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0年高考真題分課整理及解析(生活與哲學部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0年高考真題分課整理及解析(生活與哲學部分)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生活與哲學
第一課 美好生活的向導
第二課 百舸爭流的思想
1.(20年7月浙江)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 )
A. 運動和靜止的關系問題
B. 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問題
C. 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
D. 一般和個別的關系問題
1.C[材料中,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也就是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C正確。這三項均不哲學基本問題,排除A、B、D。]
2.(20年浙江1月)唯物主義重物輕人,唯心主義輕物重人。
2.錯誤[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本原的,意識是派生的,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唯心主義認為意識是本原的,物質依賴于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題中認為唯物主義重物輕人,唯心主義輕物重人的觀點是錯誤的。]
3.(20年浙江1月)歷史學家在解讀甲骨卜辭的過程中,發現商代的先民對天地神明充滿敬畏,不管是能不能打勝仗等國家大事,還是能不能順利分娩等個人小事,都需要灼燒龜甲獸骨,祈求神明指引。這表明
①商代先民視神明為主宰
②甲骨學的研究促進哲學發展
③商代社會生活由生產方式決定
④商代先民已在思考思維與存在的關系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D[商代的先民對天地神明充滿敬畏,不管是國家大事,還是個人小事,都需要灼燒龜甲獸骨,祈求神明指引,這體現了商代先民視神明為主宰,商代先民已在思考思維與存在的關系,①④符合題意,D入選。②說法錯誤,對甲骨學的研究有利于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AB不選。材料沒涉及到商代社會生活由生產方式決定,③與題意無關,C不選。]
4.(20年海南)哲學史上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兩個對子”,下列選項能與“天不變道亦不變”結成一對的是( )
A.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B. 天地之間,惟氣而已
C. 萬一山河大地都陷了,畢竟理卻只在這里
D.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途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
4.D[“天不變道亦不變”意思是天是永恒不變的,因而按天意建立的封建社會之“道”,也是永恒不變的,沒有看到事物的絕對運動,屬于形而上學的觀點,與之結成一對的是辯證法。“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認為“心靈”是主宰,是世界的本原,屬于主觀唯心主義觀點,A不符合題意。“天地之間,惟氣而已”認為“氣”是本原,屬于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觀點,B不符合題意。“萬一山河大地都陷了,畢竟理卻只在這里”認為“理”是永恒的,屬于客觀唯心主義觀點,C不符合題意。“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途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意思是冬天總會過去,春天總會來臨,反映的是發展的觀點,屬于辯證法范疇,D符合題意。]
5.(20年江蘇)有人說:你我一起看一棵被稱之為“樹”的植物,我看到的是我理解的樹,你看到的是你理解的樹,不管你我看到的樹是多么相似,而“樹”本身究竟是什么樣子,我們并不知道。下列選項中與材料蘊含的哲學觀點一致的是( )
A.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B. 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
C. 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D. 若在理上看,則雖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5.A[材料中,“樹”本身究竟是什么樣子,我們并不知道,這體現的是不可知論。A:“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的意思是你又不是魚,哪里知道魚是快樂的呢?可見,這體現的是不可知論,與題干蘊含的哲理一致,A正確。該選項屬于主觀唯心主義,與題干蘊含的哲理不一致,排除B。該選項體現的是脫離物質談運動,犯了唯心主義錯誤,這與題干蘊含的哲理不一致,排除C。該選項的說法是客觀唯心主義的觀點,這與題干蘊含的哲理不一致,排除D。]
第三課 時代精神的精華
第四課 探究世界的本質
1.(20年7月浙江)人們可以利用規律發明“永動機”造福人類。( )
1.錯誤[人們可以認識和利用規律,造福人類,但不能發明“永動機”,因為它違背客觀規律。]
2.(2020年全國Ⅱ)習近平指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要尊重規律,摒棄征服水、征服自然的沖動思想。“禹之決瀆也,因水以為師。”大禹之所以能成功治理水患,原因在于尊重規律。這說明( )
①認識規律就能達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②掌握和尊重規律才能避免主觀盲動
③根據規律特點利用規律才能造福人類
④按規律辦事就不能改變其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C[認識世界目的是改造世界,但并不是認識世界就能改造世界,因而“認識規律就能達到改造世界的目的”說法錯誤,①錯誤。尊重規律,摒棄征服水、征服自然的沖動思想,禹之決瀆,因水以為師,這說明掌握和尊重規律才能避免主觀盲動,也說明根據規律特點利用規律才能造福人類,②③正確且符合題意。人們可以在尊重、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于人類,④錯誤]
第五課 把握思維的奧妙
1.(20年江蘇)“鄉野路,田地旁,幫扶隊員不辭忙;東家奔,西家訪,不落一個送芳香。”這一民謠成為某地脫貧攻堅中廣大扶貧干部工作狀況的真實寫照。由此可以看出( )
①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②發展必須對人民群眾負責
③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 ④文化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C[材料強調了實踐的重要性,實踐是認識的來源,但沒體現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①排除。材料強調,在某地脫貧攻堅中,廣大扶貧干部深入基層,幫扶貧困群眾脫貧致富,這說明發展必須對人民群眾負責,②正確。該民謠是某地脫貧攻堅中廣大扶貧干部工作狀況的真實寫照,這說明意識對客觀存在的反映,③正確。潛移默化強調的是不知不覺,潤物細無聲,可見,材料沒體現文化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排除④。]
2.(2020年全國Ⅲ)“歲月不居,時節如流”。這客觀規律誰也無法改變,可以改變的是人們對待時間的態度。毛澤東講,“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鄧小平說,“我就擔心喪失機會。不抓呀,看到的機會就丟掉了,時間晃就過去了”。人們在時間規律面前要“爭”,要“抓”,其哲學依據是( )
①時間的價值因人而異,沒有客觀性
②承認時間規律的客觀性是科學利用時間的前提
③時間規律的普遍性決定了人們對待時間態度的統一性
④時間的流逝是客觀的,對時機的把握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C[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因人而異、具有主體差異性,但其仍然具有客觀的評判標準,①錯誤。尊重客觀規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尊重客觀規律,才能更好地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是認識、掌握和利用客觀規律的必要條件。因此,若要科學利用時間,首先要承認時間規律的客觀性,②符合題意。規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在其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規律。時間規律也具有普遍性,客觀規律誰也無法改變,但并不是所有人對待時間的態度都是一致的,③錯誤。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由題意知,毛澤東和鄧小平都認識到了客觀規律誰也無法改變,因此在時間規律面前要“爭”、要“抓”,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④符合題意。]
3.(20年浙江1月)古人舉頭望明月時,都會看到月亮上那些形狀不規則的陰影,并憑借強大的想象力賦予這些陰影精彩的神話傳說,但不同文明有關月亮的神話傳說卻各不相同。這是因為
①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
②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
③神話傳說來源于主觀想象
④意識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A[不同文明有關月亮的神話傳說之所以各不相同,是因為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①②符合題意,A入選。③說法錯誤,神話傳說(屬于意識)來源于客觀世界,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BC不選。④強調的是意識的產生,不是神話傳說各不相同的原因,與題意不符,D不選。]
4.(20年海南)在距地球5.6億光年的類星體“馬卡良231”內,中外科學家聯手首次發現了氧氣,這次銀河系外氧氣的發現,有助于我們進一步加深對宇宙物質組成的認識。這一科學發現進一步佐證了( )
①世界是物質的世界
②物質依賴于人的感覺而存在
③物質是由人的意識產生的
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之物,沒有不可認識之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4.B[中外科學家聯手首次發現了氧氣,這次銀河系外氧氣的發現,有助于我們進一步加深對宇宙物質組成的認識,這佐證了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也佐證了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之物,沒有不可認識之物,①④正確且符合題意。人的感覺屬于意識,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②錯誤。物質第一性,是本原的,意識是派生的,物質不是由人的意識產生的,③錯誤。]
5.(20年海南)2019年4月,由全球科研人員合作開展的“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發布了首張黑洞圖片——一個中心為黑色,看上去像甜甜圈的明亮環狀結構,黑色部分為黑洞“陰影”,明亮部分是黑洞周圍吸積盤。人類終于“看到”曾被認為不可見的黑洞。這說明( )
A. 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
B. 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
C. 人能夠創造出自然界沒有的東西
D. 人的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
5.A[人類終于“看到”曾被認為不可見的黑洞,這說明材料中全球科研人員從事的活動屬于認識世界,而不是改造世界,體現了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而不體現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A正確且符合題意,B不符合題意。“人能夠創造出自然界沒有的東西”反映的是意識活動的主動創造性,材料未涉及,C排除。材料不是在反映改造客觀世界,也就不體現人的意識是否能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D排除。]
6.(2020年山東)近年來,中國科幻作家兩次獲得國際科幻界頂級榮譽——雨果獎,國產科幻電影也收獲票房和口碑的“雙豐收”……越來越多的“未來感”不斷涌現。
科幻作品的未來感,恰恰是來自當下的現實感。太空漫游、人工智能,外星家園等科幻作品中許多看似天馬行空的設定,或多或少都能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其源頭活水。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世界級未來學家、科技作家頻繁造訪中國,他們踏上中國的土地,更多的是為了尋找一種未來發展的可能,因為中國在許多領域走在了世界前列,在億萬人民追逐夢想的腳步中,可以聽到時代的脈動,看到潮水的方向。
