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荒漠化的防治》精品教學課件【復習鞏固】環境問題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面積減少生物多樣性銳減工業三廢(廢水、廢氣、廢渣)噪聲、光、電磁波輻射等第二章 區域生態環境防治第一節 荒漠化的防治一、荒漠化的概念荒漠化發生地區本質形成原因表現形式類型土地退化自然原因人為原因氣候異常等人類過度的經濟活動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土地沙漠化、石質荒漠化、次生鹽漬化、紅漠化干旱、半干旱地區及一些半濕潤地區閱讀課本16頁第一段,勾畫并回答荒漠化的概念土地沙漠化土地沙漠化是指單純風力作用引起的沙質荒漠化,它屬于荒漠化的一種。在我國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區,另外在藏北高原、東北地區的西部和華北地區的北部也有較大面積分布石質荒漠化石質荒漠化是指在原來的巖石地帶的植物被破壞,可能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并最終成為巖石裸露的地表,形成類似荒漠的景觀。石質荒漠化在我國西南喀斯特地貌區(貴州、云南、廣西)表現尤為明顯。次生鹽漬化次生鹽漬化又稱“次生鹽堿化”,指由于不合理的灌溉而引起的土壤鹽漬化過程。次生鹽漬化在我國多發生在華北平原、松遼平原、河套平原、渭河平原紅漠化:主要發生在我國江南丘陵以紅色砂巖為主的地區,當地表土流失后,露出光禿禿的紅色石山,土地喪失了生產力,所以被稱為紅漠化。紅漠化江南丘陵西北地區的沙漠化、江南丘陵紅漠化、云貴高原石漠化、華北平原鹽漬化華北平原云貴高原西 北 地 區我國荒漠化最嚴重的地區西北地區二、我國西北地區概況1.位置與范圍(1)位置①經緯度位置②海陸位置——以干旱為主的自然特征西北地區的位置和地形40°N50°N80°E120°E二、我國西北地區概況1.位置與范圍(1)位置(2)范圍①自然界線②行政范圍大興安嶺以西,昆侖山—阿爾金山—古長城以北包括新、寧、甘(北部)、內蒙古(大部)西北地區的位置和地形二、我國西北地區概況1.位置與范圍2.地形遼闊坦蕩的高原高大的山系和巨大的內陸盆地相間分布東部西部二、我國西北地區概況1、位置與范圍2、地形3、氣候(1)特點:(2)類型:(3)成因:年降水量<400mm干旱、半干旱的溫帶大陸性氣候①溫帶:緯度40°N-50°N②大陸性:a、海陸位置b、地形冬冷夏熱,降水稀少,氣溫年較差大。二、我國西北地區概況1、位置與范圍2、地形3、氣候4、河流——內流河為主,塔里木河是我國最大內流河二、我國西北地區概況1、位置與范圍2、地形3、氣候4、河流5、植被景觀——(1)景觀差異(2)載畜量(3)原因草原、荒漠為主從東到西:溫帶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從東到西:逐漸減少從東向西,降水減少,干旱程度增強BA①從A到B降水量的變化曲線②原因是BA①從A到B降水量的變化特點②原因是①從A到B降水量先減少,再增加②原因是 :【東段】:離海越來越遠,受夏季風的影響越來越小,降水越來越少。【西段】:地形有缺口,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可順勢深入,經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盆地西部地形缺口天山南北支有地形缺口夏季風的影響越來越小來自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迎風坡背風坡降水量最多的是在南坡還是北坡?原因?海拔多少米?2100米左右北坡〉南坡歸納總結歸納總結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基本條件:物質基礎:動力因素:主要自然原因:歌詞改編:你是風兒,我是沙,加上干旱的他,點綴荒漠化氣候干旱少雨植被少,地面疏松,為沙質沉積物大風日數多且集中氣候異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態環境失衡綠洲分布在內陸盆地的邊緣或高大山脈的山麓地帶因為這里有高山冰雪融水匯集河流或是滲入地下形成的泉水,這對干旱地區的農牧業生產極為重要。山麓地帶還是土壤較為肥沃的洪積扇,綠洲大多分布在洪積扇中部的平原上。歸納總結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基本條件:物質基礎:動力因素:主要自然原因:歌詞改編:你是風兒,我是沙,加上干旱的他,點綴荒漠化氣候干旱少雨植被少,地面疏松,為沙質沉積物大風日數多且集中氣候異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態環境失衡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荒漠化的防治》教學設計第一課時成都田家炳中學 吳珊授課對象:高2010級4班全體學生首先很感謝教研組各位老師長期以來給我的幫助、支持和關心。