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蘇少版綜合實踐課程六年級上冊《繩結探秘》教學設計活動背景:繩結,在日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常常可以看見它的身影,既使是小學生,也要經常跟繩結打交道,如:系紅領巾、系鞋帶、系衣服上的裝飾帶等等。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打繩結方法及體會繩結的妙用是綜合實踐活動家政領域的一項內容,對于提高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審美能力、自救能力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根據繩結的不同用途,又可開發出繩結的連接、捆綁、裝飾等不同的小主題。本課時連接篇為系列活動的起始篇,以激發興趣、調動已有知識經驗解決一些繩結連接的實際問題為主。活動對象:六年級活動時間:一課時活動目標:1.了解繩結及其用途,掌握紅領巾結、接繩結的正確打法。2.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能解決一些繩結連接的實際問題。活動重難點:體驗動手實踐和解決問題的樂趣。活動過程:一、魔結消失我是老師,我也是一位魔術師。看,這兩根繩子事先打了一個結,試一試,夠牢吧?不要眨眼,吹一口氣,使勁,竭盡全力!現在是見證奇跡的時刻!想學嗎?秘密就在寶盒中,哪一組能夠在接下來的環節闖關成功,我就將寶盒送給你們。出示小組闖關卡,想一想:怎樣才能獲勝呢?(得到更多星?)積極勇敢、團結互助是制勝的法寶,但是紀律也同樣重要。二、慧眼識結第一關:慧眼識?這個“?”是什么呢?靜靜的觀察,每幅圖都有它的身影,發現了趕緊舉手。(提醒小組長做好發言記錄:答錯也算,為你的勇氣/積極思考/細心觀察加分)引出繩結。繼續看,這次換個要求,請你試著說出著這個結的名字、特點或者是作用。蝴蝶結、縮繩結、營釘結、漁網結、中國結(你發言幾次?)生活中各種結無處不在,觀察教室里最多的是什么結?你的紅領巾結打的對嗎?我們來驗證一下:左手輕輕捏住你的紅領巾結,右手從上面一抽,紅領巾恢復原樣。正確的請舉手!寥寥無幾(全軍覆沒、犧牲一半)后果很嚴重,來,看一段視頻。(出示圖片)你有什么想說的嗎?是啊,打錯一個結,命運就此改變。正確的系紅領巾結,不僅是少先隊員的必備技能,更是關乎人身安全的大事!這就是我們第二關的挑戰項目——巧手學結。三、巧手學結解開你的紅領巾,準備好,跟我一起做:左角壓右角,食指要按牢(用左手食指),左角繞一圈,鉆進小山洞(從下面鉆)。拆開檢查一下,正確的舉手!問一錯誤學生:這關可是以小組正確率定輸贏的,你準備怎么辦?給大家一分鐘準備時間,你們可以互相幫助,也可以請教身邊的老師。準備好,30秒競賽,開始!停!我們來統計一下,正確的請舉手,小組長做好記錄。四、火場逃生紅領巾結有一個標準的系法,它的兩角相連必須形成一個一拉即開的活結,但在生活中,有時候情況恰好相反——第三關:火場逃生逃生窗口離地面有7米高,而你手中只有兩根3米長的繩子,怎么辦?指名說。你對連接這兩根繩子的結有什么要求?說到不如做到,來,每人取兩根不同顏色的繩,先把它們連起來。師巡視中:你速度真快,我們來試試看,用力拽。小組內快速查一查,哪些人能夠成功逃生?誰來教教大家?還有不同的方法嗎?(實物投影展示)引出:組合結、單個結,你選哪一種,為什么?(你的結就沒有優點?)既要方便、又要牢靠,還要節約繩子,我來教你一招:接繩結(視頻)一起跟著學(解不開就用另一頭/重取兩根)拉一拉,你有什么發現?有沒有拉散架的?解開再試一次,有沒有解不開的?小心,你可能打成了另外一種結。(出示三種結對比圖)要知道,接繩結是無數探險隊員的血淚乃至生命的結晶,它易結易解、方便牢靠,但一旦發生錯誤。后果不堪設想,所以需要反復練習。再試最后一次,成功的舉手,組長統計并計算總分。其他同學交流表現。五、課堂小結這個裝著魔術秘密的寶盒到底花落誰家呢?抱報一報各組的分數吧!寶盒就送給你們了,交給誰?你們最希望他做什么?你愿意嗎?那你們不僅聰明團結,還懂得和大家分享,鼓勵他們!拆吧。看明白了嗎?玄機就在這個結上,師演示:這是一個半結,可以移動。好,小結大學問!這節課我們僅僅探索了兩繩連接時用的結,生活中還有更多有趣的事物等待我們去發現?。R讀結語)教學反思打繩結是學生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一項基本技能,可以說打起來很簡單,但是打好它卻很難。我在備課時,查找了大量資料,并跟隨視頻嘗試學習,發現作為一個成年人要學好一種全新的繩結都需要三四遍才能勉強掌握。因此,站在學生角度,考慮學生需求,我首先通過“魔結消失”的魔術,調動學生的興趣、增強探究的情趣;并通過小組闖關卡,要求各小組通過記錄發言人次、練打繩結正確和成功次數,提醒組內加強互助合作、以降低學習難度。接下來通過三次闖關,使簡單的勞技活動更富有趣味性、挑戰性和合作性?!盎垩圩R結”通過一個個影像或圖片,全方位認識各類結繩在生活中作用。“巧手學結”通過小心如被錯打的紅領巾結勒成植物人的新聞視頻,引導學生嘗試、學習紅領巾的結法,習得生活基本技能。特別是模擬的“火場逃生”闖關環節,怎樣打牢固的結成了一項重要的逃生的技能。同學們滿懷好奇,采用各種方式,不斷嘗試比較,通過探究發現,找到最佳答案。這樣獨具匠心的設計,滿足了同學們的求知欲望,平添了常態家政課的韻味,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