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2課《新文化運動》教學設計阿榮旗第四中學 田成文 教學分析 【課標要求】簡述新文化運動的過程,認識到新文化運動是反封建的思想解放運動。【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知道新文化運動的大致過程,包括陳獨秀與《新青年》,蔡元培與北京大學等。過程與方法:通過對新文化運動的分析,指導學生從歷史背景出發(fā),聯(lián)系具體內(nèi)容,分析其作用與影響,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指導學生閱讀書中有關白話文的材料,培養(yǎng)學生對于歷史新事物的鑒別和理解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感受新文化運動期間中國青年的精神,進一步認識到新文化運動是反封建的思想解放運動,正確看待儒家思想。【教學重點】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nèi)容及其意義。【教學難點】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歷史背景。【教學方法】史料教學法、問題探究法、創(chuàng)設情境法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2分鐘)教師:“她”字的古代沒有這個字,新文化運動后女權運動興起她才出現(xiàn)如今的讀音和意義。那么為什么會發(fā)起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還有哪些內(nèi)容?對中國社會產(chǎn)生哪些影響?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12課新文化運動。(設計意圖:提高學習氣氛)【新課探究】(38分鐘)一、新文化運動的背景(3分鐘)場景一:教師展示材料:(設計意圖:史料教學論從史出)教師:中華民國的成立沒有給中國人民帶來想象中的幸福生活。這說明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沒完成。學生:體驗到中國人民命運沒有改變的原因是思想文化的束縛。場景二:一方面,竊取辛亥革命果實的袁世凱為實現(xiàn)獨裁和專制推崇尊孔復古思潮的另一方面中華民國建立后,先進知識分子意識到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國,必須啟發(fā)國民新的倫理道德意識,培養(yǎng)國民的獨立人格,徹底蕩滌封建舊文化的毒害,進行一場思想文化領域的革新運動。新舊思潮發(fā)生了激烈的沖突。學生:主要體現(xiàn)的新文化運動的背景是新舊思潮發(fā)生了激烈的沖突。新文化運動的興起(5分鐘)(一).教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說一說新文化運動的概況。學生:閱讀教材,通過合作方式回答下列問題:(設計意圖:培養(yǎng)自學能力和合作意圖)(二)解疑答惑(13分鐘)1.領導階級:因為從西方傳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愛等思想觀念,首先受到知識階層,尤其是青年學生的歡迎。所以本次的領導階級是先進的知識分子。2.學習方式:教師用啟發(fā)式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回答洋務運動——地主階級洋務派——器物層面(軍事技術),戊戌變法——資產(chǎn)階級改良派——制度層面(政治制度),辛亥革命——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制度層面(政治制度)。新文化運動學——先進知識分子——思想文化層面。近代化探索特點是由表及里,層層深入。(設計意圖:新舊知識銜接,增加對知識體系的把握)3.興起標志:那么新文化運動是如何開始的?出示圖片播放陳獨秀新文化運動的演講。(設計意圖:氣氛渲染,為解決以后知識點做好鋪墊。)代表人物:除了陳獨秀在新文化文運動當中,還涌現(xiàn)出哪些杰出的代表人物?教師: 出示新文化運動代表人物的圖像以加深學生的印象,并簡單介紹各自主要觀點。(設計意圖:提高學生識圖能力)5.陣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學,體現(xiàn)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理念。(三)、新文化運動的內(nèi)容:(10分鐘)1.首先是思想領域的革命(1).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針對尊孔復古的逆流,《新青年》強烈抨擊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傳統(tǒng)道德和文化,代表作是魯迅的《狂人日記》。魯迅的《狂人日記》中就描述了那“黑漆漆”的吃人世界。列舉孔乙己和祥林嫂的悲慘命運是因為封建禮教。(設計意圖:注重學科之間聯(lián)系,并讓學生有感同身受的體驗)(2).提倡民主與科學它是新文化運動的兩大口號,由陳獨秀首先提出來的。教師:講訴買土豆的故事學生:感悟思想引領行動(設計意圖:小故事大道理,增加學習興趣)2.是一場文學革命新文化運動也是一場文學革命。代表作是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和陳獨秀的《文學革命論》。師生互動把文言文這句話如何改成字數(shù)最少白話文。(設計意圖:體會白話文通俗易懂比較簡潔的特點)(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5分鐘)積極影響(1)教師展示材料,提問封建道德禮教的地位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學生:(思考、記憶)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tǒng)治地位。(設計意圖:史料教學論從史出)(2)教師展示材料,人民思想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學生:(思考、記憶)接受了民主科學思想的洗禮。(設計意圖:史料教學論從史出)(3)教師展示材料,中國歷史進程產(chǎn)生什么影響?學生:(思考、記憶)為五四運動起到思想宣傳和鋪墊作用。(設計意圖:史料教學論從史出)2.消極影響:教師展示材料,體現(xiàn)儒家思想的進步性?學生:(思考、記憶)具有一定片面性(設計意圖:主題升華鼓勵學生熱愛祖國傳統(tǒng)文化)、新文化運動的地位:(2分鐘)雖然新文化運動帶有一定片面性,但是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它解放了人民的思想,推動了社會發(fā)展,為以后的共產(chǎn)黨誕生奠定了條件,改變了社會歷史進程,所以任然是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課堂總結】(2分鐘)師生互動,按照板書知識點,用提問方式總結知識點(設計意圖:把握知識結構,便于學生理解)【當堂檢測】(3分鐘)完成練習冊選擇題和材料題(設計意圖:及時鞏固復習,提升對知識的理解掌握) 板書設計 領導階級方 式興起 興起標志代表人物主要陣地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新文化運動 內(nèi)容 提倡民主與科學提倡文學革命積極: 1.它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tǒng)治地位,2.是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學的洗禮,影響 3.為五四運動做了思想宣傳和鋪墊作用消極: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看法帶有一定片面性地位: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 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以史實為基礎;以問題為載體;以情境為主線;以活動為實現(xiàn)方式,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經(jīng)過全體課堂參與者的閱讀、思考、討論、分析、對比,使每個學生都經(jīng)歷了一個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完善情感、升華人格的自主學習過程。學生能根據(jù)材料得出結論,體現(xiàn)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采用討論法分組合作,課堂氣氛不太活躍,但且能對新文化運動內(nèi)容有更深入的了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