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寧夏西吉縣回民中學2010-2011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三次月考(全科)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寧夏西吉縣回民中學2010-2011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三次月考(全科)

資源簡介

回民中學2010-2011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三次月考歷史試題
命題:海俊林
第1卷(選擇題共4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計4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戰國時期墨家思想曾顯赫一時,最深刻的社會根源是:( )
A、墨子主張兼愛、非攻,深受人民擁護
B、墨子主張選賢任能,深得廣大士人支持
C、封建經濟發展小生產者隊伍壯大,墨子的主張反映了 他們愿望
D、當時新興地主階級支持墨子
2、漢初“反秦之弊,與民休息”,實行輕徭薄賦慎刑措施,其實行統治的根本思想是( )
A.法家 B.儒家 C.墨家 D.道家
3、韓非子主張君主專制,黃宗羲抨擊君主專制,依據其所處的時代背景,正確的評價是( )
A、都是進步思想 B、前者反動后者進步
C、都具有民主色彩 D、都有利于封建統治
4、以下主張明顯體現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思想的是( )
A、仁者愛人,民貴君輕 B、萬物虛無,禍福相倚
C、兼愛非攻,節用尚儉 D、以法為教,今必勝昔
5、董仲舒對儒學的發揮最主要的是( )
A.天人感應,君權神授 B.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
C.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D.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6、朱熹提出“存天理,滅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
A.天體運行法則 B.社會發展規律
C.封建道德規范和等級秩序 D.“天人感應”理論
7、面對明朝內外交困、危機四伏的窘境,努力尋求改革社會的方案,主張將學術研究與現實相結合,倡導“經世致用”思想的進步思想家主要有( )
①李贄 ②黃宗羲 ③顧炎武 ④王夫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屈原受到我國人民崇敬,并每年紀念他,主要是因為( )
A、他在文學上創造了新的文學體裁 B、他主張變革的政治成就
C、他的抗秦事跡 D、他的愛國愛民精神
9、宋朝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之所以備受史學家關注,主要是它反映了( )
A、當時繪畫藝術題材廣泛 B、畫家技巧,風格的成熟,完善
C、城市手工業、商業的發展繁榮 D、人們對風俗畫的喜愛程度高
10、下列有關希臘哲學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哲學的本意就是愛智 ②希臘最早的哲學是自然哲學
③智者派強調人文精神 ④泰勒斯被譽為“西方哲學之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蘇格拉底對哲學的最大貢獻是( )
A、最早創立了樸素的唯物主義世界觀
B、把哲學討論的重點從認識自然轉移到認識社會上
C、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研究人的學問
D、創立了邏輯學,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獨立學科
12、文藝復興時期美術后三杰的作品題材大多來自《圣經》,說明了( )
A、資產階級沒有成熟的思想體系
B、是對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的復興
C、他們不反對天主教會
D、新興的階級不愿沖破教會的思想束縛
13、 西歐文藝復興與啟蒙運動的區別在于( )
A、前者是資產階級文藝運動,后者是資產階級思想運動
B、前者促進了自然科學的產生,后者的產生與自然科學無直接關系
C、前者反對天主教會神學思想,后者反對封建專制
D、前者遍及西歐各國,后者僅限于法國
14、下列觀點有悖人文主義思想的是( )
A、大多數時候,落在人們頭上的幸福或不幸取決于他們自己
B、神圣的種子不落在家庭里,而落在個人身上
C、人是罪惡、卑微、消極的存在,只有上帝才是完美的
D、真正的高貴并非先天生成,而是自為的
15、啟蒙運動興起的根本原因是( )
A、文藝復興運動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 B、歐洲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
C、歐洲資產階級力量的進一步壯大 D、封建專制制度的腐朽
16、宗教改革的實質是( )
A、宗教領域內部的改革 B、統治階級爭奪統治權的斗爭
C、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斗爭 D、勞苦大眾挑戰教皇權威的斗爭
17、下列屬于孟德斯鳩的觀點是( )
A、三權分立思想 B、反對君主專制獨裁
C、“天賦人權” “人民主權” D、“人非工具”
18、瓦特制成改良型蒸氣機對工業革命最大的影響是( )
A、它促進了英國重工業部門的大發展
B、它標志著英國工業革命的完成
C、它使機械化生產突破了自然條件的限制
D、它使英國工場手工業時代結束
19、伽利略被認為是真正具有近代科學精神的第一人,主要是因為他( )
A、開啟了近代自然科學的革命 B、推翻了天主教會的舊的宇宙觀
C、繼承和發展了哥白尼的思想 D、開創了從實驗中認識自然的方法
20、被譽為“諷刺現代社會積弊百科全書”的是( )
A、《唐璜》 B、《恰爾德·哈羅爾德游記》
C、《西風頌》 D、《人間喜劇》
第2卷(非選擇題共60分)
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21題10分,第22題12分,第23題10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21.閱讀不同時期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的觀點:
材料1:程頤:“天下只是一個理”“萬物皆是理”;朱熹:“存天理,去人欲”
材料2:朱熹:“一事不窮,則闕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則闕了一物道理”。
材料3: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為圣人教人第一義”。
材料4:朱熹:“人之異于禽獸,是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材料5:程頤:“餓死事小,失節事大”
材料6:張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斷絕學,為萬事開太平”;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請回答:
(1)材料1中的“理”指什么?他們認為“天理”與“人欲”是什么關系?(2分)
(2)材料2和材料3關于朱熹、王守仁關于貫通明理的途徑有何差異?(4分)
(3)根據以上材料說明宋明理學的主張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我們今天對宋明理學應采取什么態度?(4分)
22、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應該避免把權力單獨委托給一個人、幾個人或少數人,因為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一條經驗。為此,提出一條原則,要防止濫用權力,就必須用權力來約束權力,形成一種能聯合各種權力的機制,其中各種權力既調節配合,又互相制約,即權力要分開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鳩《羅馬盛衰原因論》
材料二:難道農民的兒子生來頸上帶著圈,而貴族的兒子生來在腿上帶著踢馬刺嗎?……一切享有各種天然能力的人,顯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賴任何別的東西,這就是自由人
——《伏爾泰語錄》
材料三: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權利而不論其出身。人們應自由訂立社會契約,組成國家。社會中應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會契約就是共同意志的體現,代表所有人的權利與自由。這是至高無上的人民主權,不可侵犯,不得轉讓,不受限制,不準分割。為維護這一主權,必須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護各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員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員,不享有主權。隨著政府職位誘惑力的加大,人民應采取更有力的監督手段。人們在行使自由權時,絕不允許損害他人的自由,否則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這時,共同意志就要通過法律手段制裁他,“強迫他自由”。
——盧梭《社會契約論》
請回答:
(1)歸納材料一所體現的思想,并指出這一思想的歷史影響。(3分)
(2)材料二體現了什么思想?有何進步意義?(3分)
(3)據材料三,盧梭在國家學說、人權學說、法治學說諸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張?(4分)
(4)在“自由”這個問題上,材料二與材料一、三各側重什么?(2分)
23、有人說,電視的發明是20世紀最重大的事件之一,電視作為傳媒的工具,業已深入到千家萬戶,成為人們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最偉大的貢獻在于傳播知識和訊息,但同時也給人類帶來了負面影響。請結合實際談談電視帶給人類的利與弊。(10分)
三、問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24題12分,第25題10分,第26題6分)
24、戰國時期出現“百家爭鳴”的文化繁榮景象,思想家輩出:儒家主張“仁愛”,道家主張“超脫”,法家主張“嚴厲”。請你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2分)
(1)概述上述三種思想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10分)
(2)假如你是當時的平民百姓,你會接受上述哪種思想主張?理由何在?(2分)
25、在古代希臘、羅馬文明之后,基督教會對西方世界近千年的思想統治,使人們的個人意識受到極大的壓制。為此,不同國家、不同領域的杰出人士不顧教會勢力的迫害和世俗的誤解,在歐洲掀起了三次影響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帶領著人們邁進科學的理性時代。請回答:(10分)
(1)14~18世紀的西歐,出現了哪三次影響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它們能夠興起的相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2)這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各自具有怎樣的特點?請結合各自的內容加以說明。(5分)
(3)三次思想解放潮流產生的共同影響是什么?(2分)
26、粵劇是嶺南最重要的地方劇種,流行于廣東方言地區。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和文化價值取向的變化,粵劇面臨著許多挑戰。作為新時代的廣東人,我們有權利也有義務將粵劇發揚光大,請結合實際談談你的看法。(6分)回民中學2010-2011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三次月考化學試題
命題人 蘇成倉
考生注意:1、請把選擇題答案一律寫在答卷紙上,否則無效。
2、本試卷滿分120分。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20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
已知H2(g)+Cl2(g)=2HCl(g) △H=-184.6kJ/mol,則反應HCl(g)= H2(g)+Cl2(g)的△H為( )
A.+184.6kj/mol B.-92.3kj/mol
C.-369.2kj/mol D.+92.3kj/mol
在四個不同的容器中,在不同的條件下進行合成氨反應。根據在相同的時間內測定的結果判斷,生成氨氣的速率最快的是( )
A.v(H2)=0.3mol·L-1·mit-1
B.v(N2)=0.2mol·L-1·mit-1
C.v(NH3)=0.25mol·L-1·mit-1
D.v(H2)=0.4mol·L-1·mit-1
減小壓強時,對已達化學平衡的反應:2X(g)+Y(g)?2Z(g)產生的影響是( )
A.逆反應速率增大,正反應速率減小,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B.逆反應速率減小,正反應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C.正、逆反應速率都減小,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D.正、逆反應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在化工生產中,為加快反應速率應優先考慮的措施是( )
A.選用適宜的催化劑 B.采用高壓
C.采用高溫 D.增大反應物濃度
常溫下,以下四種溶液PH最小的是( )
A.0.01 mol·L-1醋酸溶液
B.0.02 mol·L-1醋酸與0.02 mol·L-1氫氧化鈉溶液等體積混合。
C.0.03mol·L-1醋酸與0.01mol·L-1氫氧化鈉溶液等體積混合。
D.PH=2的鹽酸與PH=12的氫氧化鈉溶液等體積混合。
常溫下,將甲酸和氫氧化鈉溶液混合,所得溶液PH=7,則此溶液( )
A.C(HCOO-)>C(Na+)
B.C(HCOO-)<C(Na+)
C.C(HCOO-)=C(Na+)
D.無法確定C(HCOO-)與C(Na+)的關系
等體積混合0.1 mol·L-1的鹽酸和0.06 mol·L-1的氫氧化鋇溶液后,溶液的PH等于( )
A.2.0 B.12.3 C.1.7 D.12.0
向5mlNaCl溶液中滴入一滴AgNO3溶液,出現白色沉淀,繼續滴加一滴KI溶液并振蕩,沉淀變為黃色,再滴入一滴Na2S溶液并振蕩,沉淀又變為黑色。根據以上變化過程,分析此三種沉淀物的溶解度關系為( )
A.AgCl=AgI=Ag2S
B.AgCl<AgI<Ag2S
C.AgCl>AgI>Ag2S
D.AgI>AgCl>Ag2S
由銅、鋅和稀硫酸組成的原電池工作時,電解質溶液的PH將( )
A.不變 B.先變小后變大
C.逐漸變大 D.逐漸變小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構成原電池正極和負極的材料必須是兩種金屬
B.由銅、鋅與硫酸銅溶液組成的原電池中,銅是負極
C.馬口鐵(渡錫鐵)破損時與電解質溶液接觸,錫先被腐蝕
D.銅鋅原電池工作時,若有13克鋅被溶解,電路中就有0.4mol電子通過。
實驗室用鉛蓄電池作電源電解飽和食鹽水制取氯氣,已知鉛蓄電池放電時發生如下反應:
負極:Pb+SO42-_2e - =PbSO4
正極:PbO2+4H++SO42-+2e-=PbSO4+2H2O 今若制得氯氣0.050mol,這時電池內消耗的硫酸的物質的量至少是( )
A.0.025 mol B.0.050 mol C.0.10 mol D.0.20 mol
12. 將分別盛有熔融的氯化鉀、氯化鎂、氯化鋁的三個電解槽串聯,在一定條件下通電一段時間后,析出鉀、鎂、鋁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
A.1:2:3 B.3:2:1
C.6:3:1 D.6:3:2
13. 將銅棒和鋁棒用導線連接后插入濃硝酸中,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該裝置能形成原電池,其中鋁是負極
B.該裝置能形成原電池,其中銅是負極
C.該裝置不能形成原電池
D.以上說法均不正確
14.若在鐵片上渡鋅,以下敘述中錯誤的是( )
A.把鐵片與電源的負極相連
B.電解質必須用含有鋅離子的可溶性鹽溶液
C.鋅極發生氧化反應
D.鐵極的電極反應式是Zn2++2e-=Zn
15. 能使反應Cu+2H2O=Cu(OH)2+H2發生的是( )
A.銅片作原電池的負極,碳棒作原電池的正極氯化銅作電解質溶液
B.銅鋅合金在潮濕的空氣中發生電化學腐蝕
C.用銅片作陰、陽電極,電解硫酸鈉溶液
D.用銅片作陰、陽電極,電解硫酸銅溶液
16.燃料電池是燃料(例如CO、H2、CH 4等)跟氧氣或空氣起反應,將此反應的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電解質通常是氫氧化鉀溶液。下列關于甲烷燃料電池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負極反應式為:CH4+10OH--8e-=CO32-+7H2O
B.正極反應式是:O2+2H2O+4e-=4OH-
C.隨著不斷放電,電解質溶液堿性不變
D.甲烷燃料電池的能量利用率比甲烷燃燒時的能量利用率大
17.用惰性電極實現電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電解稀硫酸溶液,實質上是電極水,故溶液PH不變
B.電解 稀氫氧化鈉溶液,要消耗OH-,故溶液PH減小
C.電解硫酸鈉溶液,在陰極上和陽極上析出產物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2
D.電解氯化銅溶液,在陰極上和陽極上析出產物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1
