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 第四單元 三國兩晉南北朝: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 教案課題 第20課 魏晉南北朝的科技與文化 授課類型 新授授課班級 授課教師 預計課時 1課時教材分析課程標準學習建議 學習要點:《齊民要術》;祖沖之;書法、繪畫和雕塑的藝術成就。學習提示:了解北方農業技術的成熟和日常生活中的農歷知識。教材內容 本課主要學習兩塊內容,即魏晉南北朝的科技成就與文化成就。科技成就主要講述賈思勰和《齊民要術》,科學家祖沖之;文化成就主要講述書法、繪畫與雕塑方面的成就。學習這三部分內容,首先要了解魏晉南北朝的時代特征。文化是時代變革的先聲和反映,科學技術代表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它們在推動社會進步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學情分析七年級學生大部分能掌握課本的基本內容,好奇心強,但是缺乏主動性,教師教學中要注重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抓住學生的求知心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目標1.了解祖沖之和圓周率;賈思勰和《齊民要術》;酈道元和《水經注》。了解王羲之和《蘭亭集序》、顧愷之和《女史箴圖》《洛神賦圖》、云岡石窟和龍門石窟等基本歷史事實。思考魏晉南北朝科技文化成就的取得與階段的時代特征有著內在聯系。2.研讀“材料研讀”里《齊民要術》引文、祖沖之“相關史事”;賞析《鍾繇楷書〈宣示表〉》、王羲之《蘭亭集序》《女史箴圖》《洛神賦圖》;觀賞《云岡石窟第20窟中的主佛》《龍門石窟北魏〈帝后禮佛圖〉》,直觀感受其文化魅力。3.體會科學和人文的價值,培養對古代中國文化的認同和自豪感,接受中國古代文化藝術的熏陶,提高欣賞美和鑒賞美的能力。教學重點:賈思勰和《齊民要術》、祖沖之和圓周率。教學難點:祖沖之和圓周率。學法 自主學習法、小組討論法、閱讀法。 教法 討論法、材料分析法、講解法。課前準備1.學生課前做好預習,通讀本課內容。 2.老師根據課程標準,設計問題,并制作課件。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二次備課導入新課 1967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把月球上的一一個環形山命名為“祖沖之山”;紫金山天文臺將該臺發現的一顆小行星,被命名為“祖沖之星”。祖沖之有哪些突出的貢獻 他生活的時代,還有哪些重要的科技成就問世 帶著這些問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20課魏晉南北朝的科技與文化。講授新課 預習檢測 (一)賈思勰和《齊民要術》1.地位: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 。 2.作者:北朝杰出農學家賈思勰。3.內容:總結了 、林、牧、副、漁等方面的生產技術。 4.影響:在世界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二)科學家祖沖之1.地位:南北朝的杰出科學家。2.成就(1)數學:把 精確到小數點以后第七位數字,領先世界近千年。 (2)歷法:創制了當時最先進的 。 (三)書法繪畫與雕塑1.書法(1)形成: 以后,書法成為專門供人們欣賞的藝術。 (2)成就①曹魏時期書法名家鍾繇和胡昭。②東晉的王羲之被后人譽為“ ”,代表作《 》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稱。 2.繪畫(1)特點: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繪畫,由于佛教盛行, 畫占了主要地位,山水畫開始形成。 (2)代表:東晉的 是當時最著名的畫家。 (3)作品:《 》和《 》。 3.雕塑:山西大同的 和河南洛陽的 。合作學習 一、賈思勰和《齊民要術》1.出示祖沖之畫像圖,然后引導:我們在課堂上比一比,看誰搜集有關祖沖之的資料詳細、具體、生動。祖沖之是南朝著名數學家和天文學家。主要著作是《綴術》(板書)。祖沖之學識淵博,多才多藝。他不僅在數學上,而且在天文歷法、機械制造方面都有偉大的貢獻。祖沖之最突出的成就是求得比較準確的圓周率。2.議一議: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以后七位數字是祖沖之的最主要貢獻,他是如何計算圓周率的?對此你有何啟示?計算圓周率的過程:祖沖之用割圓術這一巧妙的方法,求出圓內接正多邊形的邊長,多邊形的邊數越多,越接近圓周的長度。祖沖之在計算手段相當原始的情況下,經過艱苦的運算,終于推算出空前精確的圓周率數值。這是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的精確值計算到小數點以后的第七位數字,直到近一千年以后,西方科學家才得出一個同樣的數值。【點撥】祖沖之利用并發展前人創造的“割圓術”,用“算籌”對九位數字的大數,進行130次以上的計算,這其中包括開方,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的數值,計算到小數點以后的第七位數字。【啟示】我們要學習祖沖之的刻苦鉆研、創新精神等優秀品質,樹立愛國主義信念,增強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祖沖之為什么會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歸納)【點撥】祖沖之從小就對科學研究興趣濃厚,刻苦鉆研,注意學習前人的成就,不斷創新等。