  “科幻作品的未來感,恰恰是來自當下的現實感。”結合材料,運用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6.【答案】物質決定意識,每個時代意識都是對當時客觀現實的反映;意識具有能動作用,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能夠在把握事物本質和規律的基礎上推測未來;科幻作品基于現實感,在合理想象中創造幻想世界。
【解析】此題要求結合材料并運用“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的知識談談對“科幻作品的未來感,恰恰是來自當下的現實感”的理解。考生在審題時,首先必須明確此題的知識范圍為“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的知識,屬微觀考查。然后明確“科幻作品”、“當下現實”與“物質”、“意識”的對應關系。“科幻作品”是由作家主觀創作的,屬于意識范疇。“當下現實”是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屬于物質范圍。最后再根據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來具體分析“科幻作品”與“當下現實”的關系即可。根據材料,科幻作品看似天馬行空,實則在現實生活中能夠找到其現實生活的源頭活水,考生可從“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的角度進行具體分析。根據材料“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世界級未來學家、科技作家頻繁造訪中國,踏上中國的土地,尋找一種未來發展的可能,試圖從在億萬中國人民追逐夢想的腳步中聽到時代的脈動、看到潮水的方向”,考生可從意識具有能動作用,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自覺選擇性和主動創造性,意識對人們認識世界具有指導作用等方面進行具體分析即可。
第六課 求索真理的歷程
1.(2020年天津)1979年,鄧小平同志提出了“小康之家”的概念,從此“小康”被用來詮釋中國現代化坐標上一個重要階段。從黨的十五大提出“建設小康社會”,到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再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十九大提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過程體現了( )
A. 認識的根本目的是獲得真理
B. 認識的最基本屬性是客觀性
C. 真理通過不斷戰勝謬誤得到發展
D. 認識在實踐基礎上不斷深化和發展
1.D[認識的根本目的是指導實踐,A說法錯誤。真理的最基本屬性是客觀性,B說法錯誤。真理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和發展,而不是通過不斷戰勝謬誤得到發展,C說法錯誤。從黨的十五大提出“建設小康社會”,到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再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十九大提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表明黨對“小康社會”的認識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實踐的發展在不斷深化和發展,D符合題意。]
2.(20年江蘇)18世紀,科學在發現自然規律方面成就斐然,以至于很多人認為,已經沒有什么真理可以發現了……像鐘表一樣有序運轉的世界觀完全取代了混亂的世界觀。該觀點( )
①肯定了追求真理的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
②肯定了自然科學已完成發現真理的任務
③否認了真理是主觀與客觀相符合的認識
④否認了真理會在發展中不斷地超越自身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C[科學在發現自然規律方面成就斐然,以至于很多人認為,已經沒有什么真理可以發現了。該觀點肯定了自然科學已完成發現真理的任務,但是否認了真理具有上升性,真理會在發展中不斷地超越自身,②④符合題意。材料觀點否認真理的發展,但并未肯定追求真理的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排除①。材料觀點否認真理的發展,但并未否認真理是主觀與客觀相符合的認識,排除③。]
3.(2020年山東)毛澤東指出:“世界上只有唯心論和形而上學最省力,因為它可以由人們瞎說一氣,不要根據客觀實際,也不受客觀實際檢查的。”這告訴我們的是( )
①唯心論和形而上學都以認識和實踐相脫離為特征
②客觀事物是認識的對象和檢驗真理的標準
③真理的本性在于主觀和客觀相符合
④不以理論為指南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②④
3.A[由題意知,唯心論和形而上學“不要根據客觀實際,也不受客觀實際檢查”,這揭示了唯心論和形而上學的錯誤在于脫離實際,脫離實踐,沒有實現認識與實踐的統一、主觀與客觀的統一,因此不屬于真理,故①③符合題意。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②說法有誤。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不以正確理論為指南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④說法有誤。]
4.(20年海南)歷史上,張之洞、孫中山、宋子文等人先后提出過在海南修建鐵路的設想,受當時條件限制,都未能實現。新中國成立后,在幾代建設者的努力下,海南終于建成了環鐵路。海南環島鐵路夢的實現說明( )
①認識是實踐的目的和動力,要發揮正確認識的指導作用
②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可以把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
③真理不斷在實踐中被推翻,要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④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受到客觀條件的制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C[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動力,而不是“認識是實踐的目的和動力”,①錯誤。環島鐵路的建成說明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可以把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②正確且符合題意。真理不能被推翻,但要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③錯誤。新中國成立前,受當時條件限制未實現的海南環島鐵路夢在新中國成立后在幾代建設者的努力下實現了,這說明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受到客觀條件的制約,④正確且符合題意。]
5.(20年海南)馬克思主義理論至今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不斷發展的馬克思主義在特定國家和特定的歷史發展階段表現為具體的馬克思主義形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偉大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這說明( )
①馬克思主義在世界范圍內提供理論指導
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已經在實踐中被證明
③馬克思主義理論產生于中國的革命與實踐
④馬克思主義理論總是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C[不斷發展的馬克思主義在特定國家和特定的歷史發展階段表現為具體的馬克思主義形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偉大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這說明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品質,總是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要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②④符合題意。馬克思主義要與特定國家和特定的歷史發展階段相結合,排除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產生于中國的革命與實踐,排除③。]
6.(2020年全國Ⅲ)1869年,門捷列夫公布了自己制作的元素周期表,將已發現的化學元素納入一個統一的體系中。依據元素周期律,門捷列夫推斷當時的一些原子量測定結果存在誤差,預言“類鋁”(鎵)、“類硼”(鈧)等當時尚未發現元素的存在,他的推斷和預言后來在實驗中被逐一證實。這表明( )
①科學發現來源于認識的不斷深化與積累
②科學原理對探索和發現客觀真理具有指導作用
③任何科學理論都必須在實踐中驗證自己的真理性
④科學原理——科學預測——實踐檢驗是認識發展的一般規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6.C[實踐是認識的來源,科學發現來源于實踐,①錯誤。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能夠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錯誤的認識阻礙社會實踐的發展。由題意知,門捷列夫依據元素周期表推斷當時的一些原子量測定結果存在誤差,預言一些尚未發現元素的存在,在這一科學原理的指導下,他展開了科學研究并在實驗中逐一證實了他的推斷和預言,這體現了科學原理對探索和發現客觀真理具有指導作用,②符合題意。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由題意知,門捷列夫展開了科學研究并在實驗中逐一證實了他的推斷和預言,這表明任何科學理論都必須在實踐中驗證自己的真理性,③符合題意。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④錯誤。]
7.(20年浙江1月)“求知欲”“好奇心”“科學興趣”是認識發展的根本動力。
7.錯誤[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發展動力、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是認識的目的。題中認為“求知欲”“好奇心”“科學興趣”是認識發展的根本動力,夸大了主觀意識的作用,是錯誤的。]
8.(20年浙江1月)韓非子“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的觀點,表明真理是具體的。
正確[“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這句話的意思是:社會變化了,一切事情也要隨著變化,情況變化了,政治設施、政策等也必須相應地變化。任何政策、措施都是針對某種特定的情況而制定的,這也體現了真理是具體的。]
9.(20年浙江1月)2017年4月起,全世界八個天文臺合作探索黑洞,終于在2019年4月合成了距地球5500萬光年的黑洞照片。兩年的合作提升了科學家們的觀測能力,也提出了許多有待解決的新問題。接下來,他們將讓更多的天文臺參與進來,拍出細節更豐富、角度更多樣的黑洞照片。這表明
①人類認識是無限發展的
②實踐鍛煉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
③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
④實踐不斷提出新問題,促使人們繼續探索和研究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9.D[全世界八個天文臺合作合成了黑洞照片,同時也提升了科學家們的觀測能力,提出了許多有待解決的新問題,這表明實踐鍛煉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實踐不斷提出新問題,促使人們繼續探索和研究,②④符合題意,D入選。材料強調的是科學家們通過合作(實踐)提升了人的認識能力,沒涉及到人類認識的無限性,①與題意不符,AC不選。材料中沒涉及到提供完備的認識工具,③與題意無關,B不選。]
10.(20年7月浙江)20世紀40年代以前,肺結核是“不治之癥”,科學家為研發抗菌類藥物進行了不懈探索。1928年,弗萊明在實驗研究中最早發現了青霉素,但未能把青霉素分離出來。二戰爆發后,大量傷病員急需抗菌類藥物,1939年,弗洛里和錢恩在弗萊明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用冷凍干燥法成功提取了青霉素晶體。此后,科學家對青霉素治療細菌感染的微生物作用機理及臨床效用的認識獲得突破。1942 年,青霉素進入臨床應用,拯救了數以千萬人的生命。
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生活與哲學》中的相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從文化自身傳承的角度,指出影響青霉素研發成果取得的因素。