18.某元素原子的價電子構型為3s23p2,則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A.第二周期第ⅣA族
B.第三周期第ⅣA族
C.第三周期第ⅡA族
D.第三周期第ⅢA族
19.某元素的逐級電離能(kj/mol)分別為740、1200、7800、10500、13600、18000、21700,當它與氯氣反應時最可能生成的陽離子是( )
A.X+ B.X2+ C.X3+ D.X4+
20.若aAm+與bBn-的核外電子排布相同,則下列關系不正確的是( )
A.b=a-n-m
B.離子半徑Am+<Bn-
C.原子半徑A<B
D.A的原子序數比B大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20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填空題(下列各題每空均2分,共60分)
21、(14分)如圖為相互串聯的甲、乙兩電解槽,試回答
(1)若甲池利用電解原理在鐵上渡銀,則a是(填電極材料和電極名稱)
;電極反應式為 ;應選用的電解質溶液是 。
(2)已知乙中盛有滴入少量酚酞的氯化鈉溶液,且c和d電極均為惰性電極,開始電解一段時間,d電極附近呈 色。
(3)若甲池陰極增重43.2克(銀——108),則乙池中陽極上放出的氣體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是 毫升。
(4)乙池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5)若c電極為鐵電極,則電極反應為 。
22、(8分)金屬的腐蝕主要是電化學腐蝕,以鋼鐵腐蝕為例,其主要是電化學腐蝕中的 ,負極材料為: ,負極反應式為: ,正極反應式為: 。
23、(18分)有原子序數依次增大且相鄰的三種短周期元素A、B、C,其中A、C同主族,B、C同周期,其中A的最外層電子排布式為:nsnnpn+2 ,試回答下列問題:
(1)A元素的電子排布圖為: 。
(2)B元素原子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 。
(3)C元素的電子排布式為: 。
(4)第一電離能B C (填“>”、“<”、“=”)
(5)(以下均用元素符號填寫)三種元素中電負性最大的是 ,原子半徑最大的是 ,未成對電子數最多的是 ,
最高價含氧酸酸性最強的是 。
(6)三種元素所形成的氫化物沸點最高的是 。
24、(10分)在一定體積的密閉容器中,進行如下化學反應,CO2(g)+H2(g)=CO(g)+H2O(g),其化學平衡常數K和溫度t的關系如下表: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回答下列問題:
(1)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表達式為K= 。
(2)該反應為 反應(“吸熱”或“放熱”)
(3)能判斷該反應是否已達到化學平衡狀態的依據是 。
a. 容器中壓強不變
b. 混合氣體中c(CO)不變
c. v正(H2)=v逆(H2O)
d. c(CO2)=c(CO)
(4)某溫度下,平衡濃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試判斷此時的溫度為 ℃。
(5)若平衡時將壓強增大一倍,則平衡 移動。(“向正方向”、“向逆方向”、“不”)。
25.(10分)(1)若某酸溶液的PH=5,則由水電離出的氫離子濃度為 。若某鹽溶液的PH=10,則由水電離出的氫離子濃度為 。
(2)若用惰性電極電解500毫升一定濃度的硫酸銅溶液,其電解的化學方程式為 ;當陽極產生0.28L氣體時,則陰極析出 克金屬,此時溶液PH為 。(設溶液的總體積在電解前后保持不變,Cu-----64)回民中學2010-2011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試題
命題人:馬虎成
一、單項選擇(每題2分,共60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1.防止漫畫“正龍拍虎”出現的現象,政府部門需要( )。
A.向社會提供優秀的文化產品
B.提高辨別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拒絕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
C.對文化市場要加強監管和正確引導
D.應大力弘揚傳統文化
2.“互聯網難免有點雜草,但不能有毒草。”對這句話我們可以這樣理解( )。
A.網絡文化都是我們的倡導的先進的,健康有益的大眾文化
B.應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選落后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
C.應借鑒外來文化,繼承和發展統統文化
D.應倡導經典文化,抵制和拒絕流行文化
3.落后文化在農村泛起的主要原因是( )
A.封建思想的殘余和舊的習慣勢力根深蒂固
B.西方資本主義腐朽文化對我國思想文化領域的沖擊
C.我國當前生產力水平低下
D.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的不良影響
4.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證是( )
A.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B.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C.堅持“兩為”方向和“雙百”方針 D.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5.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和諧文化,關鍵在于( )
A.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B.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C.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
D.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
6.在當代中國,中國共產黨引領文化前進方向的旗幟是( )
A.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B.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C.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D.社會主義榮辱觀
7.在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必須( )
①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
②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
③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④在指導思想上堅持多樣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它包括( )
A.毛澤東思想 B.鄧小平理論
C.“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學發展觀
9.中國有些歷史文化資源成為外國文化產業資源,如中本版“三國演義”、美國版“花木蘭”等。這啟示我們( )
A.文化遺產是國家和民族的重要標志
B.應該大力發展我國的文化產業
C.用法律手段遏制外國的文化掠奪
D.應該堅持正確的文化發展方向
10.胡錦濤曾經指出,我們一定要把長征精神作為在全體人民特別是青少年中進行理想信念和思想教育的重要內容。這給我們的啟示是( )
A.思想道德建設是文化建設的中心環節
B.黨的優良傳統道德是思想道德建設的寶貴資源
C.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思想道德建設的寶貴資源
D.道德總是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被賦予新的內涵
11.思想道德建設,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區別于其他社會形態思想道德的顯著標志在于,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 )
A.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
B.要以集體主義為原則
C.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為著為力點
D.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
12.現階段,我們之所以要堅持加強“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是因為社會主義榮辱觀( )
①是中華傳統美德、優秀革命道德與時代精神的完美結合
②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判斷行為得失,確定價值取向,作出道德選擇的基本標準
③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核心
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著名詩人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像在和高尚的人說話。”這體現了( )
A.多讀書就能提高思想道德修養
B.閱讀是最重要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C.在知識文化的陶冶中可以不斷升華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
D.一個人提高了文化修養就能避免人格上的缺失
14.清華大學的校規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對我們發展先進文化的啟示是( )
A.既要重視文化水平的提高,又要重視道德素質的培養
B.文化教育是次要的,關鍵是抓好思想道德建設
C.在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就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D.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15、甲與乙是好朋友,有一次甲撿到一個錢包,據為己有。乙感到很為難,既想批評甲的這種不道德行為,又不想破壞兩人的友誼。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碰到思想道德的“兩難選擇”。要想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 )
①參加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實踐
②大力加強自身的科學文化修養
③大力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
④努力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2008年12月7日,《人民日報》撰文指出,近年來,國學熱方興未艾。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在國學熱的同時,無論是推動者還是批評者其自身都頻頻出現常識性的文史錯誤,這就要求我們( )。
A.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
B.加強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知識學習,提高自身科學文化修養
C.通過自律和自省方式,提高個人思想道德修養
D.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
17、有人重修廟宇祠堂,不是出于文物保護的目的,而是為了搞封建迷信活動、光宗耀祖。這是屬于( )
A.落后文化 B.腐朽文化 C.拜金主義 D.有益文化
18、近年來,發源于農村、服務于農民的各種“草根文化”在全國呈燎原之勢,“草根文化”貼近農村生活實際,深受農民歡迎,這表明( )
A.農民是“草根文化”的主體
B.實現文化創新需要博采眾長
C.必須發展人民大眾的喜聞樂見的文化
D.必須加強對文化的管理和引導
19、下列格言不屬于我國傳統美德的是( )
A.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B.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D.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20、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和重要保證。①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②共產主義遠大理想;③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④社會主義榮辱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以 為著力點( )
A.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
B.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
C.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
D.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22、2009年10月1日晚,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以“禮贊祖國、謳歌時代、振奮民心”為主題的聯歡晚會。黨和國家領導人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登天安門城樓,同首都各界群眾一起載歌載舞,觀看精彩的文藝演出。這( )
①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②能夠增強人的精神力量;③能夠促進人的全面發展;④體現了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深遠持久的。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3、2009年正值“國際天文年”,7月22日的“長江大日食”,為各地加強科普教育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養提供了一次“天文盛宴”。而人的科學文化素養是多方面的,其中具有方向性作用,處于地位的是( )
A.社會科學素養 B.自然科學素養
C.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道德 D.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4、舉辦“千古探秘——考古發現”的文物展的意義是( )
①有利于充分展現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②可以充分體現中華民族生命力和創造力;
③可以充分說明中華文化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化;
④有利于全面繼承和發展我國傳統文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25、孔子的思想、學說、精神。被一代代地傳承下來,其中“仁者愛人”“和為貴”等思想仍成為規范行為的尺度。這充分說明( )
A.文化對人的影響主要來自于特定的文化環境
B.優秀文化對人的發展起決定作用
C.文化是一種巨大物質力量
D.傳統思想對現代人的價值觀、道德觀有深刻影響
26、在2009年7月18日首屆中國文房四寶藝術大師頒獎儀式上,44位文房用具制作人獲得了“藝術大師”稱號,以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看,文房四寶屬于( )
A.傳統習俗 B.傳統建筑 C.傳統文藝 D.傳統思想
27、錢偉長先生曾這樣說過:“天下沒有別國的文字,3000年以后還能看得懂,漢字可以”這說明( )
A.漢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
B.漢字的使用標志著人類開始進入文明時代
C.漢字文化內涵十分豐富
D.漢字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重要見證
28、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是( )
①商業貿易;②人口遷徙;③教育;④網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9、文化對人的影響表現在方方面面。下列表述能體現文化對人的持久影響的是( )
A.耳濡目染 B.鄉音難改 C.枯木逢春 D.鳥語花香
30、蘇東坡有詩云: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這對我們的啟示是( )
A.人的全面發展離不開社會進步
B.要改變落后的消費習慣
C.要堅持物質消費和文化消費協調發展
D.要堅持把文化消費作為消費的重點
二、非選擇題(共40分)
31、(15分)意大利詩人但丁說過:“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
辯題:思想道德修養比科學文化修養更重要。
32、(10分)“寧可窮而有志,不可富而失節”,“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人唯知可貴,然后知所恥”;“無羞惡之心,非人也”,在你看來,這些道德格言具有怎樣的現實意義?
