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4課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教學設計課程標準:通過“絲綢之路”的開通,了解絲綢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教材分析:本課介紹了絲綢之路的開辟、作用及對西域的管理,明確了新疆已成為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學情分析:學生只聽說西域和絲綢之路,但不知其具體包括的哪些地方。在授課時,通過圖片、地圖等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歸納、分析、拓展能力。教學方法:材料分析法:通過對材料的分析、圖片的欣賞,拓展學生的思維。問題設置法:通過問題的設置,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利用史實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張騫兩通西域的史實;絲綢之路的開通、路線及意義;培養學生分析比較能力,正確認識絲綢之路在中西方經濟文化的作用。過程與方法(1)通過情境的創設和材料及圖片的展示,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 (2)問題的設置,讓學生在熟悉教材的同時進行思考、歸納、想象,認識到國家統一與中外交流的重要意義。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本課內容,學習張騫的抱負、持之以恒、敢于冒險的精神; (2)認識到國家統一與中外交流的重要意義。課型新授課時第1課時教學重點張騫通西域絲綢之路處理方法:重點學習張騫通西域的目的、歷史意義和張騫的優秀品質上,還有絲綢之路開辟的作用。對此,通過多媒體創設情境,輔以文字,圖片資料,運用問題教學,通過教師補充講解等方式來突破。教學難點絲綢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處理方法:通過了解絲綢之路的由來,路線,采用發現教學法,設置情景、教師補充說明及利用地圖,使學生認識到絲綢之路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意義。教學過程設計問題與情境師生行為設計意圖導入新課展示:核桃,葡萄,芝麻,黃瓜,蠶豆,石榴等圖片,設問:西漢以前中原并沒有,它們是如何傳入中原的?導入新課以學生熟悉的物品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究新課一、張騫通西域多媒體展示西域地圖,引導學生思考1、根據地圖,講述西域的地理位置:兩漢時期,人們把今天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也就是現在新疆和中亞以至更遠的地方,稱為西域。匈奴控制著西域的小國,逼迫大月氏西遷,并通過西域不斷進攻西漢。漢武帝認識到西域的重要性,開始招募使者出使西域。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張招賢令,然后思考:該“招賢令”所完成的任務是什么?(聯合大月支,夾擊匈奴。)2、課件展示“張騫出使西域路線圖”(1)講述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的過程。設問:張騫有哪些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不畏艱險、勇于奉獻、志存高遠、百折不撓、忠于祖國……(2)講述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的過程第一次第二次時間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目的聯絡大月氏人,共同夾擊匈奴加強漢與西域的聯系成果使漢朝了解到西域的具體情況促進了漢朝與西域之間的相互了解與往來3、請同學們自課文63、64頁,找出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時間、目的、成果。培養學生讀圖、探究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從歷史人物身上學習優秀品質通過閱讀課文、觀看圖片。培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歸納總結能力。-二、絲綢之路張騫開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在這條商路中,中國輸出的商品以絲綢最具代表性。所以后人把這條商路叫絲綢之路1、那么絲綢之路的路線到底是怎么樣的呢?我們結合地圖來看一看:(多媒體展示絲綢之路圖,引導學生討論)長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中亞、西亞—→歐洲2、通過“絲綢之路”,中原與西域經濟文化交流有哪些表現?(課件展示)西域傳入中原:玻璃、核桃、葡萄、石榴、佛教、魔術、二胡、蠶豆、苜蓿、舞蹈、良種馬……中原傳入西域:漆器、鑿井、鑄鐵、造紙、小麥、絲綢……設問:絲綢之路的作用?(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濟與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漢武帝不僅開辟了一條路上絲綢之路,還開辟了多條海上絲綢之路。3、海上絲綢之路的開辟課件展示“海上絲綢之路”的路線圖,要求學生根據教材指出出海上絲綢之路的路線山東半島沿岸——黃海——朝鮮、日本東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島——馬來半島——馬六甲海峽——孟加拉灣沿岸——印度半島南端和斯里蘭卡島。海上絲綢之路有力推動中國與東亞、東南亞、南亞的經濟文化交流。南海當時已成為重要的海上航路。中國人民最早發現,并命名南海島礁。南海有哪四大群島?(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引導講解:中國人民在南海的活動已有2000多年歷史。中國政府最早對南海諸島實行管轄和行使主權讓學生在自己探究的基礎上產生成就感,從而增強學習的信心,激發學習的熱情。通過課堂討論培養學生歸納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三、對西域的管理多媒體展示西漢疆域圖,指出西域的位置。兩漢如何管理西域的?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立西域都護總管西域事務。西域都護的設立標志著今新疆地區開始隸屬中央政府的管轄,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班超出使西域,使西域各國重新與漢朝建立聯系。并派甘英出使大秦,開辟了通往西亞的路線利用西漢疆域圖過渡,簡單明了,直擊主題。課堂小結絲綢之路不僅是東西方經濟交流的通道,而且也是文化交流的通道。這一道路的開辟,張騫功不可沒,如今這條路仍在發揮著它應有的作用。第14課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一、張騫通西域——開辟二、絲綢之路——交流(陸上海上)三、對西域的管理——管理(西域都護)加深學生記憶、樹立正確觀念作業設計1、王之渙《涼州詞》之中有“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漢朝時把玉門關和陽關以西的地方稱為A、大秦B、西域C、安息D、新疆2、新疆自古以來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漢政府為加強這一地區的管轄而設立A西域都護B新疆都護C宣政院D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3、絲綢之路是從長安出發,所經地點的先后順序是①西亞②河西走廊③歐洲④今新疆境內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C.③④①②D.④②①③4、材料分析題圖片一張騫圖片二(1)、圖片一中的人物出使到的地方稱為什么地方?有什么影響?(2)、圖片二展示的是歷史上著名的什么通道?它的起點是哪里?有什么作用?5、談古論今:第一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于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舉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是“一帶一路”提出3年多來最高規格的論壇活動,是2017年中國重要的主場外交活動,對推動國際和地區合作具有重要意義。結合歷史上的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談談你對今天建設“一帶一路”的感想?(為沿線國家增進政治互信、深化經濟合作和密切民間往來及文化交流注入強大動力。……)板書設計第14課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一、張騫通西域二、絲綢之路陸上海上三、對西域的管理西域都護2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