(2)青霉素的研究和應用過程是如何體現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10.【答案】(1)科學技術的進步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青霉素成功研發過程中每一個重大發現和發明都推動科學文化的發展。
(2)科學家在實驗研究中獲得了對青霉素的正確認識,體現了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治療肺結核以及傷病員等原因,人們對抗菌類藥物的需求不斷增加,推動了青霉素治療細菌感染的微生物作用機理及臨床效用的認識獲得突破,體現了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青霉素研究成果的廣泛應用,拯救了數以千萬人的生命,體現了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解析】(1)本題要求考生從文化自身傳承的角度,指出影響青霉素研發成果取得的因素。屬于分析說明類解答題,根據材料的表述,1928年,弗萊明在實驗研究中最早發現了青霉素,1939年,弗洛里和錢恩在弗萊明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用冷凍干燥法成功提取了青霉素晶體,故可以從科學技術是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的角度進行分析即可。
解答本題首先要求考生對所給的材料要進行充分解讀,從材料的表述中提煉出關鍵性的信息,然后結合所學的相關知識進行分析作答即可。材料中,弗萊明在實驗研究中最早發現了青霉素,故可以從實踐是認識的來源的角度進行分析;材料中,二戰爆發后,大量傷病員急需抗菌類藥物,推動了青霉素治療細菌感染的微生物作用機理及臨床效用的認識獲得突破,故可以從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的角度進行分析;材料中,1942 年,青霉素進入臨床應用,拯救了數以千萬人的生命,故可以從實踐是認識的目的的角度進行分析。
11.(20年江蘇)煙雨畫舫、亭臺樓榭、琵琶紙傘,這些風物被視為江浙地區獨具特色的文化符號。這些符號背后所蘊含的深層文化和審美情趣,根于我國江浙一帶獨特的地理環境和優厚的經濟基礎,經過千百年的淬煉和升華,生成為一種獨特的地域品格。她優雅靈動、崇文尚德、務實進取、開放包容……
從歷代先賢名士到當代富有家國情懷的改革者、創業者以及無數勞動者,他們用智慧、雄心和創造成就了這片土地的富庶,也讓這方文化熠熠生輝。
結合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有人認為,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區域文化的繁榮。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評析該觀點。
(2)綜合運用辯證唯物論和認識論的相關知識,說明怎樣推動我國區域文化歷久彌新。
11.【答案】(1)受地理等因素的影響,各地區的文化帶有明顯的區域特征,江浙一帶的地理環境對區域文化特色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決定,江浙一帶優厚的經濟基礎和人們的政治參與對該區域文化的繁榮起著決定作用。人民群眾是文化創造的主體,江浙獨特的區域文化離不開人民的實踐和創造。
(2)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從區域的客觀條件出發,挖掘其文化內涵,展現文化獨特的地域品格。把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探尋區域文化傳承發展的規律,在服務現代社會過程中注入時代精神。要立足社會實踐,推陳出新,博采眾長,既保持文化的區域特色,又在交流借鑒與融合中推動區域文化創新發展。
【解析】(1)本題設問指向有人認為,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區域文化的繁榮。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評析該觀點。本題屬于辨析型題目,解答此類試題,應肯定題中觀點的合理性,并說明依據;同時指出題中觀點的不足,并說明理由,最后得出結論。解答時首先明確受環境、地理、歷史等因素的影響,各地區的文化帶有明顯的區域特征,江浙一帶的地理環境對區域文化特色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但是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決定,人民群眾是文化創造的主體,然后分析江浙一帶優厚的經濟基礎和人們的政治參與對該區域文化的繁榮起著決定作用,離不開人民的實踐和創造。
  (2)本題設問指向綜合運用辯證唯物論和認識論的相關知識,說明怎樣推動我國區域文化歷久彌新,屬于措施類試題。解答時首先明確考查的知識范圍,主要包括: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規律與人的主觀能動性、實踐與認識、真理的特征與認識的發展;然后調動運用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把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立足社會實踐等方法論要求,并結合材料加以分析。
12.(2020年全國I)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專家對醫療救治工作不斷進行分析、研判、總結,先后制修訂和發布7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為保衛人民生命健康提供了重要保障。第1版方案較簡單,主要包括病原學特點、病例特點、病例定義、鑒別診斷、病例發現與報告、治療等方面內容。第3版方案細化了中醫治療方案等內容。第7版方案增加病理改變內容,增補和調整臨床表現、診斷標準、治療方法和出院標準等,并納入無癥狀感染者可能具有感染性、康復者恢復期血漿治療等新發現,形成了包括13個方面內容的比較完整的診療體系。
中醫藥是中國人民在幾千年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的,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彰顯了獨特的價值和魅力。堅持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發揮中醫藥治未病、辯證施治、多靶點干預的獨特優勢,全程參與深度介入疫情防控,形成了覆蓋診療過程的中醫診療規范和技術方案,在全國推廣使用,有效降低了發病率、轉重率、病亡率,提高了治愈率,加快了恢復期康復。中醫藥還走出國門助力全球抗疫,中方專家線上線下與日本、韓國、意大利、柬埔寨等國專家分享救治經驗,將新冠肺炎中醫藥診療方案譯成英文并發布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網站與世界各國共享。
(1)診療方案的變化反映了對新冠肺炎認識的發展,運用認識論原理加以分析。
(2)結合材料并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說明弘揚中醫藥文化對于堅定文化自信的作用。
(3)請就如何發揮中醫藥在“健康中國”建設中的作用提兩條建議。
12.【答案】(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對復雜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真理是具體的、歷史的,是一個不斷發展的無限過程。診療方案的變化,反映了對新冠肺炎的認識以診療實踐為基礎,是一個從不深刻到比較深刻、從不全面到比較全面的不斷完善的過程,是一個指導診療實踐又不斷接受診療實踐檢驗的過程。
  (2)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生命力創造力的生動體現,是中國人民在長期醫療實踐中創造的寶貴精神財富。總結中醫藥在抗擊疫情中的成功運用經驗,弘揚中醫藥文化,能夠繁榮發展中華文化,滿足群眾健康需求、保衛人民生命安全,豐富人類醫學文化多樣性、促進世界文明發展進步。
  (3)普及中醫藥文化;推動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培養更多中醫藥人才。
【解析】(1)本題要求學生運用認識論原理分析“診療方案的變化反映了對新冠肺炎認識的發展”,屬于分析說明類主觀題,知識限定范圍為“認識論”。材料中“先后制修訂和發布7個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說明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真理性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是一個從不深刻到此較深刻、從不全面到比較全面的不斷完善的過程。材料中“第1版方案較為簡單”、“第3版方案細化了中醫藥治療方案”、“第7版增加病理改變內容……”說明實踐是認識的基礎,人類對新冠肺炎的認識以診療實踐為基礎,隨著實踐的深入不斷深化對新冠肺炎的認識。
  (2)本題要求學生結合材料并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說明弘揚中醫藥文化對于堅定文化自信的作用,屬于意義類主觀題。首先需要明確文化自信來自于對時代發展潮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深刻把握,來自于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
   材料中“中醫藥是中國人民在幾千年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的,是中華文化的瑰寶”表明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弘揚中醫藥文化,是對中華文化自身價值的充分肯定和對中華文化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有利于堅持文化自信。材料中“彰顯了獨特的價值和魅力……形成了覆蓋診療過程的中醫診療規范和技術方案”體現中醫藥文化作為中國人民的精神財富,是中華民族生命力、創造力的生動體現。
材料中“有效降低了發病率、轉重率、病亡率,提高了治愈率,加快了恢復期康復”表明中醫藥文化滿足群眾健康需求、保衛人民生命安全。材料中“中醫藥還走出國門助力全球抗疫·……將新冠肺炎中醫藥診療方案譯成英文并發布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網站與世界各國共享”說明弘揚中醫藥文化有助于豐富人類醫學文化多樣性、促進世界文明發展進步。
  (3)本題要求學生就如何發揮中醫藥在“健康中國”建設中的作用提兩條建議,屬于建議類主觀題,答案不唯一,作答時注意圍繞設問限定主題展開,不要脫離主題,提出的建議至少應有兩條即可。
第七課 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
1.(20年江蘇)有些同學喜歡邊聽音樂邊學習。有研究表明,當學習任務比較簡單時,越不熟悉背景音樂歌詞的語言,背景音樂對學習的影響越小;當學習任務比較難時,越熟悉背景音樂歌詞的語言,背景音樂對學習的影響越小。這啟示我們( )
A. 自在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
B. 局部的變化制約整體功能
C. 事物的量變必然促成質變
D. 事物的聯系是多種多樣的
1.D[有些同學喜歡邊聽音樂邊學習,這是人為事物的聯系,沒有體現自在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A不合題意。本題強調聯系的多樣性,沒有體現局部的變化制約整體功能,B不合題意。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量變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才會促成質變,C錯誤。當學習任務比較簡單時,越不熟悉背景音樂歌詞的語言,背景音樂對學習的影響越小;當學習任務比較難時,越熟悉背景音樂歌詞的語言,背景音樂對學習的影響越小。這說明事物的聯系是多種多樣的,啟示我們要注意分析事物存在發展的各種條件,D符合題意。]
2.(20年7月浙江)長三角區域緊扣“一體化”,在“生態環境協調聯治”“科創產業融合發展”“公共服務便利共享”等方面處處展示著融合發展的勃勃生機。這揭示的哲學道理是( )
A. 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聯系
B. 事物的量變必然會引起質變
C. 關鍵部分的功能決定整體的功能
D. 要用綜合的思維方式來認識事物
2.D[由題意知,長三角區域緊扣“一體化”,推動區域融合發展,展示著勃勃生機,體現了要用綜合的思維方式認識事物,從整體出發,把各個部分、各個要素聯系起來考察,統籌考慮,優化組合。故D符合題意。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調整原有的聯系,建立新的具體的聯系,但不能“根據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聯系”,A說法錯誤。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質變,故B說法錯誤。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但材料強調的是區域的融合發展,沒有體現關鍵部分的決定作用,故C不符合題意。]
3.(20年浙江1月)漫畫《“勞逸結合”》(作者:陳定遠)啟示我們:改革和創新應該
①著力調整系統結構 ②著力結構和功能的優化
③著眼實現社會公平 ④著眼公平與效率的統一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3.B[漫畫《“勞逸結合”》對三個和尚喝水這個經典故事進行改編(原來三個和尚沒水吃,現在三個和尚相互協作既抬了水,同時又進行了娛樂活動),啟示當今改革和創新應當做到結構和功能優化、公平與效率的統一,②④符合題意,B入選。漫畫體現的是結構和功能的優化,①只是強調一個方面,不全面,AC不選。
