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考點 具體小點 內容 書中位置自我檢測 教師檢查公民公民 地位 表現 廣泛性 人民享有廣泛的民主權利民主主體具有廣泛性真實性 有制度、法律和物質的保障權利日益得到實現權利 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政治自由(言論、出版、結社、集會、游行、示威) 監督權義務 ①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義務②遵守憲法和法律③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④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有序參與政治生活 有序的表現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遵循憲法和法律的規定遵循法律、規則、程序參與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依法行使政治權利、履行政治性義務正確處理權利和義務的關系有序參與的意義 有利于我們真正享有民主生活有利于檢驗我們的政治素養和培養公民意識參與的原則 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堅持權利和義務相統一的原則堅持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想結合的原則參與的形式 民主選舉 選舉方式 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等額選舉和差額選舉珍惜自己的選舉權利 行使好自己選舉權的重要性 行好才能更好的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是否積極參加選舉時衡量公民參與感、責任感的重要尺度。公民如何行使好這一權利是公民政治參與能力和政治素養高低的體現珍惜自己選舉權的方式 不斷提高參與選舉的素養積極參與選舉,不斷提高公民意識和主人翁意識,增強參與感和社會責任感。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參與能力,培養自己的政治素養,在理性思考的基礎上投票。民主決策 參與決策的方式 間接參與 公民通過民主選舉,選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進入決策機關,參與、審議、監督、制定決策。直接參與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電話、信函、傳真、電子郵件、新聞媒體)專家咨詢制度(專家論證會、座談會i)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公示)社會聽證制度(聽證會)參與民主決策的意義 有助于決策充分反映民意,體現決策的民主性有利于決策廣泛集中民智,增強決策的科學性。有利于促進公民對決策理解,推動決策的實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和信心,增強公民的社會責任感。民主管理 方式 村民自治(村民委員會)城市居民自治(居民委員會)權限 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內容 選舉:村民直接選舉村委會成員決策:通過村民會議參與管理本村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的決與管理管理:通過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等形式管理日常事務監督:通過村務公開、民主評議村干部、村委會定期匯報工作燈形式監督其行為和工作。發展基層民主 意義 發展基礎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的更切實的民主權利,是我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實行農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證人民群眾依法享有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管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是人民當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徑。態度 作為國家,必須把實行農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作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礎工程,重點推進。作為公民,可以學習民主管理知識和技能,體驗民主管理的意義和價值,從而在民主實踐中逐步增強和提高自己政治參與的責任感和實際本領。民主監督 監督權 批評建議權、申訴權和控告權監督的渠道 信訪舉報制度(寫信、打電話、當面反映等)人大代表聯系群眾制度(通過人大代表反映)輿論監督制度(透明度高、威力大、時效快、影響廣)新形式(監督聽證會、民主評議會、網上評議政府等)意義 對策從國家角度 有助于改進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工作 自覺接受監督,為公民行使監督權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渠道。從公民角度 有助于激發廣大公民關心 負責地行使監督權,一方面,要敢于同邪惡勢力進行斗爭,用于使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監督權;另一方面,必須采取合法方式,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不能干擾公務活動。參與政治生活的內容 行使政治權利,履行政治性義務參與社會公共管理參與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關注我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國家 國家性質 國家性質 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領導階級 工人階級的領導是我國國家性質的首要標志階級基礎 工農聯盟是我國國家政權的階級基礎內涵 包括在人民內部實行民主和對極少數敵對分子和破壞社會主義事業的敵人實行專政兩個方面。公民與國家的關系 是什么 和諧統一的新型關系。國家權力由民主選舉產生,國家權力來源于人民,受人民監督,人民是國家的主人。表現 反映在法律上就是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公民的基本權利與基本義務。 權利: 在我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具體表現在國家權力機關由公民民主選舉產生,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有監督權,公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形式和途徑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我國公民享有廣泛的政治權利和自由。具體表現在我國公民依法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政治自由和監督權,國家保證人民的主人地位,保護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義務 我國公民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有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的義務。具體要求 國家 依法保護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和其他權利。具體表現制定法律法規保護公民權利和制裁懲罰侵犯公民權利的行為。公民 自覺履行公民應盡的義務雙方 堅持三原則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公民權利和義務相統一的原則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原則。政府政府 性質 我國政府是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人民意志的執行者和利益的捍衛者,人為人民服務的政府。宗旨 為人民服務工作的基本原則 對人民負責 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工作態度(具體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樹立為人民服務、真心實意對人民負責的思想,為人民謀利益。在執行公務過程中必須 深入群眾,關注民生,體察民情,尊重民意;不能損害人民利益,違法失職行為要受到追究。)樹立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具體要求:政府不斷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提高行政效率,增強服務意識,努力使政府的各項工作經得起實踐、群眾和歷史的檢驗。)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具體要求:提高各種途徑,利用各種群眾組織、社會團體廣泛收集群眾的意見和建議,認真對待群眾的來信來訪,為群眾誠心實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辦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職能 保障人民民主和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職能。原因(目的)和舉例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職能。原因(目的)和舉例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職能。原因(目的)和舉例提供社會公共服務的職能。原因(目的)和舉例我國政府的作用 是什么 管理與服務公民應怎樣處理與政府的關系 作為公民,必須不斷提高公民意識和政治素養,積極履行公民的責任和義務。一方面公民要了解政府的性質和職能,相信我們的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政府另一方面,公民應該支持政府的工作,尋求政府的幫助,監督政府的行為。公民的求助與訴求 對策 意義從政府角度 政府應當不斷提高行政效率、增強服務意識,為公民求助或投訴提供多種途徑,比如:開設熱線電話、設立信訪部門、推行電子政務、依法建立行政裁決、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制度。 有助于促使政府不斷改進工作從公民角度 公民要學會向政府部門求助或投訴,了解政府提供的各種具體的求助或投訴途徑。 有助于解決公民的困難,維護公民自身的合法權益。權力的行使 依法行政 含義 政府及其工作人員 權力是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權力必須依據憲法和法律,這就是依法行政。