因為你們所以我的課能比以前有了更多的進步,這節關于荒漠化的分層教學課,我就先將我的想法和設計思路講解如下:本課的主題是必修二第二單元的第一節《荒漠化的防治》一、首先設計本課之前,我進行了比較深入的學情解讀對于高二的學生來說,他們在初中及高一地理學習中已對區域的生態環境問題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時學生通過看報刊、廣播、電視等媒體的宣傳報道,對荒漠化已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對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的了解尚不夠系統和深入,對各種知識和信息提取及整合缺乏系統性訓練,圖文轉換能力和綜合分析思維能力較差。而且本班作為高二年級平行班,學生學習能力較差,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注重知識點的重復和落實,注重答題模式的回顧和建構。二、詳細的分析了本課教學的三維目標:1、知識與技能(1)了解荒漠化的概念(2)了解西北地區氣候干燥的原因和相應的自然景觀特征;(3)理解干旱是本區最突出的地理特征,也是西北內陸各地理要素的綜合體現,是荒漠化形成和發展的地理背景。2、過程與方法(1)學會運用西北地區的各類專題地圖,分析和論證西北地區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培養圖文轉換能力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2)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強化可持續發展意識,增強參與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并提高對西北地區地大物博與人口稀少這一矛盾的正確認識。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強化科學的人地觀念。教育學生從小事做起,從我們身邊做起,養成善待自然保護環境的生活習慣。三、教學重點:西北地區干旱的自然概況四、教學難點荒漠化的概念五、針對學生情況進行了本課的教學設計和課題解讀本節內容有較強的分層教學的實踐性,可有效運用討論法、探究法、讀圖分析法、歸納總結法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理解荒漠化的概念和西北地區干旱的自然特征。讓學生主動融入課堂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創新意識,培養學生自我建構知識的能力。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識,結合具體實際,圍繞主要矛盾,因地制宜,改善生態環境。充分利用課本插圖,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和思考分別穿插在相關知識學習之后,引導學生進行全面歸納并建立答題模式。這樣,一方面有利于知識的鞏固和升華,另一方面有利于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教材以西北地區為典型案例,闡述了西北地區荒漠化(以沙漠化為主)發展的地理背景和人地作用的特點,從自然、社會和經濟因素等方面分析論證荒漠化的形成、分布和防治措施。本節主要內容和活動。首先結合課本的了解荒漠化的概念,用圖片投影荒漠化的類型,并最終形成直觀的映像和感性的認識,并結合高考考點以及中國地形圖,落實荒漠化的類型和分布。進而將我國荒漠化最嚴重的西北地區作為典型案例進行分析。教材把我國西北地區的位置和地形展現在我們面前,目的就是從西北地區特殊的地理位置來引導學生走近“荒漠化”,并給出了“荒漠化”的概念。從西北地區的自然環境(地氣水土生)的要素的進行反復的過手和落實,從而突出西北地區“干旱”為特征的自然環境,進而為西北地區脆弱的生態環境及其荒漠化的自然成因埋下伏筆。在本節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對西北地區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由于西北地區干旱的自然環境要素,特別是干旱和異常氣候的進行重點的分析。最終形成思維的拓展和提升,結合08年的四川高考題西北地區降水的東西區域差異和成因分析,以及天山南北坡降水量和地勢剖面圖的對應解析,進行重點的落實和難點的突破。六、教學方法1、學法創新(1)探究——研討式的教學模式 讓學生自主學練,自由交流,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教學之中。(2)歸納總結法 在分析理解的基礎上,建構答題的模式和框架,形成舉一反三的能力。2、教法(1)評價教學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評、互評,教師參與其中。