漫畫強調的是公平與效率的統一,③只是體現了其中一個方面,不全面,D不選。]
4.(2020年全國I)工業遺產的開發利用是城市轉型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許多城市巧妙利用閑置的廠房和設備,精心打造文創產業園、時尚設計園、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廠房變成博物館,倉庫改成音樂廳,廠區轉為影視基地……工業遺產的“華麗轉身”表明( )
①事物間的聯系是客觀的,與人的意識無關
②把握聯系的多樣性是正確認識和有效利用事物的前提
③事物發展的關鍵在于把事物的內部聯系轉變為外部聯系
④人們可以通過實踐調整事物之間原有的聯系,建立新的聯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C[聯系分為自在事物的聯系與人為事物的聯系,自在事物的聯系與人的意識無關;人為事物的聯系是人類實踐的產物,呈現著“人化”的特點,因此,不能說所有的聯系都與人的意識無關,①排除。②④:許多城市巧妙利用閑置廠房和設備,精心打造文創產業園、時尚設計園、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對工業遺產的合理利用表明了,把握聯系的多樣性有利于正確認識和有效利用事物,也說明了人們可以通過實踐調整事物之間原有的聯系,建立新的聯系,②④正確。發展最終都是通過質變來實現的,因此,質變是事物發展的關鍵,③錯誤。]
5.(2020年全國Ⅲ)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一條桀驁難馴的憂患河。“九曲黃河萬里沙”,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曾給沿岸百姓帶來深重災難。中華民族始終在同黃河水早災害作斗爭,但是受主客觀條件的制約,黃河屢治屢決的狀況沒有得到根本改觀。
20世紀中葉,黃河治理的千古難題歷史性地交到了中國共產黨人手中。1952年,毛澤東發出“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偉大號召,動員和激勵了千百萬黃河兒女興修水利、筑壩攔洪、修復生態,開啟了破解黃河治理千古難題之旅。經過幾代人不屈不撓的頑強拼搏,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按照“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進行的全面整治,黃河水沙治理取得顯著成效,實現連續20年不斷流,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持續明顯向好,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斷提升,黃河兒女交出了一份優異的治黃答卷。
2019年9月,習近平鄭重宣布,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他深入剖析黃河水少沙多等難題癥結,強調黃河治理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緊緊抓住水沙關系調節這個“牛鼻子”;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習近平關于黃河治理的戰略思想,為“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提供了行動指南。
(1)運用整體與部分辯證關系原理說明黃河治理戰略思想科學性。
(2)結合材料并運用文化力量的知識,分析新中國黃河治理交出優異答卷的原因。
(3)請就更好地守護黃河撰寫兩條公益宣傳廣告用語。要求緊扣主題,朗朗上口,每條在16個字以內。
5.【答案】(1)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原理要求樹立全局觀念,立足整體,統籌全局,抓住關鍵部分,選擇最優方案。黃河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環境修復保護和生產生活各個方面。黃河治理的戰略思想堅持生態優先,緊緊抓住水沙關系調節這個關鍵,推動黃河治理工作整體發展;堅持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統籌水沙治理、環境保護、經濟發展和民眾生活各項工作,實現整體最優目標。
  (2)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中國共產黨關于治理黃河的號召、思路和戰略,為黃河治理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和實踐指南;千百萬黃河兒女發揚不屈不撓、頑強拼搏的奮斗精神,興修水利,治沙治水,恢復生態,交出了一份優異的治黃答卷。
  (3)打造生態黃河,造福子孫后代。愛護黃河母親,共建美麗中國。一條大河惠兩岸,生態治理是關鍵。
【解析】(1)本題設問指向為運用整體與部分辯證關系原理說明黃河治理戰略思想的科學性。設問屬于說明類主觀題,知識范圍為整體與部分辯證關系,屬于微觀考查。考生先回憶課本中整體和部分辯證關系的原理和方法論,然后運用所學知識,結合材料進行闡述分析。
  由材料可知,黨的十八大以來按照“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 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進行的全面整治以及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故可以從立足整體,統籌全局的角度進行分析;
  由材料可知,在黃河治理的過程中,緊緊抓住水沙關系調節這個“牛鼻子”,以推動黃河治理工作整體發展,故可以從關鍵部分對整體的作用的角度進行分析;
最后,總結說明治理黃河戰略樹立了全局觀念,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又重視了部分的作用,從而論證其科學性即可。
  (2)本題要求考生結合材料并運用文化力量的知識,分析新中國黃河治理交出優異答卷的原因。設問屬于原因類主觀分析試題,知識范圍為文化力量的知識,屬于微觀考查。
  解答本題時考生可先回憶文化力量的有關知識。接著對所給的材料要進行充分解讀,從材料的表述中提煉出關鍵性的信息,然后結合所學的相關知識進行分析作答即可。材料中,毛澤東發出“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偉大號召;黨的十八大以來按照“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 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進行的全面整治;習近平宣布,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可見,關于治理黃河的號召、思路和戰略,為黃河治理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和實踐指南,故可以從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的角度進行分析;此外,根據材料的表述,千百萬黃河兒女興修水利、筑壩攔洪、修復生態,開啟了破解黃河治理千古難題之旅,經過幾代人不屈不撓的頑強拼搏,交出了一份優異的治黃答卷,總結說明千萬黃河兒女的做法也體現了文化的力量即可。
  (3)本題設問要求考生就更好地守護黃河撰寫兩條公益宣傳廣告用語。要求緊扣主題,朗朗上口,每條在16個字以內。設問屬于開放性試題,答案往往是融開放性、探究性、實踐性、生成性、自主性、價值性等為一體,學生解答時要圍繞題目要求,緊扣主題,撰寫兩條宣傳用語即可,注意貼近實際。例如,打造生態黃河,造福子孫后代;愛護黃河母親,共建美麗中國等。
第八課 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
1.(2020年天津)火箭呼嘯而去、飛船搖曳而歸。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的成功發射,開啟了中國載人航天“三步走”戰略的最后一步——空間站時代。空間站和航天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將帶動眾多科技領域的進步,使航天成果廣泛應用。由此可見( )
A. 航天技術是引領我國科技創新的根本動力
B. 制定正確戰略是航天事業成功的決定性因素
C. 開啟空間站時代是中國載人航天事業一次質的飛躍
D. 航天技術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存在著必然聯系
1.C[引領我國科技創新的根本動力是社會實踐,A說法錯誤。制定正確的戰略有利于航天事業成功,但不是決定性因素,B說法錯誤。“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的成功發射,開啟了中國載人航天‘三步走’戰略的最后一步——空間站時代。空間站和航天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將帶動眾多科技領域的進步,使航天成果廣泛應用”,這說明開啟空間站時代是中國載人航天事業一次質的飛躍,C符合題意。聯系具有多樣性和條件性,航天技術與社會生活存在著聯系,但不一定是必然聯系,也不是方方面面都有聯系,D說法錯誤。]
2.(20年7月浙江)新事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遠大的發展前途。這是因為( )
①新事物符合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
②新事物具有舊事物沒有的新形式
③新事物增添了具有規律的新內容
④新事物反映了社會進步的基本要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B[從新事物看,新事物代表了事物發展的方向,符合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前途,因此,新事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遠大的發展前途,①符合題意。新事物具有舊事物所不能容納的新內容,而不是新形式,②排除。從新舊事物的對比看,新事物克服了舊事物中消極的、過時的和腐朽的東西,汲取了其中積極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為舊事物所不能容納的新內容,而不是增添了具有規律的新內容,③排除。在社會歷史領域中,新事物符合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反映了社會進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要求,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因此,新事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遠大的發展前途,④符合題意。]
3.(2020年山東)“新故相推,日生不滯。”70多年來,新中國不斷發展壯大,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
◆與新事物一起成長
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的歷史,是一部與新事物同行、和新事物一起成長的歷史。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到改革開放初期的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再到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革、民營企業的發展壯大:從產業扶貧中的“公司+合作社”,到城市共享經濟的“互聯網+”,再到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事物層出不窮,一樁樁一件件,體現出發展不止、變革常新的社會發展規律,刻印下國家與新事物一起成長的深深足跡。
  (1)結合材料,從唯物辯證法角度,闡明我們應該如何與新事物起成長
◆走近世界舞臺中央
  某同學應邀參加一場國際青少年交流活動,擬以“新時代全球治理的中國貢獻”為題,撰寫一份發言稿提綱。
  (2)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幫助該同學續寫完發言稿提綱。
  要求:①圍繞主題,形成總論點和分論點,內在邏輯一致;②論據充分;③學科術語使用規范;④字數在200字左右。
3.【答案】(1)新事物符合客觀規律,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前途;我們要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善于發現新事物并熱情支持其成長壯大;保持開放包容的心態,接受新事物一時的不足,并克服困難促使新事物日臻完善;樹立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用于開拓創新。
  (2)本題比較開放,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首先要注意設問范圍是唯物辯證法,設問要求是“闡明我們應該如何與新事物一起成長”,其次分析材料和設問,運用課本知識整合答案。第一,闡明什么是新事物(即新事物的優點)。第二,結合材料中“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再到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以及新事物存在的缺點,從“我們要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善于發現新事物并熱情支持其成長壯大;保持開放包容的心態,接受新事物一時的不足,并克服困難促使新事物日臻完善”的角度,闡明我們對待新事物的態度。第三,根據“與新事物一起成長”這一關鍵信息,從“樹立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勇于開拓創新”的角度來闡明我們該如何更好的促進新事物的成長。