學完本目后你知道什么是圓周率了嗎?圓周率在全世界有一個通用的符號你知道嗎?比一比,賽一賽,看誰背圓周率背得最長。二、科學家祖沖之1.展示圖片:祖沖之 2.教師講述:祖沖之(429-500年),字文遠。出生于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陽郡遒縣(今河北淶水縣),中國南北朝時期杰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祖沖之的貢獻是多方面的,在數學、天文歷法、機械制造方面都有巨大貢獻。其中最突出的是在數學領域求得比較精確的圓周率。3.材料鏈接:三國時代的劉徽創造了一種求圓周率的方法,叫作“割圓術”,祖沖之利用劉徽創造的割圓術,重新運算。祖沖之在計算手段相當原始的情況下經過艱苦的運算,終于推算出空前精確的圓周率數值在3.1415926—3.1415927之間。直到一千年以后,西方數學家才得出同一數值。為紀念祖沖之,現在國際上把圓周率又叫“祖率”。后來,祖沖之還將他研究數學的幾十篇論文,收集在他與其子合著的數學名著《綴術》一書中。這是當時數學領域的最高成就,可惜這部高水平的算學專著早已失傳了。4.教師提問:祖沖之在天文歷法、機械制造方面的成就有哪些?提示:天文歷法:《大明歷》;機械制造:指南車、水碓磨、千里船等。三、書法、繪畫與雕塑我國的書法在東漢末年逐漸成為一門藝術。到了魏晉時期,書法字體有了很大的發展變化,由篆書、隸書轉化到楷書,草書和行書也逐漸流行,創造出風格多樣、繁花似錦的書法藝術。【分層探究】1.書法作為一種藝術,最早形成什么時期?(東漢末年)2.魏晉時期書法得到怎樣的發展?(王羲之的書法清新飄逸,他的代表作《蘭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3.東晉王羲之書法的特點是什么?4.王羲之為什么能夠成為“書圣”?(一方面是因為他的字寫得特別好,另一方面是因為他的書法承前啟后,對后世影響很大,是書法史上一個關鍵人物。在此基礎上教師還應引導學生結合教材中的小字介紹進一步探究得出:王羲之書法之精是他勤學苦練的結果;也是他專心致志,全力以赴的結果,而我們學習時也應有王羲之寫書法的精神。)【點撥】東晉的書法藝術對后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歸納:書法作為一種藝術到東晉時期日趨完善、成熟。是完成書體演變的承上啟下的重要歷史階段。過渡:魏晉南北朝時期,繪畫藝術也有較大的發展,著名畫家很多,以東晉的顧愷之最為出色。他的作品有什么?探究四:怎樣正確對待石窟這種宗教內容與藝術形式?云岡石窟和龍門石窟具有什么樣的藝術特點?【分層探究】1.佛教是什么時期開始傳入我國的?2.開鑿石窟,雕造佛像的目的是什么?3.石窟藝術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為什么會在大同和洛陽得以發揚光大?這兩個地方在當時有什么特殊的地位?【點撥】大同和洛陽是北魏初期和后來的都城,那時佛教十分盛行。【歸納】(1)這一時期的石窟藝術雖是宣揚宗教迷信,但它們卻是古代藝術家和勞動群眾辛勤勞動的結果。這些石窟藝術保存至今,其意義早已超出統治階級的主觀愿望和意識形態之局限。它們以令人驚嘆的浩大工程、雄偉的氣魄和優美動人的藝術形象顯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力。它們既是中國歷史上優秀的文化遺產,在世界歷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我們應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文物古跡觀,形成愛護文物古跡的良好意識。(2)云岡石窟的佛像氣勢宏偉,內容豐富多彩,堪稱公元5世紀中國石刻藝術之冠,被譽為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寶庫。龍門石窟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窟內佛像雕刻精湛,內容題材豐富,被譽為世界最偉大的古典藝術寶庫之一。總之,它們繼承了秦漢以來造型藝術的傳統風格,同時吸收了佛教藝術的優點。本課小結(思維導圖)鞏固練習 1.南北朝時期,在世界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農業科學著作是( B )A.《道德經》 B.《齊民要術》C.《史記》 D.《傷寒雜病論》2.下列有關賈思勰的論述不正確的是( A )A.發明了播種用的工具耬車B.強調農業生產要遵循自然規律,種植農作物必須因地制宜C.提出多種經營和商品生產D.總結了我國勞動人民長期積累的生產經驗3.當看到某同學畫了許多不同邊數的正多邊形,埋頭計算圓周率數值的情景時,我們知道該同學正在探究( C )A.韓非子的思想 B.張仲景的理論C.祖沖之的貢獻 D.蔡倫的造紙術4.石窟藝術是佛教藝術的一種,它隨佛教傳入我國。下圖的石窟位于( B )A.河南洛陽 B.山西大同C.陜西西安 D.江蘇南京5.被后人稱為“書圣”的書法家是( B )A.鍾繇 B.王羲之 C.顏真卿 D.柳公權6.魏晉南北朝時期最著名的畫家是( D )A.王羲之 B.鍾繇C.胡昭 D.顧愷之教學反思 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蕩,政權分裂,但是由于北方民族大交融和南方經濟的開發,共同促進了這一時期的科技文化繁榮。本節課利用圖片的直觀效果,讓學生通過圖片資料,對賈思勰、祖沖之有了初步了解,通過對書法、繪畫及石窟藝術具體內容和其中含義的介紹,初步培養學生文學藝術的鑒賞能力,發展學生想象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