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第一冊《植物的激素調節》精品教學課件金堂縣淮口中學何華玲(第一課時)這些現象說明什么呢?植物莖的向光生長根的向重力生長根的向水生長植 物 的 向 性 運 動定義:植物受到單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運動例如:植物莖的向光性生長莖的背地生長根的向重力性生長根的向水性生長含羞草進行應激性是向性運動嗎 意義:向性運動是植物對于外界環境的適應植物為什么會出現向性運動呢 生長素的發現1880年 達爾文的向光性實驗1928年 溫特實驗1934年 郭葛等人的實驗一、達爾文向光性實驗動畫一動畫二動畫三動畫四思考歸納:胚芽鞘彎曲條件?有尖端胚芽鞘尖端要感光有單側光推測:胚芽鞘的尖端可能會產生某種物質,這種物質在單側光的照射下,對胚芽鞘下面的部位會產生某種影響。二、溫特實驗把放過胚芽鞘尖端的瓊脂塊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的一側結果:胚芽鞘彎向沒有放瓊脂塊的一側生長把沒有放過胚芽鞘尖端的空白瓊脂塊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的一側對照實驗結果:胚芽鞘不生長溫特實驗1、物質的產生部位?(胚芽鞘的尖端)2、胚芽鞘彎曲部位?(胚芽鞘尖端的下面部位)3、物質的運輸方向?(從上到下)◆證實了達爾文實驗的結論:尖端確實產生了某種物質,且這種物質從尖端運輸到尖端以下的部位,促使胚芽鞘下面的某些部位的生長。1934年,荷蘭科學家郭葛(F.Kogl)等從一些植物中提取分離出這種物質,并簽定其化學成分為吲哚乙酸。由于它能促進生長,故取名為生長素(IAA)。三、郭葛等人的實驗生長素促進生長的主要原理是:促進細胞縱向伸長生長。四、生長素的產生、分布和運輸在植物體內,生長素主要在葉原基、嫩葉和發育中的種子中產生。生長素大多集中在生長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尖、根尖的分生組織、形成層、受精后的子房和發育著的種子),而趨向衰老的細胞組織和器官中則分布較少。生長素在植物體內的運輸,主要是從植物體形態學的上端向下端運輸,而不能倒轉過來運輸。生長素的運輸方式:主動運輸五、對植物向光性的解釋注意:單側光只影響生長素的分布,不影響生長素的產生胚芽鞘尖端產生的生長素,在單側光的刺激下,使得生長素在尖端發生了橫向運輸,由向光一側向背光一側運動,這樣,向光一側的生長素濃度低,而背光一側的生長素濃度高。當生長素運輸到胚芽鞘尖端下的部位的時候,使得胚芽鞘尖端下的部位背光一側生長快,向光一側生長慢,因此出現了植物的向光性。課堂練習課后作業請同學們借用科學家們的實驗設計思路和方法,設計一個實驗,來驗證生長素在胚芽鞘中發生的縱向運輸只能從形態學上端運輸到形態學下端.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植物的激素調節(第一課時教案)—— 淮口中學 何華玲章節名稱 植物的激素調節 計劃學時 1學時三維目標 根椐新課標“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的基本理念和學生的實際,這節課我制訂以下教學目標: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實驗觀察,知道植物感性運動和向性運動的現象;培養學生投身科學實驗的參與精神;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② 通過FLASH動畫讓學生知道科學家研究認識生長素的過程;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過程;理解植物向光生長的機理;嘗試分析描述胚芽鞘產生向光性的原因。③ 通過觀察、分析、討論等活動增強觀察、分析能力,以及表達交流、合作參與、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養成“由表及里、從現象到本質”分析問題的思維習慣和嚴謹的科學態度。重點難點 向性運動的概念和意義。生長素發現過程中的三個實驗以及對實驗結果的分析教學媒體 用多媒體課件呈現所有的知識點用電腦動畫反映達爾文向光性實驗、溫特實驗,以及植物向光性生長的原因。教學方法 實驗法、講授法、問題探究相結合,引導學生在探究中學會科學研究的方法,特別是實驗設計的原則和分析,并在實驗小組中學會合作。教學流程設計 課時安排 教學過程 教學意圖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第一課時 一、植物的向性運動教師呈現預先做好的植物向性運動的實驗結果,對實驗的全過程向全班進行介紹。然后,引導學生理解向性運動的概念和意義。二、達爾文向光性實驗通過實驗現象提出問題,引入新課?“為什么植物的根總是向下,而芽總是向上,芽總是朝向固定的方向——光源的方向生長呢?”從而導入新課教師陳述:植物為什么會表現出向性運動呢?早在1880年達爾文就針對這一現象進行過實驗。” (先介紹達爾文實驗所用到的材料以及它們的作用,利用動畫課件,對達爾文的實驗過程進行模擬還原,再用小黑板呈現教材上的四種情況外以及自然光照下胚芽鞘的生長情況,進而引導學生對實驗結果的分析)胚芽鞘直立生長 胚芽鞘彎向光源生長去胚芽鞘尖端,不生長,不彎曲 用錫箔小帽遮住 用錫箔小帽遮住胚芽鞘尖端 胚芽鞘下面一段胚芽鞘不彎曲 胚芽鞘彎曲生長然后提問,引導學生思考 ?1、產生向光運動的部位(即彎曲部位在胚芽鞘的什么位置)??2、胚芽鞘產生向光運動的環境因素是什么??3、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哪里?