   (2)本題比較開放,言之有理即可。考生可以從我國進入新時代,在推動國際和平與發展方面所做出的的努力,新時代全球治理的中國貢獻、提出的倡議,逐漸走近舞臺的中央,積極承擔大國責任等方面進行說明即可。
第九課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1.(2020年天津)習近平總書記善于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來闡述問題,注重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比如堅持實事求是、堅持問題導向、堅持全面協調、堅持調查研究等。上述方法與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對應正確的是( )
A. 堅持實事求是——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
B. 堅持問題導向——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
C. 堅持全面協調——物質與運動的辯證關系
D. 堅持調查研究——矛盾同一性與斗爭性的辯證關系
1.A[實事求是的意思是指從實際情況出發,不夸大,不縮小,正確地對待和處理問題。這體現了物質決定意識的原理,體現了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A正確。堅持問題導向,體現的是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敢于承認矛盾,排除B。堅持全面協調,體現的是矛盾就是對立統一、事物是普遍聯系的觀點,排除C。
堅持調查研究,體現的是實踐與認識的關系,D排除。]
2.(20年江蘇)燈泡的發明曾被認為是騙局、外科消毒法曾被人們拒絕、疫苗剛出現時曾受到抵制……今天,它們不僅得到了廣泛應用,相關的技術和產品還在不斷更新。材料說明( )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是辯證統一的
B.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C.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解決矛盾的關鍵
D. 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2.D[本題強調事物發展的前途與道路,沒有涉及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辯證關系,排除A。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B說法正確但沒有體現,排除。本題考查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沒有體現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解決矛盾的關鍵,排除C。燈泡的發明曾被認為是騙局、外科消毒法曾被人們拒絕、疫苗剛出現時曾受到抵制,這說明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它們不僅得到了廣泛應用,相關的技術和產品還在不斷更新,這說明事物發展前途是光明的,故本題說明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D符合題意。]
3.(2020年山東)假如青春有顏色,它或許是志愿紅、迷彩綠,又或許是醫務白、工裝藍……青春的理想,鋪就奮斗的底色。新時代,各行各業涌現出許許多多擔當有為的青年,他們在奮斗中實現人生理想,以開拓進取的精神成就時代榮光,以胸懷大我的姿態繪就人生畫卷。上述材料蘊含的哲學道理是( )
①把握矛盾的普遍性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
②實踐是正確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基本途徑
③矛盾的普遍性只能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④尊重客觀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基礎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C[由題意知,新時代的新青年正確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投身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或是志愿紅、迷彩綠,又或是醫務白、工裝藍……在平凡的崗位上,奮斗、奉獻實現人生價值,這表明實踐是正確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基本途徑,②觀點符合題意。由題意知,各行各業中涌現出來的有為青年,實現人生價值的方式雖各不相同(如有的是志愿者,有的當兵,有的從事醫務工作,有的當普通工人,即矛盾的特殊性),但他們都崇尚奮斗、開拓進取、胸懷大我(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在奮斗中實現人生理想,成就時代榮光,表明矛盾的普遍性是不能獨立存在的,矛盾的普遍性只能存在于特殊性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我們要以新時代的青年的新精神為榜樣,③觀點符合題意。承認矛盾的普遍性是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前提;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①觀點錯誤。材料側重強調充分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實現人生價值,沒有強調尊重客觀規律,④觀點與題意無關。]
4.(2020年山東)習近平強調,城市發展和治理要統籌好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布局。在我國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和城市規模的拓展過程中,只有實現人口與環境、生產與生活、城市發展與生態保護之間的平衡,“魚與熊掌”兼得,才能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生共榮的宜居城市。對上述材料分析正確的是( )
A. 聯系的客觀性和無條件性要求人們統籌好生產、生活、生態三者關系
B. “魚與熊掌”兼得是基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相互結合推動事物發展
C. 建設宜居城市需要人們通過實踐搭建新的自在事物的聯系
D. 宜居城市建設要堅持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統一
4.B[城市發展和環境保護,一方面,二者有對立的一面;另一方面,如果在城市發展和治理中統籌處理好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布局,在對立中把握統一,是能實現魚與熊掌兼得的。因此“魚與熊掌”兼得體現了矛盾既對立又統一,由此推動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B符合題意。聯系的普遍性和客觀性,要求我們統籌好生產、生活、生態三角關系。但聯系是有條件的,而不是無條件的,選項觀點錯誤,排除A。聯系具有客觀性。建設宜居城市需要我們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通過實踐建立新的具體聯系(即新的人為事物的聯系),而不是搭建新的自在事物的聯系,C不符合題意。宜居城市建設要正確處理好人口與環境,生產與生活,城市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關系,即處理好矛盾的兩個基本方面之間(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的關系,堅持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統一,而不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統一,D不符合題意。]
5.(20年7月浙江)2020年我國政府首次沒有設定GDP增速具體目標.將政府經濟政策的最大著力點放在“保居民就業”等“六保”工作上。這主要體現了( )
①矛盾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②事物的性質是由主要矛盾決定的
③辦事情要集中力量抓住主要矛盾
④做工作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5.D[材料的主旨并不在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上,①排除。事物的性質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②錯誤。將政府經濟政策的最大著力點放在“保居民就業”等“六保”工作上,這主要體現了辦事情要集中力量抓住主要矛盾,③符合題意。將政府經濟政策的最大著力點放在“保居民就業”等“六保”工作上是針對2020年特殊的國內外形勢作出的決策,體現了做工作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④符合題意。]
6.(20年7月浙江)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過普遍性表現出來。( )
6.錯誤[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因此題中觀點錯誤。]
7.(20年北京)“永定河,出西山,碧水環繞北京灣……”,永定河見證了北京城的發展歷史。20世紀末,由于人口快速增長、全流域過度開發、氣候變化等原因,永定河北京段基本干涸。如今,隨著綜合治理工程的推進和“引黃入京”生態補水的實施,北京段實現了全線通水,“盧溝曉月”美景重現。永定河治理工程的實施( )
①實現了主次矛盾的轉化,使永定河北京段由基本干涸到通水
②改變了事物存在和發展的條件,用“遠水”解了“近渴”
③得益于統籌規劃、協同治理,為人們創造了良好生態環境
④體現了實踐的能動性,說明生態修復是客觀見之于主觀的過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7.C[依據題意,永定河治理過程實施了綜合治理的方法和“引黃入京”生態補水的措施,實現了全線通水,這說明了統籌規劃在生態治理過程中的作用,而且引黃河水入京,改變了事物存在和發展的條件,②③符合題意。永定河北京段由基本干涸到通水并不是主次要矛盾之間的轉化,其反映的事物的發展變化,①錯誤。該說法錯誤,應該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過程,④錯誤。]
8.(20年江蘇)下列選項中與漫畫蘊含的哲理相符的是( )
A. 提綱挈領,綱舉目張 B.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C. 勿輕小物,小蟲毒身 D. 小洞不補,大洞吃苦
8.C[“提綱挈領,綱舉目張”體現了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的哲學道理,與漫畫蘊含的哲理不符,排除A。“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啟示我們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與漫畫蘊含的哲理不符,排除B。漫畫中,“使你疲倦的不是前面的高山,而是你鞋里的一粒石子”意思指讓人感覺到疲憊的不是長途跋涉的旅途艱辛,而往往一些不被人注意的微小東西;“勿輕小物,小蟲毒身”意思指不要輕視微小的東西,再小的蟲子也可能對身體產生毒害,二者蘊含的哲理相符,C正確。“小洞不補,大洞吃苦”體現了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的哲學道理,與漫畫蘊含的哲理不符,排除D。]
9.(20年江蘇)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我國重要的生物基因寶庫。長江曾經是一條生物多樣性極其豐富的生態河流,中華鱘、白鰭豚、白鱘等都曾在這里暢游。而如今,中華鱘岌岌可危,白鰭豚、白鱘相繼滅絕,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長江漁業的天然捕撈量也從1954年的42.7萬噸下降到現在的不足10萬噸,漁民陷入了越捕越窮的惡性循環。
長江禁漁勢在必行。2019年1月,在“長江大保護”的總體戰略下,國家決定“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對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實行全面禁漁,從2020年1月1日起,為期十年。禁捕范圍涉及14省市,縱貫長江上中下游。11萬條漁船,約30萬漁民,將告別長江。
“長江禁漁十年”政策出臺后,解決基層執法中存在的“有案不送”“以罰代刑”問題和合理保障漁民生計、引導漁民退捕轉產成為政策落實的當務之急。更需引起重視的是,長江江河岸線長、非法捕撈成本低,漁業資源一旦恢復增長對退捕漁民的利益誘惑更大,管理難度會隨之增大。維護長江生態安全,推動長江大保護,任重而道遠。
結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問題:
(1)運用《經濟生活》知識,分析長江禁漁勢在必行的原因。
(2)有觀點認為,長江禁漁獲得成功要靠政府依法行政。運用《政治生活》知識對此觀點加以評析。
(3)圍繞長江禁漁,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題撰寫一篇哲學小論文。
