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師姓名李蘇楚云單位名稱北流市白馬鎮初級中學填寫時間2020.08.26學科1歷史年級/冊七年級上冊教材版本(部編)人民教育出版社課題名稱第三單元14《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難點名稱絲綢之路在中外交往中的作用難點分析從知識角度分析為什么難從絲綢之路的開辟到交往的頻繁,再上升到促進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和友好往來,是有一定的難度。 從學生角度分析為什么難七年級學生剛開始學習中國歷史,對于古代東西方交流的史實了解不多。難點教學方法1.具體分析“絲綢之路”交流的物品。2.結合地圖分析中外交往的路線。教學環節教學過程導入展示《張騫通西域的路線圖》,設計活動:找出起止點;了解出行目的;思考途中會遇到的困難。知識講解(難點突破)張騫通西域自由閱讀課文第67頁,了解西域的地理概念。生:漢代人把天今甘肅陽關、玉門關以西,也就是現在新疆和更遠的廣大地區稱作西域。2.背景:西漢初的西域,小國林立,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大月氏被匈奴一步步向西驅趕。匈奴從西域不斷向中原發動進攻,使漢王朝十分被動。漢武帝認識到西域的重要性,決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3.概況:第一次時間公元前138年,目的是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雖未達到目的,但使漢朝了解到西域的具體情況。第二次公元前119年,深化與西域諸國的友好交往,使西域各國認識到漢朝的富足與強大,紛紛派使節來到長安。張騫通西域的意義是什么?張騫通西域促進了漢朝與西域各國的相互了解和往來。4.請同學們想一想:張騫身上有一股什么精神?為報效祖國不屈不撓、勇于冒險的精神。絲綢之路陸上絲綢之路展示陸上絲綢之路的地圖,讓學生認真觀察并閱讀課文第69—70頁的內容。張騫開辟通西域的道路后,漢朝和西域的使者相互往來,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日趨頻繁。了解運輸的主要物品是絲綢。路線:從長安穿過河西走廊,經西域運往中亞、西亞,再轉運到更遠的歐洲;又把西域的物產和奇珍異寶運到中原。把絲綢、漆器、開渠、鑿井、鑄鐵、等技術從中原傳到西域,又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種馬、香料、玻璃、寶石等,以及多種樂器和歌舞……從西域傳入中原。使學生認識到陸上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促進了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2.海上絲綢之路①從山東沿岸出發穿過黃海,可到達朝鮮、日本。②從東南沿海港口出發,經中南半島南下,繞過馬來半島,穿過馬六甲海峽,通往孟加拉灣沿岸,最遠抵達印度半島南端和錫蘭(斯里蘭卡)。中國的絲綢等物品經過這條航線再轉運到歐洲地區,這條航線被稱為“海上絲綢之路”絲綢之路的開通,促進了中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和友好往來。3.絲綢之路有何現實意義呢?“絲綢之路經濟帶”是中國“一帶一路”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表明絲綢之路在今天仍是東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對當今中國的對外交流有著重要意義。對西域的管理1.設置西域都護張騫通西域后,西漢王朝加強了對西域的經營。在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了西域都護,作為管理西域的最高長官,頒行漢朝的號令,調遣軍隊,征發糧草,對西域地區進行有效的管轄。西域都護的設置起到什么作用?西域都護的設置標志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其管轄范圍包括今新疆及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廣大地區。2.班超經營西域西漢末年,匈奴重新控制了西域,漢朝與西域的往來中斷。東漢明帝時,班超經營西域,使西域各國重新與漢朝建立聯系,得到西域各國的信任,長期留守西域。還派甘英出使大秦,開辟了通往西亞的路線。班超去世后,他的兒子班勇繼承父業,再次出使西域。課堂練習(難點鞏固)1、2017年5月,習近平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歡迎宴會上說:“2000多年前,我們的先輩們……開辟了古絲綢之路,開啟了人類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時代。”促進絲綢之路開辟的歷史人物是()A.蒙恬B.張騫C.玄奘D.鄭和2、《新全球史》載,在古典時代,一些個人也完成了長途旅行,張騫歷盡艱險從長安到達了遙遠的西方。張騫“長途旅行”的主要目的是()A.打擊匈奴B.開拓疆域C.管理西域D.開通商路3、下圖是西漢時開辟的橫跨歐亞大陸的“絲綢之路”,給世界留下了“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精神遺產。這條“絲路”從東向西的走向是()A.長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蔥嶺─安息─大秦B.長安─今新疆地區─河西走廊─蔥嶺─西亞─大秦C.長安─蔥嶺─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安息─大秦D.長安─玉門關、陽關─河西走廊─蔥嶺─西亞一歐洲4、新疆是我國神圣不可分割的領土,今新疆地區開始隸屬中央管轄,成為我國領土組成部分的標志是()A.張騫出使西域B.衛青、霍去病打敗匈奴C.西域都護的設置D.絲綢之路的開辟答案:1.B2.A3.A4.C小結在教學中,展示地圖讓學生認真觀察,幫助學生了解絲綢之路所經過的地方,加深理解絲綢之路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