原因 必要性:政府依法行政是貫徹依法治國、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體現了對人民負責的原則。意義:有利于保障人民群眾的權利和自由有利于加強政府廉政建設,增強政府權威;有利于防止行政權力的缺失和濫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有利于帶動全社會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維護法律,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具體要求 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當、高效便民、誠實守信、權責統一。提高執法水平的措施 加強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質量,以嚴格規范行政執法行為;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促進嚴格執法、公正執法和文明執法,不斷提高執法能力和水平深化管理體制改革,努力形成權責一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行政管理體制。審慎行使權力,科學民主決策。 原因:政府的決策是否科學關系著國計民生。具體表現:不斷完善決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統,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決策的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使決策能夠更好的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愛惜民力。權力的監督 原因 必要性 權力是把雙刃劍。①政府權力運用得好,可以指揮得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權力一旦被濫用,超越法律的界限,就可能滋生腐敗,貽害無窮。②為了防止全力的濫用,需要對權力進行監督和制約。政府接受監督是堅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保證。意義 只有接受監督,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確的決策;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減少工作失誤;才能防止權力的濫用,防止以權謀私、錢權交易等腐敗行為,保證清正廉潔;才能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造福人民,從而建立一個具有權威和公信力的政府。如何監督 關鍵:建立健全制約和監督的機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缺一不可。建立全面的行政監督體系。行政系統外部:國家權力機關監督、中共黨的監督、人民政協的監督、社會與公民的監督、司法機關的監督行政系統內部:上級政府、法制部門、監察部門、審計部門積極實施陽光工程政府的權威 含義及表現 有權威的政府必定是依法行政的政府,它會維護憲法和法律的尊嚴,從而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有權威的政府必定是廉潔、高效、團結合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府,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有較高的聲望。有權威的政府必定是講信譽的政府,它得到人們的自覺認可和擁護。有權威的政府必定對社會經濟發展、政治文明、文化繁榮和社會和諧都有促進作用。來源 政府的權威是通過政府及其工作人員決策科學、執行順暢、廉潔高效、業績卓著等豎立起來的。怎樣樹立 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科學決策、審慎用權、優化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要自覺接受人民監督,與人民群眾保持和諧的關系。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有良好的業績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重品行、做表率,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系。利為民所謀。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人民代表大會 性質 我國權力機關職權 具體內容: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監督權常設機關 常務委員會(具有全國人大的部分職權)人大代表 地位 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產生方式由人民通過民主選舉的方式產生。權利 權利:審議權、表決權、提案權、質詢權義務: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一招憲法和法律賦予的各項職權,參加行使國家權力。協助憲法和法律的實施,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聽取和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和要求,努力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并接受人民監督思考:任何做一個為人民服務的人大代表義務職責的來源于人民群眾履職的意義:有利于保證各項決策體現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權利的實現,促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發展。如何履職(優化探究130) 珍惜自己的權利,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提高參政議政能力,認真行使自己的各項權利,履行自己的職責。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地位 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民主集中制原則含義:在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的制度。具體體現:①在人民代表大會與其他國家機關的關系上,只有人民代表大會才是國家權力機關,其他國家由它產生受它監督。②在人民代表大會與人民的關系上,人民代表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③在中央和地方的關系上,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合理劃分中央和地方管家機構的職權,充分發揮地方的積極性。優越性:①這一制度直接體現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性質,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②動員了全體人民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③保證了國家機關協調高效運轉④維護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我國的政黨制度 黨的地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原因: 根本上是由我國國家性質和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決定的。只有堅持中共共產黨的領導,才能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才能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黨的性質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宗旨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指導思想 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思想黨的執政理念 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黨的執政方式 科學執政 含義:遵循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以科學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領導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要求:真正認識并掌握客觀規律。當前最重要的就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執政 含義:堅持為人民執政、考人民執政,支持和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堅持和完善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以發展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壯大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要求: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依法執政 含義:堅持依法治國,領導立法,帶頭守法,保證執法,不斷推進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法制化、規范化。要求:黨的各級組織和領導要帶頭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并支持和保證國家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我國的政黨制度 內容 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他們是通力合作的黨關系堅持中共的領導是多黨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證做黨合作的方針: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膽肝相照、榮辱與共合作的根本準則:遵守憲法和法律重要機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地位 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優越性 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和文化;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利于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人民政協 性質 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具有廣泛代表性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職能 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主題 團結和民主人大與政協的區別人大監督與政協監督的區別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 特點 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民族關系原因 ①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鏟除了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的階級根源。