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9課 秦統一中國 教案(表格式)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9課 秦統一中國 教案(表格式)

資源簡介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 第三單元 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教案
課題 第9課 秦統一中國 授課類型 新授
授課班級 授課教師 預計課時 1課時
教材分析
課程標準學習建議 學習要點:秦滅六國;秦始皇確立中央集權制度和實行鞏固統一的措施。學習提示:知道秦代中央集權制度和統一措施對中國歷史發展的影響。學習延伸:初步理解中央集權制度與分封制的區別。
教材內容 本課主要學習三塊內容,秦滅六國、確立中央集權制度、鞏固統一的措施。三塊內容是密切聯系的,共同圍繞秦統一中國這一主題。秦滅六國,完成了初步統一,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和鞏固統一的措施,都維護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秦的統一,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爭戰混亂的局面,有利于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展,具有進步意義。
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剛剛接觸歷史,對于一些專業術語難以理解,需要化抽象為具體,化難為易,通過直觀形象的演示讓學生理解“專制”“中央集權”“統-” 這些術語:學生對歷史課非常感興趣,尤其有表演的欲望,可以抓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調動學生更多地參與課堂,讓課堂變得更加靈動。
教學目標
1.知道秦朝的統一,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權制度,了解鞏固統一的措施及其對鞏固國家統一的作用。探討秦統一的歷史意義,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學習識讀歷史地圖。2.識讀《秦朝形勢圖》《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圖》,研讀文字材料、《統一文字》《統一貨幣》圖片材料,獲取有效歷史信息。3.認識秦朝統一的歷史意義。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奠定了我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對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產生了深遠影響。教學重點:鞏固統一的措施;秦滅六國的背景。教學難點:確立中央集權制度。
學法 自主學習法、小組討論法、閱讀法。 教法 討論法、材料分析法、講解法。
課前準備
1.學生課前做好預習,通讀本課內容。 2.老師根據課程標準,設計問題,并制作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二次備課
導入新課 在上新課之前,我們簡單地回顧一下上一單元我們所學的內容。(和學生一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夏朝建立,接著就是商朝和周朝,周分為西周和東周,而東周又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問學生)春秋與戰國兩個時期一共存在了多少年呢 (學生答: 公元前770年一公元前221年=549年)但是現存的文獻和文物卻記錄了春秋戰國時期的762次國家間的戰爭。天下大勢是分久必合,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而列的紛爭就成為阻礙統一的最大的力量。所以為了統一就必須結束當時諸侯國彼此之間的戰爭,這種戰亂的局面什么時候結束的呢 又是誰結束了這種局面呢 帶著問題我們共同來學習《第9課秦統一中國》。
講授新課 預習檢測 (一)秦滅六國1.條件:秦國經過     ,實力超過東方六國。 2.過程(1)開始:公元前230年,秦國開始了滅六國、統一全國的戰爭。(2)順序:先后攻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3)結果:     年,秦國完成統一大業,建立   ,定都咸陽。 (4)鞏固:秦滅六國后,又北進南下,對邊疆地區進行開拓和經營。3.意義:結束了      以來長期爭戰混亂的局面,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二)確立中央集權制度1.目的:為加強對全國的統治,秦朝創立了大一統的    制度。 2.內容(1)皇帝:最高統治者稱為   ,總攬全國的一切軍政大權。 (2)中央:由   、太尉、     統領,分別掌管行政、軍事和監察事務。 (3)地方:廢除了西周以來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轄的      。 (三)鞏固統一的措施1.統一文字(1)背景:戰國時,七國的文字書寫各異。(2)措施:秦始皇命人制定筆畫規整的   ,作為通用文字頒行全國。 (3)作用:有利于    的交流與發展。 2.統一貨幣(1)背景:春秋戰國時期,貨幣的形制、重量各不相同。(2)措施:秦始皇下令以    半兩錢作為標準貨幣,在全國流通。 (3)作用:有利于國家對經濟的管理,促進各地經濟的交流。3.統一度量衡(1)目的:改變以前各諸侯國使用的長度、容量和重量標準不一的狀況。(2)措施:規定以秦制為基礎,統一     制度。 (3)作用:度量衡的統一,便利了經濟的發展。4.鞏固邊疆(1)陸路:統一車輛和道路的寬窄,并修筑貫通全國的道路。(2)水路:開鑿   ,統一嶺南及東南沿海地區。 (3)長城:派蒙恬北擊匈奴,修筑西起  ,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 5.秦朝疆域:東至東海,西到隴西,北至長城一帶,南達南海。
