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百家爭鳴》教學設計一、課前系統部分(一)教材分析1.課程目標4-2列舉古代歷史上的重要事件與人物,說出他們在不同區域和特定時間的突出作用。2.教學設計思想本課內容講述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巨大變革引發思想解放潮流,許多文士、思想家,對社會的大變革發表各自的看法,提出各自的主張,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課文講述了當時主要的學派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和兵家,介紹了代表性的思想家及他們的主要主張,其中重點是孔子和法家的思想。 (二)學生分析初二的學生,已對諸子百家中的孔子、孟子、孫子等有所了解,而且非常感興趣,但不能形成一個系統的觀點。教師可調動學生收集資料、扮演角色的積極性,讓學生有主體性思想,積極參與課堂。 (三)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了解百家爭鳴的時代背景、諸子百家的具體內容(代表人物、時期、主張)、百家爭鳴的的影響與現實意義。2.能力與方法培養目標:通過分組收集資料、角色扮演等學生活動,使學生學會團結協作。提高從歷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信息,分析問題、提煉觀點的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講述百家爭鳴的具體內容與意義,表現我國的悠久歷史文化,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與愛國熱情,樹立自主創新意識及正確對待人類文化遺產的科學態度。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本課重點:諸子百家的具體內容的運用。本課難點:百家爭鳴的現實意義。 (五)教學方式分析法、角色扮演法,問題探究法。本課頭緒紛繁,涉及到百家爭鳴眾多的人物及其主張。為了讓學生有一個整體的印象,可通過師生共同設計“主要的學派、人物及其代表思想一覽表”的環節來達到目的。根據本課課標,結合教學目標、重點難點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與認知水平,我主要采用分析法、角色扮演法,問題探究法等,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六)教學用具1.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查閱有關資料。2.課前讓學生分工合作,分組收集資料,并作一定分析,并能結合學生實際、社會實際進行聯系和簡單運用。同時將有關資料制作成幻燈片。 (七)課時安排本課安排一課時。 二、課堂系統部分──教學過程(一)課前探究、導入新課教師:上兩節課我們學過一個人物。幻燈片展示:猜猜他是誰有這樣一個人物:他生活于春秋時期。當時魯國一個大夫,用了八排六十四人的樂舞隊伍。而當時禮樂制度規定,八排六十四人的樂舞隊伍只能天子才能享用,大夫只能用四排三十二人。當這個人物知道這件事后,氣憤難忍,大發感慨道:“如果這樣的事都能容忍,那么天下還有什么事情不能容忍呢?”他是誰?他為什么會那么氣憤?教師:他是誰?學生:孔子。教師:這個歷史人物是春秋時期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為什么孔子知道這件事后會那么生氣?學生:因為孔子很重視禮樂制度,重視人的尊卑等級。教師:前面我們學習過,周朝社會是分等級的。把人分成好幾個等級。不同等級要遵守不同的禮樂制度。孔子非常重視人的尊卑等級,看重一個人的出身及身份地位。同時孔子也非常重視禮樂制度,認為不同等級的人在衣、食、住、行方面所做的事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地位,都要符合禮樂制度的相關規定。所以當他知道大夫用天子的排場時候氣憤得說了一句話:如果這件事我都能容忍,那么全天下還有什么事情我不能容忍的?我們再來看孔子說的這句話:“如果這樣的事都能容忍,那么天下還有什么事情不能容忍呢?”教師:這句話是我們翻譯出來的現代文,同學們知不知道它的原文是什么?學生:是可忍,孰不可忍。教師:沒錯,是可忍,孰不可忍。這句話是孔子說的。 在語文課上,我們也學過孔子說過的其它話。同學們還記得哪些話是孔子說過的?學生:學而時習之,不奕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教師:孔子作為一個大教育家和思想家,留傳下來的文字和故事有很多。