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技術與設計1》第一單元第一節技術的價值(共一課時)一、教學目標分析[知識與技能]1、了解技術發展的歷程,理解技術的含義。2、理解技術對個人、社會、環境產生的影響。[過程與方法]1、結合身邊的案例,品味技術對生活、學習的作用。2、利用學過的歷史知識案例,理解技術對社會的影響。3、挖掘本地區有名的技術案例,探究對環境的影響。[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合作討論探究試驗增強學生團隊合作意識,明白技術對社會和環境所起的作用。2、學會用技術的眼光看身邊的事物,培養學生熱愛生活、關愛環境的大局意識。二、教學內容分析[本課內容本身分析]本節教材主要包含三部分內容:技術與人、技術與社會、技術與自然。[本節內容在本單元、本模塊、本課程中地位及相互關系]本節是《第一章 走進技術世界》開篇,也是整本書的引頭,上好這一章節的課顯得非常重要。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發現身邊的技術,思考存在的問題,從實際出發做一些有益的行動,讓每一個學生體會到技術存在我們身,也為后邊章節的技術設計學習定下一個學習方向。同時使他們懂得技術的運用對個人、對社會、對環境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激起他們對《通用技術》課的學習興趣,積極投身于技術與設計的學習中來。[重點、難點]理解技術存在的意義,能用謹慎的態度對待技術。三、學情分析《通用技術》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課程,對于這門課學生充滿了好奇和期待,但現在的學生在家庭中生活較為優越,應對考試知識的學習負擔較重,而動手操作的實踐經驗很少,大部分知識都是來自書本、電視等媒體的間接認知,對技術的直接感性認知十分缺乏,同時對身邊技術的理解已經形成定式思維,缺少創造力。四、教學策略設計[教學方法]以課程目標為依據,從學生親身感受的例子引入新課,再進一步引用歷史、科學等教材上經典案例,可以吸引學生注意,迅速進入場景,激發學習興趣。在學生建立起知識聯系后,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案例,利用切身感知加深對技術的理解,并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學習的欲望。因此需要對教材進一步開發,從本地區的實際條件出發提出三個探究活動,讓學生從直接感知到理性感知,再到應用輸出的一個學習過程。[教學手段的選擇]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系統為課堂服務。利用影像資料、圖片、課件等,增強視覺效果。五、教學過程設計教學過程分為兩大部分:自主閱讀教材和討論探究活動。一、對于技術的概念、歷史起源都比較容易理解,學生可以通過閱讀教材進行自主學習。同時教材上的案例大多都是科學、歷史書上出現過的經典案例,有利于學生把新概念與已有知識聯系起來。二、對于技術與人、技術與社會和技術與自然這三大板塊分別以三個探究活動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技術,讓學生切身體會到技術與自己不遠,從而激發學生的技術責任感。在探討前可以把三個活動內容先跟學生說明,再分別的探究每個活動。活動1、技術與人探究目標:請同學們從衣、食、住、行、學習的角度談談你每天都與什么技術接觸?這些技術起到什么了作用?[同桌間相互分享、討論形成小組意見,各小組請一人起立參與競答]教師總結學生正確的答案,對答案有偏離、錯誤的進行指正并作小結:保護人(風扇——驅暑恒溫、也要堅固耐用;門窗——光照、通風)解放人(計算機網絡——看得更遠、更久;挖掘機——雙手能力更強)發展人(書籍——傳播文化;綠色食物——延長壽命)活動2、技術與社會探究目標:結合學過的歷史知識,試著從技術的角度探討中國封建社會末期是怎樣一步步分崩瓦解的?[同桌間相互討論、分享形成小組答案,各小組請一人起立參與競答]教師在黑板上記錄各組學生答案的關鍵詞,并作小結:閉關鎖國——技術發展停滯鴉片戰爭——火槍、火炮、輪船洋務運動——現代工業生產、現代科學知識辛亥革命——科學、民主——在現代技術的推動下中國封建社會末期被迫分崩瓦解。活動3、技術與自然探究目標:結合自己的所見所聞,談談你身邊的環境發生了哪些改變,技術在其中起著什么樣的影響?[各小組內分享、探討,同學們自由競答,或者抽一排同學依次回答。]教師對每個同學的回答進行鼓勵指導,并作小結:人們利用技術改變生存的環境,但要合理、節制的使用技術。紫鵲界梯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三峽電站設計用了幾十年——在未知風險前要節制的使用技術;資江水電過渡開發——野生淡水魚滅絕;化肥、農藥生產使用——土壤退化、農田生態環境破壞;城市盲目擴建——耕地減少;三、布置課外活動觀察身邊環境或查找相關資料并探究,如果技術消失了,周圍的世界會變成什么樣,我們生活會怎樣一種狀態 可以寫一篇文字稿或做成視頻。四、課堂小結技術起源于人的需求,它推動著人類社會的進步、改變著人類居住的環境,同時我們時刻保持著節制的態度對待技術。六、教學反思本次教學設計采用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相結合的學習方法,通過對學生的已有認知進行梳理進而讓學生對通用技術形成一個大概的認識框架。內容層層遞進,比較符合高一學生的認知規律。通過教學實踐發現活動設計較多,課時比較緊。加上高一新生對新環境不適應,在自主探究上用的時間比較多。老師舉例部分可以省去,只作簡單的點評,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如果有條件,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結成一個個的學習小組,在探討內容上更容易形成共識,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團體意識和進一步的深入探究活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