33、(15分)材料一:《中央宣傳部關于圍繞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深入開展群眾性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意見》指出,在全國范圍深入開展群眾性愛國主義教育活動,“要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宣傳教育,引導人們深刻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中國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具有強大的生機活力,始終做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動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
材料二:在創立和建設新中國的偉大歷程中,涌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他們雖然年代不同,事跡也不一樣,但其精神實質都是一致的,即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人生境界。他們是民族的脊梁,時代的先鋒,祖國的驕傲,是激勵全體人民團結奮斗的精神力量。
(1)結合材料一說明愛國主義與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關系。(7分)
(2)結合材料二從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我們中學生應如何提高自身素質,繼續弘揚這些英雄模范的精神。(8分)回民中學2010-2011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試題
命題: 馬宗成
答題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一、選擇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每小題2分)
1、從A地(60°N,90°E)到B地(60°N,140°E),若不考慮地形因素,最近的走法是
A.一直向東走 B.一直向西走
C.先向東南,最后向東北走 D.先向東北,最后向東南走
2、2002年11月20日9時(北京時間)中國第19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雪龍號”自上海出發,此時長城站所在地區的區時為南緯(62N,58W)
A.19日19時 B.20日5時
C.19日21時 D.20日21時
3.甲、乙兩地之間的距離小于8500千米,無論從甲地到乙地,還是從乙地到甲地,最近的走法都是先向南走,后向北走。據此判斷,甲乙兩地可能同處在:( )
A.赤道附近 B.南極附近 C.北極附近 D.不可能有此情況
讀右圖,回答4~5題。
4.屬于南半球、西半球、太平洋的是 ( )
A.a B.b C.c D.d
5.四幅圖中,甲地在乙地東北,丙地在丁地西南的是 ( )
A.a B.b C.c D.d
下圖為世界地圖上的一段緯線。P點以西為海洋,Q點以東為海洋,PQ為陸地。讀圖,判斷6~7題。
6.PQ線位于( )
A.北半球,東半球 B.南半球,西半球
C.北半球,西半球 D.南半球,東半球
7.下列四項,居于X地所在國的是( )
A.大堡礁 B.泰姬陵 C.好望角 D.格林尼治天文臺
8.讀右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從①→②的方向是;向西南
b.從③→④的方向是:先西南后西北
c.①→②的方向同③→④的方向相同
d.①→②的方向同③→④的方向正好相反
A.ab B.bc C.ac D.bd
讀右圖,回答9~10題。
9.甲地位于( )
A.大西洋 B.非洲大陸 C.印度洋 D.南美大陸
10.已知乙處的晝長為6小時,倫敦的地方時可能是( )
A.18時 B.16:20
C.13:40 D.14:20
11、圖2-1兩幅圖表示的區域范圍相同,圖甲比例尺為:1:100000,則 ( )
A.圖乙的比例尺為1:200000
B.圖乙的比例尺為l:400000
C.圖乙表示的地理事物較圖甲詳細
D.圖甲比例尺是圖乙的4倍
12、將1:1000的地圖比例尺放大1倍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新圖比例尺為1:2000   
B.新圖圖幅面積比原圖增加了2倍
C.新圖表示的地理事物比原圖簡略   
D.在原圖上淮河的長度為10厘米,在新圖上長20厘米
13、等高距距為50米的地形圖中,5條等高線重疊于某斷崖處,該斷崖處的相對高度最大可能為( )
A. 180米 B. 220米 C.320米 D.280米
讀2-5圖完成14-15題
14、地形為( )
A.山地 B.丘陵 C.高原 D.平原
15、該地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此地適宜大規模的機械化作業
B.此地發展耕作業需要修筑梯田
C.此地的等高距為100m
D.此地只適宜發展林牧業
讀等高線示意圖,已知a>b。回答16-17題
16、P、Q兩處地形的正確敘述是
①P為山坡上洼地 ②Q為山坡上洼地
③P為山坡上小丘 ④Q為山坡上小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7、B海拔高度為200米,a海拔高度為300米,則P、Q處的海拔高度為( )
①200<P<300 ②300<P<400 ③100<Q<200 ④200<Q<300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8、讀2-8圖,在下面四圖中,坡度最陡的一幅是( )
A. A圖 B. B圖 C. C圖 D. D圖
讀圖后完成19—22題
19、陡崖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a處陡崖高于b處
B.a處陡崖相對高度在20米以上
C.b處陡崖相對高度在20米以上
D.b處陡崖相對高度在30米以上
20、公路選擇在圖中地形部位通過,主要原因是( )
A.該地位于山脊,地勢較高 B.該地位于山谷,工程量小
C.該地巖層脆弱,易于開挖 D.該地位于鞍部,地勢較低
21、d地植物比c地長勢更好些,主要原因是 ( )
A.地勢低,坡度小
B.蒸發量小,土壤濕潤
C.光照條件好,氣溫高
D.土層厚度大,地下水位淺
22、防止陡崖處山體滑坡,下列措施最有效的是( )
①植樹造林 ②修筑梯田 ③控制水流量 ④整修加固裸露巖體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3、四幅地圖中的虛線,可能發育成河流的是: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讀1989年中、美、蘇、法、英、日六國組成的國際橫穿南極考察隊考察路線圖,回答24-25題
24、中A點時間為1989年12月12日12時,北京時間為 ( )
A.12日14時 B.13日2時
C.12日2時 D.13日14時
25、在上題情況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12日、13日的范圍相等 B.12日的范圍是13日的一半
C.12日的范圍是13日的3倍 D.13日的范圍是12日的一半
26、制一幅上海市地圖,用下列哪種比例尺可使圖上的內容最為詳細?( )
A.1︰500 000 B.1厘米代表50千米
C. D.1/1 000 000
右圖為一方格狀經緯網示意圖,圖中A、B兩地相距33.3厘米,地方時相差4小時。據此回答27~28題。
27、該圖比例尺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圖上比例尺到處都一樣
B.AC段的比例尺大于AB段
C.AB段的比例尺為1:10 000 000
D.CD間段比例尺比AB段大2倍
28、從A點去B點,距離最短的走法可能是( )
A.從A點向東至B點 B.從A點向西至B點
C.先向東北,再轉向東南 D.先向東南,再轉向東北
圖1-3是“我國某區域不同緯度所做的地形剖面組圖”,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圖2—10為某地等高線示意圖。讀圖回答①~③題。
29、關于下圖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甲、乙兩山相對高度為2470米    
B.CD是山谷,EF是山脊
C.H在西南坡上,陽光充足       
D.H地比B地降水多
30、B點此時的溫度為18℃,如果只考慮高度因素,那么甲峰與乙峰的溫度分別為 ( )
A.13.5℃,12.5℃
B.22.5℃,13.5℃
C.22.℃,14.5℃
D.13.5℃,14.5℃
二、綜合題
31、根據下面兩幅圖回答下列問題。(19分)
(1)寫出A、B、C、D四點的經緯度:
A( ),B( ),C( ),D( )。
(2)A、B、C、D四點分別位于哪個半球 A B C D
(3)A點位于C點的 方向。D點位于B點的 方向。
(4)A、B、C、D四點各屬于哪個時區
A點屬 ,B點屬 ,C點屬 ,D點屬 。
(5)A、B、C、D四點各屬于五帶中的哪一帶
A點屬 ,B點屬 ,C點屬 ,D點屬 。
(6)A、B、C、D四點中晝夜長短幅度最大的是 點。
32.讀右圖,回答下列各題。(6分)
(1)A點此時是 點鐘。
(2)此圖表示的日期是 月 日
前后的陽光照射圖。
(3)此時與北京同一日期的地區共跨了
個時區。
(4)此時以 和 的經線將地球分為兩天。
33、讀右面地形圖、完成以下要求。(7分)
(1)圖中等高線所表示的地形種類是 ,判斷理由是:海拔高度在 米以下, 以下;相對高度在 米以下。
(2)河流的大致流向為 ;圖中A、B兩點的距離是1厘米,地面實際距離為 米。
(3)圖示流域降水豐富,計劃修建一個小水電站。僅此地形考慮,比較C、D、E三處在 處建壩工程量最小,估計壩高不超過 米。
34.讀下面等高線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12分)
(1)在B山設計了CB、DB兩條登山公路線。根據等高線圖判斷,沿 線修建公路比較合理,理由是 。(2分)
(2)G城是化學工業城市,此山區的主導風向是 。在該山區要建立一處療養院,如在甲、乙兩處選址的話,以 處較好,理由是 。(3分)
(3)在A、B兩山頂之間有山地電纜車相通。電纜車速度是每分鐘200米,乘纜車從B山頂到A山頂約需 分鐘。(1分)
(4)在方框中,畫出EF剖面線的地形剖面圖(垂直比例尺是1:5 000)。(2分)
圖2-2-6
60°

A
B
D
C回民中學2010-2011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三次月考英語試題
命題人:馬耀倉
第一部分:英語知識運用(共兩節,滿分50分)
第一節 單項填空(共20小題,每小題1分,滿分20分)
從 A,B,C,D 四個選項中,選出可以填入空白處的最佳選項。
1. — Have you seen ____ lady’s handbag on the counter I left it here a moment ago.
— What color is ____ bag We found one really.
A. the; a B. a; the C. a; a D. the; the
2. — Hi, Jack! Long time no see. How are you
— Oh, Martin! I ____ you. I’m fine. Let’s have a drink, shall we
A. don’t recognize B. didn’t recognize
C. can, t recognize D. haven’t recognize
3. — Would you please tell me more about it
— Sorry, I can only tell you _____ much.
A. that B. such C. very D. too
4. Mary's going to study abroad next year, ____, for sure, delights everyone.
A. who B. that C. this D. which
5. There was a lot of fun at yesterday’s party. You ____ have come, but why didn’t you
A. must B. shouldn’t C. needn’t D. ought to
6 ____with the new machine, a search party went into the mountains ___to find gold.