要求:①運用唯物辯證法矛盾的觀點。②緊扣主題,論點明確,論據充分,合乎邏輯。
③學科術語使用規范,字數在250字左右。
9.【答案】(1)人的需要是多種多樣、永無止境的,社會可以利用的資源是有限的。長江禁漁是解決過度捕撈造成長江漁業資源衰退的客觀要求。市場調節具有自發性,長江禁漁是政府要運用多種手段加以調控的必然要求。長江禁漁是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的現實要求。
  (2)我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長江禁漁要獲得成功需要政府依法行政。我國政府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具有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職能和提供公共服務的職能。長江禁漁要獲得成功需要政府充分履行職能合理保障漁民生計,引導漁民退捕轉產。要取得長江禁漁的成功還需要漁民堅持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原則,正確處理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
  (3)內容要點:
  任何事物都包含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的兩個方面。保護和開發是對立統一的,長江大保護要正確處理好大保護和大開發的關系,長江禁漁十年是創造性地實現生態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有機結合的必然要求。
  矛盾兩個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處于支配地位,矛盾的次要方面處于被支配地位,要正確處理二者的關系。“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強調了“大保護”的重要性,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但“大保護”并不等于不發展,“長江禁漁十年”的大保護是為了實現長江保護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的內在統一,促進今后更好地發展。
【解析】(1)本題屬于原因類主觀分析試題。材料中,長江漁業的天然捕撈量也從1954年的42.7萬噸下降到現在的不足10萬噸,漁民陷入了越捕越窮的惡性循環,故可以從資源的有限性以及過度捕撈造成長江漁業資源衰退的客觀要求的角度進行分析;材料中,在“長江大保護”的總體戰略下,國家決定“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對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實行全面禁漁,故可以從加強宏觀調控,彌補市場調節的缺陷以及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的角度進行分析。
(2)本題屬于評析類主觀分析試題。解答本題需要考生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一方面,說明該觀點的合理性,并要結合材料說明正確的做法;即從我國實行依法治國的角度,分析說明長江禁漁要獲得成功需要政府依法行政,并指出政府應該依法履行其相關職能,合理保障漁民生計,引導漁民退捕轉產;另一方面,還需要說明該觀點的片面性,即該觀點只看到了政府的作用,沒有看到漁民的作用,從公民參與政治生活堅持的原則的角度進行分析即可。
(3)本題要求考生圍繞長江禁漁,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題撰寫一篇哲學小論文。解答本題需要考生認真審題,明確答題的知識范圍。材料中,國家對長江的保護和開發是有機統一的,故可以從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的角度進行闡述;材料中,國家決定“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但這不等于不發展,故可以從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角度進行闡述即可。
10.(20年浙江1月) W村原是“空心村”,土地閑置多,村民收入低,村容村貌差。但是,它與擁有5000年歷史的半湯文化淵源深厚,農耕文化元素豐富。該村在認真分析村情的基礎上,科學制定發展規劃,打出組合拳:成立合作社,讓閑置土地成為花海;成立免費電商培訓中心、農創基地,吸引年輕人返鄉創業;充分利用農耕文化元素,輔之以現代元素,改造村居,形成獨特村落景觀文化,開發農耕工藝品,修改村規民約、家訓家規,建立二十四節氣館……這些措施使W村面貌一新,迅速成為“網紅”打卡地,各地游客紛至沓來.
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生活與哲學》中的相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說明W村的變化如何體現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
(2)運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相關知識,分析W村是怎樣改變面貌的。
10.【答案】(1)繼承與發展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W村在改變村容村貌過程中,繼承了家訓家規、二十四節氣等傳統元素,體現了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為了更好地傳承農耕文化,在改造村居的過程中融入現代元素,形成獨特村落景觀文化體現文化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
(2)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導下,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該村從村情出發,堅持矛盾分析方法,找出村莊發展的短板,即村民少、收人低、土地閑置多等問題,通過成立合作社、免費電商培訓中心、開發利用農耕文化等方法,使W村面貌一新。
【解析】(1)本題考查文化生活中“文化繼承與發展”的相關知識。要作答好本題,首先,要識記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的具體內容。其次,分析材料。從材料中找出W村的變化中是怎樣體現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修改家訓家規、建立二十四節氣館(體現了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繼承是文化發展的必要前提);利用農耕文化元素,輔之以現代元素,改造村居,形成獨特村落景觀文化(體現了文化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把材料中獲取的重要信息點與課本上的知識點一一對應組織答案即可。
  (2)本題考查生活與哲學中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相關知識。要明確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內容: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導下,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通過分析材料,找出W村改變面貌的做法:針對土地閑置多、村民收入低、村容村貌差這一村情(具體問題),W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成立合作社、免費電商培訓中心、開發利用農耕文化等,使W村面貌一新(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把“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運用到W村的面貌改變中。運用課本上相應的知識點結合材料組織答案即可。
11.(20年北京)大自然的造化力量,創造了一個千變萬化的世界。“化”也體現在我們的生活中,處理問題時的“化繁為簡”,人際關系中的“化干戈為玉帛”,藝術創作上的“化腐朽為神奇”社會發展中的工業化、城市化、信息化現代化等等。
“化”,甲骨文寫作“”,左邊為頭朝下倒立的人,右邊為頭朝上站立的人。一個“化”字,包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思想智慧,《周易》中說:“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運用《生活與哲學》知識,談談如何理解“化”的智慧。
【答案】①哲學的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哲學源于人們在實踐中對世界的追問和思考,哲學與生活息息相關。
②哲學是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哲學能啟迪智慧,使人聰明,哲學的任務,就是尋找光明,在人類生活的路途上點起前行的明燈,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③真正的哲學是社會變革的先導,為我們的生活和實踐提供積極有益的指導,使人們生活得更好。
④矛盾具有普遍性,我們要承認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和解決矛盾。“化”也體現在我們的生活中,處理問題時的“化繁為簡”,人際關系中的“化干戈為玉帛”,藝術創作上的“化腐朽為神奇”社會發展中的工業化、城市化、信息化現代化等等。
【解析】本題設問指向運用《生活與哲學》知識,談談如何理解“化”的智慧。解答時把握材料關鍵信息,調動運用教材知識加以分析。“化”體現在我們的生活中,處理問題時的“化繁為簡”,人際關系中的“化干戈為玉帛”,藝術創作上的“化腐朽為神奇”,社會發展中的工業化、城市化、信息化現代化等等。我們可以從哲學與生活的關系、哲學的作用和功能、矛盾的普遍性等角度思考分析。
第十課 創新意識和社會進步
1.(20年江蘇)動物毒素一直威脅著人類的生命。與盲目使用毒素治療疾病的年代相比,今天研究人員不僅知道動物毒素包含著多種成分以及每種成分的分子級目標,而且還基于毒素的特征,運用基因組學的技術研究毒素作用機理,把一些致命毒素變成藥物的來源。這說明( )
A. 人的理性能夠為客觀物質世界確立自然法則
B. 科技創新提供新的認識工具促進認識的深化
C. 創造性思維活動能夠變頭腦中的觀念為現實
D. 事物性質的改變是新舊事物交織融合的過程
1.B[該觀點違背了物質的客觀性,屬于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排除A。科研人員運用基因組學的技術研究毒素作用機理,把一些致命毒素變成藥物的來源。這說明科技創新提供新的認識工具促進認識的深化,B正確。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該選項過于夸大了創造性思維的作用,排除C。事物性質的改變是由主要矛盾的主次方面力量的變化所決定的,而不是新舊事物交織融合的過程,D錯誤。]
2.(20年海南)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2020年4月,海南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表決通過《海南省人民代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海南自由貿易港洋浦經濟開發區等重點國區管理體制的決定》。
自2018年4月13日以來,海南省人大常委會充分運用特區立法權和地方立法權,緊緊圍繞加快推進海南自貿區自貿港建設,通過立法加快制度創新,制定、修改了一批海南自貿區自貿港建設相關的地方性法規,加快建設與國家法律體系相配合、與國際慣例相接壤、與海南自貿區自貿港建設相適應的法規制度體系,僅2019年,就審議通過省級地方性法規或法規性決定32件,批準市縣地方性法規9件。這些地方性法規的制定出臺,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材料二:加快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是新時代黨中央、國務院的新決策新部署,是歷史賦予海南的新使命,必定面臨一個又一個新桃戰,這就需要我們發揚創新精神,勇于創新、善于創新。2020年海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過去一年,我省強化創新驅動力,在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取得新成就,2020年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關鍵之年,要全面加強制度創新,優化社會治理體系,進一步簡政放權、提高政府效能;推進體制機制集成創新,建設一流營商環境,完善資源配置機制;加強公共服務供給體系創新,推進社會事業發展;引進和高新技術企業,大力實施南繁育種、深海科技、航天科技等高新技術產業科技創新;加強海南特色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豐富文化惠民活動。
  (1)結合材料一,運用《政治生活》的知識,說明海南省人大如何通過立法加快推進海南自貿區自貿港建設。
  (2)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需要我們發揚創新精神,大膽創新,請結合材料二,運用唯物辯證法關于創新的知識對此進行分析。
2.【答案】(1)①地方人大是地方國家權力機關,擁有地方立法權,海南省人大充分運用特區立法權和地方立法權通過地方性法規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②民主集中制是人大組織和活動原則,海南省人大堅持民主集中制,建立法規制度體系。
