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以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本節課內容與教材經濟生活第十課新發展理念和新時代的經濟建設基本相同,有相同也有不同,不同支持為知識順序和講述重點的不同,兩本教材相互補充,利用好二者可以更好的理解知識。學情分析無論是讀本還是教材,對于高一學生來說都是新知識,他們沒有接觸過新發展理念和經濟高質量發展,因此需要講解的知識還有很多,學生理解起來也比較難。所以教師要降低難度,把目標降低為了解,了解什么是新發展理念,如何促進經濟及高質量發展即可。但要講明白知識的前因后果。教學目標了解新發展理念的要義(重點)了解如何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重點難點)教學過程1、導入:黨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是對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概括表述。改革開放以來,從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兩個文明”,到經濟、政治、文化建設“三位一體”,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四位一體”,再到“五位一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的形成,既帶來了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的深刻轉變,也反映了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不斷深化。2、介紹本講內容3、新課:介紹本節課教學目標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以發展理念轉變引領方式轉變,進而推動我國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那我們當前的發展理念是什么---新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的要義:講清新發展理念各主要內容的地位、內涵。過渡: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以發展理念轉變引領方式轉變,進而推動我國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如何實現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教材內容整合):就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就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培育發展新產業、新產品、新技術、新業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建設好現代化經濟體系;著力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期間還要講解什么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產業體系、市場體系、收入分配體系、區域發展體系、綠色發展體系、全面發放體系、經濟體制。如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著力發展開放型經濟。深化經濟體制改革。4、課堂小結:我國要從進人新發展階段大局出發,落實新發展理念,緊扣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通過繁榮國內經濟、暢通國內大循環為我國經濟發展增添動力,帶動世界經濟復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