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9張PPT)第三單元 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第11課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1.了解西漢建立的基本情況,掌握休養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等基本史實。2.通過研讀與課本相關的史料,獲取有效歷史信息,做到論從史出。3.認識到西漢社會經濟之所以得到恢復發展,是漢初統治者實行休養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勞動的結果。認識“成由勤儉,敗由奢”的道理。學習目標漢文帝劉恒(前202年—前157年),漢高祖劉邦第四子,西漢第五位皇帝。前196年,漢高祖封劉恒為代王。其為人寬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調。前180年,呂后一死,大臣迎立劉恒入京為帝,是為漢文帝。漢景帝劉啟(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漢文帝劉恒第五子,西漢第六位皇帝。劉啟在位16年,他繼承和發展其父漢文帝的事業,繼續奉行“與民休息”政策,并削弱諸侯封地,平定“七國之亂” 。整體感知“漢并天下”瓦當時間:都城:公元前202年長安指古代中國建筑中覆蓋建筑檐頭筒瓦前端的遮擋。“漢并天下”瓦當:為紀念劉邦戰勝項羽,統一天下,建立漢朝而作的“漢并天下”瓦當。一、西漢的建立二、休養生息的政策1. 背景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齊民無藏蓋。民失作業,而大饑饉。……人相食,死者過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漢書·食貨志》當時天下剛剛平定,所以大城市和著名都會的人口消散消亡,戶口記載可循的只有十分之二三……——《二十四史全譯本·史記》漢初,經濟蕭條,國家貧弱,殘破荒涼,人口銳減,生活困苦二、休養生息的政策2. 含義休養 生息休息保養人口繁殖休養生息的含義是國家在大動蕩或大變革以后,實施的減輕人民負擔,保養民力、增加人口,已達到恢復社會經濟、穩定統治的政策。二、休養生息的政策3. 主要措施劉邦采取了哪些措施恢復經濟,穩定統治?(1)下令“兵皆罷歸家”,讓士兵還鄉務農;(2)釋放奴婢,增加農業勞動力;(3)鼓勵生產,輕徭薄賦,減輕賦稅、徭役和兵役。漢高祖死后,繼任的統治者繼續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注重農業生產。通過休養生息,漢初的經濟逐漸恢復和發展,社會局勢穩定下來。 漢文帝劉恒(前202年—前157年),漢高祖劉邦第四子,西漢第五位皇帝。前196年,漢高祖封劉恒為代王。其為人寬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調。前180年,呂后一死,大臣迎立劉恒入京為帝,是為漢文帝。 漢景帝劉啟(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漢文帝劉恒第五子,西漢第六位皇帝。劉啟在位16年,他繼承和發展其父漢文帝的事業,繼續奉行“與民休息”政策,并削弱諸侯封地,平定“七國之亂” 。三、“文景之治”1. 人物介紹三、“文景之治”2.主要措施注重農業生產,提倡以農為本農,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朕憂其然,故今茲親率群臣農以勸之。其賜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漢書·文帝紀第四》農,天下之本也。黃金珠玉,饑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國務勸農桑,益種樹可得衣食物。——《漢書·景帝紀第五》三、“文景之治”2.主要措施漢文帝時期,把服役由一年一次改為三年一次。漢景帝在位的第一年,雖然復收田租,但堅持三十稅一。他即位的第二年,就免去天下田租的一半,十三年后,完全廢除了田租。進一步減輕賦稅和徭役,降低田賦廢除連坐,廢除肉刑。把割鼻子改為打三百板子,把斬去左腳改為打五百板子。一是減少笞數。二是規定刑具規格、受刑部位和行刑程序。刑具笞杖用竹板做成,須削平竹節;笞打的部分是臀部;笞打過程中不得換人。三、“文景之治”2.主要措施重視“以德化民”,廢除一些嚴刑峻法孝文帝從代來,即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囿(you)、車騎服御無所增益。 ——《漢書·文帝紀第四》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不治墳,欲為省,毋煩民。 ——《史記·孝文本紀第十》三、“文景之治”2.主要措施提倡勤儉治國,反對奢侈浮華三、“文景之治”“朕獲保宗廟,以眇眇之身托于天下君王之上,二十有余年矣。賴天之靈。社稷之福,方內安寧,靡有兵革。”——班固《漢書 文帝紀》故百姓無內外之繇,得息肩於田畝,天下殷富,粟至十馀錢,鳴雞吠狗,煙火萬里,可謂和樂者乎!……文帝時,會天下新去湯火,人民樂業,因其欲然,能不擾亂,故百姓遂安。——司馬遷《史記 律書》(1)政治清明,社會安定3.表現歷史上把漢文帝、漢景帝時期,這種政治清明,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安定的局面,稱之為“文景之治”。三、“文景之治”“海內安寧,家給人足。”——司馬光《資治通鑒》“則民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盡滿,而府庫余財。京師之錢累百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腐敗不可食。 ”——班固《漢書 食貨志》(2)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安定;國力有了很大的增強,國家府庫充盈。3.表現為什么會出現秦亡漢興的局面?這給我們什么啟示?秦始皇陵漢文帝的霸陵三、“文景之治”合作探究秦亡漢興原因:(1)秦朝統治者殘暴,政治黑暗,濫用民力,生產遭到破壞,人民生活困苦,社會矛盾尖銳;(2)漢朝統治者吸取前朝滅亡的教訓,出現了治世局面,而且漢朝統治者勤于整事,輕徭薄賦,發展生產,提倡節儉。啟示:政府要重視民生,以人為本,注意減輕農民的負擔。當堂小結1.如圖是“漢并天下”瓦當。它是為了紀念漢朝建立、統一天下而制作的。“漢”的建立者及“漢并天下”的時間分別是( )A.劉邦、公元前3世紀晚期B.漢文帝、公元前2世紀早期C.項羽、公元前2世紀晚期D.漢高祖、公元前3世紀早期2.西漢初年,統治者面臨的首要問題是( )A.消滅項羽的殘余勢力 B.加強中央集權制度C.恢復和發展社會生產 D.解除朝中大將兵權AC當堂測評4. “文景之治”這一盛世景象出現的原因有( )①吸取秦亡的教訓,減輕農民的徭役、兵役和賦稅負擔②注重發展農業生產,獎勵耕作的農民,勸誡百官關心農桑③文帝、景帝提倡節儉,并以身作則④重視“以德化民”,社會比較穩定⑤“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用儒家思想進行統治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3.下列對漢初實行的休養生息政策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A.士兵還鄉務農 B.將奴婢釋放為平民C.輕徭薄賦 D.廢除了徭役和兵役DA當堂測評第三單元 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第11課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 導學案【學習目標】1.了解西漢建立的基本情況,掌握休養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等基本史實。2.通過研讀與課本相關的史料,獲取有效歷史信息,做到論從史出。3.認識到西漢社會經濟之所以得到恢復發展,是漢初統治者實行休養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勞動的結果。認識“成由勤儉,敗由奢”的道理。【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休養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教學難點:休養生息政策。【知識結構】【自主學習】西漢的建立西漢建立: 年,劉邦建立漢朝,稱為西漢,定都 。劉邦是 。漢初的社會狀況及面臨的問題:社會狀況: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的破壞,社會十分貧困,經濟蕭條。原因是:秦朝的殘暴統治和秦末的戰亂。如何恢復和發展社會生產,鞏固新的王朝,成為首要問題。休養生息政策:原因:為了鞏固政權和穩定社會局勢,漢高祖吸取秦朝暴政速亡的教訓,采取了休養生息的政策。漢高祖采取的措施:下令“ ”,讓士兵還鄉務農;將奴婢釋放為 ,以增加農業勞動力。