   (2)①發展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在永不停息的變化發展之中,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堅持創新意識。面對新時代,新使命,黨中央、國務院作出新決策新部署。②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發展的環節。是事物聯系的環節。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必須樹立創新意識。要有革命批判的精神。在已有成就基礎上,進行辯證否定,全力推進各方面創新,加快自貿港建設。③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們樹立創新意識,經濟社會取得新成就,出現新情況,新桃戰,肩負新使命,需要尋找新思路,確立新觀念,開拓新境界,進一步推動自貿港建設。④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創新推動生產關系和社會制度的變革,創新推動人類思維方式和文化的發展。海南省通過科技創新、制度創新、體制機制創新、產業創新,加快自貿港建設。
【解析】】第(1)問,本題要求考生結合材料一,運用《政治生活》的知識,說明海南省人大如何通過立法加快推進海南自貿區自貿港建設。知識限定比較寬泛,屬于中觀考查。考生抓住試題設問關鍵詞立法,試題設問主體是人大,結合材料可以發現解答本題知識角度主要有:人大的性質、人大的職權、人大組織和活動的原則。考生運用這些知識要點結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點。①人大的性質、職權角度:聯想主干知識: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是地方各級國家權力機關,行使地方立法權。結合主干知識與試題材料分析:海南省人大充分運用特區立法權和地方立法權通過地方性法規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②人大組織和活動的原則角度:聯想主干知識:民主集中制是人大組織和活動原則。結合主干知識與試題材料分析:2019年,就審議通過省級地方性法規或法規性決定32件,批準市縣地方性法規9件。海南省人大堅持民主集中制,建立法規制度體系。
  第(2)問,本題要求考生結合材料二,運用唯物辯證法關于創新的知識對“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需要我們發揚創新精神,大膽創新”進行分析。知識限定比較具體,屬于微觀考查。考生可先回顧唯物辯證法的相關知識,五個關鍵詞:聯系、發展、矛盾、否定、創新,然后結合試題情境與試題設問圈定答題的角度:試題設問指向“創新”,可以確定解答本題要圍繞發展、否定、創新三個方面思考。結合材料可以確定解答本題的知識角度主要是發展的普遍性原理、辯證否定觀、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創新的社會作用,考生運用這些知識要點結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點。
  ①發展的普遍性角度:聯想主干知識:發展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在永不停息的變化發展之中,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堅持創新意識。結合主干知識與試題材料分析:面對新時代,肩負新使命,黨中央、國務院作出新決策新部署。
  ②辯證否定觀角度:聯想主干知識: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發展的環節。是事物聯系的環節。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必須樹立創新意識。要有革命批判的精神。結合主干知識與試題材料分析:在已有成就基礎上,進行辯證否定,全力推進各方面創新,加快自貿港建設。
  ③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角度:聯想主干知識: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們樹立創新意識,注重研究新情況,善于提出新問題,敢于尋找新思路,確立新觀念,開拓新境界。結合主干知識與試題材料分析:經濟社會取得新成就,出現新情況,新桃戰,肩負新使命,需要創新進一步推動自貿港建設。
  ④創新的社會作用角度:聯想主干知識: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創新推動生產關系和社會制度的變革,創新推動人類思維方式和文化的發展。結合主干知識與試題材料分析:海南省通過科技創新、制度創新、體制機制創新、產業創新,加快自貿港建設。
第十一課 尋覓社會的真諦
1.(2020年全國I)廣西某山村有許多珍稀鳥類,但一直存在打鳥、捕鳥等現象。近年來,該村引導村民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建設觀鳥基地,吸引天南海北的“鳥友”前來參觀,以護鳥觀鳥、旅游觀光、休閑度假為特色的產業蓬勃發展,以前打鳥、捕鳥的村民成為愛鳥、護鳥的“土專家”和良好生態環境的自覺守護者。這表明( )
①社會意識的發展變化根源于生產生活的發展變化
②不與社會存在同步變化的社會意識是落后的社會意識
③社會意識能夠轉化為改變社會存在的物質力量
④社會意識能否推動社會發展取決于其是否反映社會存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B[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引導下,該村放棄了打鳥、捕鳥,反而建設了觀鳥基地,吸引眾多“鳥友”前來參觀,帶動了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這表明了社會意識的發展變化根源于生產生活的發展變化,社會意識通過社會實踐能夠轉化為物質力量,①③正確。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即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的發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有時會落后于社會存在,有時又會先于社會存在而變化發展,因此,不與社會存在同步變化的社會意識可能是落后的社會意識,也可能是先進的社會意識,②錯誤。社會意識都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先進的社會意識推動社會的發展,落后的社會意識阻礙社會的發展,故“取決于其是否反映社會存在”的表述錯誤,④排除。]
2.(2020年全國Ⅱ)2020年是恩格斯誕辰200周年。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之一,恩格斯在談到馬克思主義產生時說:“同任何新的學說一樣,它必須首先從已有的思想材料出發,雖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經濟的事實中。”上述論斷蘊含的哲學道理是( )
①理論發展具有相對獨立性
②理論只能反映當前經濟事實人
③理論總是受到客觀現實的制約
④來源于現實的理論就具有真理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B[同任何新的學說一樣,馬克思主義必須首先從已有的思想材料出發,雖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經濟的事實中,這說明新的學說與經濟現實并不完全同步,反映了理論發展具有相對獨立性,①符合題意。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不僅能追溯事物的過去,復制事物的當前,還能預測事物的未來,因此“理論只能反映當前經濟事實”說法錯誤,②排除。實踐決定認識,任何真理都是理論與實踐具體歷史的統一,因此同任何新的學說一樣,馬克思主義的根子深深扎在經濟的事實中,這表明理論總是受到客觀現實的制約,③符合題意。來源于現實的理論有的是正確的有的是錯誤的,不一定都具有真理性,④排除。]
3.(2020年山東)從“能吃飽肚子”,到“能吃上純高粱米、玉米面”,再到“想吃細糧就吃細糧,還能經常吃肉”,然后是“干活挑著金扁擔”……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而不斷攀升。這體現了( )
A. 經濟基礎的變化決定上層建筑的變化
B. 事物發展是漸進性和連續性的統一
C. 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活動受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
D. 社會意識的內容根源于社會存在
3.D[由題意知,“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而不斷攀升”,這體現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的內容根源于社會存在,社會意識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而變化發展,D符合題意。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并不意味著我國經濟基礎發生變化。材料無涉及經濟基礎的變化,也無涉及上層建筑的變化,A不符合題意。材料強調的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而不斷變化,無體現事物發展的漸進性和連續性,B不符合題意。材料強調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受社會存在變化的制約,而不是強調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受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C不符合題意。]
4.(20年海南)1953年,新中國第一個大型天然橡膠基地落戶海南。此后,一代代“天膠人”發揚甘于艱苦、勇于開拓、愛國奉獻的“橡膠精神”,探索出一整套適合我國特點的橡膠樹栽培技術,創造了世界橡膠史上的奇跡。今天,我們仍需弘揚“橡膠精神”的哲學依據是( )
A.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相互依賴、相互影響
B. 社會意識和社會存在同步發展變化
C. 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
D. 落后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阻礙作用
4.C[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依賴于社會存在并反作用于社會存在,二者不是相互依賴的關系,A錯誤。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社會意識和社會存在具有不完全同步性,B錯誤。“天膠人”發揚甘于艱苦、勇于開拓、愛國奉獻的“橡膠精神”,探索出一整套適合我國特點的橡膠樹栽培技術,創造了世界橡膠史上的奇跡,這說明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C符合題意。材料反映的是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的積極推動作用,而不是反映落后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阻礙作用,D不符合題意。]
5.(2020年全國Ⅲ)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一部體現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民眾各方面權利平等保護的基礎性法律,對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都具有重大意義。制定民法典體現的唯物史觀原理是( )
①經濟基礎的變革總是先于上層建筑的變革
②上層建筑為經濟基礎服務,就能推動生產力發展
③上層建筑的變化發展離不開社會意識的能動作用
④上層建筑定要適合生產力和經濟基礎發展的要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D[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但經濟基礎的變革不一定先于上層建筑的變革,①錯誤。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反作用于經濟基礎。當上層建筑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它促進經濟基礎的鞏固和完善;當上層建筑不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它阻礙經濟基礎的發展和變革。由題意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對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都具有重大意義。民法典屬于上層建筑,它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因此能夠推動生產力發展。即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生產力和經濟基礎發展的要求。②錯誤,④正確。社會意識反作用于社會存在。落后的社會意識阻礙社會的發展;先進的社會意識可以正確地預見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進而推動上層建筑的發展變化。《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一部體現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民眾各個方面全力平等保護的基礎性法律,它的制定離不開正確的社會意識的指導作用,③符合題意。]