孔子一生當中,說了很多話,做了很多事,但是,這很多話和很多事所體現的思想和主張卻是非常集中的,都集中表達了一種思想,體現了一種主張。同學們知不知道孔子的思想表達的是什么主張?還有,在當時的春秋戰國時期,還有非常多像孔子這樣的思想家,他們的思想表達的又是什么主張?這,就是我們這一節課要共同來探討的問題。幻燈片展示:百家爭鳴教師:這一節課我們講中國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幻燈片展示:請思考1.百家爭鳴發生在什么時期?2.百家爭鳴產生的原因(背景)是什么?3.歸納各學派的名稱、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二)講授新課教師:通過看書我們知道,在春秋戰國時期,發生過一次思想家們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思想大解放。當時有很多的思想家,在各個諸侯國關于變法、治國方面,針對社會問題提出了很多不同或者相同的主張,形成了一個“百家爭鳴”的局面。教師:這個“百家爭鳴”中的“百家”,是不是說當時社會上真的有一百個學派?學生:不是。是指有很多。教師:這個“百家”并不是一個確定的數字,不是說當時就真的有一百個學派。它是一個泛指,用“百家”來泛指當時有很多的思想家及學派。這是我們先要明確的內容。知道了這個百家爭鳴意思是社會上有很多思想家發表了很多不同的治國見解,我們還要知道,這些思想家是在什么時期發表這些治國見解的?這就是我們這一節課要解答的第一個問題:1.百家爭鳴發生在什么時期?學生:春秋戰國時期。教師:時間是春秋戰國時期,思想家們針對社會問題提出了不同的見解,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那同學們能不能告訴老師,出現這個百家爭鳴局面的背景是什么?也就是說出現百家爭鳴的原因是什么?為什么會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學生:……教師:(歸納)剛剛同學們都答到了要點。綜合同學們的發言,百家爭鳴出現的原因,也就是它的社會背景有兩點: 幻燈片展示:時代背景周政權衰落,富有學識的人流落民間傳播知識,形成了一個相對獨立自由的文士階層,為百家爭鳴提供了人才。當時社會動蕩不安,各國紛紛變法,以壯大自己的力量,各諸侯統治者四處網羅人才,文士們對社會問題提出不同看法和治國主張。因而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教師:因為周政權的衰落及諸侯國的強盛,當時在都城的文人學士們離開洛邑,流落到了各諸侯國,于是在民間就形成了一個由知識分子組成的文士階層。又因為當時各個國家都在變法,都在網羅治國的人才,所以文士、思想家們針對治國的問題提出了很多的主張,并紛紛去各個國家游說,發表自己的主張,希望諸侯國的統治者可以接受自己的主張。這樣就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那么,這些文士、思想家的主張有哪些?他們又形成了什么學派?這就是我們這一節課要解決的第三個問題。下面我們以表格的形式來學習這些文士們,思想家們的主張及思想。 幻燈片展示: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學派代表的思想家所處的時代主張或觀點儒家孔子春秋晚期仁愛、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孟子戰國時期 仁政、民貴、君輕 道家老子春秋晚期順其自然、無為 墨家墨子戰國前期兼愛、非攻 法家韓非子戰國時期法治、強化中央集權和君主權力 兵家孫子春秋末期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孫臏戰國時期事備而后動 講到孔子的主張之前插入:要了解孔子的主要主張,我們要先了解一下孔子這個人。幻燈片展示:孔子“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私人講學;51歲從政;55歲起周游列國14年;68歲返魯從教、整理文獻;73歲去世他從教40余年,三千弟子,72賢人,一生坎坷,無權無勢,僅憑才學、道德、精神贏得弟子深情愛戴。 教師:孔子在他三歲的時候父親就死了,十七歲那年母親也死了,他家境一直都很貧寒,為了生活他做過很多工作,無論什么卑微的、低下的工作。孔子雖然貧窮,但是他很勤奮好學,喜歡讀書學習,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從三十歲開始就開私人學堂進行講學。五十一歲開始為統治者出謀劃策。五十五歲開始周游列國游說、發表自己的見解。六十八歲時回到魯國繼續從教,整理文件。他一輩子無權無勢,但是卻用才學、道德、精神贏得弟子深情愛戴。