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名稱第三單元第9課秦統一中國難點名稱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及其作用難點分析從知識角度分析為什么難首先,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課本內容都有提到,但并沒有進行分類,只是用了大段的文字,學生很難從政治、經濟、文化、交通、軍事幾個方面去分類。其次,秦始皇為什么要采取這些措施,這些措施有什么樣的作用呢,學生很難分析理解。從學生角度分析為什么難七年級的學生剛剛接觸歷史這門課程,對歷史學習僅僅局限于課本文字基本內容,還不具備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所以通過措施的內容進行分類,甚至根據措施分析其對歷史產生的作用就顯得尤為困難了。難點教學方法填寫示例通過列表格方法直觀分類展示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通過漫畫“孔虛經商記”,更加有趣、輕松地幫助學生理解秦始皇鞏固統一的經濟、文化措施教學環節教學過程導入教師講述:秦統一中國前,中國處于戰國七雄爭霸時期,在爭霸過程中,秦先后滅了其他六個國家,最終于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國,定都咸陽。問題:統一中國后的秦始皇是否就一勞永逸、安于現狀呢?學生思考回答教師總結:秦始皇為了鞏固統一的王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些措施及其作用知識講解(難點突破)教師講述:秦始皇為了鞏固統一的王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通過下表,分為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及軍事等方面,首先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政治方面的措施。政治措施圖示講解:教師講解:從圖示可以看出皇帝是最高統治者,皇帝之下設立三公,分別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他們分別掌管不同的事務,形成中央政府,并向皇帝負責。在地方,實行郡縣制,地方設郡、縣兩級,形成地方政府,這樣就形成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教師過渡:秦始皇在經濟、文化方面采取了怎樣的措施呢?讓我們通過漫畫《孔虛經商記》一起來了解吧。《孔虛經商記》1、孔虛是齊國的富家子弟,他聽聞陶朱致富的事后,決定行商2、于是孔虛便販運鹽和絲綢,前往魏國。3、到了大梁,孔虛一打聽,得知這里每斗鹽、每丈絲綢,都比齊國貴得多,高興地一蹦一跳。4、誰知魏國的斤、尺都比齊國大得多,孔虛一不小心虧了大本。5、孔虛賣掉貨物,只得到不多的布幣,又發現這些錢在齊國不能用,所以決心用這些錢進貨再博一次。6、他一人押貨,直往邯鄲。7、到了邯鄲之后,孔虛驚奇的發現,原來趙國的斗比魏國的小得多,而兩國每斗貨物的價錢差不多,大有賺頭。8、熟悉行情后,孔虛抓緊時機又賺了幾筆。9、商場得意,孔虛日漸出名。10、一位趙國商人聽聞孔虛之名,登門向他貸款,并立據作證。但孔虛發現趙商寫的字和他的齊國字大不一樣,認為這個商人有意欺騙他,竟不知這正是趙國的文字。11、出來日久,孔虛思念家鄉,于是把所賺布幣換成刀幣,用馬馱著,興沖沖往齊國奔去。12、快到家時,孔虛突然發現袋已被刀幣扎穿,空無一錢。他心中非常沮喪,從此再也不經商了。教師提問:孔虛在經商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問題呢 學生回答:各國文字不同、貨幣不同、度、量、衡都不同。教師提問:面臨這些問題的秦始皇是怎么做的呢?學生回答:1、統一貨幣為圓形方孔半兩錢2、統一文字為小篆3、統一度(長度)、量(容積)、衡(重量)教師總結:秦始皇在經濟、文化上采取的這些措施有效的幫孔虛解決了經商過程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教師過渡:當然,除此之外,秦始皇在交通及軍事領域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下面讓我們一起了解吧。(PPT出示圖片、)學生觀察圖片,教師講解:秦始皇修建了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萬里長城,有力的抵御了北方匈奴的入侵;其次,南征越族,還修建靈渠,溝通了南北的交通。教師總結:從總體來看,秦始皇為了鞏固統一,分別在政治,經濟,文化,交通,軍事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這些措施又會給秦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呢?讓我們一起來進入今天的探究題。探究問題:說一說秦朝的統一和鞏固對中國歷史的發展有什么重要作用?學生根據內容討論、分析,回答教師總結:①結束了春秋以來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開創了統一的新局面。②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國家。③統一了文字、貨幣、度量衡,有助于我國以后經濟文化的發展和維護國家統一。④修筑了萬里長城和靈渠等古代工程,加強了對邊疆的開發。課堂練習(難點鞏固)根據本堂課所學內容,完成下列表格小結秦朝統一中國,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有利的鞏固了秦朝的統治,建立了多民族的封建國家,使得國家統一經濟文化發展,社會安定在中國歷史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