A. Armed; hoping B. Equipped; hoped
C. Fixing; to hope D. Carrying; in the hope
7 One of the boys who ____ my friends ____ very good at English.
A. is; are B. is; is C. are; are D. are; is
8. Entering the garden, I found it ____ with ____ leaves.
A. covering; fallen B. covered; falling
C. covering; falling D. covered; fallen
9. It was to New York ______he went in the hope of finding work on one of the New York newspaper.
A. which B. where C. when D. that
10. _______ his accent, he must be from the north.
A. Judging from B. To judge by C. Judged by D. Judges from
11. The CCTV evening news comes on at 7:00 and ____ only thirty minutes.
A. keeps B. continues C. finishes D. lasts
12. —How long has his grandfather ________
—Seven years. He died ________.
A. died, at the age of 94 B. been died, at his age of 94
C. been dead, at the age of 94 D. died, at 94
13. We went _____ holes in the rock, ______ bridges, ______ a dam and _____ the water.
A. across, through, on, in B. through, across, over, into
C. into, through, over, on D. through, over, into, over
14. _______ leaves the room last ought to turn off the lights.
A. Anyone B. The person C. Whoever D. No matter who
15. I know him very well. He must have been _______ into doing it against his will.
A. advised B. persuaded C. suggested D. permitted
16. I’m so busy ____ my homework, so I can’t help_______ the house.
A. doing; to clean B. with; cleaning
C. to do; to clean D. doing; cleaning
17. Not until the war was over _______ to school.
A. that the children could go B. the children couldn’t go
C. could the children go D. the children could go
18. Only when your identity has been checked ____________.
A. you are allowed in B. you ’ll be allowed in
C. will you allow in D. will you be allowed in
19. No sooner _______to bed than he fell asleep.
A. he had gone B. had he gone C. he went D. d id he go
20. Surprisingly, the man always in a worn-out suit finally ____ to be a millionaire.
A. set out B. turned out C. showed up D. converted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第二節:完形填空(共20小題,每小題1.5滿分30分)
閱讀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從36---55各題所給的四個選項(A、B、C和D)中,選出最佳選項。
Last Tuesday I took my two daughters, aged five and seven, to town by car. It began to rain __21_ so I decided I would leave the children in the __22__ before I rushed into a shop. I warned the girls not to __23__ anything and told them I would be back within a few__24__. Then I locked all the doors and __25__ them happily looking out of the window.
I returned to the car in less than five minutes but the girls had _26__! I could hardly believe my __27__. The car doors were __28__ locked, the windows tightly shut and in the back seat 29__ only two coats. Being __30__, I ran to the corner of the street __31__ there was no sign of them. I __32__ up to an old lady nearby and asked __33__ she had seen two small girls but she said “No”.
Feeling quite sick with _34__, I sat on the driver’s seat, and tried to stop trembling. Suddenly, I _35__ a merry laugh behind me. I got out of the car, ran round to __36__ the BOOT and there inside were two very red-faced and excited __37__. They had obviously pulled out the back seat, __38__ behind it and then been unable to push the __39__ forward again. With tears in my eyes, I leaned forward and __40__ their ears.
21. A. heavy B. hard C. hardly D. big
22. A. car B. bus C. house D. school
23. A. ask B. eat C. read D. touch
24. A. hours B. minutes C. seconds D. days
25. A. had B. made C. left D. let
26. A. disappeared B. died C. quarrelled D. cried
27. A. Ears B. words C. eyes D. brains
28. A. too B. again C. Already D. still
29. A. hanged B. put C. had D. were
30. A. stupid B. proud C. frightened D. pleased
31. A. where B. which C. that D. when
32. A. jumped B. rushed C. drove D. flew
33. A. that B. when C. Whether D. how
34. A. Fear B. happiness C. excitement D. anger
35. A. felt B. smelt C. saw D. heard
36. A. Shut B. repair C. start D. open
37. A. Child B. boys C. women D. girls
38. A. climbed B. flew C. threw D. landed
39. A. window B. door C. seat D. BOOT
40. A. hit B. pulled C. cut D. Bit
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題號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第二部分:閱讀理解(共20小題;每小題 2分, 滿分40分)
閱讀下列短文, 從每題所給的四個選項( A、B、C、和D)中, 選出最佳選項。
A
The first newspapers were written by hand and put up on walls in public place. The earliest daily newspaper was started in Rome in 59 BC. In the 700’s the world’s first printed newspaper was published. Europe didn’t have a regularly published newspaper until 1609, when one was started in Germany.
The first regularly published newspaper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was printed in Amsterdam in 1620. In 1621, an English newspaper was started in London and was published once a week. The first daily English newspaper was the Daily Courant (每日新聞). It came out in March 1702.
In 1690, Benjamin Harris printed the first American newspaper in Boston. But not long after it was first published, the government stopped the paper. In 1704, John Campbell started The Boston Newsletter (波斯頓新聞通訊), the first newspaper published in the American colonies. By 1760, the colonies had more than thirty daily newspapers. There are now about 1,800 daily pap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Today, as a group, English language newspapers have the largest circulation (發行量) in the world. But the largest circulation for a newspaper is that of the Japanese newspaper Asahi Dhimbun (朝日新聞). It sells more than eleven million copies every day.
41. The first daily newspaper came out in _____.
A. 59 BC B. 700’s C. 1609 D. 1620
42. The first regular published newspaper in Europe was printed in _____.
A. England B. Germany C. France D. Sweden
43. The first printed newspaper in America came out in _____.
A. Washington B. New York C. Boston D. New Orleans
44. Today there are about _____ daily newspaper prin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 1621 B. 1704 C. 1760 D. 1800
B
When I was a boy, I belonged to the Boy Scouts(童子軍),so I used to go camping every summer, and once something happened which I have never been able to explain.
We were camping in a place above a river. After arriving, we all rushed down to the river had a swim. Standing by the river, we noticed that it was surrounded(環繞)by cliffs (懸崖).If someone wanted to reach the river at this point, he had to walk past our camp.
Several days later, the scoutmaster had to he away for a day. That afternoon, we had supper early. We were sitting round the fire, eating and talking, when a man walked past and went down towards the river. We all felt that this man looked very strange, but, because each of us was afraid of looking very stupid, no one said anything.
We ate rather slowly, taking as long as possible. After finishing, we collected our plates together so that we could take them to the river where we always washed them. But no one moved towards the river— we stood looking at each other ashamed. Then all shouting at once, we began talking about the man who had walked past us. We agreed how strange he looked and we wondered what he could be doing by the river. We knew that he could only return by passing through our camp.
An hour passed. Then one of the boys suggested we should creep(悄悄移動)down by the river so that we could see what the man was doing. Moving very slowly and keeping in the shadow, we crept down towards the bank. One boy climbed a tree so that he could see everything clearly. He called to us that there was no one there, so we ran down to the bank, looking every-where carefully. We could not understand where the man had gone.
When it got dark, we went back to our camp feeling bewildered. We told the scoutmaster what had happened in the evening. Smiling, he doubted that we had seen the man, but finally suggested we go and look again. We did, but there was no one there.
Many years have passed, but I still remember it as if it were yesterday. What did we see I do not know.
45.The writer in the text mainly tells us _________.
A.the story of his childhood
B.a strange camping experience
C.about a stranger by the river
D.about a good place for camping.
46.Why did the boys eat their supper slowly
A.They wanted to delay going to the river bank.
B.They were sailing for their scoutmaster.
C.They had a supper earlier than usual.
D.They were taking while eating.
47.The word “bewildered” in the text probably means _________.
A.ashamed B.nervous
C.unable to understand D.eager to know something
48.The writer still remembers the event because________.
A.the boys acted foolishly
B.the camping place is beautiful
C.there has been no explanation for the event
D.he particularly enjoyed his camping that summer.
C
I’m seventeen. I had worked as a box boy at a supermarket in Los Angeles. People came to the counter and you put things in their bags for them. And carried things to their cars. It was hard work. While working, you wear a plate with your name on it. I once met someone I knew years ago. I remembered his name and said, “Mr Castle, how are you ” We talked about this and that. As he left, he said, “I t was nice talking to you, Brett.” I felt great, he remembered me. Then I looked down at my name plate. Oh no. He didn’t remember me at all, he just read the name plate. I wish I had put “Irving” down on my name plate. If he’d have said, “Oh yes, Irving, how could I forget you ” I’d have been ready for him. There’s nothing personal here.
The manager and everyone else who were a step above the box boys often shouted orders. One of these was:you couldn’t accept tips(小費).Okay, I’m outside and I put the bags in the car. For a lot of people, the natural reaction(反應)is to take a quarter and give it me. I’d say, “I’m sorry, I can’t” They’d get angry. When you give someone a tip, you’re sort of being polite. You take a quarter and you put it in their hand and you expect them to say, “Oh, thanks a lot.” When you say, “I’m sorry, I can’t” they feel a little put down. They say, “No one will know.” And they put it in your pocket. You say, “I really can’t” It gets to a point where you almost have to hurt a person physically(身體上)to prevent him from tipping you. It was not in agreement with the story’s belief in being friendly. Accepting tips was a friendly thing and made the customer feel good. I just couldn’t understand the strangeness of some people’s ideas. One lady actually put it in my pocket, got in the car, and drove away. I would have had to throw the quarter at her or eaten it or something.
I had decided that one year was enough. Some people needed the job to stay alive and fed. I guess I had the means and could afford to hate it and give it up.
49.What can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text
A.How Hard Life is for Box Boys
B.Getting along with Customers
C.Why I Gave up My Job
D.The Art of Taking Tips
50.Form the second paragraph, we can infer that________.
A.the writer didn’t like the impersonal part of his job
B.with a name plate, people can easily start talking
C.Mr Castle mistook Irving for Brett
D.Irving was the writer’s real name
51.The box boy refused to accept tips because_______.
A.customers only gave small tips
B.some customers had strange ideas about tipping
C.the store forbade the box boys to take tips
D.he didn’t want to fight with the customers
52.The underlined phrase “put down” in the third paragraph probably means______.
A.misunderstood B.defeated C.hateful D.hurt
D
During World War II, Polish pilots in Great Britain were famous for showing off their flying skills. One morning, I was returning from a flight test and made the mistake of beginning my land approach (降落) at too low a speed. Just as I crossed the airfield, something was wrong with my plane and it dropped from 2000 feet onto the landing trip and bounced back (彈起) into the air.
I gave it full speed, but the plane leaned onto its left wing, and I was off the runway. In despair, I cut all power and used full right brake (制動閘). The plane turned 180 degrees back onto the landing trip, tail first. The firm P51 was not damaged. “Did you see that plane ” a visiting air official said breathlessly.
“Don’t worry, sir,” the Air Force commanding officer replied, “it’s only one of those Polish pilots trying to show off”.
53. The writer of the story was _____.
A. a Polish pilot B. an English official C. a visitor D. an officer
54. The pilot who flew the plane _____.
A. was showing off his flying skills
B. had great difficulty in landing the plane
C. repaired the plane before landing
D. landed on the airfield without difficulty
55. The plane bounced back into the air because _____.
A. the pilot began his landing approach too late
B. the pilot suddenly decided not to land
C. something was wrong with the left wing
D. it was out of control
E
Mother Teresa was born in Yugoslavia((南斯拉夫),on August 27,1910.She attended the government school near her home until she was eighteen. At that time, some doctors and nurses from Yugoslavia were working in India, and they often wrote to the school about their work. She decided to join them one day.
