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6課動蕩的春秋時期設計者:單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審核者:學習目標了解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表現;知道周王室衰微的原因及表現;了解春秋時期諸侯爭霸的原因;2、通過對諸侯爭霸戰爭影響的討論,認識到春秋爭霸戰爭的利與弊。3、認識生產力發展是社會進步的根本動力,樹立發展生產力的觀念。學習重點春秋時期經濟發展的表現;諸侯爭霸。學習難點王室衰微;春秋爭霸的利與弊。教學過程(結合課程標準或單元目標進行簡要分析)認識春秋時期是生產力飛躍進步、社會制度大變革、政治局面大變動的時代,培養學生從歷史現象到歷史認知的思維能力。備注教學導入(一)溫故知新:展示夏商周的興亡:都城、時間、開國之君、亡國之君、重大事件,引導學生完成表格。(二)讓同學講述烽火戲諸侯故事,從而引入西周滅亡,東周開始。(三)教師講述東周的歷史分期,過渡到新課。教學探究第一學程:學習任務:主問題1:①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的表現有哪些?②:春秋時期農業生產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標志是什么?學法指導:第一步:自學探究——“學法指導”設計(自學要求)明確自學目標任務。獨立、專注、積極自學。初步理解自學內容并標注所發現的問題。自學時間5分鐘。第二步:互學討論——“學法指導”設計(互學要求)學習小組成員分工明確。學習小組采取兩人對學、組內互學、組間幫學等形式,協同解決自學中未解決的問題。做好展學分配任務。互學參與度高,不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若出現每人次扣1分)。第三步:展學交互——“學法指導”設計(展學要求)展示分工明確,儀態大方,語言規范,聲音洪亮。展示組展示時,非展示組認真傾聽,小組之間有質疑有對抗,思維碰撞,及時矯正錯誤問題。主問題1設計意圖(主要從“知識重點難點”與“學科核心素養”兩個角度分析)通過春秋時期農業、手工業、商業發展的相關材料分析讓學生認識到伴隨著鐵器的使用和生產技術的進步,春秋時期我國的經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通過對比鐵器和石器、青銅器的優劣,讓學生認識到生產技術的進步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主問題1預設答案:①:農業:鐵制農具和牛耕的出現,促進了深耕細作,并為開發山林、擴大耕地創造了條件。手工業的規模不斷擴大。商業活動活躍,出現商品交換市場。②:鐵制農具和牛耕。第二學程:學習任務:主問題2.①西周時期的分封制到了春秋時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說明了什么?②周王室的勢力較西周時期有哪些變化?表現在哪些方面?學法指導:第一步:自學探究——“學法指導”設計(自學要求)1、明確自學目標任務。2、獨立、專注、積極自學。3、初步理解自學內容并標注所發現的問題。4、自學時間5分鐘。第二步:互學討論——“學法指導”設計(互學要求)1、學習小組成員分工明確。2、學習小組采取兩人對學、組內互學、組間幫學等形式,協同解決自學中未解決的問題。3、做好展學分配任務。4、互學參與度高,不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若出現每人次扣1分)。第三步:展學交互——“學法指導”設計(展學要求)1、展示分工明確,儀態大方,語言規范,聲音洪亮。2、展示組展示時,非展示組認真傾聽,小組之間有質疑有對抗,思維碰撞,及時矯正錯誤問題。主問題2設計意圖(主要從“知識重點難點”與“學科核心素養”兩個角度分析)指導學生回顧西周的分封制。(1)制度變化,分封制瓦解。(2)周王室實力大減。(3)諸侯崛起,競相稱霸。主問題2預設答案:①分封制逐漸瓦解,不在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②王室衰微。周王室的統治力大減,無力控制諸侯;諸侯崛起,不再聽從王命,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納貢。閱讀教材相關內容,引導學生讀懂材料,師生共同分析整個國家處于什么樣的狀態?并板書:諸侯各自為政,相互攻伐,國家處于分裂割據狀態。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王室衰微使得諸侯競相爭霸,社會處于分裂割據狀態,春秋爭霸是在什么情況下開始的?