6.(20年7月浙江)換上歷史的廣角鏡頭,流行語隨著社會發展而不斷變化,但無論是“鐵人精神”還是“蠻拼的”態度,拼搏奮斗的精神始終不變。這說明( )
①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②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起推動作用
③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④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總是如影隨形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6.A[由題意知,流行語隨著社會發展而不斷變化,可見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 故①符合題意。由題意知,流行語雖然不斷變化,但無論是“鐵人精神”還是“蠻拼的”態度,拼搏奮斗的精神始終不變。可見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它并不會和社會存在同步變化。故③符合題意。社會意識反作用于社會存在。落后的社會意識阻礙社會的發展;先進的社會意識推動社會的發展。故②說法錯誤。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它并不依賴于社會意識而發展變化。同時,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它有時會落后于社會存在,有時又會先于社會存在而變化發展。因此,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不一定總是如影隨形,故④說法錯誤。]
7.(20年浙江1月)福建號稱“八山一水一分田”,百姓曾經生存艱難,于是把目光投向大海。從“下南洋”到“出海經商”,福建人不僅改善了物質生活,而且養成了不懼風險、敢于拼搏的精神品質。這表明
①地理環境決定著整個社會生活
②地理環境與人是互動的
③人民群眾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
④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7.D[福建人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經過自身的努力,既改善了物質生活,也養成了不懼風險、敢于拼搏的精神品質,這表明人民群眾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③④符合題意,D入選。①說法錯誤,夸大了地理環境的作用,AC不選。②說法錯誤,地理環境與人是不可以互動的,人可以認識、利用環境,B不選。]
第十二課 實現人生的價值
1.(2020年全國I)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德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因為( )
①青年學生價值觀決定于其行為選擇
②青年學生的價值觀一旦形成就會穩定不變
③價值觀教有是青年學生健康成長的必修課
④正確價值觀是青年學生走好人生道路的重要向導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D[青年學生的價值觀影響其行為選擇,“決定于”的表述錯誤,排除①。“穩定不變”的表述屬于形而上學的觀點,排除②。習近平強調,在青少年的“拔節孕穗期”,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幫助他們在心靈深處埋下真善美的種子,這是基于價值觀教育是青年學生健康成長的必修課,正確價值觀是青年學生走好人生道路的重要向導,③④正確。]
2.(2020年全國Ⅱ)下圖是2020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COP15)會標,會標的設計理念來源于中國的剪紙藝術和印章文化,反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與大會主題相呼應,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深受好評。這表明( )
①優秀藝術作品總是要反映時代要求和實踐需要
②主體的知識和審美觀對藝術創作有深刻影響
③藝術作品表達的是創作主體的理想與情感,不具有客觀內容
④審美標準具有客現性,藝術作品的價值不因時代變化而改變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A[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會徽的設計理念來源于中國的剪紙藝術和印章文化,反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與大會主題相呼應,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深受好評,體現了優秀藝術作品總是要反映時代要求和實踐需要,①符合題意。極富中國特色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會徽右下角的“中國昆明”印記,既表明了本次COP15辦地,也展示了獨具特色的中國印章文化;會標運用甲骨文作為設計背景,由山水林田草、花鳥蟲魚等文字組成,這些都體現了文藝創作主體的知識和審美觀對藝術創作有深刻影響,②符合題意。
意識的形式是主觀的,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因此“藝術作品不具有客觀內容”的說法是錯誤的,③錯誤。“藝術作品的價值不因時代變化而改變”說法錯誤,因為價值是指一事物對主體的積極意義,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屬性和功能,價值會發生變化,④排除。]
3.(20年江蘇)災難,是觀照一個民族靈魂的鏡子。抗擊疫情過程中,從白衣戰士沖鋒在前的身影里,我們看到了“茍利國家生死以”的英勇無畏;從八方馳援的物資洪流中,我們看到了“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的血脈深情……這一幕幕感人場景說明( )
①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之魂 ②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是因人而異的
③價值觀影響著人們的行為選擇 ④實現人生價值要全面提高個人素質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A[從白衣戰士展現出的“茍利國家生死以”的英勇無畏,從八方馳援的物資中展現出的“豈日無衣,與子同袍”的血脈深情……,這些場景都展現出了我們民族的民族精神,而這種精神卻是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之魂,①正確。材料強調災難面前,中華民族精神對人們的作用,未強調“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往往因人而異”,排除②。抗擊疫情過程中,白衣戰士不顧個人安危沖鋒在一線,在他們身上體現出“茍利國家生死以”的英勇無畏,說明了價值觀影響著人們的行為選擇,③正確。材料強調災難面前,中華民族精神對人們作用,未強調“實現人生價值要全面提高個人素質”,該選項表述與題意不符,排除④。]
4.(20年北京)智能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幾乎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但對于很多老年人來說,掃碼購物、網上辦事、線上掛號等都難以適應,方便的智能應用反而給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帶來不便。對此,下列觀點正確的是( )
A. 智能技術帶來的“不便”,是違背科技發展規律的表現
B. 智能技術帶的“便”與“不便”,說明矛盾斗爭性是相對的
C. 智能技術被應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漸成為矛盾主要方面
D. 智能技術的應用要注重價值考量,堅特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統一
4.D[智能技術帶來的“不便”并不是違背科技發展規律的表現,A排除。矛盾斗爭性是絕對的,同一性是相對的,B錯誤。材料并未對智能技術帶的“便”與“不便”進行比較,即材料不能體現矛盾的主次方面,C排除。智能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越來越方便,但方便的智能應用反而給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帶來不便,這說明智能技術的應用要注重價值考量,堅特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統一,D符合題意。]
5.(20年海南)中國工程院陳薇院士多年來從事防疫工作,對人類衛生健康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有人問她:“您天天跟病毒打交道,怕過嗎?”陳和答:“要說不怕,那可不是真心話……如果我們承擔了更多的怕,你和其他人可能就少一點怕了。”這啟示我們( )
①正確價值觀指引人們實現人生價值
②投身社會為人民服務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
③價值觀是衡量價值判斷正確與否的尺度
④正確的價值判斷以正確的價值選擇為基礎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5.A[“要說不怕,那可不是真心話……如果我們承擔了更多的怕,你和其他人可能就少一點怕了。”這體現了陳薇院士堅持正確的價值觀,在實現人生價值,也啟示我們投身社會為人民服務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①②正確且符合題意。價值觀不是衡量價值判斷正確與否的尺度,是否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是否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是衡量價值判斷正確與否的尺度,③錯誤。價值判斷是價值選擇的基礎,“正確的價值判斷以正確的價值選擇為基礎”顛倒了二者的關系,④錯誤。]
6.(20年7月浙江)漫畫《如此調查》(作者:于昌偉)啟示我們: 水很淺嘛!要全面真實地掌握情況,就需要( )
①克服主觀隨意性 ②做到從整體出發
③學會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④用價值觀作為行動的依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A[漫畫中,主人公知識在近岸的地方測量,然后得出整片水域“水很淺”的結論,這啟示我們要全面真實地掌握情況,就需要從整體出發,克服主觀隨意性,①②符合題意。漫畫《如此調查》并不反映發展問題,也就無法得出“學會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的啟示,③排除。應該是用正確的價值觀作為行動的向導,而不是“用價值觀作為行動的依據”,④錯誤。]
7.(20年7月浙江)抗疫英雄的事跡反映了人既是價值的創造者又是價值的享受者。( )
7.正確[抗疫英雄通過自己的活動滿足自己所屬的社會、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又從創造價值的過程中,實現對自我的滿足。因此,抗疫英雄的事跡反映了人既是價值的創造者又是價值的享受者。]
8.(20年浙江1月)“救援不能是盲目的,不能只憑一腔熱情。”三十多年來,肖文儒努力鉆研救援新技術,先后研究出礦用石膏、救護通信設備、計算機在礦山救護中的應用技術,參與了700多起事故救援,成功救出1000多名遇險人員,從一名救護隊員成長為應急救援專家。這表明
①只有在良好社會條件下才能實現價值
②只有在勞動和奉獻中才能創造價值
③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努力發展自己的才能
④能力卓越才能創造卓越人生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8.B[肖文儒努力鉆研救援新技術,研究出多項應用技術,參與了多起事故的救援,從一名救護隊員成長為應急救援專家,這體現了只有在勞動和奉獻中才能創造價值,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努力發展自己的才能,②③符合題意,B入選。①說法錯誤,在不是良好的社會條件下也可以實現人生價值,AD不選。④說法錯誤,平凡的人也可以實現人生價值,創造卓越人生,C不選。]
9.(20年北京)生態治理,道阻且長,行則將至。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生活垃圾處理日益成為生態治理的重要議題。20世紀80年代以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宾市| 岳池县| 阳原县| 吴桥县| 阳高县| 永昌县| 潼关县| 永嘉县| 九龙县| 普定县| 铁力市| 滨州市| 海盐县| 库伦旗| 金华市| 江源县| 砀山县| 乐平市| 滦南县| 南华县| 广德县| 农安县| 江川县| 仙游县| 白水县| 吉林省| 那坡县| 彭水| 明水县| 广宗县| 北京市| 甘孜| 托克逊县| 化德县| 云林县| 富宁县| 延吉市| 布尔津县| 仁布县| 枣强县| 扶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