When she left school, she went first to Britain. Then a year later she went to India, where she began to train to be a teacher. After training, she was sent to Calcutta((加爾格答),where she taught geography at a school and soon after became headmistress(校長).
However, although she loved teaching, in 1946 Mother Teresa left the school and went to work in the poor parts of Calcutta. Later she trained to become a nurse in Patna, and then began her work helping the poor and comforting the dying in the streets of the city. Slowly, others came to help her, and her work spread to other parts of India.
Mother Teresa is now a well-known person. many photos have been taken of her, as she travels the world to open new schools and hospitals in poor countries. In 1979,she was given the Nobel Peace Prize for the lifetime of love and service she has given to the poor.
56. Where did Mother Teresa receive her education
A. In Yugoslavia and India.
B. In Yugoslavia and Britain.
C. In Britain and India.
D. In Yugoslavia, Britain and India.
57. What first made Mother Teresa work in India
A. Her visit to the poor parts of Calcutta.
B. Her visit to Britain after she finished school.
C. The medical workers' letters to her school.
D. The work of the nurse in the city of Patna.
58. In which order did Mother Teresa do the following things
a. Trained to be a nurse b. Went to India
c. Helped the dying d. Studied to be a teacher
e. Went to Britain f. Worked as a headmistress
A. b,a,c,e,d,f B. b,f,a,d,e,c C. e,b,d,f,a,c D. e,a,b,c,d,f
59. Mother Teresa gave up teaching because she wanted __________.
A. to look after the poor
B. to travel to poor countries
C. to build hospitals for the poor
D. to train nurses to care for the poor
60. Mother Teresa is now a famous person because she has _________.
A. saved many poor people in India
B. helped to bring about world peace
C. helped to make India a more peaceful place
D. taken care of many poor people in the world
題號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題號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答案
第二卷(共30分)
第三部分:寫作(共二節,滿分30分)
第一節:短文改錯(共10小題,每小題1分,滿分10分)
此題要求改正所給短文中的錯誤。對標有題號的每一行作出判斷:如無錯誤,該行右邊橫線上畫一個勾(√ );如有錯誤(每行只有一個錯誤,則按下列情況改正:
此行多一詞:把多余的詞用斜線(/)劃掉;在該行右邊的橫線上寫上該詞,并也用斜線劃掉。
此行缺一詞:在缺詞處加一個漏字符(︿),在該行右邊的橫線上寫上該加的詞。
此行錯一詞:在錯的詞下劃一橫線,在該行右邊橫線上寫出改正后的詞。
注意:原行沒有錯的不要該。
John Glenn was the first American travel around the 61.
earth in a spaceship. The spaceship he sailed in was 62.
called Friendship 7 and it flew into space in February 63.
20, 1962. John had a fun being weightless in the capsule. 64.
He put his camera out in mid-air and reached out for them 65.
when he wanted to take pictures. He can pick out 66.
many place on earth when the capsule came closest 67.
to it who was one hundreds miles above. John 68 .
tried to hold the heat shield in place and return 69.
to earth before four hours and fifth-six minutes in space. 70.
第二節.書面表達:(共20分)
電視機幾乎已經進入每個家庭,它在人們的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也有一些負面影響。請你根據下列提示用英語寫一篇100詞左右的短文說明電視的用途。
電視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栩栩如生的世界,通過電視我們可以觀看奧林匹克足球賽,可以到紐約或倫敦觀光,可以端著茶杯聽音樂會,足不出戶便知天下事。在日常生活中電視起著重要的教育作用,它可提供多種教育節目。
不過,看電視太多會損害眼睛,影響工作和休息,減少孩子們的學習時間。
參考詞匯:栩栩如生的:vivid; 減少:cut down回民中學2010-2011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三次月考數學試題
命題人:高升
一.選擇題 (每小題5分,共60分)
1.算法的三種基本結構是( )
A.順序結構、模塊結構、條件分支結構
B.順序結構、條件結構、循環結構
C.模塊結構、條件分支結構、循環結構
D.順序結構、模塊結構、循環結構
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使用抽簽法,每個個體被抽中的機會相等;
B.使用系統抽樣從容量為N的總體中抽取容量為n的樣本,確定分段間隔
k時,若不是整數,則需隨機地從總體中剔除幾個個體;
C.分層抽樣就是隨意的將總體分成幾部分;
D.無論采取怎樣的抽樣方法,必須盡可能保證樣本的代表性.
3.下列給出的賦值語句中正確的是( )
A.3=A B.y=x2-1=(x-1)(x+1) C.B=A-2 D.x+y=1
4.把二進制數化為十進制數為( )
A. 50 B. 51 C. 52 D. 53
5.反映樣本穩定程度的特征值是( )
A.平均數 B.極差 C標準差 D眾數
6.簡單隨機抽樣、系統抽樣、分層抽樣之間的共同點是( )
A.都是從總體中逐個抽取
B.將總體分成幾部分,按事先預定的規則在各部分抽取
C.抽樣過程中每個個體被抽到的可能性相等
D.抽樣過程中,將總體分成幾層,按比例分層抽取
7. 一個單位有職工160人,其中有業務員104人,管理人員32人,后勤服務人員24人,要從中抽取一個容量為20的樣本,用分層抽樣的方法抽取樣本,則在20人的樣本中應抽取管理人員人數為 ( )
A. 3 B. 4 C. 5 D. 6
8.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任何事件的概率總是在(0,1)之間
B. 頻率是客觀存在的,與試驗次數無關
C. 隨著試驗次數的增加,頻率一般會越來越接近概率
D. 概率是隨機的,在試驗前不能確定
9.隨機擲一枚均勻的硬幣兩次,兩次都正面朝上的概率是( )
A、 B、 C、 D、1
10. 從一批產品中取出三件產品,設A=“三件產品全不是次品”,B=“三件產品全是次品”,C=“三件產品不全是次品”,則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A. A與C互斥 B. B與C互斥 C. 任何兩個均互斥 D. 任何兩個均不互斥
11.將容量為100的樣本數據,按從小到大的順序分為8個組,如下表
組號 1 2 3 4 5 6 7 8
頻數 10 13 14 14 15 13 12 9
則第三組的頻率是( )
A. B.0.14 C.0. 03 D.
12.如果數據、、…… 的平均值為,方差為 ,則,,…… 的平均值和方差分別為( )
A.和 B.3+5和9 C.3+5和 D.3+5 和9+30+25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二、填空題 (每小題4分,共16分)
13.用秦九韶算法計算多項式f(x)=3x5-4x4+6x3-2x2-5x-2的值時,式子改寫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當x=5時此多項式的值為_________.
14.右圖是甲、乙兩種玉米生長高度抽樣數據的莖葉圖,可知______________。
甲   乙  
8 0 2 5  
4 6 3 1 5 4  
3 6 8 2 1 6 1 6 7 9
3 8 9 3 4 9  
  4 0  
(選填內容:A.甲長得較整齊 B 乙長得較整齊 C 一樣整齊 D 無法判斷 )
15.甲、乙兩名高一男生參加投籃測試,各投籃5次,一分鐘內投中次數分別如下:
甲:7,8,6,8,6;
乙:7,8,7,7,6
甲的方差是_______ ,乙的方差是________ ,說明 __________ 投籃更穩定。
16.擲兩枚骰子,出現點數之和為3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
三.解答題(共44分)
17.(8分)用輾轉相除法求80和36的最大公約數,并用更相減損術檢驗所得結果。
18.(8分)10本不同的語文書,2本不同的數學書,從中任意取出2本,
能取出數學書的概率有多大?
19.(8分)如圖,在邊長為25cm的正方形中挖去邊長為23cm的兩個等腰直角三角形,現有均勻的粒子散落在正方形中,
問粒子落在中間帶形區域的概率是多少?
20.(10分) 對任意正整數,根據設計出求S=的程序,補充填寫橫線上的內容:并畫出相應的程序框圖。
INPUT “n”;n
=1
Sum=0
WHILE -----n
Sum=sum+----------
=+---------
WEND
PRINT sum
END
21.(10分) 假設關于某種設備的使用年限和支出的維修費用(萬元),有以下的統計資料:
使用年限 2 3 4 5 6
維修費用 2.2 3.8 5.5 6.5 7.0
(1)畫出散點圖;
(2)求支出的維修費用與使用年限的回歸方程;
(3)估計使用年限為10年時,維修費用是多少?回民中學2010-2011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三次月考語文試題
命題:馬彩虹
題號 1 2 3 4 5 6 11 15 16
答案
一、 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中國詩歌自身的調節功能
中國詩歌之所以能歷久而不衰,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種調節功能,其語言形式處在不斷變化的過程之中。從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隨著漢語的發展變化而不斷形成新的節奏。二二節奏的四言詩是詩歌的早期形式,隨著《詩經》時代的結束而趨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詩,如曹操《短歌行》那樣的佳作實在不多。中國詩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節奏的五言和四三節奏的七言。四言詩一句分成均等的兩半,節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個音節,寓變化于整齊之中,節奏活潑。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為中國詩歌的主要形式。為什么七言沒有繼續加長,發展為九言呢 我想這是因為一句詩七個音節已經達到讀起來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長到九言讀起來呼吸急促。這樣的詩行不容易建立起來。
在音節變化的同時,格律也在逐漸嚴密化。中國詩歌是從自由體(古詩)走向格律體(近體詩),但格律體確立之后自由體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體并存著,各有其特長。就一個詩人來說固然有的擅長自由體,有的擅長格律體,但兩方面的訓練都是具備的。在自由體與格律體之間始終沒有分成派別。它們互相補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國詩歌的繁榮發展。
從深層考察,詩歌的發展乃是性情與聲色兩種因素的交互作用。從重性情到重聲色,是中國詩歌史的第一個轉變,這個轉變發生在晉宋之際,具體地說是在陶謝之間。這恰好也正是近體詩的各種技巧被自覺加以運用的時候。明代的陸時雍說:“詩至于宋,古之終而律之始也。體制一變,便覺聲色俱開。謝靈運鬼斧默運,其梓慶之鑢乎。”具體地說,這個轉變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即從重寫意轉到重摹象,從啟示性的語言轉向寫實性的語言。“文心雕龍”說:“儷采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情必極貌以寫物,辭必窮力而追新。”指出了轉變后的狀況。從陶到謝的轉變,反映了兩代詩風的嬗遞。正如沈德潛所說:“詩至于宋,性情漸隱,聲色大開,詩運轉關也。”(《說詩日卒語》)重聲色的階段從南朝的宋延續到初唐,一方面豐富了表現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嚴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與聲色完美地統一起來,遂達到了詩歌的高潮。
