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4課夏商周的更替設計者:單位:審核者:學習目標1.掌握本節課的基礎知識:夏商周的建立滅亡;牧野之戰;盤庚遷殷;國人暴動等。2.知道分封制內容,理解分封制作用。3.認識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規律。學習重點夏朝的建立、西周的分封制。學習難點西周的分封制。教學過程課程標準要求:知道夏朝的建立標志著國家的產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本單元的主題: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夏商周時期,這節課就給我們介紹了中國早期國家的一些情況。備注教學導入通過讓學生所熟知的一些人物、故事,如:姜子牙、楊二郎、妲己、烽火戲諸侯等,從而直接過渡到本節課,這樣能夠較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有利于自主探究的學習。教學探究第一學程:學習任務:夏商周的更替。主問題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堯舜禹的禪讓,那么之后的中國歷史又發生了什么變化?次問題:(1)夏朝建立的歷史地位和意義是什么?(2)為什么說夏朝是一個國家而不是一個部落聯盟?(3)“夏傳子,家天下”指的是什么?(4)夏商最后一個國王分別是誰?其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由此,我們得到什么啟示?學法指導:第一步:自學探究——“學法指導”設計(自學要求)閱讀課本內容,并思考問題。自學時間3分鐘。第二步:互學討論——“學法指導”設計(互學要求)學習小組成員分工明確。學習小組協同解決自學中未解決的問題。第三步:展學交互——“學法指導”設計(展學要求)展示分工明確,儀態大方,語言規范,聲音洪亮。主問題1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中國歷史發展的線索,由原始社會過渡到奴隸社會,世襲制取代禪讓制,家天下代替公天下。主問題1預設答案:預設答案:1、地位和意義地位: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禹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意義:標志著中國早期國家的產生。建立了國家機器。2、夏朝是一個國家夏朝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國家機器:建立了軍隊、制定了刑法、設置了監獄等,而部落聯盟是依靠血緣關系結合起來的,所以,夏朝是一個國家,而不是部落聯盟。3、夏傳子家天下“夏傳子,家天下”是指世襲制取代禪讓制,家天下代替公天下4、夏朝:夏桀;商朝:商紂;根本原因:統治者殘暴的統治;啟示:明君興國,暴君亡國;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仁政愛民,關注民生等。過渡語:通過講述、補充,我們知道了夏商周的更替,那么西周是通過實行什么制度來鞏固自己的統治的?請看第二學程第二學程:學習任務:西周的分封制主問題:2、我們山東省被稱為“齊魯大地”與哪一政治制度有關?次問題:(1)西周建立后實行了怎樣的政治制度?為什么實行這樣的制度?(2)這種政治制度有什么作用?(3)假如你是當時這一政治制度的受益者,你應該向當時的天子盡怎樣的責任?(4)這一政治制度能永保統治牢固嗎?最終引發了什么局面?學法指導:第一步:自學探究——“學法指導”設計(自學要求)1、自學課本并找出相關知識。2、獨立、專注、積極自學。3、自學時間5分鐘。第二步:互學討論——“學法指導”設計(互學要求)1、學習小組成員分工明確。2、學習小組協同解決自學中未解決的問題。第三步:展學交互——“學法指導”設計(展學要求)展示分工明確,儀態大方,語言規范,聲音洪亮。主問題2設計意圖由學生所熟知的現有的知識——齊魯大地、齊魯電視臺等入手,過渡到本節課的重點內容——西周分封制,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主問題2預設答案:1、西周建立后實行分封制;為了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2、作用編制起中央向四方擴散的控制網絡,打破了夏商時期眾邦林立的狀態,加強了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同時穩定政局,擴大統治范圍。同時密切了同周邊少數民族的關系,推動了邊遠地區經濟的開發和文化的發展。3、責任服從周王的命令,治理諸侯國,保衛周王,向周王進獻貢物,并服從周王調兵。4、不能,西周是一個統一的國家,但當時社會經濟落后,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交通不便,諸侯國與周王室之間相距太遠,聯系日漸減少。分封制下的統一只是一種松散的統一,諸侯國具有較大的獨立性,最終導致諸侯割據——諸侯爭霸局面的出現。達標測試見導學單教學總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夏商周的更替,知道了我們山東省被稱為齊魯大地的由來,了解了分封制的作用。通過夏商周的滅亡,使我們懂得了民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規律板書設計夏商周的更替1、夏朝的建立與“家天下”2、商湯滅夏3、武王伐紂4、西周的發展課后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