合作學習 一、秦滅六國1.合作探究:秦始皇能夠滅掉東方六國,實現統一的原因有哪些?小組合作交流。2.教師總結歸納:(1)戰亂頻繁、百姓渴望安定。(2)商鞅變法使秦國實力超群。(3)秦王嬴政招募人才,積極策劃。3.學生自主學習:閱讀教材,了解歸納秦王統一的過程。提示:(1)時間:公元前230年—前221年。(2)秦滅六國的先后順序:韓、趙、魏、楚、燕、齊。(3)人物:嬴政。(4)都城:咸陽。(5)結果:公元前221年,秦國完成統一大業,建立秦朝,定都咸陽。4.圖片展示:觀察教材《秦朝形勢圖》5.教師講述:秦滅六國后,又北進南下,對邊疆地區進行開拓和經營,管轄范圍大為拓展。6.秦統一的歷史意義: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爭戰混亂的局面,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二、確立中央集權制度1.問題思考:秦朝中央集權制度創建的原因有哪些?提示:一是秦實現統一后,原來各自為政的政治形態不能適應新的社會發展;二是為加強對全國的統治。2.學生自主學習:歸納秦始皇創立的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提示:皇權至高無上:“始皇帝”——“秦始皇”;中央設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縣制。3.教師講述:在政治上所采取的措施起到的作用是,鞏固了封建國家的統一,加強了對人民的統治。4.問題探究:閱讀教材和相關資料,試比較秦朝的郡縣制與周朝分封制的不同?提示:項目周朝秦朝最高統治者的稱呼王皇帝最高統治者的權力周天子在名義上是天下共主總攬全國一切軍政大權統治地方的方式分封制建立郡縣制三、鞏固統一的措施1.學生分組討論: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有哪些?這些措施的實施有何意義?2.教師補充: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可以從文化、經濟、軍事等方面來歸納。(1)文化上:以小篆作為統一文字。(展示教材第44頁的統一文字圖片)(2)經濟上:①統一貨幣。(展示教材第44頁的統一貨幣圖片)②統一度量衡。(展示教材第45頁的“銅量”和“銅權”圖片)③車同軌、修馳道。(3)軍事上:①開鑿靈渠。②北擊匈奴,修筑長城。
本課小結(思維導圖)
鞏固練習 1.“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詩中描繪了嬴政(A  )A.十年征戰,統一全國 B.自稱皇帝,君臨天下C.任免官員,中央集權 D.焚書坑儒,思想專制2.秦王嬴政統一全國后,自以“德兼三皇,功過五帝”,將皇帝作為自己的帝號,這就是皇帝稱謂的由來。秦始皇此舉旨在( D )A.維護國家統一  B.實行暴政統治C.保障社會穩定 D.實現君主專制3.近代學者王鐘麒說:“中國歷史上實際的大一統,直到此時才得以正式實現,這的確是政治上一大改革。”“政治上一大改革”指的是( B )A.西周實行分封制B.秦朝建立中央集權制度C.西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D.唐朝實行三省六部制4.“在政府組織上,他給中國歷代王朝奠定了權威性的規范,使得以后幾百個帝王只能在其所想到的圈子里做小小的修正,而無力做巨大的改變。”“他”是指( B )A.周武王 B.秦始皇 C.漢武帝 D.隋文帝5.秦朝為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對我國政治制度產生深遠影響的是( C )A.命蒙恬反擊匈奴 B.使用圓形方孔銅錢C.郡縣制的推行 D.統一東南、嶺南等地6.如圖是一位同學復習中國古代史時繪制的某朝代“疆域四至”示意圖,這個朝代是( A )A.秦朝 B.周朝C.商朝 D.夏朝
教學反思 秦統一中國是歷來考試的一個重點和難點。本節課創設歷史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分析歸納“秦始皇能夠滅掉東方六國,實現統一的原因有哪些”“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有哪些”“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有哪些”“這些措施的實施有何意義”等問題,設計了小組討論的環節,培養學生初步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利用地圖等直觀教具,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能力。整節課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理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川县| 嘉荫县| 和林格尔县| 洛隆县| 繁昌县| 新津县| 呈贡县| 虎林市| 普兰店市| 孟连| 江阴市| 昌黎县| 弥勒县| 皋兰县| 始兴县| 大城县| 天峨县| 固原市| 宾阳县| 九寨沟县| 黎川县| 凌源市| 黎城县| 禹城市| 永康市| 无为县| 孝昌县| 辰溪县| 博爱县| 介休市| 沙雅县| 富顺县| 炎陵县| 周宁县| 孟村| 磴口县| 巴中市| 雷州市| 太康县| 临武县| 丹江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