學生制作完成,問學生:你做的花瓶好看嗎?能不能再把它裝飾一下,讓它更漂亮呢?4、 學生發揮想象,創新構思,動手裝飾自己的花瓶,有困難的學生,可讓他們先畫出草圖,再進行制作。(四)學習評價學生自評和互評。--11 紙工——房子相框 *巧手制作紙制品一、 教學目標1、 使學生學會看示意圖制作房子相框,鞏固掌握紙工制作的劃、折等技法。2、 啟發學生自己動手設計相框外形,培養創新意識。3、 在制作過程中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勞動態度和審美能力。二、 教學準備1、 學生準備:一個自己喜愛的相框和一張照片,紙工制作所需要的工具,以及水彩筆、掛歷紙、卡紙等。2、 教師準備:已完成的紙相框,示范用制作材料,實物投影儀等。三、 活動建議1、 讓學生各自展示帶來的相框,并說說這個相框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為什么你喜歡它?2、 教師出示紙相框,告訴學生用紙也可以做出漂亮的相框,激發學生的制作愿望。3、 讓學生分組自學,對照示意圖,將剪下的制作材料的各部件試著組合。共同討論不理解的地方,逐步完成相框作品。4、 利用教學媒體,展示不同形式、不同圖形的相框,激發學生的創造意愿。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自己準備設計一個相框并畫出設計草圖,然后在組內交流,相互提出修改意見。四、 學習評價1、 舉辦一次“開設××相框專賣店”活動,將學生設計制作的相框展示出來,以每小組為一個專柜,選出代表介紹本小組的相框,最后評出“十佳作品”或“優秀作品”。2、 教師可根據評價內容,先讓一個小組進行自評和互評,為其他小組進行評價12 動物筆筒 *一、 教學目標1、 掌握水晶筆筒、動物筆筒的制作方法和步驟,學會使用輔助材料透明膠片,表現透明效果。2、 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設計新穎的筆筒,培養創新精神。3、 培養認真的工作態度和良好的勞動習慣。二、 教學準備1、教師準備:幾種不同材料做成的筆筒,示范用的制作材料。已完成的作品,實物投影儀等。2、學生準備:紙工制作工具和相關制作材料(卡紙、彩筆等),并將水晶筆筒、動物筆筒各個部件剪下備用。三、 活動建議(一)、激發興趣,導入課文1、 教師談話導入:筆筒有什么用途?筆筒可以用哪些材料做成?根據學生回答,出示相應筆筒。2、 教師最后出示已完成的水晶筆筒和動物筆筒,告訴學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制作這兩個造型美觀、名字又好聽的筆筒,引起學生學習制作的興趣。(二)、指導制作學生分組學習,先合作完成較復雜的水晶筆筒,教師做適當指導。1、 讓學生拿出課前剪好的制作材料部件,對照示意圖,按次序排列出來。2、 讓學生仔細閱讀示意圖下的說明。3、 用紅筆給每條說明標上序號。4、 數一數制作水晶筆筒共分幾個步驟,然后,讓學生自己參照示意圖的步驟完成水晶筆筒制作。(三)、發揮想象,創新實踐1、 讓學生依照上述方法分組完成動物筆筒的制作。2、 啟發學生找出這種筆筒的主要特點:筆筒前后兩面各有不同的動物圖形。3、 引導學生舉一反三,積極思考,能否設計出新穎的筆筒,并把圖案畫下來。4、 教師用實物投影儀展示一些筆筒設計圖。(四)、課外拓展在班內舉行一次“最佳筆筒”設計大賽,設立最佳設計獎、最佳作品獎、最佳圖案獎等獎項,以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活動。--13 三輪摩托一、 教學目標1、 學習“三輪摩托”的紙工制作方法。2、 在操作活動過程中,培養團結協作精神。3、 鼓勵學生自己設計、制作大客車,培養創新精神。二、 教學準備1、 教師準備:多種車輛的投影片,已制作好的三輪摩托,剪好的制作材料的各部件及實物投影儀等。2、 學生準備:紙工制作的工具,制作材料,彩色筆等。三、 活動建議(一)、導入課文1、 教師播放各種車輛的投影片,讓學生邊看邊說說造型特點。2、 讓學生說說自己平時看到的車輛造型。根據自己的喜好,將印象最深的轎車、大客車、摩托車的外形畫下來,并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示出來。由此導入課文:一起來制作三輪摩托的紙模型。(二)、指導制作1、 本次作品較復雜。可讓學生分工合作,要求仔細閱讀示意圖下的簡要說明,用紅筆標明每條說明的序號,每個學生負責其中一部分,再把這幾部分組合起來,共同完成。2、 教師利用實物投影儀做具體指導。(三)、作品展示,經驗交流1、把完成的作品展示出來,并讓學生談談制作過程,以及收獲和合作體會。(四)、發揮想象,創新實踐1、根據自己印象最深的大客車樣子,自己或小組合作完成設計一輛大客車草圖。(五)、課外拓展1、 根據自己的設計,完成大客車的制作。2、 啟發想象:怎么能讓自己制作的大客車動起來?3、 舉辦一次班級車模展比賽。評出最佳合作獎、最佳設計獎、最佳制作獎、最佳創新獎等獎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