但是性情與聲色的統一畢竟不能維持多久。盛唐半個世紀一過,二者便又開始分離。重性情的,聲色不足;求聲色的,性情不完。此后二者統一的詩作雖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統一維持一個時代的再也沒有了。中國詩歌史總的看來是輝煌燦爛的,但其頂峰也不過只有這么一個盛唐,半個世紀而已。
1.下列對中國詩歌自身“調節功能”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調節功能”是指歷久不衰的中國詩歌在其發展過程中不斷求變的一種特性。
B.其語言形式的調節功能體現在不斷形成新的詩句節奏:五七言取代了四言。
C.語言形式的調節功能還體現在格律的逐漸嚴密化:格律體取代了自由體。
D.調節功能還體現在性情與聲色的交互作用,從而使中國詩歌呈現出不同的風貌。
2. 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隨著人們對《詩經》興趣的降低,《詩經》的時代結束了,人們由此感覺到二二節奏的四言詩越來越僵化。
B.中國詩歌沒有從五言七言發展成九言,是因為五言七言寓變化于整齊之中,節奏更為活潑的緣故。
C.明代的陸時雍和《文心雕龍 明詩篇》都指出了兩代詩風的嬗遞發生在陶淵明和謝靈運之間。
D.晉宋之間,詩歌轉變主要表現在從重寫意到重摹象,從啟示性語言轉向寫實性語言兩個方面。
3.根據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中國詩歌能歷久不衰,是因為人們在詩歌創作中總是保持探索求新的自身調節的狀態。
B.中國詩歌的發展是從自由體走向格律體,后來出現各種技巧被自覺運用的重聲色也就不足為奇了。
C.古詩與近體詩的長期并存,說明在中國詩歌史上對詩歌語言形式層面的追求意義不大。
D.從詩歌的發展來看,性情與聲色兩者只有完美統一起來,才能真正成就詩歌的燦爛輝煌。
二、古代詩文閱讀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楊慎,字用修,新都人,少師廷和子也。年二十四,舉正德六年殿試第一,授翰林修撰。丁繼母憂,服闋起故官。十二年八月,武宗微行,始出居庸關,慎抗疏切諫。尋稱疾歸。世宗嗣位,起充經筵講官。常講《舜典》,言:“圣人設贖刑,乃施于小過,俾民自新。若元惡大奸,無可贖之理。”時大珰①張銳、于經論死,或言進金銀獲宥,故及之。
嘉靖三年,世宗納桂萼、張璁言,召為翰林學士。慎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臣等與萼輩學術不同,議論異。臣等所執者,程頤、朱熹之說也。萼等所執者,冷褒、段猶之余也。今陛下既超擢萼輩,不以臣等言為是,愿賜罷斥。” 世宗怒,切責,停俸有差。逾月,又偕學士豐熙等疏諫。不得命,偕廷臣伏左順門力諫。帝震怒,命執首事八人下詔獄。于是慎及檢討王元正等撼門大哭,聲徹殿庭。帝益怒,悉下詔獄,廷杖之。閱十日,有言前此朝罷,群臣已散,慎、元正及給事中劉濟、安磐、張漢卿、張原,御史王時柯實糾眾伏哭。乃再杖七人于廷。慎、元正、濟并謫戍,余削籍。慎得云南永昌衛。先是,廷和當國,盡斥錦衣冒濫官。及是伺諸途,將害慎,慎知而謹備之,至臨清始散去。扶病馳萬里,憊甚,抵戍所,幾不起。
五年聞廷和疾,馳至家。廷和喜,疾愈。還永昌,聞尋甸安銓、武定鳳朝文作亂,率僮奴及步卒百余,馳赴木密所與守臣擊敗賊。八年聞廷和訃,奔告巡撫歐陽重請于朝,獲歸葬,葬訖復還。自是,或歸蜀,或居云南會城,或留戍所,大吏咸善視之。及年七十,還蜀,巡撫遣四指揮逮之還。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卒,年七十有二。
慎幼警敏,十一歲能詩。入京,賦《黃葉詩》,李東陽見而嗟賞,令受業門下。嘗奉使過鎮江,謁楊一清,閱所藏書。叩以疑義,一清皆成誦。慎驚異,益肆力古學。既投荒②多暇,書無所不覽。嘗語人曰:“ 資性不足恃, 日新德業, 當自學問中來。” 故好學窮理, 老而彌篤。明世記誦之博,著作之富,推慎為第一。隆慶初,贈光祿少卿。天啟中,追謚文憲。
(選自《明史》卷一百九十二·列傳第八十,有刪改)
【注】①大珰:大宦官。②投荒:被流放邊地。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時大珰張銳、于經論死論:判罪
B. 施于小過,俾民自新 俾:使
C. 命執首事八人下詔獄 執:司法官員
D. 叩以疑義 叩:詢問
5.下列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部表現楊慎稟性剛直、堅持原則的一組是( )(3分)
①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 ②盡斥錦衣冒濫官
③撼門大哭,聲徹殿庭 ④乃再杖七人于廷
⑤臣等不能與同列,愿賜罷斥 ⑥慎聞之,益縱酒自放
A. ①③⑤ B. ①②④ C. ③⑤⑥ D. ②④⑥
6.下列對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楊慎為人忠貞,遇事常上書進諫,武宗微服出行至居庸關,他上書抗諫,武宗只得稱病而歸。世宗破格提拔桂萼、張璁等,他與同列更是多次冒死直諫。
B. 楊慎經常講《舜典》,以此來勸誡世宗不要寬恕張銳、于經等元惡大奸之人的死罪。
C. 楊慎講究孝道,為繼母服喪后才擔任原官,聞知父親生病急忙歸家探病,父親去世后又請求歸葬。
D. 楊慎自幼機敏,謙虛好學,老年更甚。他博聞強記,著作豐富,被譽為明朝第一。
7.把上面文言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今陛下既超擢萼輩,不以臣等言為是,愿賜罷斥。(5分)
譯文:
(2)嘗語人曰:“ 資性不足恃, 日新德業, 當自學問中來。”(5分)
譯文: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9題。
渭川田家
王維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荊扉。
雉雊①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②。
【注】①雉雊(gòu):野雞鳴叫。
②《式微》是《詩經》中的一篇,詩中反復詠嘆:“式微,式微,胡不歸?”
8、這首詩首聯中的“歸”字是關鍵字,全詩圍繞“歸”共寫了哪幾幅圖畫 (5分)
答:
9、分析詩人運用什么表現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感情?(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寫(10分)
10.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四題任選三題)(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 。然則何時而樂耶?
(范仲淹《岳陽樓記》)
(2) , 。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
(歐陽修《醉翁亭記》)
(3)潭西南而望, , 。
(柳宗元《小石潭記》)
(4)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 。
(劉禹錫《陋室銘》)
(5) ,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韓愈《馬說》)
三、 文學類文本閱讀(2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題。
徜徉于迷蒙煙雨中
幾場淅淅瀝瀝的春雨舒舒緩緩地撩開了這座江南古城的春韻序幕。
尚是看那雨,在回廊抑或露天里小站一會,便覺絲絲雨意溫潤心間。這趟子,雨是飄的,輕盈盈、慢悠悠。你看不見它,也聽不到沙沙的雨聲,但一會兒你就感覺有什么被濡濕了,發梢、衣襟、袖口、臉龐……濕潤潤的涼。你好奇地駐足,不覺抬頭凝視天空,一片迷蒙,淡淡的白,哪里來的雨啊,低頭一看,腳下的青石板路已是潮濕濕的一片了。
幽靜的古平江路褪去了昔日的囂躁,被春雨輕輕涂抹了一層濕意。沿路粉墻黛瓦間,有一株半株桃花從院落里探出頭來,那花瓣似剛從王維的水墨畫里調出來的,也帶著濕意。興致濃了,伸出手去,什么也沒有,只感覺手心里像被什么輕輕撓著似了,癢癢的、酥酥的。你終于欣喜不已,我逮著這春雨了。它像是新生的嬰兒,柔柔嫩嫩、俏俏皮皮的。
這樣的無骨雨時飄時停,下得再密一些,便可看到細雨如針,斜織空中。落在河面上,畫起了圈圈點點的漣漪,仿佛萬千繡娘的玉手在如帶的河流上繡起了蘇錦。
如是細雨,最為繁華的觀前街是不去的,名甲天下的拙政園亦是少去了。它們蜚聲于外,難免人跡喧囂。偏愛在這寂靜的古平江路默默閑走,聽著雨聲跫音,望著那一排排毗鄰的老宅,姑蘇城兩千五百年的歷史余韻仿佛穿越歲月的塵埃,漸漸氤氳繼而彌散在這江南煙雨中了。隨意拐進路邊的一座老宅,都可以觸摸到吳地深厚的文化底蘊。相傳原為皇家糧庫的李坤堂宅,一落三進,精致的磚雕門樓題額“燕翼貽謀”,莊嚴、肅穆。倚墻而立,靜靜感受,似乎有重重影幻在眼前掠過。幾許足音,成篇的故事最后都如這紛揚的細雨,一滴滴融入歷史的河流里。惟有這青磚墨瓦、飛檐翹角、清幽小巷記下了曾經的蹤跡。水,蘇州的魂呵,置身其間,仿佛一腳邁入了吳文化的歷史長卷,恍恍然的,現代生活的煩躁都幽幽地隱匿在身后了。
緩緩地踱步在這青石板路上,雨滴把石板路洗得光亮。凝眸回望古平江路兩側伸出的眾多悠長悠長的小巷,駐足巷口,優雅、輕柔的評彈曲調不知是從哪扇門扉鏤窗里飄逸出來。曾以三國東吳都督周瑜和宋代武狀元周虎一度居此而聞名的蕭家巷,巷雖小但多深宅大院,古跡亦多。推門而入,凝重的人文氣息撲面而來。不同的大宅,呈現著姑蘇城不一的歷史畫面。在這里,一花一草,一墻一巷都是那么輕易地讓你跌落進這座江南古城的風韻里。這巷弄就是姑蘇城的條條血脈啊。
而今,漫步在這平江路,獨自徜徉在這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里,我親近到了孕育我、給予我個體精神血脈的母親!聽母親輕語,感母親之體溫,千回百回,忘卻了歸路。
(選自《沙地》2008年第2期,有刪節)
11. 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5分)
A. 文章開篇寫姑蘇城的細雨,為全文營造了一層迷蒙的濕意,展示出古老的蘇州城穿越歲月塵埃的獨特魅力。
B. 作者以雨作為貫穿全文的主線和敘述抒情的載體,因雨而思,因雨生慨,巧妙地表達出了自己對春雨的真切感悟。
C. 文中對李坤堂宅、蕭家巷的描寫,突出了古老的蘇州城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增強了文章的文化韻味。
D. 第六段寫評彈曲調不知從哪扇門扉鏤窗里飄逸出來,表達了作者在這樣一個煙雨迷蒙天迷失精神寄托的痛苦之情。
E. 作者在文章末尾將古老的蘇州城稱作自己的母親,表達了對這座底蘊深厚的城市的崇敬與感激之情。
12. 江南春雨有著怎樣的特點?(6分)
13.“如是細雨,最為繁華的觀前街是不去的,名甲天下的拙政園亦是少去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14. 聯系全文,試探究“漫步在這平江路,獨自徜徉在這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里,我親近到了孕育我、給予我個體精神血脈的母親”的豐厚意蘊。(8分)
第Ⅱ卷 表達題
四、 語言文字運用(16分)
15. 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最近一段時間,在巴基斯坦發生的一系列駭人聽聞的恐怖事件,再次給這個飽受動亂之苦的國家敲響了警鐘。
B.鄧小平早就告誡人民,中國要發展,目前還必須實行韜光養晦的策略,以求最大限度地發展自身。
C.假如每個人都能見賢思齊,以人之長補己之短,那么我們每天都會進步,生活也會因此變得愈加美好。
D.這個故事說的是春秋時期的俞伯牙,他在停泊的小舟里專心致志地鼓琴,樵夫鐘子期竟會聽得出神入化。
16.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3分)
A.我校這次為四川地震災區募捐的活動,得到了許多學校老師和同學的積極響應,在不到一天的時間內就募集善款三萬余元。
B.日本新任首相福田康夫12月28日在北大演講時表示,只有認真地看待過去,并且勇敢而明智地反省該反省之處,才能避免今后不再重蹈覆轍。
C.伴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和綜合國力的增強,繼紡織品和鞋類之后,普通話已成為又一種中國廣受歡迎的“出口商品”。在世界各地,教授漢語的孔子學院如雨后春筍般不斷出現。
D. 近幾年來,一些地方圖書館因經費不足,訂閱報紙雜志的種類和數量越來越少,很難滿足廣大讀者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
17.根據下表提供的內容和數據,用比較的方法在橫線上填寫一個恰當句子,并與上下文語意保持一致。(不超過20個字)(5分)
從以上兩組數據的對照中我們發現,
,上網聊天應該講真話是網友美好的愿望,可在現實中,網上聊天之言又令人難辨真假。
19.把握下面一段話的主要內容,提取三個關鍵詞寫在橫線上。(5分)
今天中國獨特而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直接源于“鴉片戰爭”以來的民族生存危機。在今天開放時代,中國與世界的關系發生了巨大變化,中國不但擺脫了民族生存危機,而且成為全球化競爭中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中國離不開世界,世界也離不開中國。這時的愛國主義應當注入新的因子和意識。它不再應當僅是一種內聚型的強烈感情,不應當是封閉的、種族的、排外的,而應當具有理性、深沉的意識,即開放的世界觀、積極的進取心、普世的價值觀念。
關鍵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寫作(60分)
24.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60分)
水從高原流下,自西向東,流入渤海。渤海口有一條魚逆流而上,它一會兒越過淺灘,一會兒沖過急流,穿過湖泊中層層的漁網,穿過湍急的壺口瀑布,越過山澗,擠過石罅,游上了高原。然而,它還來不及發出一聲歡呼,就變成了一條冰魚。
若干年后,一群登山者在唐古拉山的冰塊中發現了它,它還保持著游的姿態;有人認出這是渤海口的魚。
一位年輕人感嘆說:這是一條勇敢的魚,它逆流而上,沖破重重困難,終于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地,雖死無憾。
一位老者嘆息說:這的確是一條勇敢的魚,然而它只有偉大的精神,卻沒有偉大的目標,它極端逆向的追求,最后得到的只能是死亡。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表一:你認為網上講真話重要嗎?