然后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回答并總結出達爾文實驗的結論(指導學生用兩兩比較找出單一變量的方法 ) 二、溫特實驗陳述:1928年,荷蘭科學家溫特利用胚芽鞘進行了進一步的實驗。他在達爾文實驗的基礎上,對實驗的操作進行了技術上的改進。 介紹溫特實驗所用材料及作用,提供動畫課件以及溫特實驗的示意圖,對學生的質疑作出回答并一起完善補充 引導學生分析得出溫特實驗的結論——證實了達爾文關于植物向光性運動原因的假說——確實存在一種物質致使胚芽尖端產生了向光運動。然后提出問題:?“根據溫特的實驗,你能否設計一個實驗證明:胚芽鞘尖端產生的生長素,只能向下運輸,而不能向上運輸?”?“要想知道在植物體內,除了胚芽鞘尖端能產生生長素之外,還有哪些部位的細胞能產生生長素?你認為應該選擇哪種細胞進行檢測?”?“在能夠從植物體中分離提取出生長素之后,要想知道:‘除了能使植物產生向光運動之外,生長素對于植物的器官還有什么作用?’你可以采用哪種方法來進行試驗?”三、簡要介紹郭葛等人的實驗說明生長素的化學本質1934年,荷蘭科學家郭葛等人從植物中分離出了這種能使植物產生向光性的物質,并確定它就是吲哚乙酸。這就真正從化學物質的角度證實了達爾文的假設。四、引導學生對胚芽鞘向光生長進行解釋根據溫特實驗:將放過胚芽鞘尖端的瓊脂塊放在去頂胚芽鞘的一側,結果去頂胚芽鞘彎向對側生長生長素的作用部位是尖端的下面部位,且放含生長素的瓊脂塊一側要比沒放一側長的快,是因為放瓊脂塊一側的生長素要比沒放一側濃度高些 從郭葛等的實驗知:生長素具有促進植物生長的功能。根據達爾文實驗已知:對單側光敏感的部位在胚芽鞘的尖端,同時,產生生長素的部位也在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的尖端接受單側光刺激后,使得生長素由向光一側向背光一側運輸,胚芽鞘向光一側的生長素濃度低,而背光一側的生長素濃度高。顧而背光一側比向光一側長的快些,從而表現出向光生長。五、課后作業:第一題,第三題的3小題 學生看書,思考通過前面的實驗,以及對達爾文實驗的比較分析,討論回答學生看書結合示意圖思考總結歸納得出結論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討論,每組4人,得出結論學生看書思考理解對書上的示意圖提出質疑(缺少對照)學生思考回答先個別學生敘述,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下,全體整理思路,敘述向光性生長的原因提出疑問:生長素是怎樣調節植物生長的?植物體內還有其他激素嗎? 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嚴密的思維習慣這樣逐步推進,給學生在課堂上有說話的機會,學生的積極性就會被調動起來。學生真正參與進來了,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就會更加深入和透徹,他們對問題進行分析的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對學生的質疑表示肯定,并且提醒學生注意實驗的對照性通過這樣提問,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啟發學生的思考。可以啟發學生思考,也可轉入對生長素的產生部位和分布的教學活動。 既可以啟發學生思考,也可以順利地轉入關于生長素的生理作用的教學活動。 這樣可以引導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更能理解記憶從達爾文的向光性實驗到生長素的最終發現共經歷了50多年的時間,可見科學研究是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啟發學生做事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課后反思 1、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是直接把知識教給學生,而是著眼于知識獲取的過程、學習方法和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自己觀察、思考、分析和總結,親身經歷知識的獲取過程,從中學到知識和方法,發展多種能力。2、多媒體動畫的運用效果很好,可以把抽象的、難以理解的過程反映出來,幫助學生理解。3、重點的難以理解的地方應該再把速度稍微慢一些。(指導教師:吳衛東)[板書設計]植物的激素調節(第一課時)一、植物的向性運動1、概念2、實例3、意義二、生長素的發現1 達爾文的向光性實驗(1880)材料:胚芽鞘向光條件:1)胚芽鞘尖端存在2)有單側光的照射 ——推測3)胚芽鞘尖端接受光照2 溫特實驗(1928)材料:胚芽鞘現象說明:1)產生部位:胚芽鞘尖端2)彎曲部位:尖端的下面部位 ——證實3)運輸方向:由上到下(形態學)3 郭葛等人的實驗(1934)吲哚乙酸(即生長素IAA)——發現化學式:C10H9O2N從而解釋植物向光生長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4 頁 (共 4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swf 3.swf 4.swf 5.swf 《植物的激素調節》教案(何老師).doc 《植物的激素調節》視頻課堂實錄(人教版·何老師).flv 《植物的激素調節》課件.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