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必修三 政治與法治法治國家教學設計一、學情分析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學生已經基本適應了高中政治學科的學習,學科專業知識素養和學科學習及應試能力等均有了一定的積累和提高,這些都為本學期進一步學習政治學科的相關知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雖然經過一學期的學習學生的學習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培養了一定的自學能力,但在學習上對老師的依賴性依然比較大,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不強,自主學習的習慣有待進一步培養。本學期的《政治與法治》雖也屬于政治學科,但在內容上與上學期的《經濟與社會》沒有直接的相關,對于學生來說它就是一門新的學科,因此這又是一個新的開始。教材解析本課是必修三《政治與法治》第三單元第八課第一框題,本框題包含兩目,第一目是法治國家的內涵,主要對法治國家的內涵和具體特征進行分析,增進學生對法治國家的理解。第二目是建設法治國家,具體闡述了如何建設法治國家,讓學生體會建設法治國家的重大意義。本課具有起承轉合的作用,既是對上一課《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的承接,也對第九課《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起到過渡作用。三、設計思想使用案例分析、分組探討、自主學習加教師總結的方式,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四、教學目標了解法治國家的內涵及其基本內容。理解怎么樣建設法治國家。理解建設法治國家的意義。五、教學重點與難點教學重點:了解法治國家的概念和內涵要求。教學難點:理解建設法治國家的措施和意義。六、資源與工具教材、案例、視頻、圖片、課件。黑板、電腦、翻頁筆七、教學過程(一)視頻導入通過視頻《中國之治》節選,讓學生了解我國不斷推進法治國家建設,開啟全面依法治國的新時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要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今天我們就探究第八課法治中國建設。講授新課1.法治國家的內涵PPT展示從排污費到環境保護稅的歷程,思考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將排污費改為環境保護稅有哪些積極作用。學生思考討論后回答教師總結:教會學生分主體答題的思維(國家)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提升國家環境治理的水平和能力,有利于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部門)規范環保部門的收稅行為(公民)提升全體社會成員的環保意識,自覺保護環境從中我們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那什么是法治國家呢?結合課本84頁找到答案。(學生回答)法治國家的內涵:法治國家,就是實行依法治國、依憲治國、依法執政、依憲執政的國家。在現代社會,法治國家意味著國家權力依法行使,國家各項工作依法開展。法治國家有哪些特征呢?(1)堅持憲法法律至上播放視頻《憲法宣誓制度》,讓學生從表現和原因兩個方面來把握。表現:憲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內容,即憲法法律應是社會治理的最高準則,任何個人和組織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權。原因:法律是通過民主程序制定出來的,反映了民眾的意愿,符合民眾的利益,體現了社會共同理想和信念,應該得到全社會的尊重和遵從。(2)堅持良法之治播放視頻《立法法》修正案修訂情況。材料: 《立法法》的修改,突出人大主導立法, 完善“開門立法”,為公眾參與立法創造了條件,來自社會方方面面的聲音為立法帶來了最鮮活、最豐富、最真實的一手信息,使出臺的法律更接地氣、更管用。可以為立法提供法律保障,可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和依法立法,改變有的法律“不接地氣”,破除立法部門主義、消除部門利益等方面,積極回應社會呼聲,進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完善和更新,為實現“良法善治”鋪就堅實的法治根基。結合視頻和教材的知識,說明《立法法》的修改有什么意義?這給我們什么啟示?讓學生從原因、內容和要求三個方面把握。原因: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眾的認同,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法律的效力。內容:良法應內容合理,符合社會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會公平正義的理念;良法應體系完備、規范系統、類別齊全、協調統一。要求: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國家。(3)尊重和保障公民權利PPT展示《未成年保護法》的介紹、高空拋物罪”入刑等資料,讓學生從表現和原因兩個角度把握尊重和保障公民權利。表現:保護公民的各項權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原因:在法治國家,公民的權利和尊嚴應得到法律的確認,并通過執法和司法加以保障。(4)規范國家權力的運行播放視頻《法治中國》關規范權力運行的節選讓學生從原因、要求兩個角度把握規范國家權力的運行。原因:國家的各項權力,都必須在法律之下運行。要求:為了規范權力的運行,就需要通過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2.建設法治國家PPT展示習主席語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總體上解決了有法可依問題。現在,我們的工作重點應該是保證法律實施。”提問:“怎樣建設法治國家?”(學生結合課本86-87頁,討論后回答)教師總結:(1)推進憲法實施原因: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要求: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落實憲法解釋程序機制;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依法撤銷和糾正違憲違法的規范性文件。(2)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原因:完備的法律體系是法治國家的制度前提。要求:在憲法之下,要不斷建立和完善各項法律制度;形成一個部門齊全、層次分明、結構協調、體例科學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實現國家治理有法可依。(3)完善法律實施機制原因:已經制定的法律需要得到有效實施。要求:政府部門:依法履行法定職責,提供優良公共服務;社會公眾:自覺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司法機關:嚴格公正司法,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3.建設法治國家的意義播放視頻:《民法典今起施行,中國進入“法典化”時代》提問:建設法治國家有什么意義呢?(學生討論后回答)教師總結:對國家機關:有效規范權力運行對公民:保障公民合法權益;對國家:推動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實現長治久安。板書設計內涵 堅持憲法法律至上法治國家的內涵 堅持良法之治特征 尊重和保障公民權利規范國家權力的運行法治國家 推進憲法實施建設法治國家的措施 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完善法律實施機制對國家機關建設法治國家的意義 對公民對國家九、方法與策略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加教師的課堂講授相結合十、學習評價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夠基本掌握法治國家的內涵、怎么建設法制國家以及建設法治國家的意義。十一、作業設計思考:結合身邊的實例說明你身邊存在的建設法治國家的措施。根據本課學習,自己整理筆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