重要67.4% 不重要8.5% 無所謂24.1%
表二:你上網聊天都講真話嗎?
是22.2% 不是66.8% 不回答11.0%回民中學2010-2011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三次月考物理試題
命題人 李麗麗
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計40分,每小題有多個選項符合題意。
全部選對的得4分,選對但不全的得2分。錯選或不答的得O分。)
1.由磁感應強度的定義式B=,可知( )
A、該定義式適用于勻強磁場
B、該定義式對任何磁場都適
C、通電導體所在處受到的磁場力F為零,該處的磁感應強度也一定為零
D、磁感應強度的方向與F的方向一致用
2.如圖1所示,當電流通過線圈時,小磁針將發生偏轉,關于線圈中電流方
向和小磁針的偏轉方向,正確的說法是
A.通入逆時針方向的電流,小磁針的S極指向外
B.通入順時針方向的電流,小磁針的N極指向外
C.通入逆時針方向的電流,小磁針的N極指向外
D.通入順時針方向的電流,小磁針的S極指向外.
3.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放在磁場中的小磁針的北極(N)受力方向,就是該點的磁感應強度的方向
B.處在磁場中的通電導線一定受到安培力的作用
C.帶電粒子射入磁場一定會受到洛倫茲力
D.洛倫茲力與安培力一樣都可以做功
4.在磁感應強度為0.5T的勻強磁場中,一段長為
20cm的通電導線南北放置,電流強度為2A,
方向如圖所示,則它受到的安培力
A.大小為2.0N,方向向東
B.大小為2.0N,方向向西
C. 大小為0.2N,方向向東
D. 大小為0.2N,方向向西
5.圖3中為一“濾速器”裝置示意圖。a、b為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屬板,一束具有各種不同速率的電子沿水平方向經小孔O進入a、b兩板之間。為了選取具有某種特定速率的電子,可在a、b間加上電壓,并沿垂直于紙面的方向加一勻強磁場,使所選電子仍能夠沿水平直線OO'運動,由O'射出。不計重力作用。可能達到上述目的的辦法是
A.使a板電勢高于b板,磁場方向垂直紙面向里
B.使a板電勢低于b板,磁場方向垂直紙面向里
C.使a板電勢高于b板,磁場方向垂直紙面向外
D.使a板電勢低于b板,磁場方向垂直紙面向外
6、一帶電粒子,沿垂直于磁場方向射入勻強磁場,粒子一段徑跡如圖4所示,徑跡上每一小段都看成圓弧,由于帶電粒子使周圍空氣電離粒子能量不斷變小,(帶電量不變),則:
A 粒子帶負電,從B射入;
B 粒子帶負電,從A射入.
C粒子帶正電,從B射入;
D 粒子帶正電,從A射入;
7.如圖5所示,同一水平面上有兩個大小不同的圓環,套在同
一根條形磁鐵上,則穿過圓環A和B的磁通量大小關系為:
A.ΦA>ΦB
B.ΦA=ΦB
C.ΦA<ΦB
D.無法確定
8.來自宇宙的質子流,以與地球表面垂直的方向射向赤道上空的某一點,則這些質子在進入地球周圍的空間時,將會 ( )
A、豎直向下沿直線射向地面 B、相對于預定地點向西偏轉
C、相對于預定地點向北偏轉 D、相對于預定地點向東偏轉
9.如圖6所示,用一根長為L質量不計的細桿與一個上弧長為l0、下弧長為d0的金屬線框的中點聯結并懸掛于O點,懸點正下方存在一個上弧長為2l0、下
弧長為2d0的方向垂直紙面向里的勻強磁場,且d0<如圖5所示位置,松手后讓線框進入磁場,忽略空氣阻力和摩擦。下列
說法正確的是
A.金屬線框進入磁場時感應電流的方向為:
a→b→c→d→a
B.金屬線框離開磁場時感應電流的方向為:
a→b→c→d→a
C.金屬線框dc邊進入磁場與ab邊離開磁場的速度大小總是相等
D.金屬線框的機械能不守恒
10、老師做了一個物理小實驗讓學生觀察:如圖7一輕質橫桿兩側各固定
一金屬環,橫桿可繞中心點自由轉動,老師拿一條形磁鐵插向其中一個
小環,后又取出插向另一個小環,同學們看到的現象是
A磁鐵插向左環,橫桿發生轉動
B磁鐵插向右環,橫桿發生轉動
C無論磁鐵插向左環還是右環,橫桿都不發生轉動
D無論磁鐵插向左環還是右環,橫桿都發生轉動
二、填空和簡答題:(共30分。把答案填在答題卷上相應的橫線上。)
11、(10分)如圖10所示,回旋加速器的兩個D型盒之間接有交變電源,電源電壓為U。上方D 型盒中央為質子源,靜止的質量為m電量為q的質子經電場加速后,進入下方的D型盒。其最大軌道半徑 R,磁場的磁感應強度B,
(1)質子最初進入下方D型盒的動能是Ek1______________
(2)質子經回旋回速器最后得到的動能是Ek__________________-
(3)交變電源的周期是T_____________-
12.(1)(14分)用圖中多用電表測阻值約為20~30Ω的定值電阻,測量步驟如下:
①調節定位旋鈕,使電表指針指在表盤刻度 邊的零刻度位置;
②應將多用電表的選擇開關置于 檔;
③將紅表筆插入 接線孔, 黑表筆插入 接線孔(填“+”或“-”);
④筆尖相互接觸,調節 ,使電表指針指在表盤刻度 邊的零刻度位置;
⑤測試后應將選擇開關置于 檔
(2)(6分)圖為一正在測量中的多用表,
指針所指的位置分別如圖中a、b所示。
若選擇開關處在“×10Ω”的電阻檔時
指針位于a,則被測電阻的阻值
是 Ω.若選擇開關處在“直流
電壓2.5V”檔時指針位于b,則被測電壓是 V;
答題卡 分數
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計40分,每小題有多個選項符合題意。
全部選對的得4分,選對但不全的得2分。錯選或不答的得O分。)
題 號 1 2 3 4 5
答 案
題 號 6 7 8 9 10
答 案
二、填空和簡答題:(共30分。)
11.(10分)(1)EK1= (2)EK= (3)T= ;
12. (1)(14分)① 邊② 檔
③ 接線孔; 接線孔
④調節 ; 邊
⑤ 檔。
(2)(6分) Ω; V
三、計算題:(本題共5小題,共計50分。解答時請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數值計算的題,答案中必須明確寫出數值和單位。)
13.(10分)如圖所示,R1=5.5Ω,R2=14.5Ω,當開關S扳到位置1時,電流表的讀數I1=0.5A,扳到位置2時,電流表的讀數I2=0.2A,求: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電阻
14.(10分)在研究微型電動機的性能時,應用如圖所示的實驗電路.當調節滑動變阻器R并控制電動機停止轉動時,電流表和電壓表的示數分別為0.50A和2.0V.重新調節R并使電動機恢復正常運轉,此時電流表和電壓表的示數分別為2.0A和24.0V。則這臺電動機正常運轉時輸出功率為多少?
15.(10)如圖,在同一水平面內的兩導相互平行,并處在豎直向上的勻強磁場中,一根質量為1.5Kg的金屬棒放在寬為2m的導軌上,當金屬棒中的電流為5A時,金屬棒做勻速運動;當金屬棒中的電流增加到8A時,金屬棒獲得2m/s2的加速度,則磁感應強度為多大?
16(10分)如圖所示的天平可用來測定磁感強度.天平的右臂下面掛有一個矩形線圈,寬為l,共N匝,線圈的下部懸在勻強磁場中,磁場方向垂直紙面.當線圈中通有電流I(方向如圖)時,在天平左、右兩邊加上質量各為m1、m2的砝碼,天平平衡.當電流反向(大小不變)時,右邊再加上質量為m的砝碼后,天平重新平衡,求磁感應強度B?
17、(10分)如圖所示,在y<0的區域內存在勻強磁場,磁場方向垂直紙面向外,磁感應強度為B。一個正電子以速度v從O點射入磁場,入射方向在xOy平面內,與x軸正向的夾角為θ。若正電子射出磁場的位置與O點的距離為L,求(1)正電子的比荷?(2)正電子在磁場中的運動時間?