(2)語言激勵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語言激勵十分重要,所以在本次課中采用語言激勵法和積極性的評價,讓同學們感受成功的樂趣。(3)循序漸進法:由易到難,使學生便于接受。教學過程設計:課堂安排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過程目標激課前復習引 入 15 1、課堂常規(1)全班有序進入階梯教室,調整座位(2)師生問好2、復習導入本課(1)回顧 “環境問題”(2)引入(3)思考分析區域環境問題的一般方法 1、復習鞏固2、宣布課的內容333 3、引導思考一.教法:1、回顧必修二第6章所學“環境問題”2、引入:認識和綜合治理這些環境問題,是區域可持續發展的保證。以我國西北地區荒漠化防治為典型案例,探討在不同的區域如何進行不同的生態環境建設。3、思考分析區域環境問題的一般方法,結合這樣的方法進行本區域“西北”荒漠化的分析二、要求:思考后請學生回答問題 學生思考并回答總結 回顧已有知識,建構答題框架建立良好的課堂常規通過區域環境問題的分析,建立區域分析的地理思想學習體驗 22 一、用圖片和文字材料分析了解世界和我國的荒漠化現狀。二、荒漠化的過程三、荒漠化的概念1、發生地區2、本質3、形成原因4、表現形式5、類型四、我國荒漠化最嚴重的地區——西北地區(一)、西北地區的概況1、位置和范圍(1)位置(2)范圍 一、用圖片和文字材料分析了解世界和我國的荒漠化現狀。二、提問并出示投影總結:荒漠化的過程三、提問并出示投影總結:荒漠化的概念1、發生地區2、本質3、形成原因4、表現形式5、類型(1)出示投影:土地沙漠化的圖片;理解概念;(2)出示投影:石質荒漠化的圖片;理解概念;(3)出示投影:次生鹽堿化的圖片;理解概念;(4)出示投影:紅漠化的圖片;理解概念;(5)落實鞏固“四化”及分布地區四、1、出示投影“西北地區的位置和地形圖”“中國干濕地區圖”,要求學生根據紅色的界線落實具體的位置和范圍的地理事物。 一、學生分析總結:我國是世界上荒漠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主要表現在荒漠化類型多樣、面積較廣、受害嚴重。二、學生分析總結荒漠化的過程;并填寫學案。結合所學知識,思考土地沙漠化的分布地區結合所學知識,思考石質荒漠化的分布地區結合所學知識,思考次生鹽堿化的分布地區結合所學知識,思考紅漠化的分布地區(5)讀圖思考并落實地圖“四化”及分布地區回顧“地理位置”的答題模式,并結合地圖落實位置和范圍。 提高分析和提煉總結材料的能力用形象的圖片投影給學生留下直觀而深刻的映像。提高識圖析圖能力和結合已有知識進行遷移的能力鞏固落實考點梳理“地理位置”的答題框架,鞏固“位置”的答題模式。學習體驗 22 2、地形3、氣候4、主要景觀——草原、荒漠為主5、荒漠化的自然背景 2、出示投影“西北地區位置和地形圖”,要求學生讀圖分析西北地區的東西兩側的地形。3、出示投影“中國氣候類型圖”,要求學生讀圖分析西北地區的氣候類型。4、出示投影“西北地區自西向東降水和植被景觀的變化”,要求學生讀圖分析西北地區載畜量、自然景觀、干濕狀況、農業特色自東向西的變化5、出示投影讓學生總結(1)干旱包含著荒漠化的潛在威脅(2)氣候異常是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 讀圖分析西北地區東西兩側的地形和氣候類型合作探究,填寫表格合作探究,填寫學案 培養學生的讀圖析圖能力。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總結評價 5 一、歸納總結:荒漠化的自然原因二、學練評價 1、要求學生總結荒漠化的自然原因2、用歌詞進行改編3、鼓勵,提出希望 要求:1、學生總結并填寫學案2、用歌詞改編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建構答題模式,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和應試技巧以及創新能力。教具準備 自制多媒體片段:中國沙漠化土地分布圖、西北地區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圖、西北地區干旱成因關系圖、西北地區東西方向水熱狀況和自然景觀演變圖等課后反思 本課為平行班的分層教學,學生學習效率比較低,本課重在學習行為習慣的訓練、養成以及基礎知識的落實,并結合高考的考點對學生進行適應性的訓練和提升。但即便教學進度如此之慢,依然只能讓學生有所行動,而掌握情況還是不盡人意,所以今后的課堂教學還應有更多的吸引學生興趣的地方,讓他們更有效的學習和進步。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6 頁 (共 6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荒漠化的防治》教案.doc 《荒漠化的防治》視頻課堂實錄(人教版·吳老師).flv 《荒漠化的防治》課件.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