鼓勵人民致力農業生產,采取輕徭薄賦的政策,減輕農民的賦稅,相應地減免徭役及兵役。影響:漢初的經濟逐漸得以恢復和發展,社會局勢得以穩定。文景之治:漢文帝、漢景帝采取的休養生息政策:(文帝、景帝采取了哪些發展經濟的措施?)輕徭薄賦:注重農業生產,提倡 ,關心農桑,進一步減輕賦稅和徭役,把田賦降到 。減輕刑罰:重視“ ”,廢除一些嚴刑苛法;提倡節儉:提倡 ,反對奢侈浮華。表現(治國效果):社會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出現了文景之治。即政治清平,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安定。國力增強,國庫錢糧充盈。歷史上把文帝和景帝統治時期的太平盛世景象稱為-- 。【合作探究】瓦當是古代中國建筑中覆蓋建筑檐頭筒瓦前端的遮擋。往往特指西漢和東漢時期,用以裝飾美化和蔽護建筑檐頭的建筑附件。右圖所示瓦當上寫著“漢并天下”四字。你認為該瓦當可能是為了紀念何事而作?【夯實基礎】1.某校七年級(1)班學生開展“閱讀史學經典,品悟汗青墨韻”的讀書活動。下圖是其中一本書的章節目錄(節選)。據此判斷,該書介紹的歷史人物應該是( ) A.漢高祖 B.漢文帝 C.漢景帝 D.漢獻帝2. 西漢初年,統治者采取輕徭薄賦,發展生產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為了( )A.吸取秦亡教訓 B.減輕人民負擔C.發展生產D.鞏固封建統治3.“文景之治”是指( )A.西漢初年的清明政治統治局面B.西漢文帝景帝時期的清明統治C.文帝景帝時期的社會安定局面D.文帝景帝時期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4.今天我們強調要以“以德治國”,而西漢重視“以德化民”是在( )A.高祖時期 B.文景時期C.武帝時期 D.光武帝時5. 以下是四位同學排演的歷史課本劇“文景之治”的片段,哪一項不符合歷史史實( )A.農民張三因為努力耕作受到官府獎勵B.縣官王平因為關心農桑受到景帝提拔C.文帝的夫人因為鋪張浪費受到訓斥D.漢文帝命人仿照阿房宮修建皇宮6.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 西漢初年,經濟蕭條,到處一片荒涼景象。那時牲畜奇缺,皇帝的馬車都配不上毛色一樣的四匹馬,將相有的只能乘牛車。材料二 漢高祖和他的后繼者漢文帝、漢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訓,減輕農民的徭役、兵役和賦稅負擔,注意發展農業生產。文帝、景帝獎勵努力耕作的農民,勸誡百官關心農桑。……他們提倡節儉,并以身作則。文景時期,重視“以德化民”,社會比較安定,百姓富裕起來。材料三 到景帝后期,國家的糧倉豐滿,新谷子壓著陳谷子,一直堆到倉外;府庫里的大量銅錢,多年不用,穿線的繩子爛了,散錢多得無法計算。(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會狀況?(2)依據材料二,請概括漢初統治者為改變當時的社會狀況采取了哪些措施?(3)文帝和景帝兩位皇帝統治時期出現的統治局面被稱作什么?(4)有了前幾代皇帝的奠基,西漢終于在哪位皇帝時進入了鼎盛?【培優提升】(2020·四川眉山)1.在建立漢政權前后,劉邦分封了7個異姓諸侯王,如韓信為齊王,英布為淮南王。但后來,他以各種理由誅殺了其中6個異姓王。劉邦剪除異姓王( )A.目的是強化專制皇權 B.深受分封制觀念影響C.體現他統治十分殘暴 D.導致王國問題的形成(2020·廣西賀州)2.漢文帝即位時,有人獻千里馬,他拒絕接受還下令說:“朕不受獻,其令四方勿來獻。”漢文帝這一做法,有利于當時( )A.廉政風氣形成 B.控制豪強地主勢力 C.監視地方官吏 D.徹底廢除嚴刑苛法(2020·山東東營)3.漢文帝采納大臣賈誼“驅民而歸之農,皆著于本”的建議,提倡( )A.以農為本 B.勤儉治國 C.以德化民 D.輕徭薄賦參考答案:【合作探究】該瓦當是為了紀念劉邦戰勝項羽,統一全國,建立西漢而作。【夯實基礎】ADBBD6.(1)西漢初年,經濟蕭條。(2)吸取秦亡教訓,減輕農民的徭役、兵役和賦稅負擔;重視農業;提倡節儉,“以德化民”。(3)文景之治(4)漢武帝【培優提升】AA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導入】文景之治.mp4 第11課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docx 第11課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