王室衰微與諸侯爭霸有什么關系?引入第三目“諸侯爭霸”。第三學程:學習任務:主問題3.①春秋時期出現諸侯爭霸局面的原因是什么?②材料1:春秋戰國混戰期間,人民長期處于分裂和動亂,大量人口失去生命或流離失所。同時戰爭對生產的破壞也是空前的,大量的田地荒蕪。材料2:孟子曾說過:“春秋無義戰”。史書記載春秋初年,有170多個諸侯國,而到了末期只剩下為數不多的一些大國了。根據材料回答:春秋時期諸侯爭霸有何利弊?學法指導:第一步:自學探究——“學法指導”設計(自學要求)1、明確自學目標任務。2、獨立、專注、積極自學。3、初步理解自學內容并標注所發現的問題。4、自學時間5分鐘。第二步:互學討論——“學法指導”設計(互學要求)1、學習小組成員分工明確。2、學習小組采取兩人對學、組內互學、組間幫學等形式,協同解決自學中未解決的問題。3、做好展學分配任務。4、互學參與度高,不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若出現每人次扣1分)。第三步:展學交互——“學法指導”設計(展學要求)1、展示分工明確,儀態大方,語言規范,聲音洪亮。2、展示組展示時,非展示組認真傾聽,小組之間有質疑有對抗,思維碰撞,及時矯正錯誤問題。主問題3設計意圖(主要從“知識重點難點”與“學科核心素養”兩個角度分析)鐵制農具和牛耕的出現,使得春秋時期的經濟生產力得到很大的發展。各個諸侯國由于地理位置、先天優勢、統治者的政策原因,出現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通過了解齊、晉、楚、秦等國經濟發展的相關史料,認識到各國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特點,突破春秋時期經濟發展帶來社會政治變動的難點。主問題3預設答案:①由于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各諸侯國為了自身利益;民族間的矛盾。②弊:給社會帶來深重災難;利:促進了民族交融;諸侯國數量變少,有利于實現國家的局部統一。第四學程:學習任務:主任務4.當堂練習(當堂檢測)導學單學法指導:第一步:自學探究——“學法指導”設計(自學要求)1、明確自學目標任務。2、獨立、專注、積極自學。3、初步理解自學內容并標注所發現的問題。4、自學時間5分鐘。第二步:互學討論——“學法指導”設計(互學要求)1、學習小組成員分工明確。2、學習小組采取兩人對學、組內互學、組間幫學等形式,協同解決自學中未解決的問題。3、做好展學分配任務。4、互學參與度高,不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若出現每人次扣1分)。第三步:展學交互——“學法指導”設計(展學要求)1、展示分工明確,儀態大方,語言規范,聲音洪亮。2、展示組展示時,非展示組認真傾聽,小組之間有質疑有對抗,思維碰撞,及時矯正錯誤問題。主問題4預設答案:AAD4.(1)春秋時期,一般是指從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因孔子編訂的編年體史書《春秋》而得名。21(2)齊、燕、衛、晉、宋、吳、楚、秦、越等。(3)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周王室的統治勢力大減,直接管轄的地區僅在洛邑一帶。周王雖然在名義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無力控制諸侯。諸侯國勢力崛起,不再聽從王命,各自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納貢,致使周王室在財政上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賴諸侯國的經濟支持。5.(1)春秋時期。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等。(2)改革內政,發展生產,訓練軍隊。(3)啟示:一個國家要想富強,必須抓住有利時機,實行改革,實現富強;改革是強大的根本,而尊重知識和人才是強盛的必要條件。21教育名師原教學總結春秋時期,因鐵農具和牛耕的出現,農業生產得到發展,手工業規模擴大,商業活動活躍,社會經濟得到大發展;同時春秋也是一個動蕩的歷史時期,西周的分封制遭到破壞、甚至瓦解,王室地位一落千丈,引起諸侯爭霸,春秋時期的爭霸戰爭雖然給社會帶來深重災難,但也促進了民族交融,有利于國家的局部統一。板書設計課后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