到他死時,從教有四十幾年。門下有三千弟子,其中比較出名的弟子有七十二個。孔子作為一個大教育家,被古代的文人尊為“萬世師表”。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看出他的精神道德是非常高尚的。幻燈片展示:孔子1.作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提出了怎樣的思想主張?愛人“仁”的思想克己復禮教師:孔子是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作為偉大的思想家。孔子提出了“仁”的思想。這個“仁”的思想包括兩個方面,愛人和克己復禮。我們可以從書本上的關于孔子家馬棚著火的例子看出孔子“愛人”的思想。教師:叫學生歸納書本的例子。教師:孔子處在奴隸社會,在奴隸社會,奴隸、仆人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但從孔子知道他家馬棚著火后說的話,我們可以看出,孔子非常“愛人”,把仆人看得比馬還重要。教師:那么孔子“克己復禮”的思想又是什么意思?學生:加強個人修養,使自己的言行舉止符合社會規范。教師:孔子“克己復禮”的思想,加強個人修養,使自己的言行舉止符合社會規范。也就是主張以“德”教化人民,以“禮”治理國家。其實這個主張就是我們現在說的思想道德教育。我們把他的思想叫做“儒家”思想。到西漢,從西漢的漢武帝開始,孔子的儒家思想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的正統思想,對后世影響極大。教師:剛剛我們說的是孔子作為一個大思想家的成就。孔子作為一個大思想家,其儒家思想影響深遠。而孔子作為一個教育家,從教四十幾年,他的教育成就也是非常大的。我們現在有很多教育理念、教育方法都是緣于孔子的教學。這就是關于孔子我們要掌握的第二個內容:幻燈片展示:孔子2.作為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又有怎樣的教育主張?教師:請同學們看課本76頁下面的小體字,找出這第二個問題的答案。 教師:孔子有自己的一套教育方法,培養出了道德水平高,知識水平也高的弟子。他重視道德教育,注重對弟子道德品質的培養。以前的私塾只收貴族的弟子,而孔子主張“有教無類”,他不會看等級選學生,無論是哪個等級的弟子,他都一樣教育。孔子非常注重啟發式教學。他講學時做到深入淺出,擅長以生活中的例子引出大道理,易于學生理解和教育。孔子的這些古時的教育方法,對我們現在還有用處嗎? 幻燈片展示:孔子3.孔子的教育思想對當代教育,還有可借鑒的意義嗎?教師:也就是說:孔子的教育思想對當代教育,還有可借鑒的意義嗎?學生:……教師:(歸納)孔子的教育思想到今天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比如:孔子重視道德教育,培養人的仁愛之心,對于社會穩定和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廣開私學,“有教無類”符合教育平等的思想;而“因材施教”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個性;啟發式教育可以激發學生的潛力以及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教師:所以,孔子的教育主張,不僅是在古時,對于今天,依然有很大的教育意義。孔子被后世的文人尊為“萬世師表”,這個稱號是對孔子教育主張及教育方法的高度評價。對于教育家來說,這是一個最高的榮譽了。而儒家的思想,除了孔子之外,還有另外一個有名的思想家。叫做……學生:孟子教師:儒家的另外一個代表思想家是孟子。下面我們根據書本內容來歸納一下孟子的主張。幻燈片展示:幻燈片展示: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如上圖)教師:(再一一引導學生根據書本內容填完道家、墨家、兵家、法家的主要思想家及主要主張。)教師:這就是諸子百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代表思想。關于這些思想家,有一些很有趣味的說法。幻燈片展示:趣味百家 教師:下面,我們進行一個角色的扮演。 幻燈片展示:分組討論:一個少年因國家賦稅過重,家里生活困難,偷盜了鄰人的錢財。假如你是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的代表,面對竊賊,你會怎樣評價這一事件?學生:(分組討論)教師:(提問各組代表)教師:(歸納) 幻燈片展示:百家評價儒家:認為小孩的道德認識水平不高,開始對小孩進行道德教育,以提高小孩的道德修養,認識到自己行為的錯誤,以改正。 道家:認為小孩子太小,還不懂事,隨他去。