圖1
OB
FN
F
mg
α
α
O
a
b
O'
圖3
圖4
A
圖5
L
l0
a
2l0
d0
2d0
b
c
d
O
×
×
×
×
×
×
×
×
B
圖6
圖7回民中學2010-2011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試題
命題人:李紅
(時間:120分鐘,總分:100分)
一、選擇題(30 X 2=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 ( )
A.蛋白質 B.細胞
C.組織 D.器官
2.在同一草場,牛吃草長成了牛,羊吃草長成了羊,這是由于 ( )
A.蛋白質分子結構不同
B.不同的DNA控制合成不同的蛋白質
C.異化方式和吸收能力各異
D.同化方式和消化能力各異
3.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主要區別是 ( )
A.真核細胞內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原核細胞內沒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B.真核細胞內沒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原核細胞內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C.真核細胞有核酸,原核細胞沒有核酸
D.真核細胞具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等結構,而原核細胞只有細胞膜
4.下列屬于真核生物的是 ( )
A.顫藻 B.念珠藻 C.藍球藻 D.綠藻
5.細胞學說的主要建立者是 ( )
A.英國科學家虎克(R.Hooke)
B.德國科學家魏爾肖(R.L.C.VirChow)
C.德國科學家施萊登(M.J.SChleiden)和施旺(T. SChwann)
D.美國科學家文特爾(C.Venter-)
6.利用酵母菌釀酒時,從開始便持續向發酵罐內通人氧氣,結果是( )
A.酵母菌大量死亡,酒精減產
B.酵母菌數量不變,酒精產量不變
C.酵母菌數量增多,酒精增產
D.酵母菌數量增多,不產生酒精
7.新生兒可以通過小腸上皮細胞,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這些物質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及所消耗的能量直接來源是( )
A.主動運輸、主動運輸、葡萄糖
B.內吞、主動運輸、ATP
C.主動運輸、內吞、ATP
D.被動運輸、主動運輸、葡萄糖
8.在同一光照下,一株高等綠色植物在單位時間內,使光合作用產生氧氣最多的實驗處理是( )
A.白光照射 B.濾去紅光和藍光
C.濾去紫光 D.濾去黃光和綠光
9.在水稻葉肉細胞的細胞質基質、線粒體基質和葉綠體基質中,產生的主要代謝產物分別是 ( )
A.丙酮酸、二氧化碳、葡萄糖
B.丙酮酸、葡萄糖、二氧化碳
C. 二氧化碳、丙酮酸、葡萄糖
D.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10.用14C和18O分別標記CO2和H2O,當植物體進行光合作用時,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合成的CH2O含14C和18O
B.釋放的氧為18O,合成的CH2O含18O
C.釋放的氧為18O,合成的CH2O含14C
D.合成的CH2O含18O
11.下列關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總是同時進行
B.光合作用形成的糖類能在呼吸作用中被利用
C.光合作用產生的ATP主要用于呼吸作用
D.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分別在葉肉細胞和根細胞中進行
12.下列有關小麥根系吸收礦質元素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根吸收礦質元素所需的ATP直接來源于光合作用
B.根吸收礦質元素所需的ATP直接來源于呼吸作用
C.根尖表皮細胞對各種礦質元素的吸收量相等
D.各種礦質元素進入根尖表皮細胞需要同一膜載體的協
13.利用小球藻培養液進行光合作用實驗時,在其中加入抑制暗反應的藥物后,同樣的光照條件下釋放氧氣的速率下降。主要原因是 ( )
A.葉綠素吸收光能的效率下降
B.[H]等的積累,光反應速率減慢
C.合成ATP所需酶的活性受到抑制
D.暗反應中生成的水減少,使光反應的原料不足
14.下列關于植物呼吸作用的敘述中,正確的有( )
A.呼吸作用的中間產物丙酮酸可以通過線粒體雙層膜
B.是否產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主要區別
C.高等植物進行有氧呼吸,不能進行無氧呼吸
D.種子庫中儲藏的風干種子不能進行呼吸作用
15.下列有關酶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
A.麥芽糖酶水解為許多氨基酸分子
B.所有消化酶只能在消化系統中起作用
C.淀粉酶可以高效催化淀粉水解為麥芽糖
D.不應將加酶洗衣粉在沸水中使用
16.處于有絲分裂過程中的動物細胞,某一時期細胞內的染色體數(a)、染色單體數(b)、DNA分子數(c)之間的關系可用圖來表示。此時細胞內可能發生著( )
A.中心粒移向兩極
B.著絲點分裂
C.細胞膜向內凹陷
D.DNA在復制
17.玉米體細胞中含有20條染色體,當姐妹染色單體為40個時,此細胞可能處于有絲分裂的( )
A.后期、末期、間期 B.間期、前期、中期
C.間期 D.間期、末期
18.動物細胞有絲分裂中,可以復制的結構是( )
A.著絲點和核仁
B.染色體和核仁
C.染色體和中心體
D.紡垂體和著絲點
19.細胞分化的實質是 ( )
A.基因組的改變 B.基因的選擇性表達
C.原癌基因的激活 D.細胞亞顯微結構的變化
20.下列人體細胞中分化程度最低的是 ( )
A.胚胎干細胞 B.造血干細胞 C.胰腺細胞 D.肌肉細胞
21.細胞正常分化的結果是( )
A.增加細胞總表面積和蛋白質種類
B.賦予不同種類細胞特異的結構和功能
C.使細胞球形化并增強代謝
D.導致水、酶、色素的含量均增多
22.用甲母羊的乳腺細胞的細胞核與乙母羊的卵細胞的細胞質組成一個細胞,培育成功了“多利”羊,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高度特化的細胞有全能性
B.這個乳腺細胞核內含有該物種所需要的全套遺傳物質
C.“多利”羊的特征與乙母羊幾乎相同
D.“多利”羊的特征與甲母羊幾乎相同
23.“細胞衰老是一種正常的生命現象。細胞在衰老過程中不會出現的變化是( )
A.細胞內有些酶活性降低    B.細胞內色素減少
C.細胞內水分減少       D.細胞內呼吸速度減慢
24.癌細胞不具備的特點是( )
A.在適宜的條件下,能無限增殖
B.形態結構發生了變化
C.細胞表面發生了變化,易在有機體內分散和轉移
D.癌細胞含有的化合物比正常細胞種類多
25.2002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授予了英國科學家悉尼·布雷內、約翰·蘇爾斯頓和美國科學家羅伯特·霍維茨,以表彰他們發現了在器官發育的“程序性細胞死亡”過程中的基因規則(如蘇爾斯頓發“nuc-1基因編碼蛋白能使DNA降解,細胞中存在“死亡基因”)。下列有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
A.生物發育過程中,細胞的產生與死亡始終保持動態平衡
B.蝌蚪尾的自溶現象是細胞程序化死亡的具體表現
C.細胞中遺傳信息表達受阻是細胞死亡的重要原因
D.程序性細胞死亡是一種細胞的生理控制機制
26.下列關于高等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核分裂時,染色體的活動不同
B.細胞質的分裂相同
C.紡錘體的形成和消失方式相同
D.細胞分裂末期高爾基體的活動不同
27.水稻的非糯性對糯性是顯性,將糯性品種與純合子非糯性品種雜交,將F1的花粉用碘液染色,則非糯性花粉呈藍色,糯性花粉呈棕紅色。在顯微鏡下統計這兩種花粉,非糯性花粉與糯性花粉的比應是( )
A.1:1   B.1:2   C.2:1   D.3:1
28.將某雜合子(Aa)設為親代,讓其連續自交n代,從理論上推算,第n代中
雜合子出現的幾率為( )
A. 1/2n   B. 1-1/2n 
C. (2n +1) /2n+1  D. 2n+1/(2n +1)
29.兩株高果南瓜雜交,后代高果和矮果的比例為3:1,則親本的基因型為( )
A.GG × gg B.GG×Gg C.Gg×Gg D.gg×gg
30.純種的黃色圓粒豌豆(YYRR)和綠色皺粒 (yyrr)豌豆雜交,得到F1,Fl自交產生F2,F2中表現型與F1不同的個體占 ( )
A.1/16 B.2/16 C.7/16 D.9/16
二、非選擇題(共40分)
31.(8 ×1分)衣藻細胞進行光合作用過程簡圖如下,請分析回答:
(1)衣澡細胞進行光合作用的兩大反應階段X、Y分別發生在________和________中。在X階段,光能被吸收后可用于________和_________兩過程中。
(2)B若擴散進人同一細胞中的線粒體內,則需要穿過__層磷脂分子,G物質代表的物質有______。
(3)Y階段的進行需要X階段為之提供[ ]_________和[ ]__________.
32.(8 X 1分)是一種惡性血液病。目前主要通過骨髓移植治療白血病,而造血干細胞配型是骨髓移植能成功的關鍵。
(1)白血病等惡性腫瘤細胞具有能夠______、形態結構發生改變以及細胞膜上___________等物質減少導致在體內易_______的特征。
(2)據調查1930—1990年男性肺癌的死亡率逐年提高,從人類生活習慣分析可能是由于____________導致________被激活,從而使正常細胞發生癌變。
(3)干細胞包括胚胎干細胞和成體干細胞。胚胎干細胞能通過______和_____ 形成各種組織器官,表明胚胎干細胞具有______性
33(8 × 1分)如下圖所示,A與B表示某生物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動態變化過程,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A中表示一個完整細胞周期區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A表示細胞的有絲分裂過程,cd段表示細胞分裂進入__________ 期,染色體變化的主要特點是

(3)細胞核內DNA含量加倍發生在____________段,最易辨認染色體形態和數目的時期是____________段。
(4)圖B表示的細胞分裂相當于圖A中的____________段,分裂后形成的子細胞中含有____________條染色體。
(5)從圖A中可以看出,經過有絲分裂產生的子細胞與母細胞具有相同數量的染色體。所以,細胞的有絲分裂對于生物____________ 有重要意義。
34.(6 X 1分)生物體內的細胞代謝效率與物質擴散的速率有關。同種物質雖然在細胞中擴散的速率基本相同,但細胞大小不同,擴散發生的快慢會有差異。有人設計了一種模型用于研究這一問題。
實驗目的、材料:(略)
實驗步驟:
用小刀將含酚酞的瓊脂塊切成三塊邊長分別為3 cm、2 cm和1 cm的立方體;
b.將以上三種瓊脂塊樣品,浸入0.1%NaOH溶液中,處理10分鐘;
c.取出瓊脂塊樣品,吸干浮液后,分別將每一樣品切成兩半,觀察切面,測量每一切面上NaOH擴散的深度,記錄結果并分析。
(1)請你為此研究擬定一個課題名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該研究中所用的細胞模型是________,考慮在樣品中加酚酞是為了檢測NaOH在瓊脂塊中的擴散深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計算得出樣品相關數據如下表:
通過上表比值分析,你的結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據此推測三個樣品中NaOH擴散深度依次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常情況下,細胞邊長小于0.1 cm。根據上述模型研究,可以對細胞大小與物質擴散之間的關系做出合理解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10分)豌豆子葉的黃色(Y)對綠色子葉(y)是顯性,圓粒(R)對皺粒 (r)為顯性,下表是4種不同的雜交組合以及各種雜交組合所產生的子代數。請在表格內填寫親代的基因型。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六安市| 长汀县| 历史| 连山| 常宁市| 新巴尔虎左旗| 青海省| 宁乡县| 五大连池市| 连江县| 南木林县| 浙江省| 团风县| 漳浦县| 江安县| 宁城县| 永康市| 营口市| 漳平市| 政和县| 牡丹江市| 炉霍县| 晴隆县| 奉节县| 武安市| 邢台市| 吉木乃县| 平利县| 周口市| 报价| 灌阳县| 古交市| 治县。| 尼玛县| 铁岭市| 定远县| 永康市| 梨树县| 上虞市| 灵石县| 阿拉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