②我國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處理民族關系;③團結統一是中華民族代代相承的民族精神的內容④我國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有法律的保障⑤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鞏固措施 ①堅持黨的領導②堅持和完善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③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餓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④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為其提供法律保障。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 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個民族共同繁榮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原因 必然性: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必然選擇,是由我國的歷史特點和現實情況決定的。統一的多民族的歷史傳統,“大雜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點,以及各民族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關系,使我國民族自治具有堅實的社會和政治基礎。優越性: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得以實現有利于發展平當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蓬勃發展。內容 自治地方:等級上省 市 縣自治機關:人民代表大會 人民政府自治權宗教政策 我國宗教的性質 已成為聯系信教群眾的愛國組織,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積極力量。內容(優化探究142頁) 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具體內容及注意點)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政策(具體內容及注意點)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具體內容及注意點)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具體內容及注意點)原因 ①宗教有自身的發生、發展和滅亡的過程,其存在有著深厚的根源,其消亡也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因此,不能對宗教用行政力量消滅,應對待其因勢利導。②在我國宗教信仰是公民個人的私事,也是一個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宗教信仰自由應該得到尊重和保護。③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要大力加強廣大信教群眾和不信教群眾的團結,把他們的力量凝聚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目標。怎樣正確對待宗教 弘揚科學精神,科學對待宗教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點和優勢 具體表現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者之間的關系 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人民當家作主的表現 在國體上在政體上在政黨制度上在民族關系上在民主結構上民族區域自治地方經濟發展的原因 黨的領導國家 民族原則民族政策國家政策優惠宗教政策其他民族和地區的支持幫助少數民族地區自身宗教國際社會國際社會 主權國家 地位類型構成要素基本權利基本義務國際組織 含義地位類型 政府間、非政府間世界性、區域性政治性、專業性作用聯合國 地位宗旨 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國際合作與發展。原則 個會員國平等,履行憲章規定的義務,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不得對其他國家進行武力威脅或使用武力,集體協作,不干涉任何國家的內政。作用 維護世界和平,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實行人道主義援助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局限性:某些大國的工具。中國與聯合國的關系 中國一貫遵循聯合國憲章和原則,支持聯合國憲章精神所進行的各項工作,積極參加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展活動。國際關系 含義內容 政治關系、經濟關系、文化關系、軍事關系等形式 競爭、合作、沖突(基本形式)影響因素 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決定因素 國家利益 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國家間共同的利益是合作的基礎,而利益對立則是引起沖突的根源。我國國家利益的主要內容 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經濟利益我國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關系 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從根本上是一致的。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就是維護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正當的、正義的。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時代主題 現狀威脅主要障礙 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解決途徑 建立國際新秩序世界多極化 表現影響意義 多極化趨勢,是時代進步的要求,符合各國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國際競爭 表現實質 以經濟和科技為實力的綜合國力的較量對策 我國要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加快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增強綜合國力。中國關于建立國際新秩序的主張 構建和諧世界 政治: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共同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經濟:相互合作,優勢互補,共同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均衡、惠普、共贏的方向發展文化:江湖借鑒、求同存異,尊重文化多樣性,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安全:相互信任,加強合作,堅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戰爭手段解決國際爭端,共同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環境:相互幫助,協力推進,共同呵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我國外交政策 決定因素 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宗旨 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基本目標 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基本立場 獨立自主基本準則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我國的和平發展道路 涵義 通過自身的努力和自主創新,采取和平方式,增加財富,實現自身的發展。原因 國家性質決定的。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這決定了我國絕不依靠侵略來實現自己的發展,我們只能走和平發展道路。國家利益。只有走和平發展道路,才能創設有利于我國發展的良好的國際環境,維護我國的根本利益。傳統文化,中國是熱愛和平的民族,愛好和平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當前國際形勢。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世界多極化日益增強,走和平發展道路符合世界發展的潮流。做法 ①我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努力為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爭取有利的國際環境。②我們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所有國家發展友好合作關系,繼續同發達國家加強戰略對話和深化合作,加強同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和務實合作,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③堅決反對各種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永遠不爭霸,不結盟,不搞擴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