而且認為事物都有對立面,等到小孩長大了,自然就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到時就能修正自己的行為。 墨家:主張非攻,兼愛,視人如己。認為我們應該把小孩當作自己,像愛自己一樣愛這個小孩,并以自己對自己做的處罰的標準,來處罰這個小孩。不能寬以律己,嚴以待人。 法家:主張制定嚴酷的刑法,并處于犯罪的人刑罰。認為這個小孩罪大惡極,應該對這個小孩作出嚴厲的處罰,以樹立社會的風氣,才能維護國家的統治。 教師:各個學派的思想家對小孩偷竊都表示了不同的主張和態度。教師: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對當時的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學們有沒有在書本上找到百家爭鳴的影響?學生:在百家爭鳴中,各派不僅闡述自己的主張,還相互論爭和批判,彼此吸收合理的成分,有力地促進了思想文化和社會的發展。教師: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對當時社會的發展和思想文化的發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教師:下面有一個思考題:面對這么多的學派,這么多的思想,如果你想拜師學知識,你會投入誰的門下?為什么? 幻燈片展示:思考如果你想拜師學知識,你會投入誰的門下?為什么?學生:(各抒己見)教師:大部分同學都愿意投到孔子的儒家門下去學習知識。因為孔子道德水平、知識水平都比較高,并且實行仁政,擅長教育。而當時的諸侯國,是不是像你們的選擇一樣,選擇仁政,選擇以德來治國?學生:不是。是選擇法家思想。教師:為什么?幻燈片展示:聯系當時的社會形勢,想一想,為什么法家思想在秦國會受到重視?戰國時代,各國紛紛變法圖強,打擊舊貴族,強化君主專制權力。同時,為應付戰爭,統治者向老百姓征收沉重的賦稅、兵役徭役,階級矛盾激化。法家主張嚴峻刑法、中央集權的“法治”思想適應了當時社會形勢的需要,自然受到青睞。教師:所以,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的統治者采用了有嚴酷刑罰、主張中央集 權的法家思想。用于穩定社會秩序,鞏固權力和維護自身的統治。這是古時候的觀點。而在當今世界,無論是法家思想,還是其它學派的思想,時代都賦予了它們新的內涵。我們來了解一下。幻燈片展示:古為今用、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異彩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國”法家的法治思想──“以法治國”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質教育、職業教育等墨家的兼愛、非攻──平等博愛、熱愛和平、反對戰爭教師:從諸子百家的治國見解我們可以看出,諸子百家的主張,基本上可以分成 兩種,一種是主張以德來治國,進行德治,一種是主張以法來治國,進行法治。假如我們同學是國家的最高領導人,現在要想出一個治國之策。你們會選哪個思想家的主張?是主張德治,以德治國,還是主張法治,依法治國?學生:……教師:剛剛有同學已經講到,現代社會,我們治國,不能只依靠德治,也不能只依靠法治。這是行不通的。比如:有一個很頑固的故意殺人犯,要想讓他不再繼續殺人。我們對他采用德治。僅僅用道德來感化他,讓他接受道德的譴責。每天都對他進行道德的教育,能不能感化他,讓他不再殺人?可能性比較小。因為道德的約束力是比較小的。對于這樣的罪犯來說,他們已經不受道德的約束。而最有效的讓他不再繼續殺人的方法,就是用法律的武器來處罰他,讓他接受法律的制裁。要么坐牢,要么處以死刑。這樣他就沒有機會再繼續害人。所以,我們要治國,不僅要以德治國,還要依治國。這一點我們的國家領導人早就想到了。幻燈片展示:“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緊密結合起來”對一個國家的治理來說,法治和德治,從來都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廢。“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要堅持不懈地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依法治國,同時也要堅持不懈地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以德治國。” (三)總結新課教師:下面我們來小結一下這一節課的主要內容:幻燈片展示:百家爭鳴教師:這就是我們這一節課所講的內容。下面我們來做一些相關的練習。 (四)課堂練習一、選擇題( C )1.儒家思想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的正統思想開始于A、戰國時期 B、秦朝 C、西漢 D、東漢( B )2.一個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古代文人尊為“克己復禮,萬世師表”的是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墨子( C )3.莊子代表的學派是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D )4.有這樣一個人,他出生于春秋時期的魯國,學說比較保守,主張“仁愛”,他的思想被西漢以后的封建統治者利用。這個人物是A、老子 B、孟子 C、墨子 D、孔子( B )5.孔子家的馬棚失火了,孔子聞訊趕回家。他首先關心的是仆人有沒有燒傷,而不是詢問馬的損失情況。這一事例體現的思想與現代社會提倡的觀念相吻合的是:A、依法治國 B、以人為本 C、競爭創新 D、效益原則( B )6.世界上最早的兵書是A、《孫臏兵法》 B、《孫子兵法》 C、《春秋》 D、《尚書》( D )7.下列思想家中, 的學說在泰國得到了應用和發展。A、墨子 B、孟子 C、老子 D、韓非子( D )8.戰國時,提出“兼愛”、“非攻”的思想家是A、孟子 B、孔子 C、莊子 D、墨子( A )9.最早提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的道德標準的思想家是孟子。A、孟子 B、孔子 C、莊子 D、墨子( D )10. 代表韓非子提出“法治”,主張強化中央集權和君主權力,用嚴酷的刑罰鎮壓人們的反抗,以維護國家統治。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二、問答題如果你想拜師學知識,在諸子百家中,你愿意拜哪個思想家為師?為什么? 三、材料解析題孔子辦學,不問出身貴賤,先后培養的學生有3000人。他對不同的學生,給予不同的教育。學生冉求膽小,遇事退縮,孔子有意識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緊,馬上去做。學生仲由敢作敢為,但不夠穩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囑他凡事要多請教父以后再去做。……學生攀遲向他請教怎樣耕田種草,他認為學習那些知識沒出息。此則材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思想?他的教育思想對今天的教育有何借鑒意義? 附:板書設計百家爭鳴1.百家爭鳴的時代背景2.諸子百家的具體內容3.百家爭鳴的影響及現實意義 (五)拓展新課幻燈片展示:思想家的當今思想觀點其思想主張的淵源人物現今思想主張及觀點思想淵源孔子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公民都有享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針對學生不同特點采用不同教育方法禮治文明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孟子廉正、廉潔、自律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墨子團結友善(公民道德規范)主張和平,反對戰爭“兼愛”思想“非攻”韓非子依法治國法治老子以不變應萬變無為而治孫子了解市場行情,確定投資方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六)課后作業《知識與能力訓練》的《百家爭鳴》相關練習 三、課后系統部分──教學后記教學后記:(一)這一節課,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學生不僅掌握了百家的主要代表思想,還能運用百家思想的觀點分析現實問題及案例,達到理解──掌握──運用──分析的目標。(二)第一、上這一課時之前,我查閱了大量資料,來完善自己知識點的不足,在課堂上能做到旁征博引,使整個課堂生動充實。第二、理解百家爭鳴諸子百家的思想后,應該及時引導學生運用剛學的知識來分析案例。比如我安排的討論活動,使學生不僅理解了諸子百家的主要主張,還能用他們的主張來分析問題。這對于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知識點是非常必要的。第三、在提問和引導的技巧方面我還要加強。要做到啟發性提問,善于把學生的思路引導到正確答案上來。我覺得我在這方面還有點欠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